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期待与世界共赢

2005-02-0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今天的缺钢局面两年后可能演变为钢铁产能大量过剩。中国钢铁产业的大跃进还可能导致全球钢铁业全面洗牌。全世界成为一个市场,也成为一个战场。
    有预测描绘了如同世界大战后的末世景观——至2010年,欧美钢铁厂家会全面出局,日韩厂家将得以生存,但利润率急降。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半数被淘汰,但剩下的将成为国际龙头企业。不过,中国钢铁业赢得的是一场惨胜,代价是钢厂倒闭带来的上百亿不良资产,得到的是一个利润微薄的夕阳产业。
    产业如同人的生命,有少年就有老年。但是只要工业还在,那么依赖工业而生的这些产业,就有周期性恢复年轻的一天。
    原材料困局
    每年的1月到3月,都是澳大利亚与主要铁矿砂用户谈判价格的季节。首先是日本、其次欧洲。而今年与日本的谈判时间被定在1月12日。当天,由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铁矿砂供应商Bhp Billiton和Rio Tinto率队前往东京,和当地的日本钢铁企业就铁矿砂价格展开第三轮谈判,谈判的焦点是价格是否大幅提高。
    此次涨价幅度可能在30%左右,是25年来最高的一次涨价。在1月12日的会议上,供求双方就价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双方要价悬殊,谈判迟迟没有结果。日本方面认为,能接受的涨价幅度为20%,但澳大利亚人坚持要求至少提高50%。
    按惯例,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的谈判将在澳大利亚同日本、欧盟的谈判之后进行,因为中国的价格将基本以澳大利亚同日、欧谈定的价格为基准。
    海通证券分析师雍志强表示说,中国的谈判能力很弱,“给什么价就吃什么价了”。钢铁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东涛则告诉《全球财经观察》,国际钢铁协会(IISI)去年在法国召集了会议,要求通过大幅度涨价以阻止中国满世界地收购原材料。LNM集团当时还只是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集团老板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在会上警告说,中国将成为“重要的钢铁出口国”,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长一旦未能达到预期水准的时候。“我们的钢铁业显然从中国的需求激增中获益,但同时,这也是我们行业中期面临的最大威胁。”
    东涛评价说,这种形势更要求国内企业加快整合,形成大集团,从而强化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谈判力。否则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效益低下,在一些小钢厂因此迅速垮掉的同时,也将使大型国企的产品在国际上丧失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着手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资本投资以确保供应。宝钢在里奥廷托公司的一家新矿山拥有46%的股份;武钢、马钢、沙钢和唐钢在2004年3月与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规模巨大的协议,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必和必拓转租的澳大利亚一家矿山40%的股权,每年可从后者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期限25年。
    争相布局
    不知其害者,不知其利。精明的拉克希米米塔尔,就在他要求西方人提防中国钢铁出口的同时,他自己却深入中国,到处奔走,寻找可以并购的对象,并在2005年1月,将年产量700万吨以上的华菱集团收入麾下,做成了外国公司并购中国钢铁企业的第一宗。
    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收购者,米塔尔进入中国,正是中国国内股价最低,因而成本也最低的时刻,同时市场又繁荣。这是一个金子般的机会。
    除此之外,包括阿塞洛、新日铁、JFE和浦项制铁在内的国际钢铁巨头,纷纷宣布其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了新的布局。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模式与前五十年已大不相同。由于国内铁矿资源越来越少,而且品位不佳,国内钢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日益上升。目前有40%乣50%依赖进口,这个比例将来可能超过65%。这就决定了中国新建的大钢厂必须选址在沿海,以利于远洋运输,也利于今后的出口。在钢铁业已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之下,临近港口可以降低成本,更接近国内消费市场,同时也缩短了与国际市场间的距离。
    在排名前四的企业中,宝钢与武钢从长江流域主动南下珠江,分别经营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的2000万吨项目;鞍钢南下营口,首钢进入河北曹妃甸,计划产能各为1500万吨。以上项目都还没有得到发改委最终的批准,但是,这几家国企圈占港口使产能倍增的决心并不违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主旨。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告诉《全球财经观察》,从历史的产业布局来看,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如首钢、武钢和太钢等,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地区,造成的后果是:运输量大、成本高、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从政策规划来说,今后的钢铁企业要布局在大港口,尤其是一些优良的深水港。”
    这是改变命运的机遇。通过建设沿海新基地的这拨竞争,足以重塑国内一流钢铁企业的格局。在这场竞争中,产能扩张动辄以千万吨计,而宝钢去年全年的产量不过2100万吨,如果把握不住,即使强大如宝钢,也会很快失去地位。
    世界钢铁业领导者?
    当中国人为原材料价格暴涨而忧心的同时,拉克希米米塔尔的警告似乎逐渐成为现实的压力。2004年,中国的钢铁制造在消费增幅明显回落的背景下实现了产量的高增长,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受了钢材进口减少的影响。从进出口情况看,自5月起,中国钢材进口量连续5个月逐月下降;与此相应的是,从4月起,钢材出口量连续6个月逐月上升。9月份,出口量首次大于进口量。当时,国际钢材市场价位高于国内,并且价差不断扩大,刺激了国内企业的钢铁出口。
    这对于缓解国内钢市的压力产生了积极效应。因宏观调控而受震荡之苦的国内企业,受国际钢市强劲需求的鼓舞,在他们的面前,出口的商机呈现了出来。正是由于进口减少而出口增长,对下半年国内钢价的止跌企稳产生了支撑作用,尤其进入四季度以后,国内钢价再度高扬。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张寅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分析说,“钢铁业目前已完全与世界接轨,对钢铁业调控的时机正是国际环境对钢铁需求强劲之时。”当时外部对钢铁的需求是升温,但内部是降温,于是成就了历史上钢材进出口最大的逆转。
    2004年下半年中国钢材进出口形势所起的这种逆转,是暂时的,还是历史性的转折?这是判断2005年进出口形势的关键所在。
    在建筑用低品质钢材领域,中国已是出大于入;而汽车板等高品质钢材的供应依然紧张,需要进口。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钢材品种的结构调整卓有成效,板带比明显提高,已替代了部分进口钢。中国的钢厂建设又一次开足马力,产能释放后,其中过剩部分自然流入国际市场。“中国必将从此成为净出口国,这是大势所趋。”张寅认为。
    即便如此,而眼下的2005年,业内人士认为全年仍将净进口钢材800万吨乣1000万吨。所以美国钢铁协会会长Andrew Sharkey表示说,“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北美钢铁行业是个利好,但中长期来说令人担忧。”事实上不仅在北美,对于全世界的钢铁业而言,都是如此。瑞银钢铁业分析师Peter Hickson说,“中国对全球钢铁业造成的影响极大,整个产业明年转为供给过剩后,势必冲击价格。”
    新建的这批钢厂,其技术水平不低于世界领先的新日铁、浦项制铁,而胜过美国、欧洲的钢厂,美国最新的钢厂也有25年厂龄了。“钢铁业已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李新创告诉《全球财经观察》,“中国的钢铁企业是到了领导世界发展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