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 2004?冬

2005-01-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市场供求格局基本平衡,消费景气平稳上升;工业增加值景气连续回升,重工业景气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景气的主要力量,轻工业增长景气回落明显;多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投资结构趋于合理。
    □2004年11月份,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的行业为31个,下降的家数仅剩8个。大范围的行业景气回升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约束并未有效制约中国经济总体偏快的增长势头,而且重化工业的特征依旧十分明显。
    □2004年大多数行业效益表现良好,但效益上升的行业开始减少,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格局出现向上游转移的迹象,上游行业受到建设周期延长影响,盈利实现增加,而下游行业的利润增长受到挤压。因此,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效益水平继续提高,以及2005年的良好开局,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行业增长的宏观背景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市场供求格局基本平衡,消费景气平稳上升,投资景气持续回落,投资消费比例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出口景气高位平稳运行,进口景气连续回落,月度贸易持续顺差,累计顺差的局面继续保持;工业增加值景气连续回升,重工业景气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景气的主要力量,轻工业增长景气回落明显;多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物价水平均出现回落迹象;金融调控取得较大成效,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这些情况表明,宏观调控正在向预期方向发展。
    在国际经济环境好转、居民消费趋热、社会投资活跃、外贸出口升级和外资增长等因素的拉动下,2004年1-11月经济运行始终呈快速增长态势,并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突破,全国工业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宏观调控牵引下,2004年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1-11月累计,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48911亿元,同比增长16.8%;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7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2371亿元,同比增长16.8%。宏观调控并未改变经济平稳增长的轨迹,经济增长正在向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改善和质量提高并重的轨道进发。
    另外,大范围的行业景气回升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约束并未有效制约中国经济总体偏快的增长势头,而且重化工业的特征依旧十分明显。化学工业是2004年11月行业增长的一个亮点。煤炭、原油成品油、钢材、焦炭、橡胶、铁矿石、氧化铝,以及铝、铅、锌、锡等原材料,库存水平均有所上升,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当前国民经济总体仍在前期形成的固有轨道中运行,宏观调控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但同时投资和工业行业增长反弹动力逐步增强。2004年11月份与10月前相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外,多数指标反弹趋势明显,调控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调控的难度逐步增加。同时经济运行中旧有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偏大、煤电油运供求矛盾并未明显缓解,货币信贷收缩中贷款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幅提高,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又有反弹迹象,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办公楼投资)需求过旺等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2004年二、三季度货币信贷的过快收缩,将对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从2004年三季度末运行情况看,新开工投资项目数,货币信贷投资增幅,土地供应增势,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投资),房地产企业类贷款增速等已得到遏制,经济运行于前期形成的下行轨道上,正在向适度增长区间前行。
    二、行业增长景气分析
    2004年11月份,工业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的行业为31个,下降的家数仅剩8个,从实际运行数据来看,2004年11月份的数据并未真实全部反映影响的幅度,宏观调控措施对于工业行业的最终影响效果尚未全部显现。2004年11月工业增长出现反弹的行业家数比2004年6月份继续增加而且出现幅度加大的迹象,这表明反弹的可能比预计的要严重。
    2004年石油化学工业继续成为工业增长一个耀眼明星。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部的资料,2004年10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现价)达2338.2亿元,同比增长42.4%,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2.2个百分点,产值和增幅均达到年的最高点。当月,石化行业销售情况继续看好,实现销售产值(现价)2308.4亿元,同比增长41.5%,化学工业销售产值中所占比重大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业增速最快,销售产值分别为266.3亿元和252.9亿元,增速分别为45.8%和44.9%。
    根据对2005年的电力供需形势预测,2005年二季度的用电高峰可能有些偏紧,后半年会有明显好转,电力短缺将要过去;电力缺口仅为1200万到2000万千瓦。这一预计的前提是,2005年国民经济增长控制在8%,电力需求增长降至12%左右;需新增电量2500亿千瓦时,需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投产规模在6000万-8000万千瓦之间。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判断,2005年下半年,缺电形势会发生逆转。电力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煤炭和运输能否保证电力增长的需要。预计2005年煤炭产量在19.7亿吨左右,其中50%以上用于发电,这当中50%需要通过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的西煤东送,这样就增加了铁路运输的紧张状态。
    2004年11月份,行业总体景气水平仍然较高,工业增长出现大范围收缩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控制,重化工业行业延续前几月份集中回升态势。与10月份相比,增长景气上升的行业数量继续增加,为23个,增加1个,增长景气下降的行业数量为8个,与10月份持平。景气指数回升的家数比6月份有大幅度增加,11月,钢铁工业、水泥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直接受宏观调控的对象经历了前期6、7月短暂指数回落,回落幅度有所缩小后,继续反弹。11月,钢铁工业、金属制品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有色金属工业等一批行业景气大幅反弹的幅度比10月份加大。
    增长景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景气运行区域看,多数行业仍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处于好、良好和较好景气区间行业有33个,行业的数量占全部跟踪的39个行业中的84.6%,比6月份还增加3个行业。景气水平处于好(120-140)以上的行业景气值也有所增加。普通机械制造业是继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处于良好区间的行业后,新进入良好区间的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进入景气良好区间后出现了较大波动,向下回落至较好区间。
    二、从景气变化看,产出水平虽在2004年6月快速下降的势头得到抑制,但11月份的反弹有所扩大。全部跟踪的39个行业中,31个行业(占的79.5%)的增长景气指数扭转下跌态势,指数下降快的行业降至1个。在6、7月份跌幅较为的明显行业,如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耐火材料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钢铁业等行业,在四季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汽车制造业、化学药制造业、塑料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橡胶制造业跌幅较大。
    在指数跟踪的三级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水泥制品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白色家电)在经历了去2004年二季度的增长中的波动后,四季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景气"翘尾"现象;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石化专用设备制造业、轻纺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四季度表现不佳。
    三、从增长景气趋势看,多数行业仍延续景气上升势头,石油开采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金属制品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景气继续创纪录的上行。只有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等行业接连数月大幅收缩。与上年12月份相比,2004年32个行业的增长景气指数继续保持攀升或平稳运行,占全部月度跟踪的39个行业中的82.1%,仅比2004年6月份峰值时的31行业,增加了1个行业。下跌行业之中,只有汽车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化学药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等几个行业增长景气指数跌幅较大,而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景气已经开始回暖。
    在指数跟踪的三级行业中,集装箱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轴承、阀门制造业、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工器材制造业上升态势保持完好。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
    四、2004年11月,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水泥制造业、有色金属工业、耐火材料制品业、塑料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煤炭工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合成纤维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表现出较强的内生的稳定性。
    五、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造纸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水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白色家电)等行业,连续摆脱了前期的景气下降势头,景气指数近三个月出现了连续走高。特别是,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已经从前期的景气一般的区间进入到景气好的区间。
    三、行业效益景气分析
    2004年11月,由于内外市场需求拉动,国内煤炭、钢铁和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特别是二季度后,一方面,国家继续降低货币和信贷,加剧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势必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对消化成本涨价因素已难有更大作为。绝大多数行业效益表现良好,但效益上升的行业开始减少,部分行业经济效益快速扩张的势头得以扭转,行业的利润增长格局出现向上游转移的迹象,上游行业受到建设周期延长影响,盈利实现增加,而下游行业的利润增长受到挤压。因此,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效益水平继续提高,以及2005年的良好开局,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004年11月份行业效益景气总体呈现以下四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效益运行态势良好,前11个月,多数行业的效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处于效益景气好以上水平的行业有21个,占全部月度跟踪的39个行业中的66.7%,比10月份增加一个,而较差的行业仅有5个,仅占12.8%;二是,在8、9月份回落行业走势出现了分化局面,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耐火材料制品业明显回稳甚至转为上升,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效益上升较快、而电力工业出现下降。三是,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效益景气,在9月份表现较好的基础上,继续表现突出。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9月份的较好区间升至良好区间后继续保持在良好区间运行,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从效益好的区间升至较好区间。四是,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水泥制造业、耐火材料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行业效益景气较为稳定。
    四、行业综合评价
    根据行业综合评价表,不同行业的投资价值是从左下角往右上方递增的,在调整行业资产的配置时,应逐步从行业属性差的行业中逐步退出,资产比例应以右方和上方的资产为主。对于增长景气、效益景气都比较一般和较差的行业,我们要积极关注这类行业复苏进程。
    截至2004年11月,表现依然较好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工业、水泥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耐火材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是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的行业。
    同时,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造纸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橡胶制造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印刷业等行业,也可以作为下一阶段重点跟踪布局的行业。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景气水平呈强劲上升态势。2004年11月份增长景气指数上升2.62点至130.66点,效益景气指数上升0.7点至108.56点,二者均创全年最高水平。预计2005年一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还将继续向上攀升,可能达到134-137点;效益水平则主要受油价走势的影响,预计2005年一季度油价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徘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效益景气指数在106-110的区间内运行。
    □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态势,2004年煤炭行业景气水平继续强劲上升,11月份增长景气指数达到164.8点的历史高位,比上月上升4个指数点;效益景气指数也上升了0.2点,达到114.5点。运输紧张、国内需求,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是促使当月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上行的主要原因。
    □2004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与效益景气指数均经历了上升、下降和反弹三个阶段。2004年上半年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行业增长出现较明显的反弹势头,但反弹的幅度不会太大。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景气水平强劲上升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景气水平呈强劲上升态势。2004年11月份增长景气指数上升2.62点至130.66点,效益景气指数上升0.7点至108.56点,二者均创全年最高水平。
    据统计,2004年11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价产值1130亿元,同比增长了48.7%。从销售方面来看,当月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产销率突破100%,达到了101.5%,同比提高3.45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20.3亿元,同比增长46.4%。
    2004年11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效益景气指数的继续上升主要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尽管由于投机资金获利回吐及西方国家石油库存增加,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的价位波动。由于油价继续高企以及原油、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暴涨,2004年比上年同期翻了近1.5倍,而原油加工业由于过高的成本,全行业盈亏相抵后表现为整体亏损,这是2004年以来的首次全面亏损。尽管如此,由于原油加工业利润在全行业中的比重一向极小,因而其亏损仍然无损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整体效益的高速增长,全行业效益水平继续提高。
    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紧张局面依旧,预计2005年一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还将继续向上攀升,可能达到134-137点;效益水平则主要受油价走势的影响,预计2005年一季度油价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徘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效益景气指数在106-110的区间内运行。化学工业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化学工业2004年景气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2004年11月份增长景气指数上升1.03点至152.71点,效益景气指数上升0.74点至130.32点,双双刷新了历史纪录。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以及价格的高位趋稳是保证全行业景气水平提升的关键。
    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2004年底各地经济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下游需求稳定增加拉动化学品产销继续较快速增长,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233.8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销售产值1201.1亿元,同比增长36.2%。由于部分产品价格过高,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放慢,产品销售率显著下降,如合成材料、化肥等。但总的来说,全行业形势仍然较好。全国化学品价格的持续上升,对全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作用。
    预计2005年国内经济仍将稳定较快增长,化学工业较快发展的基础仍然存在。由于近年来新扩建产能的投产,部分产品的产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而产品价格由于内在刚性以及需求的作用,还将保持在高位波动。预计2005年一季度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分别在150-155和130-135的区间之内运行。
    煤炭工业景气指数达历史高位
    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态势,2004年11月份煤炭行业景气水平继续强劲上升,增长景气指数达到164.8点的历史高位,比上月上升4个指数点;效益景气指数也上升了0.2点,达到114.5点。统计显示,2004年1-10个月,全国原煤产量达12.85亿吨,同比增长16%;全社会煤炭库存1.14亿吨,比年初增加463万吨,增长4.2%,目前国有大矿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运输紧张、国内需求,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是促使当月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上行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北方进入冬季供暖期,且冬季正值枯水季节,煤炭消费量增加,加上交通运输"瓶颈"制约,使煤炭供应愈显紧张。同时,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水泥等煤炭消耗较大的行业生产更是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煤炭价格继续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价位上,利润率将在8-9%之间浮动。尽管煤炭供给已足能满足需求,但出口煤炭价格的提升以及煤炭运输价格的提升,都使得煤炭出厂价格仍有缓慢增长的潜力;同时由于电力用煤比重的稳步提升,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有逐步联合动向,对稳定煤价有一定的影响。
    电力工业效益景气出现下滑
    2004年11月份电力行业的增长景气在经历连续三个月的上升后开始下降,景气指数从10月份的128.2点下降到127.3点,电力行业的效益景气也从10月份的102.3下降到101.1点。
    发电量的增速减缓是2004年11月份电力行业增长景气下降的主要原因。11月份全国总发电量为1858亿度,同比增长为14.4%,比1-10月份累计用电15.3%的同比增长率低0.8个百分点。尽管2004年11月份钢铁、有色、水泥、化学、机械、金属制品业等重点行业的增长景气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电力行业的增长景气却出现明显下降。生活用电增速减缓是出现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2004年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与往年相比明显偏高,较高的气温使得采暖用电减少,进而导致生活用电和社会总用电减少。发电量的增速减缓和煤价不断升高使得电力行业的效益景气也出现明显下滑。
    2005年一季度至上半年,多数用电行业仍将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而生活用电也会因为气温正常而恢复增速,所以电力行业的增长势头仍保持高位。由于煤炭的供需将逐渐平衡,煤价上升势头将会有所减弱以及煤电价格联动的可能实施,电力行业的效益景气将会有所上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电力需求模型"和产业增长模型的预测,预计2005年一季度电力行业发电量为5359亿度,同比增长10.6%,电力行业收入为3312亿元,同比增长为14.8%;利润为269亿元,同比增长为45.8%。2005年上半年电力行业发电量为11115亿度,同比增长11.2%,电力行业收入为6946亿元,同比增长为14.8%;利润为577亿元,同比增长为61.2%。
    钢铁工业行业增长出现反弹
    2004年1--11月,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与效益景气指数均经历了上升、下降和反弹三个阶段,2004年11月底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80.9和127.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1至11月,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910.5亿元,增长68.5%,2004年上半年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行业进行了调控,从需求侧控制了钢铁行业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行业增长出现较明显的反弹势头,而央行的加息政策不会对这种势头产生逆转性影响,但反弹的幅度不会太大。
    2004年第四季度和2005年全年钢材供求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以及能源供应形势趋紧,钢材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机械等主要钢材消费行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钢材的需求形势依旧看好。目前国内外市场钢材的价格差异一方面使得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势必使得国内钢材价格上升,并向国际水平靠拢。但由于我国钢材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钢材的区域性流通不畅,钢材价格仍将呈现一定的波动。综合上述分析,良好的需求形势和国内外价格差异将使得钢铁行业的景气在近期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消费量预测。随着建筑、机械等主要的钢材消费行业呈现恢复性的增长态势,2005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稳步上升。根据"中国钢材需求(国内)预测模型",2005年全年钢材的实际消费量为3.03亿吨,同比增长9.4%。
    产量预测。预计2005年钢铁行业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生铁产量为26878.55万吨,同比增长11.09%,粗钢产量为29138.09万吨,同比增长13.56%,成品钢材产量32171.24万吨,同比增长14.32%。
    建材工业增长景气前高后低
    建材行业2004年经济运行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充分体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宏观调控影响,建材行业在延续2003年下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并出现回落迹象。2004年建材工业的增长景气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总体态势。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2004年,建材工业景气指数全年都在景气区间运行,比上年同期都有所上升,3月达到本年的波峰。第二季度逐渐回落,第三季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并逐步探底。
    由于建材生产供给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市场处于整体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产品价格没有大的上涨空间。总体来看,近期建材价格将呈现平稳略降的运行态势,但不同品类建材价格的变化略有差异。
    预计国内建筑用钢材价格还存在进一步上涨的条件。近期建筑用钢材价格将保持小幅上涨的态势,但在个别的时间存在价格波动的可能。由于前期玻璃价格一直持续上升,目前价位相对较高,进一步较大幅度上涨的潜力也不大。2004年,即使是在陶瓷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各地陶瓷市场也是降价声一片,陶瓷产品并未因原料上涨而水涨船高,陶瓷的价格将持续下降,陶瓷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有色金属行业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
    2004年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在产量继续增长的同时,2004年11月份价格有所波动但仍保持在高位运行,增长景气指数效益景气指数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173.9和134.8点。
    2005年一季度,由于能源价格不可能走低,美元仍将继续保持贬值,有色金属行业下游消费惯性的作用,行业走势将在高位运行但增速放缓。镍市场方面,金川有色金属集团表示,2004年集团镍产量可望增至7.7万吨,同比增长27%。我国最大镍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长,国际镍价从我国得到的支持降低。铜市场方面,现货短缺是暂时现象,不能排除国际铜市存在大量隐形库存的可能,由于铜精矿市场向供给过剩的逆转,以及全球产铜大国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产,铜价的走势将趋缓直至下跌。锌市场方面,供给短缺的现状将持续到2006年。
    机械工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止跌回升,2004年11月份比10月份上升1.6个百分点,收于155.6点;效益景气仍然平稳运行。在机械二级子行业中,除仪器仪表行业增长景气仍有小幅下滑之外其余四个子行业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反弹趋势。
    2004年11月份,机械行业生产全面增长,带动行业增长景气回升。金属切削机床、内燃机、大中型拖拉机、发电设备、民用钢质船舶等产品依然高速增长。由于行业的市场供需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行业效益景气继续平稳运行。
    普通机械制造业效益景气上新台阶
    2004年11月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景气和效益景气都达到了近几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04年以来,以机床、内燃机和轴承为代表的普通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产值利润等综合经济指标的优异,另一方面以数控机床领域的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问世大大提升了我国机床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
    在众多因素的拉动下,普通机械制造业2004年1-11月实现销售收入6341.92亿元,同比增长39.88%,带动行业增长景气上升到历史最高的164.05点。内燃机、机床等产品也有大幅增长。
    良好的市场需求使得普通机械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相关企业效益情况明显好转,各项指标也都好于上年同期,2004年1-11月普通机械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59.89亿元,同比增长50.6%,行业效益景气也一步一个台阶,持续向好,11月份已经达到历史最好122.17点,且仍有上升趋势。
    预计,2005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145-165区间波动运行;效益景气指数也将稳步上升,进入120点以上的景气较好区间。行业产值和利润增速仍将分别保持在25%、40%以上。
    交运设备制造业增长景气明显回升
    2004年11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增长景气明显回升;效益景气仍然平稳运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景气自2003年底进入120点以上的景气较好区间以来,2004年1-11月波动运行,景气水平总体高于去年同期;钢铁涨价,电、煤等能源的紧张状况在影响行业生产的同时也影响到行业效益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效益景气指数长期运行于100点左右。2004年1-11月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885.78亿元,同比增长26.24%,实现利润总额62.45亿元,同比增长87.45%。
    船舶制造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良好发展的一个巨大内在推动力。2004年1-11月,民用钢质船舶生产931.37万综合吨,同比增长65.7%。2004年我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加大了对船舶的需求,同时世界海运市场和国际贸易持续繁荣拉动了国际造船业的全面复苏,也给我国船舶制造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造船企业的生产节奏已明显加快,造船周期缩短,承造的船舶正在趋向大型化和批量化。此外,以中国为首的世界港口建设在2006年至2007年将进入高峰期,船用柴油机,集装箱及其起重机械等三大产品前景看好。"531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三大造船基地的加速推进,中国在未来10年中有可能成为世界船舶的第一制造大国。
    2004年摩托车的较快发展也支撑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景气度的提升。随着国家重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摩托车在农村的市场空间扩大,销售量增加,从而拉动摩托车制造业结束去年的景气较好运行态势进入130点以上的景气良好区间,并在此区间平稳运行。同时,行业效益也稳步提高,景气指数持续上升。
    汽车行业效益景气大幅下挫
    2004年11月份,汽车产业效益景气跌到了100点以下。受生产商为完成销售计划而采取的压经销商吃进库存的影响,2004年11月份汽车产销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6万辆和45.2万辆。在销量同比增长仍然较快的情况下,汽车产业效益却大幅下挫,2004年1--11月份利润累计同比增长为--6.76%。
    载货汽车:受宏观调控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活动的影响,2004年载货汽车在2季度经历了大幅度的销售下降,随着新的载货汽车技术标准的出台和运力需求的持续紧张,市场销售开始节节攀升,尤其是重型载货车,走出了一轮新的行情。
    预计2005年上半年,载货车的产销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有望达到100万辆左右。而到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和运输能力紧张局面的缓解,载货车的产销增长速度也会逐步下降。
    客车:2004年,客车市场表现不佳,全年客车行业的产销增量约在6%左右,远远低于汽车行业的整体水平。预计2005年1季度,随着微型客车销量的上升,客车行业有望缓慢回升,但回升力度有限,上半年,客车产销同比增幅将在10%-15%之间,产销量将在70--80万辆之间。
    轿车:受信贷购车比例下降、油价持续上涨、车价预期不稳等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2004年全国轿车市场增长率大约在16%左右,比同期低50%以上。目前据估计轿车库存在40万辆左右,随着投资的增长,轿车产能相对国内市场规模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过剩,这为今后两年轿车市场的降价埋下了伏笔。
    2004年轿车市场上最大的看点就是价格战,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降价由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由旧车型向新推出的的车型发展;2004年加价销售的车型已经几乎不存在,很多畅销车转化为了平销车,甚至部分刚上市的新车型也在推出不久就加入了降价的行列。预计2005年1季度,轿车市场仍将在低谷徘徊,2季度有望逐步回暖。
    □2005年水泥产量增长会明显放缓,行业进入调整期。国内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持续上涨,奥运场馆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建材,对特种水泥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长,水泥产量仍会继续增长。但是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新建项目被叫停或缓建,行业发展所需资金受到严格控制,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玻璃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明显提升。
    □2005年中国进一步巩固其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地位,入世的经济作用更加明显。根据"中国产业经济增长景气预测模型",家电行业的增长景气会保持2004年的增长势头继续上升,但幅度不会很大。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将拉动通信行业复苏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行业景气将进一步提升,稳定运行在130点以上。宏观经济的不断向好,将给电信市场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电信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
    旅游业市场继续强劲增长
    虽然2004年4月下旬在北京、安徽两地出现的"非典"病例给入境旅游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震荡,但总体上未产生较大影响。全年入境人数预计突破1亿人,旅游外汇收入预计超过230亿美元;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强劲增长,出境总人数将超过2500万人次。2004年旅游市场主要特点:入境游,香港游客人数最多,外国游客增长最快,外国游客消费所占比例最大;国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区域发展尤为瞩目,特色旅游发展迅速;出境游发展迅猛,出境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大幅增加,市场更加规范。
    预计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可达1.3亿人次,同比增速在20%左右;外国游客将超过1900万人次,甚至可能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280亿美元;国内旅游可达10亿人次,收入可达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7000-7500亿元。
    水泥业产量增长明显放缓
    2004年11月份,水泥制造业在年初143的基础上,迅速上升到4月份的152点,比上年同期上升幅度将近30%。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由于投资品的景气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作为直接受政策调控的水泥行业的景气指数在2004年4月份见到高点之后,随即出现回落调整,出现三、四季度连续平稳运行。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速,总产量世界第一。目前增速趋缓,总量接近饱和。2004年1-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水泥76326万吨,同比增长14.9%。其中重点水泥企业137家,生产水泥2664.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87%,累计完成22035.7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83%。
    预计,2005年水泥产量增长会明显放缓,行业进入调整期。国内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持续上涨,奥运场馆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建材,对特种水泥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长,水泥产量仍会继续增长。但是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新建项目被叫停或缓建,行业发展所需资金受到严格控制,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由于政策的压力,水泥企业不仅大部分新项目投资得不到批准,流动资金贷款也受到影响。另外,受加息影响,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三大行业对水泥工业发展会产生间接效用,估计对于水泥反应周期大概3-12个月。而且本次加息有可能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随着利率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减缓,将对水泥行业的未来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以GDP总量预测水泥需求量,2005年水泥需求量最高为87737万吨,水泥需求量中间量为85454万吨,水泥需求量最低为83391万吨。
    水泥价格难改继续小幅下降的态势。由于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水泥生产供应的增加,水泥价格将保持总体小幅下降的运行态势。但由于煤炭、运输价格的高位运行使水泥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前期水泥价格持续下降的因素,封闭了水泥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空间。预计近期水泥价格将继续保持小幅下降的态势,但下降的幅度将略有减少。其中,适销对路的高标号水泥价格将比较稳定,而低质量、低标号的水泥价格仍将小幅下降。 
    玻璃业价格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2004年玻璃工业景气指数全年都在景气区间运行,比上年同期都有所上升。1-10月我国玻璃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累计工业总产值87667467千元,同比增长35 %,累计生产平板玻璃247530704.71 重量箱,同比增长22.04%。10月份当月全国生产平板玻璃26270091.99 重量箱,同比增长27.31 %,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上半年我国玻璃及其制品行业进出口情况良好,累计出口146996.3万美元,同比增长34.8%;累计进口121501.9万美元,同比增长27.0%。各项销售经济指标中除累计利润增长率外稳定变化,累计利润增长率呈现"人"字型的变化轨迹。
    受需求平稳增加以及成本上升的影响,建筑用玻璃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个别月份略有波动。根据全国价格监测机构的监测,2004年10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普通平板玻璃(5mm)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2.06元,比年初上涨1.13元,涨幅为5.4%,1-10月份累计,普通平板玻璃(5mm)平均价格比2003年同期上涨17.7%,浮法平板玻璃(5mm)上涨18.2%。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玻璃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明显提升。2004年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第3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在目前较高水平上有所回落,而且央行的紧缩房贷政策可能会使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滞后回落,进而影响玻璃工业。但因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上投资规模基数较大,玻璃工业2005年预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玻璃需求增长后劲不足。
    前期玻璃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电力、运输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生产、流通成本增加因素的影响,短期来看这一趋势不会改变,玻璃价格仍有成本上升推动的压力。但由于前期玻璃价格一直持续上升,目前价位相对较高,进一步较大幅度上涨的潜力也不大。预计2005年年初,玻璃价格将呈现平稳略升的运行态势,但上升的幅度将有所减小。
    家用电器制造业景气水平稳中有降
    中国产业景气增长指数显示,2004年家电行业的增长景气保持了2003年末的强劲势头,并在其基础上增长景气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其中,黑色家电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长景气指数一直维持在130点左右。白色家电维持在125点左右,稍有波动。即使在增长景气相对较低的2004年7月份也到了120点,大体上与2003年12月的最高点持平。这表明我国的白色家电制造业在经历了过去几年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已经相对成熟,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和竞争的时期。
    2004年主要是有利的国内和国际条件促使了家电制造业的较好增长景气。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白色家电增长较快,黑色家电增长速度放缓。
    二、原材料价格上升。2004年固定投资过热,导致了钢材,电解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时由于从2004年开始家电的回收费用也列入了制造成本,使得家电的成本进一步上升。逐步上升的成本和较低的销售利润率导致家电业的效益景气在较低点波动。
    三、价格涨幅不大。从国内市场来看,尽管需求较为强势,但仍是买方市场,即供给大于需求。各大厂商仍在激烈的抢夺市场,成本上升也不能在短期内提高价格。同时从国外环境来看,成本上升引起了出口商品价格的小幅上涨,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出口的家电产品大部分为低端产品,其主要优势在于低成本,价格也不能大幅上涨。
    四、出口形势平稳,高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加快,洗衣机出口增长速度快。为了应对国外对我国彩电出口的限制,国内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根据2004年海关统计,洗衣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出口额同比增长率高达105.34%,冷藏冷冻箱和空调的出口额也有了较快增长,分别达到了55.87%、52.88%。出口量的同比增长率都小于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这一点在洗衣机的出口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我国的家电产品完全靠低价位赢得国际市场的情况有所好转。
    2005年中国进一步巩固其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地位,入世的经济作用更加明显。根据"中国产业经济增长景气预测模型",家电行业的增长景气会保持2004年的增长势头继续上升,但幅度不会很大。多数产品的国内需求与2004年基本持平或者会有小幅增长,出口仍是家电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预计2005年的出口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估计平均增长率在30%左右。估计2005年彩电、DVD等普通家电产销量仍将保持世界第一。高端家电产品也将得到长足发展,将会成为家电行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小家电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根据"中国产业效益景气预测模型",可以得出2005年传统家电产品的利润空间在进一步缩小,而高端家电产品凭借其高附加值为家电行业创造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总体上家电行业的效益景气仍然延续2004年的运行趋势,景气水平稳中有降。黑色家电的利润空间仍然要大于白色家电大约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黑色家电产业分布集中,竞争力较强,能够掌握部分核心技术。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利率上升,生产成本的提高会进一步缩小家电行业的利润空间。
    预计,2005年彩电产业产量景气总体上还将延续2004年的趋势,缓慢下降。预计2005年上半年彩电产量约为4000万台,同比增长24.5%,2005年全年产量9300万台,同比增长18%左右。2005年洗衣机产量景气总体上缓慢增长。预计2005年上半年洗衣机产量约为1250万台,同比增长22.5%。2005年全年产量2950万台,同比增长25%左右。2005年电冰箱产量景气总体上会越来越平稳。预计2005年上半年电冰箱产量约为1800万台,同比增长43.5%,2005年全年产量38万台,同比增长45%左右。2005年房间空调产量景气总体上会趋于平稳。预计2005年上半年空调产量约为6700万台,同比增长72%,2005年全年产量11000万台,同比增长58%左右。
    邮电通信业行业景气将进一步提升
    2004年邮电通信业复苏步伐加快。1至11月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2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
    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拉动行业景气指数回升的主要力量;新增电话用户对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电信业投资增速放缓,邮政业投资迅猛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将拉动通信行业复苏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5年行业景气将进一步提升,稳定运行在130点以上。宏观经济的不断向好,将给电信市场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电信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预计2005年邮电通信业务量将达到120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业务收入将超过7000亿元,增速会达到15%左右。随着行业的复苏,通信业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05年底,投资额累计增速将达到15%以上;在资金投向上,除基础设施外,新业务的投资额将有大的增长。
    2005年,我国电话用户仍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固定用户有望突破38000万户,移动用户将达到41000万户。随着3G网络的部署,移动通信用户增长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移动网用户总数可望在目前3亿户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 6亿户左右。预计2005年电信业新兴业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逐步取代传统电信业务成为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路运输业进一步挖掘运输潜能
    2004年1-11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09.3亿吨,货物周转量6877.2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1.7%。全国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48.97亿人,旅客周转量8024.27亿人公里,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13.7%和16.4%。
    我国公路建设保持了突飞猛进的态势,2004年1-11月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175.7亿元,同比增长25.7%。
    为挖掘公路运输潜力,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加快推动车型结构调整,我国将降低大型货车公路通行费。载重量15吨以上货车收费标准将比现行标准下降30%,10吨至15吨货车收费下降20%。此次调整收费政策后,预计将使大型货车运输成本降低10%左右。受这一政策影响,公路货运量有望快速增长。但由于油价继续居高不下和继续加强治理超载的形势下,预计下一月度,公路货运量增长幅度不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公路货运周转量将达到662.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54%。
    从客运市场来看,下一月度,公路客运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05年1月份,公路客运周转量将达到787.8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0.72%。
    水路运输业
    呈高位增长态势
    2004年,全国港口生产形势大好,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生产指标均呈现高位增长态势。1-11月,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02465万吨,外贸吞吐量103281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5469.03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6.4%、20.0%和26.9%。
    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相比,旅客吞吐量继续调整。2004年1-11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旅客吐量8132万人,同比增长15.4%。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6543万人,同比增长21.4%;内河港口旅客吞吐量继续回落,内河主要港口完成1589万人,同比下降4.2%。
    延续我们上月的判断,在外贸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输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据交通部预计,2004年全国港口总吞吐量将突破40亿吨,增长21.3%;集装箱吞吐量将达6150万标准箱,增长26.4%。预计2005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将达到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500万标准箱,港口总能力将缺口5亿吨。下一月度,在油价上涨使公路运输成本上升、春运期间铁路客货争能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得部分货运向水路分流在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内河水运、近洋货物运输将稳步增长。预计2005年1月份,水运货物周转量将达到3392.1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14%。
    民航运输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旅客运输量三大生产指标均实现跨越式增长。1-11月份,国内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分别首次突破200亿吨公里大关和1亿人次大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货邮运输量达到27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前11个月,全行业累计实现主管业务收入1434.9亿元,利润总额102.7亿元,创历年最高。
    2004年,民航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07亿元,共有82个建设项目竣工投产,重点建设枢纽机场、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机场、空管设施和空防安全设施。全年共启用新机场7个,使得在用运输航班机场达到137个。2005年,民航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以完善枢纽机场、干线机场为重点,增加支线机场,加强支线航空,改造和完善配套系统,全面提高航空运输能力。预计2005年全年机场建设投资将达到236.66亿元。
    2005年,中国航空市场的大规模开放、需求增长、政策转暖一方面将会给航空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与外国航空公司的双重竞争,将进一步加快航空业整合步伐。这主要表现在:
    ------国内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挑战。随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大规模开放,外国航空公司将从2005年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如果油价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中国航空公司的竞争力将受到挑战。
    ------合作竞争将成为航空业的必然选择。为提高竞争力,国内航空公司、机场之间联合、战略联盟将进一步加快。竞争与联合,将是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大势所趋。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供应量稳步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平稳回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明显增多;银行间市场交易有所上升,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小幅走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险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2004年以来,非寿险业发展迅速,前11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
    □在棉价持续走低以及化纤类产品价格震荡调整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业去年11月的利润增幅和利润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全行业实现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31.6%。
    □2004年前三季度建筑业企业的景气指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各个子行业的景气指数虽略有不同,但总体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由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看好,国内投资需求仍然旺盛。
    银行业运行健康平稳
    2004年1-11月,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供应量稳步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平稳回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明显增多;银行间市场交易有所上升,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小幅走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贷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明显增加。截至2004年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比上月末上升0.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平稳回升。11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95亿元,同比多增509亿元。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691亿元,同比少增6519亿元。其中,11月当月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425亿元,同比多增356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034亿元,同比多增103亿元。
    截至2004年11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上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明显增多。11月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11月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3306亿元,同比多增加1263亿元.其中,受加息影响,当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617亿元,同比多增763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企业存款增加1211亿元,同比多增878亿元,主要原因是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外汇存贷款持续增加。截至2004年10月末,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为5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8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
    银行间市场利率小幅走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截至2004年11月份,我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1102亿元,成交比上月增加2325亿元;日均成交504.7亿元,日均成交比上月增长3.5%。当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质押式债券回购和买断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2%、2.11%和2.115%,分别比上月低0.02、0.05和0.04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继续小幅走低,市场资金较为宽松。2004年全年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1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
    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三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13.37%,比2004年初下降4124亿元,下降4.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明显"双降",主要是6月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考虑到在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项目清理后,一些撤销和停缓建项目的贷款会形成一批新增不良贷款,实现全年不良贷款"双降"工作难度将会加大。
    证券业同比仍有增长
    2004年1-10月份,证券市场股票成交笔数为36865万笔,同比增长了42.47%,股票成交金额为37247.57亿元,同比增长了48.55%,股票日均成交数量为25.14亿股,同比增长了58.34%,股票成交数量为4977.15亿股,同比增长了58.34%,股票发行筹资金额合计为1183.96亿元,同比增长了57.82%,股票交易印花税为148.85亿元,同比增长了48.38%。11月证券市场融资89.09亿元,较上月增加162.66%,创下8月份以来月度融资额新高,这主要是因为招行65亿元,钢联18亿元的可转债融资。11月流通市值12532.42亿元,同比减少1.89%,环比增加2.45%;股票成交额3016.78亿元,同比增加8.38%,环比增加4.99%;投资者缴纳印花税12.06亿元。
    由于股票市场低迷,2004年1-10月券商营业收入行业平均值为1.66亿元。营业利润本年累计行业平均值仅为-3007万元,而净利润本年累计的行业平均值为-2908万元,以130家上报数据的券商估算,1-10月券商净利润总额达-37.7亿元,券商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平均值为-3.1262%。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正式在深交所启动。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迈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和整体经济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面对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情况,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就相当于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品种和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但由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等特性,中国股市的不完善,表现并未如人们期待的那么好,但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将共同发展壮大。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重要过渡年,高估值压力基本释放,全方位扶持政策的推进将营造较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经济增速放缓下的业绩回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上证A股核心波动区间预计为1250点至1650点之间,呈现一种中性偏弱的平衡格局。以"增长+估值+波动"和分红价值等标准精确化筛选并配置稳定资产,获取核心收益;积极参加增量资产申购,获得增量资产的低风险替代投资价值,优化组合;保持对市场博弈主题和投资者预期集中等变化的密切关注,择机参与博弈类资产投资,谋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保险业增速略有下降
    2004年1-10月,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3669.3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441.3亿元,较2003年同期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6.19%。
    财产险保费总计9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6.4亿元,同比增长28.3%;人身险保费总计273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4.9亿元,同比增长9.4%。人身险中,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而占人身险绝对比重的寿险增长比较慢,寿险保费总计2410.2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了194.9亿元,同比只增8.8%。
    在各项保费收入中,非寿险业快速增长,这是保险公司自身调整的结果。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险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2004年以来,非寿险业发展迅速,前11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截至11月20日,非寿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0亿元。
    同时,各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个性化、市场化创新工作。截至2004年9月末,各产险公司就开发出了31套车险条款费率,884个非车险条款费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体系。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有了进一步发展,保险专业公司开始起步。
    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越发明朗,金融严格分割的界限逐步被打破,金融全能化、超市化的经营日渐明显。银保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广泛,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利用银行渠道销售特定险种,逐渐扩大到保险代理、保费代收、存款及资金业务、资金网络结算、发卡业务以及客户资源共享等等领域。2004年,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掀起"合作潮",国寿、泰康、中英、光大永明人寿等保险公司相继与多家银行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单是农业银行就与近20家保险公司有代理合作关系。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10月24日联合发布并实施《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首次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同时,2004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保险业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2005年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必将更精彩。2005年,"银保合作"、"证保合作"将有更深入的发展。
    商业景气指数继续攀升
    2004年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延续了前10个月的平稳增长势头,增长景气指数继续攀升,分别上升到149.4点和151.5点。餐饮业增长景气指数略有回落,比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我国餐饮业市场呈现"翘尾式"增长态势,餐饮业营业收入一路走高。除2月份餐饮业增长率低于上年外,其他各个月份增长幅度都高于上年。1-11月,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合计6680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21.9%,增长速度比2003年同期高10.9个百分点,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个百分点。进入12月份,受圣诞节、元旦消费旺季对餐饮市场的拉动,餐饮市场销售异常活跃,预计12月份餐饮业零售额将接近800亿元,创2004年及历年餐饮业零售额月度新高。
    随着2004年12月11日商业领域对外资全面开放和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2005年商业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新一轮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从发展方式来看,并购将成为商业领域的主旋律。零售市场全面放开后,外商零售企业没有了股权、地域方面的限制,将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新一轮零售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而国有零售企业在自身发展和政府推动下,也将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区域整合。由此可以预期,2005年我国商业行业将会迎来一股收购兼并的浪潮。
    二是从市场拓展空间来看,二、三级市场成为零售企业投资的热点。随着城市的零售网点趋于饱和,在国家鼓励商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等相关政策的影响下和处于发展战略的考虑,外资零售企业和国内零售企业继续在一级城市加大发展力度,完成一线市场的地区集中的发展战略布点同时,将加快向二、三级市场进军的步伐,中小城市和一些具有一定消费规模、市场环境较好的农村市场将成为零售企业投资的热点。
    三是从商业业态发展来看,新兴业态将成为零售业的扩张重点。以大卖场、连锁超市和专业连锁店、品牌专卖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将继续保持高速扩张的势头。
    纺织服装业
    良好态势继续保持
    2004年11月份,纺织服装行业增长景气较上月略有上升,景气指数为138.16点,效益景气则增至111.07点,呈现明显增势,而销售收入、利润、产量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2005年纺织服装业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出口形势看好。但受非关税壁垒以及国家对七大类纺织品开征出口关税的影响,短期内纺织服装业的利润率将下降约0.5个百分点。
    纺织服装业市场需求和生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截至2004年11月,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1256.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纺织业和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84.3亿元和37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6.2% 和20.8%。而1--11月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累计为1036.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 %,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884.45亿美元、151.9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0%、8.1%。1--11月主要产品产量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化纤、纱、布、服装累计产量分别达到1304.80万吨、982.49万吨、263.43亿米、1062064万件,同比增长分别为22.28 %、16.81 %、17.74 %、15.46 %。
    在棉价的持续走低以及化纤类产品价格震荡调整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业2004年11月的利润增幅和利润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全行业实现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纺织业实现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5.1%,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43.7%。
    从2005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我国七大类纺织品将要被征收出口关税,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的过渡性临时措施。
    可以预计,纺织服装企业将通过内部消化和提价方式来抵消征收出口关税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预计2005年全年,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出口1320亿美元,同比增长35%。
    2004年1-11月,纺织服装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8.6亿元,同比增长28.35%。其中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4.9亿元、21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33%、31.45%。从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走势和2005年出口形势来看,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05年一季度纺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12亿元,同比增长20.9%,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334亿元,同比增长18.3%,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15.9%。
    建筑业
    增速有所放缓
    2004年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特别是国家对信贷的严格控制,全国建筑业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建筑业总体依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从景气指数来看,2004年前三季度建筑业企业的景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各个子行业的景气指数虽略有不同,但总体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由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看好,国内投资需求仍然旺盛,预计2005年建筑业仍然将维持这一较高的景气水平,且有小幅增加。
    受电力、运输的"瓶颈"影响,建筑用钢材价格不断走高。目前,上海地区的普通Ⅱ级螺纹钢(Ф18mm-Ф25mm)市场销售上升到3700元/吨;Ф10mm普通Ⅱ级螺纹钢为3880-3900元/吨;都比前一月上涨220-280元/吨;Ⅲ级螺纹钢(Ф18mm-Ф25mm)的价格已达到3900元/吨,平均的涨幅在200元/吨以上。线材市场价格也同步上扬,如Ф6.5mm、Ф8mm普线的市场销售价为3900元/吨;Ф6.5mm、Ф8mm为3950元/吨,也都较上一月上升了220-250元/吨。
    建筑钢材价格确实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目前的价位并没有涨到位,根据现在的供需关系和上游原材料市场价格,以及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趋势来看,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还得继续看涨。预测,2005年普通Ⅱ级螺纹钢(Ф18mm-Ф25mm)的市场价格应在4100元/吨以上;Ф6.5mm、Ф8mm线材的市场价格应在4200-4300元/吨之间。
    2005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空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增长率也将拉动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城市化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奥运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工程加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因素作用下,预计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将达到40%,因此预计2005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建筑业的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略低于2004年。
    房地产业
    投资景气仍处高位
    2004年11月,房地产投资景气仍处于高位,但整个行业景气指数基本与上月保持平稳,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景气指数较上月降低3点。2004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10738亿元,同比增长29.2%。按用途分,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商品住宅。从开发企业资金供应角度看,虽然银行贷款比重下降,但定金及预收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明显上升,资金来源仍比较充足,基本保持了30%以上高于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
    2004年全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额将可达到12943.9亿元,较上年增长约28%。总体来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是降温和引导,在今后势必会从土地、金融各项政策上贯彻这一思想。2005年房地产行业增速将低于2004年,初步预计全年增速约为23%。
    中国人民银行10月底的利率调整对整个消费类贷款有着一定的影响。对利用消费贷款买房的人们来说,银行上调银行利率将会略微增加他们月供还款的负担,不过幅度有限。贷款利率上调后的第二年,即从2005年1月份开始,已购房者也将按照新的利率还款,新购房者不会因此而比已购房者付出更多的月供,低幅度利率上调并不会阻止真正需要房子的人的脚步。贷款利率上调会带来投资置业者的减少,但此部分所占比例较小。故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对房地产行业需求影响不大,但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提高贷款利率将增加投资和建设成本,从而压缩行业利润,对实力不强的房地产企业是个不小的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