2月2日宏观杂谈

2005-02-0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逆回购操作。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昨天给出了3.27%的高价,这一利率水平比市场高出了近80个基点。此前,21天回购在银行间市场的收盘收益率水平为2.4819%,远低于央行给出的价格。
    此前,由于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部分银行为提高资金收益率,大量参与认购,以致资金备付率迅速下降。而商业银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操作策略,主要是认定央行会视春节前资金紧张状况,采取逆回购的方式,为银行补充流动性。这样机构便可以在央行票据与回购利率之间进行轻松套利。由此可见,央行确定以3.27%为逆回购利率,主要是为了警示商业银行不恰当的套利行为。
    南京电煤库存跌破警戒线。南京第二热电厂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厂里的电煤库存只能够一个星期用,早已经跌破15天的警戒线。一直困扰电厂的电煤供应紧张问题,今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电厂更是反映,“买不到煤炭,心急;买到了,心更急!”目前市场上的煤炭价格已超过500元/吨,每吨比去年高出了40多元,中小规模的电厂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确定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放开煤价的基础上,对电价实行竞价上网。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在此基础上,将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变化调整。上网电价调整后,将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
    有关专家对“煤电联动”也表现出了某些忧虑,担心煤电的轮番价格上涨,会给占中国电力消费量75%左右的工业承受更大的成本,引发物价上涨。
    消息人士透露,四川等省政府已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递交了电力提价方案,幅度最高将达10%。根据提价方案,发电企业将把超过5%的那部分煤炭成本增量中的70%转移到配电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由于气候持续寒冷,社会用电居高不下,西北电网供电形势趋紧。造成电力电量都较为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电煤严重紧缺,导致许多火电厂机组出力不足;黄河上游水电因冬季防凌需要,水库下泄流量受到限制,水电减发。
    德国联邦统计局1日公布,德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月比下降0.4%,而12月为攀升1.0%。年比计算,1月CPI增长1.6%,12月为增长2.1%。 CPI数据落在了欧盟的控制线之内。
    欧洲NTC研究公司周二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欧元区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1.9,12月为51.4。数据表明,受全球和欧元区内部需求上升推动,欧元区制造业活动达到三个月来最快增长速度,不过高油价仍然是众多制造商担心的重要因素。
    美国商务部称,去年12月建筑业支出因住宅、办公室和公路建筑增加而上升1.1%,升幅超过增加0.5%的预期,年率为1.032万亿美元。去年全年建筑支出上升9%,是1996年以来升幅最大的一次,年率从2003年的9160亿美元涨至998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
    建筑业支出是美国一项较为重要的先行指标,此项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当中。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周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预计将是去年6月以来第六次升息,幅度为25点。
    近日,有专家发表文章指出,出口退税负效应影响外贸增长。
    文章回顾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中国有两次具代表性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一次是从1996年开始,政府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其负面影响接踵而来。1996年的商品出口仅比上年增加了1.5%,而1994、1995年分别比上年增加32%和23%。
    第二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削弱。1998、1999年商品出口比上年增加分别仅为0.5%和6%。中国政府为增加出口,防止通货紧缩趋势,把平均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从一方面抵消了贬值的压力,保持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据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每调高1个百分点,则一般贸易出口额将增加1.234%。
    文章指出,出口退税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中国扩大出口、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目前已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实力不相适应。
    首先,给中国的中央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欠税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此外,出口退税返还期限的不确定性,已经造成企业经营中难以预计的政策风险,从民营小企业到国有大企业,出口企业的资金链越绷越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出口退税已经成为中国一些企业惟一的或有利润。企业为了争取尽快拿到出口退税款,不得不谄媚于当地税务部门。各地争夺退税指标、有人“出卖”退税指标、有人借机骗取出口退税、企业公关争取提前退税、部门借退税寻租的腐败之风盛行。
    更为危险的是,从2001年开办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以来,商业银行积累的金融风险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累计发放该项贷款500多亿元,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增长。
    而且,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的支持力度过大,会导致一些低水平的出口产品凭借退税优势展开无序竞争,对出口本身产生负面影响。
    出口退税也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中触雷,成为中国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
    2003年10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第二,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第三,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第四,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此次改革最主要的分歧是中央和地方出口退税的分担机制的合理性问题。改革之前,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改革之后对超基数的部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这样一来,一张出口退税票就会分为两项,一部分为中央财政的75%,一部分为地方财政的25%。如果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资金不到位,那企业仍有可能拿不到退税资金。
    同时,这种做法对出口产品的跨地区采购非常不利。采购外地产品出口的贸易企业或最终产品出口的企业多的地方,退税额必然也高,地方的财政压力从而大大增加。这很可能导致地方出口的保护主义行为,即当地政府对从外地收购或采购的、出口中需地方退税的部分予以消极对待。
    这种情况的后果,一是有可能造成地方拖欠企业的退税款,二是本地生产和贸易出口企业不再从外地收购和采购,形成新的地区分割,这将对贸易、利用外资的格局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为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反过来,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也必将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我国供给与需求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某些产品领域出口退税的长期存在,尽管促进了内地出口激增,延长了经济上升周期,但却是“借来的时间”,结果可能伤得更重。因为出口收益流入已引致内地大兴土木,同时带动商品和设备的进口需求。内地经济愈是繁荣,炒作人民币升值的活动也愈是猖獗。
    统计显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只影响占中国企业总数23%的出口型企业,相比之下,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太大,稍有差错,内地脆弱的银行体系恐怕难以承受冲击。若中国能撤销所有商品的出口退税,不仅对政府财政有帮助,而且可以使人民币变相升值16%。(大非,Mysteel.com 研究部编辑,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