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溪淳在中钢协2005年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05-01-3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作协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及协会工作回顾
    (一)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200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钢铁工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保证我国钢铁工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连续实现高速发展的第三年,是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的第二年,也是我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全年产钢2.72亿吨,比上年增加5046万吨,是历史上增产数量最多的一年。由于技术进步,品种结构改善,质量稳定提高,出现了进口钢材减少,出口钢材增多,净进口钢材大幅度下降的可喜局面,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出现了以下新变化:
    1.在钢铁产量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钢材消费增长幅度显著回落
    由于我国各地方统计局系统的钢材统计不够严格、规范,没有认真统计钢材重复加工量,导致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全国的成品钢材产量,无法准确分析成品钢材生产和消费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用分析钢的表观消费来代替分析钢材的表观消费。
    2004年我国生产钢27279.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进口钢材2930万吨,同比下降21.2%,出口钢材1423万吨,同比增长104.60%,净进口钢材1507万吨,比2003年减少1514万吨,下降50.12%;进口钢坯386万吨,出口钢坯606万吨,净出口钢坯220万吨。把净进口钢材和净出口钢坯折算成净进口钢约1383万吨,比2003年的净进口钢3655万吨,减少2272万吨,下降62.16%,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折。一方面说明这几年钢铁工业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钢铁工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的空间比以前缩小了,2004年增加的钢产量中有45%是用于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的。2004年按钢计算的表观消费增长率由2003年的25.8%降到了10.71%。根据我们对社会钢材库存的调查,由于社会库存的大量减少,钢材实际消费增长率约在13%左右。
    钢材消费增长幅度回落的原因主要是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2003年回落4个百分点(实际值,名义值回落1.9个百分点),特别是消费钢材强度较大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制造业中用于钢铁和有色工业自身发展的“冶炼设备”增长幅度由2003年的103.4%,回落到18.7%;汽车制造增幅由2003年的33.34%,回落到14%。
    按钢计算的表观消费增长率,2002年为21.2%,2003年为25.8%,2004年回落到10.71%,是否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钢的需求由前两年的超常增长转入稳定较快增长,值得认真研究。
    2.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得到控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04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17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回落65.1个百分点。
    据初步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增炼铁能力5600多万吨,炼钢能力5500多万吨,轧钢能力5600多万吨。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钢协会员企业全年新建投产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16座,产能占新增总量的62.8%;新增热连轧宽带钢轧机及炉卷轧机生产能力914万吨/年,新增冷轧宽带钢轧机生产能力434万吨/年,新增镀锌板生产能力291万吨/年;新增彩涂板生产能力143万吨/年;新增不锈钢冶炼能力72万吨/年,不锈钢热轧板卷能力70万吨/年,不锈钢冷轧板卷能力57万吨/年;改造新建现代化的钢轨生产线2条;棒线材生产线11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4条。此外,还有一大批先进的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改措施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实行管理信息化的项目建成投产。我国钢铁工业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板材和特殊钢材增长幅度较大
    2004年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又有新的进步,全国生产热连轧及炉卷轧机板卷4844万吨,比上年增加1104万吨,增长29.52%;生产冷轧板卷1246万吨,比上年增加327万吨,增长35.65%;中厚板轧机生产的中厚板2071万吨,比上年增加320万吨,增长18.30%;厚板轧机生产的特厚板221万吨,比上年增加45万吨,增长26.9%。生产镀层板497万吨,比上年增长33.16%。钢铁会员企业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宽带和薄板合计首次超过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3.76%。
    2004年我国特殊钢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的合金钢材比上年增长21.16%,不锈钢产量达230万吨,比上年增长30%,继续保持世界前4名,特殊钢比例达到占全国钢产总量的14.2%,接近工业发达国家15%的平均水平,其中,合金钢比例达到7.28%,改变了多年来我国特殊钢比例仅占全国钢产量8%~10%,合金钢比例仅为4%~5%的徘徊局面。
    4.钢铁产品进出口形势出现历史性转折,钢材(坯)出口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
    从1998~2003年,我国年进口钢材量从1241万吨逐年上升到3717万吨,增长199.5%。2004年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口钢材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21.20%;出口钢材增长104.60%;由上年净进口钢坯441万吨转为净出口钢坯220万吨,结束了多年来我国钢坯净进口的历史;我国钢消费量的自给率由上年的85.88%,上升到95.17%,提高9.29个百分点。
    2004年5~12月,连续8个月进口钢材同比下降,平均日进口6.46万吨,相当于年进口2358万吨水平;出口钢材2004年4~12月连续9个月同比上升,平均日出口4.58万吨,相当于年出口1672万吨水平。但进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差异仍然较大,进口钢材中板材比例仍高达85.6%,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比例仍然较高。进口热轧合金钢条杆增长44.3%,冷轧合金钢条杆增长61.8%,热轧合金中厚宽钢带增长171.1%,镀锡板增长13%;石油天然气钻探无缝管增长23.5%,高压锅炉钢管增长90.4%。
    我国钢材出口在2004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1000万吨,比上年翻一番。出口钢材结构也出现了可喜变化,出口高附加值的板带材比例由2003年的26.1%上升到40.6%,超过长材出口比例,成为我国出口钢材中的主要品种。
    5.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2004年受原燃料、电力及运输涨价影响,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的资源、供应链、区位、规模优势在成本竞争中开始显现。生产规模小、没有自产矿或自产矿比例很小、远离原燃料产地、运距长的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2004年1~11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6%。
    自有矿使用量在70%以上的企业,平均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只上升了29.87%;自有矿在30%~70%的企业,上升了39.31%;而自有矿在30%以下的企业则上升了51.67%。
    华北地区钢铁企业平均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上升了42.48%,东北地区上升了32.38%,华东地区上升了49.37%,华中地区上升了58.41%,西南地区上升了56.84%,西北地区上升了39.05%。500万吨以上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低于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成本增幅5个百分点。
    6. 受国际钢材市场影响,国内钢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企业盈利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强劲,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及原料价格上涨,使全球钢材价格不断攀升。CRU国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由2003年末的106.8点上升到2004年末的152.18点,上涨42.4%,从而带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攀升,虽出现阶段性波动,但总体在高位运行。
    2004年国内市场钢材综合平均价格比2003年上涨24.10%。其中,普通线材平均价格涨幅23.53%,螺纹钢平均涨幅20.72%,中厚板平均涨幅25.50%,冷轧薄板平均涨幅21.02%,热轧板卷平均涨幅为34.25%。但2004年12月份钢材价格与年初1月份比较,品种之间差距拉大。线材和螺纹钢低于年初价格,分别降低了12.13%和11.15%,而中厚板上升了15.25%,热轧板卷上升了23.13%,冷轧薄板上升了30.10%,镀锌板上升了18.08%,热轧无缝管上升了19.16%。
    由于产量增长,结构改善,消耗下降,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企业效益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52.3亿元,同比增长52.42%;实现利税1376.2亿元,同比增长44.74%;实现利润811.8亿元,同比增长68.31%,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的宝钢、鞍钢、武钢、马钢、沙钢、华菱、唐钢、济钢、太钢、南钢、莱钢、首钢等12家企业,他们的实现利润占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9.42%。
    7.钢铁企业向大型化发展和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步伐加快
    2004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生产的钢占全国产量的85.11%,其中年产钢超过2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35家上升到43家,超过3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18家上升到26家,超过500万吨的企业由上年的13家上升到15家,超过700万吨的8家,超过800万吨的5家,超过900万吨的3家,超过1100万吨的2家。年产超过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已占全国钢产量的60%以上。
    特钢企业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取得重大进展。大连、抚顺、北满三个特钢企业联合重组为东北特殊钢集团公司;中信泰富收购冶钢组建湖北新冶钢集团公司,与兴澄特钢供销实现整合,为在华东-中南地区组建大型特殊钢集团公司创造了条件;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不锈钢生产线投产和五钢公司特殊钢技术改造基本完成以及太钢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技改完成等等,由此四大特殊钢企业集团已初见端倪,在东北、华北、上海、华东-中南等老工业基地形成新的特钢格局,从而改变了我国特殊钢行业的面貌,提高了竞争力。
    鞍钢与蒂森克虏伯合资合作组建的专门生产汽车用镀锌板生产线在大连投产;宝钢与新日铁、阿塞洛联合组建的年产170万吨冷轧板(主要是汽车用镀锌板)生产线即将建成;广钢与日本JFE合资合作组建的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的南沙镀锌钢板厂和本钢与浦项钢铁合资合作组建的冷轧板厂正在抓紧建设;宝钢集团五钢公司与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联合生产汽车用特殊钢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开始实施。
    8. 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生产钢8013.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29.37%。其中14家民营会员企业生产钢3952.23万吨,占全部会员钢铁企业钢产量的17.02%,产量比上年增加1051.84万吨,增长36.27%,高于全国增长幅度13个百分点,高于会员企业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二)2004年协会主要工作回顾
    1.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方针,积极参与有关政策措施的建议工作
    按国办发[2003]年103号文的要求,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对各省市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汇总上报。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工业2020年发展规划》、《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钢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起草修改工作。配合国家发改委完成“十五”后期产业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协会理事扩大会议的决定,组织编纂了《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的调查研究报告,分发给会员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同时,与中国金属学会合作,开展了《中国钢铁工业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编写工作。
    2.加强钢铁市场运行情况监测,保持钢铁市场平稳运行
    2004年协会启动了“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监测体系”,与55家钢铁生产企业联网,以集中反映企业实际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和不含税价格,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2004年4月份,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国内市场采购心态恐慌,钢材价格出现暴跌,部分企业出现“保值销售”的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错误做法,对此协会及时于5月24日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宗旨和政策取向,会议达成包括立即纠正“保值销售”错误做法在内的六项共识,对稳定市场心态,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3.总结推广节能环保工作经验
    2004年初,协会在鞍钢召开了冶金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并重点推介获得特等奖的“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及工艺应用”经验。协会组织行业专家总结了近几年来取得明显成效的环保技术向会员企业推荐;在济钢召开了干法除尘技术研讨会,在新兴铸管公司召开了水处理技术经验交流会。
    4.配合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协会和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负责协调奥运工程钢材供应。举办了由奥运场馆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部分场馆钢材采购单位和钢铁企业参加的奥运工程用钢材技术交流及供需洽谈会,钢铁企业针对奥运工程用钢的要求,重点推介适用于奥运工程的新产品。组织钢铁企业参加北京游泳馆的钢材招标,最后首钢、承钢、天铁等企业中标。目前正在为奥运会主会场(即鸟巢工程)用钢参与招标做准备工作。
    (2)定期召开下游行业用户座谈会,加强了与下游主要用户行业造船、集装箱、煤炭、轻工、铁道、石化、建筑、机械等行业组织的联系,建立了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换渠道,为钢铁企业准确掌握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变化,提供信息服务。
    (3)积极开展造船用钢材协调组活动,与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一起组织了钢铁企业与造船企业产需衔接会,增加了我国造船用钢供应量,2004年比上年造船板产量增加141.5万吨,增长79.4%。
    (4)按照国家发改委对现行的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的要求,结合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对现行5年以上长标龄(重点是1995年以前)黑色冶金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确认工作,共复审313 项行业标准,其中188项确认有效。
    (5)在积极推广应用400MPa热轧钢筋的基础上,组织钢铁企业研究开发500MPa热轧钢筋。目前承钢已试生产出批量产品,经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6月份召开了“500MPa热轧钢筋产品评定会”,为推动500MPa热轧钢筋在建设工程中试用创造了条件。
    (6)积极推进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用国产高强度钢板开发。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荐给主管部门和用户,并在石油储备办的统一协调下,与用户组成了联合攻关组。目前,武钢与用户签订了供货合同,首批500吨WH610D2钢板已发往用户。宝钢、鞍钢、舞阳、济钢参与的石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工作也已开始实施。
    5.大力推进“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工作
    在国际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攀升、出口钢材退税率下调的情况下,为保持“加工出口专用钢材”政策的连续性,协会努力争取保住了全额免抵17%增值税的政策,继续享受与来料、进料加工同等待遇,为稳定和扩大加工出口贸易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年完成“加工出口专用钢材”563万吨,比2003年多完成220万吨,增长64%。完成的“加工出口专用钢材”主要品种有:热轧板卷222万吨、集装箱板135 万吨、中厚板58万吨。其中:板材比例占74%;线材占16%;型材、优质钢等占10%。完成发货数量较多企业有:鞍钢127.9万吨、广钢122.6万吨、宝钢78.3万吨、武钢49万吨。有21家企业完成数量超过2003年的水平。“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占加工出口贸易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4上升到1/3。
    6.组织和协调原燃料采购工作
    在进口铁矿石方面开展行业协调、自律工作。制订并通过了相应的《守则》、《工作管理办法》。在2004年进口矿的价格谈判中,中国钢铁企业首次取得了价格谈判的权利。
    成立了钢铁行业煤炭协调组,积极走访政府有关部门、煤炭协会、铁道部等单位,争取他们的支持,并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2005年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把钢铁行业用煤列入重点保证行业,增加了铁路运力安排。
    7.努力改进统计工作,积极推进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
    2004年是全面实施新的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的第一年,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会员钢铁企业和各省市钢铁行业统计主管部门,举办了《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培训班和年报软件培训班。针对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编写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分类编码指导意见》,与国资委企业改革局联合召开了以“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为主题的研讨会,组织召开了“钢铁行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交流会、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应用技术推广会及信息化与自动化推进中心年会;钢协会员企业又有首钢、宝钢集团一钢公司和梅山公司、济钢、杭钢等五家企业在2004年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包括宝钢、武钢、马钢等以前完成的企业已有19家企业初步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还有鞍钢、攀钢等7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从2004年初建立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制度,按季举行信息发布会,对增进全社会对钢铁行业的了解,引导舆论,消除误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还为企业、政府和社会提供多种中外文的信息产品,并开通运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8.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004年10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邯钢等5家企业,正式加入国际钢铁协会(IISI),这是中国钢铁行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入会后,受IISI的委托,于去年12月在北京承办了“IISI中国2010”项目小组会议,并参与了这一项目的研究工作;2004年共接待有关国家政府、地区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重要来访团组85个;协会领导还率团出访了英国、法国、南非、蒙古等国钢铁企业及钢铁组织;组织企业参加了中日第六、七次“官民对话”、中韩第四、五次“官民对话”,并同日本、韩国钢铁协会建立了统计工作定期交流机制;在上海举办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和2004年国际钢铁原料研讨会等。
    除上述工作外,协会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开展了冶金企业税负情况调查,全面调查了解钢铁行业各类企业税负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财税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并为东北地区钢铁企业争取到列入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举行了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制订了《钢铁行业人才流动准则》;进行了200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和奖励(共有78项成果获奖)和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审定工作(共有74项成果获奖);开展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的认定工作,2004年共有56个企业生产的110个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实物水平,获得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对标挖潜”工作继续深入,评选出“2003年度十项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先进企业”,并对主要工序制造成本前三名的先进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在商务部的组织协调下,协会成立了OECD钢铁会议协调工作小组,并代表中国钢铁企业阐明了我们的原则立场,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中国钢铁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2005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协会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一)2005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国钢铁行业而言,2005年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历史性转折关键的一年。2005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或超过3亿吨,这将是一个历史的大跨越。它标志着今后的发展必须更加谨慎,必须由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05年钢铁行业保持健康平稳运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能力
    2004年第四季度,我国平均日生产钢已经达到了年产钢3亿吨的水平。但从2005年还将有新的生产能力投入运行看,今年将具有再增加4300多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决定新增能力能否完全释放,将最终取决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原燃料、电力、运输等生产条件的保障程度。
    市场条件
    2005年市场能不能消化新增的4300多万吨钢。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进口钢材还能减少多少;第二,国内消费能够增加多少;第三,出口能够增加多少。从顶替进口、扩大出口和国内消费增长三方面看,2005年国内外钢材市场需求增长幅度比2004年均将有所回落,同时不确定因素增多。如果新增钢材品种结构不完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也将出现部分产能过剩的局面。
    生产条件
    (1)铁矿石。2004年进口2.08亿吨,实际消费进口矿约1.84亿吨,其余为港口增加了库存和企业增加了库存。2005年国内铁矿增产幅度将高于2004年,特别是国内低品位铁矿在进口矿价大幅上涨情况下能得到更多的利用。因此,总的铁矿资源量偏紧的情况比2004年有所缓解。进口铁矿价格如再大幅度上涨,生产长材的企业将难以承受,对进口矿的需求将随之减少。
    (2)焦煤。预计2005年国内增产焦煤数量不如2004年,部分企业将增加进口焦煤数量。进口焦煤大幅度涨价,国内焦煤也有较大幅度提价,部分企业也将难于承受。
    (3)电力。电力建设2004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100多万千瓦,2005年预计新增6000万千瓦,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将有较大缓解。
    (4)运输。从各方面情况看,铁路运输紧张的形势2005年将更为严重,将更多依赖公路,这将导致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2005年钢铁生产形势的特点是,一方面市场消费增长幅度回落和全球钢铁产能继续增长,意味着钢材价格除个别品种外,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即使2005年钢材价格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由于原燃料大幅度涨价,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将使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国内外市场将会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期,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面对钢铁行业出现的新形势,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必须高度重视在总体上(包括在建项目)钢铁产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已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新上项目必须有强大竞争力,能够淘汰落后和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第二,必须高度重视牢固建立原燃料供应基地,与合作者建立战略联盟,并努力降低运输成本。这是关系到具有3亿吨钢生产能力的中国钢铁工业今后稳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第三,必须高度重视按照中国的国情,推进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大企业集团调控市场的能力,推行专业化分工,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和大力降低成本。当务之急,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担负起历史重任,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企业的联合重组。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建立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与用户建立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2005年协会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2005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行业和企业的第一要务,把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大化和实现生产要素配置利用效率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追求目标,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新品种,不断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着力加强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05年协会的重点工作如下:
    1.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改善环保
    一要大力宣传推进节能降耗,改善环保,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大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力度。推广上海宝钢集团发布“年度环境报告”的经验,希望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大企业集团都实行“年度环境报告”制度。
    二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标挖潜”指标,并把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指标纳入“对标挖潜”指标体系;要着手研究确立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继续搞好主要工序制造成本“十佳”单位的评选工作。
    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组织编制《钢铁行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快技术创新,组织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突破资源节约的技术瓶颈。组织推广重大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是高炉、转炉干式除尘技术,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减少高炉炉渣的综合技术;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能耗指标统计范围。
    2.加强对国内外钢铁市场的分析研究和钢材出口监测工作
    (1)改进国内钢铁市场分析工作,加强对原燃料和钢材消费强度变化的原因分析,及时掌握新增产能的投产达产情况;加强对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以及电力建设、造船、煤炭、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增市场需求以及传统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系统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钢材社会库存的统计分析工作。
    (2)对“十一五”期间钢材市场需求做深入研究,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国钢铁市场2006~2010年需求预测报告》。
    (3)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研究和出口协调工作。要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复苏,给钢铁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对出口对象国的市场需求和我钢材出口出现问题的分析研究,要适时地协调出口工作,建立钢铁产品出口预警机制,汇总会员企业出口情况,定期通报进出口形势和出口结构。
    3.继续加强进口铁矿石协调工作和国内铁路运输疏通工作
    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以投资和其他合作方式参与国外铁矿资源的开发;继续做好进口铁矿石行业协调和自律工作。加强同国内铁矿、煤炭企业合作;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促进国内铁矿山尾矿开发利用和低品位矿的采选。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联系,协助会员企业解决有关煤炭和进口矿石运输方面出现的紧急问题。
    4.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钢铁协会的活动
    中国钢铁工业对全球钢铁工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同时国际钢铁市场对中国钢铁行业影响也日益加大,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钢铁协会的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钢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协会今年将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国际钢协的部分专项技术工作委员会的活动。
    5.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不断开发新品种
    在钢铁行业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评价国家新标准,从培训入手,在会员企业中广泛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和6σ精益管理方法。同时,对已获得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产品,加大“年度监督抽查”力度。继续做好X80管线钢、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用高强度钢以及新一代钢铁材料超细晶粒钢等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6.组织行业力量进行《“十一五”冶金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作为引导行业重大关键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的依据。
    7.继续做好“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工作,提高国产钢材的市场占有率
    搞好今年的“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工作,首先要巩固成果,要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的数量。其次要积极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的品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拟定“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空缺产品目录,引导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8.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做好第四届中国钢材市场与贸易国际研讨会(广州)、第四届上海国际不锈钢大会及展览会;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料国际研讨会(青岛)等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继续搞好与有关国家(地区)钢铁界的交流和对话。
    9. 充分发挥代管协会的作用
    特钢、铁合金、炼焦、耐火、炭素等代管行业协会一年来在为本行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企业的欢迎。钢铁协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代管协会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要继续做好新的《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推行工作,切实解决新统计指标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拓展信息统计数据范围,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对我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加强对民营钢铁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民营钢铁企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冶金科学技术奖、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加强代管协会建设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04年钢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迈入的2005年仍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继续保持钢铁工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既仍然充满机遇,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让我们齐心协力,勇于创新,为完成今年协会的重点工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再上新台阶而共同奋斗。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