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

2005-01-3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过热,是表述2004年中国经济最常提到的名词。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看来,如果不对过热行业采取宏观调控,去年的GDP增速还要比9.5%高得多。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2003年增长9.5%,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回落,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如右下图)GDP增长达9.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仍在可以控制范围内。经济“降温”曲线凸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这三个重要数据成为去年衡量我国经济过热的铁杆指标。
    首先,去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能控制在4%之内,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但水泥、钢材、电解铝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速却突破8.4%的大关,涨幅十分惊人。
    去年1至2月,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突然达到53%,甚至超过了1992年经济过热时的水平;从2月开始,以钢铁、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也导致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由1月的7.2%猛增为23.2%,直接带动了GDP高速增长。
    在惊人的增长面前,国家宏观调控的举措从去年4月开始实施。6月之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逐月下降,从全年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虽然也处在25.8%的较快水平,但比年初的53%已有了很大降低。
    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也开始变化,到12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已降为14.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也大大低于10月份的水平,从最高点8.4%降为7.1%。
    三个铁杆指标也在经济过热的过程中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经济发展最终趋于平稳。由此可看出宏观调控已经为中国经济增长描绘出了稳步向下的曲线。(如右上图)消费市场趋活
    统计报告同样显示,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50亿元,比2003年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2003年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5%;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1.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信器材类比上年增长4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7%,汽车类增长23.4%,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45.9%。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