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分析及2005年展望

2005-01-0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4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高质低 

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4812万吨,比2002年增长33%,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1-11月已进口18734万吨,同比增长39.8%,预计全年进口将超过2亿吨。与进口量飚升同时出现的,却是进口产品价高质低的畸形局面。

  一、进口价格成倍增长

  2004年1月,国际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宣布,将一年期的铁矿石合同价格提高近19%,这是近年来国际市场铁矿石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际铁矿石价格抬升与我国进口量的增长密切相关,对我国的进口和生产企业极为不利。  

  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36.6%,进口金额则大幅增长了184%。铁矿石进口量排名第二的宁波口岸,2004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铁矿砂2281万吨,价值13.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60.85美元/吨,约为去年同期31.47美元/吨的1.9倍。进口量排名第三的上海口岸2004年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砂1577万吨,同比增长17%,平均每吨进口价格为47美元,同比大涨激增76%。

  不少专业机构预期,2005年铁矿石价格将继续上涨,幅度在20%-30%之间。在欧洲,铁矿石生产商和阿塞洛公司、科勒斯和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2005年的铁矿石谈判12月22日结束。矿产公司仍然要求将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增幅调到最高,但没有透露具体增幅。在亚洲,日本钢铁厂商和澳大利亚矿产商之间进行的2005年第二轮铁矿石谈判12月中旬开始,截至12月22日仍无进展。下轮谈判订于2005年1月6日或稍晚时候进行。澳大利亚联邦证券公司称,受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需求增长的推动,2005年4月—2006年4月的日本财年内,铁矿砂合同价格预计将上涨30%。

  由于国际铁矿石运输持续紧张,国际散货运输市场价格也连连走高,《华尔街日报》认为,海运费用大幅上涨至数十年来的最高点。波罗的海综合指数2个月内增长了100%。2004年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几乎增长了200%。 

  二、进口产品合格率大幅降低

  受价格飞涨的影响,众多企业纷纷涉足经营进口铁矿,市场变得鱼龙混杂。一些经营公司互相竞价抢购,不仅抬升了进口矿砂价格,也让国外一些低质量的矿石大量涌入。

  厦门检验检疫局统计,2004年截至12月10日,厦门口岸进口铁矿34批110万吨,货值0.84亿美元,其中八成不合格,批次、重量、货值不合格率分别达82%、85%、80%。江苏镇江检验检疫局统计,2004年1到10月份,镇江口岸共进口铁矿石161万吨,货值1.24亿美元,共检出不符合合同规定的铁矿石102万吨,货值约7000万美元,批次不合格率高达69.1%。

  2003年以前,我国进口铁矿石贸易方式一般为大型冶炼企业和国外矿山企业合作的来料加工,质量较为稳定,铁含量一般为65%左右。现在,不合格铁矿含铁量一般在60%左右,整体品位降了一个台阶;有害杂质硫、铝、磷等含量偏高,尤其以印度矿和朝鲜矿的SiO2,Al2O3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另外,粒度和水分不合格问题也比较突出。不合格铁矿造成冶炼成本加大,且易产出低劣钢材。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原矿品位较低,而近年钢产量连攀新高,国内铁矿石生产不能满足钢铁生产发展需要,这是导致铁矿石进口量大增,国际市场价格趁势抬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2004年铁矿石进口贸易中出现的新现象更值得关注:一是现买现卖的短期合同增多。国内企业联合采购机制不完善是长期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偏高的原因,但近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十分注意建立维护自己的产业链,纷纷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协议。而2004年,在钢铁业丰厚利润的吸引下,一些中小企业开始涉足铁矿石进出口贸易,签订的都是短期合同,不但价格高于三年及三年以上的中长期贸易合同,而且由于竞价抢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进口来源发生变化。最典型的是中国近邻印度的铁矿石市场份额上升,2004年前三季度,印度的铁矿石市场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不到21%跃升到25%,取代巴西成为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第二大贸易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印度铁矿石企业与中国钢铁企业之间的直接贸易少,通过中间环节的转手贸易多。上海一家钢铁咨询机构提供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进口的在世界上品位不算最高的印度铁矿石到岸价比平均价高出30%,第三季度竟报出每吨84.12美元的高价,而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矿澳矿同期到岸价不过为每吨42.74美元。据分析,这种“质价倒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竞相分散地到印度参与矿石竞价,可说是“自己把价格抬高了”。这种主体分散而时间集中的采购导致物流能力跟不上,全国主要港口的压港库存多是印度产铁矿石。

2005年铁矿石供求矛盾将趋缓

2004年国际市场铁矿石合同价同比上涨18%,价格上涨刺激许多企业纷纷涉足铁矿石进口贸易。专家提醒,虽然我国铁矿石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2005年价格继续上涨似乎也已成定局,但高价也会刺激资源供给的加快增长,供求突出的矛盾趋向缓和,企业应冷静分析形势,切勿一拥而上、盲目炒矿。 

  我国铁矿石资源先天不足,平均品位仅32.67%、大型矿床仅占5%、可采储量有限。而钢铁工业的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决定了未来几年我国铁矿石仍需大量进口。2004年我国钢产量预计达2.65亿吨,进口铁矿石预计超过2亿吨。以2005年钢产量突破3亿吨计,进口铁矿石将达2.4亿吨以上。  

  世界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与出口商——巴西多西河谷公司表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增长,2005年铁矿石价格将上涨20%。其它一些分析机构如花旗银行、高盛以及澳大利亚矿业经济公司(AME)都预测明年铁矿石价格将上涨20%,澳联邦证券的预测上涨幅度更高达30%。但冷静分析可以发现,铁矿石价格上涨存在一些合理因素,也存在一些短期或非理性因素。因此,对明年铁矿石市场形势应全面分析。

  一、经济增速放缓与宏观调控将抑制铁矿石需求增长 

  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是支撑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宏观因素。但国际权威研究机构认为,2005年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经济2005年将回落到8-8.5%,主要是因为投资增长将会继续放慢,以及出口增长将显著降温。

  此外,我国2004年宏观调控已见成效,钢铁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一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停建和缓建。明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酝酿《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原则上不再新批钢铁项目,由各地投资管理、外贸、环保、土地、银行等部门多头堵截,其中主要是在信贷方面予以限制。这对铁矿石需求的增长将有所抑制。 

  二、供给紧张局面趋向缓和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2003-2005年铁矿石市场报告》显示,虽然今明两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给总体仍显紧缺,但随着新建产能逐步投产,2008-2009年市场供给将出现过剩。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正在不断增加投资。巴西的多西河谷公司(CVRD)计划在今后几年投资25亿美元,到2006-2007年,使其铁矿生产能力再增加1亿吨;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公司准备投资13亿美元,使铁矿生产能力增加4000万-5000万吨;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控股公司(BHP)也准备投资13亿美元,使铁矿石生产能力增加6000万吨左右。预计明年全球铁矿石供应将增加5500万吨。

  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介绍,2003年-2005年,全国铁矿累计可增加生产能力815万吨;2005年-2010年,可增加生产能力4090万吨。

  三、2005年钢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2004年国际钢铁价格高位运行,是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而明年价格再度大幅攀升的动力不足。因为第一,明年钢铁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钢铁产量增长速度。国际钢协(IISI)预测,2005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9.878-9.978亿吨,同比增长4.0%-5.0%,粗钢产量将增加到10.7亿吨,同比增长7.0%。从供求关系看,2005年全球钢材市场资源供给基本平衡。第二,目前国际钢铁价格已在历史高位,上涨空间不会很大。实际上,2004年11月起,国际钢价已出现回落。第三,2005年世界钢铁原料供应短缺压力将出现缓和。    

  四、应高度重视铁矿石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的情况

  国内铁矿石资源增长能力有限,但产量统计数据存在失真的情况。国家冶金局邯邢矿山局教授级高工陈云鹤介绍,我国民营及群采矿山有6000以上,仅河北省就有2700家之多。这一部分的实际产量比统计数字大。据估算,仅2001年,一年未计入产量的铁矿石就高达6270万吨。如将这部分计算在内,我国2001年铁矿石产量应该是27970万吨(21700+6270=27970),误差达28.9%。统计失真将扩大铁矿石供求缺口,不利于科学安排产能。

  综上所述,铁矿石市场价格经过2004年的大涨之后,2005年将逐步向平稳阶段发展,各个环节的行为都将趋于理性。市场中投机机会大大减少,企业应当摒弃炒矿的短视行为,同时努力改进技术,提高废钢铁的利用率,减少生铁消费量。

构建联合购矿体系 勿争抢高价资源

由于中国钢铁业持续2年多的高速发展,国内相对贫弱的铁矿业无法满足其需求,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的铁矿石大幅增加。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因素”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力量,将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长期存在。但目前铁矿石进口存在一定的“高烧”现象,国际市场对“中国因素”也有一定的误解。

  中国焦炭行业协会理事长黄金干最近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说,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将首次突破2亿吨,增幅在35%以上。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同比增长1.07倍。这与中国钢铁业近两年来年均增钢4000万吨以上的发展速度相对应。

  中国对铁矿石的新增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短时期内释放得过于强烈,而客观上存在的一些盲目进口行为又让人感到中国的需求不够透明,致使国际市场一时无法看清“中国需求”的总体轮廓,在供应上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因此对“中国因素”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西方权威咨询机构及一些媒体纷纷推出报告和预测,有些“把中国看成一只张着大口的狮子,似乎要把世上的金属原料资源一扫而光”。这种误解在传播中不断被放大,让人感到有点“中国金属原料威胁论”的味道。但也有国际机构比较理智。国际投资银行在一份预测中说,至2010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达到4.57亿吨,比2003年增长77.13%。即便如此,在未来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国际铁矿石供求基本能够达到平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中国钢铁业虽然在宏观调控中调整了发展节奏,但至少到2010年,中国钢铁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与这种发展空间相对应的是,中国利用国际铁矿石资源的力度确实还会加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国内铁矿石资源状况不理想,铁矿平均品位仅32.67%,杂矿较多,大型矿床仅占5%,可采储量较低。由此看来,“中国需求因素”将长期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态势从中国新增钢铁产能逐渐偏向沿海的布局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老钢铁基地一般都分布在铁矿附近,宝钢当时在无矿的沿海城市上海建厂,曾引发了极大的争论。但现在国内钢铁业内的专家学者几乎一致建议,新建大型钢厂应选址在沿海地带,以利于铁矿石的进口和钢材贸易。

  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艾宝俊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钢铁原料供应异常偏紧和价格“火爆”,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是此前长期低迷的国际矿业面对快速转向的市场一时适应不及所致。只要经过一个调整期,就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世界第一钢铁巨头阿塞洛公司也预测,未来几年世界铁矿石产能可增长50%,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人士提醒说,中国企业大可不必急迫地在国际市场上自相争抢高价资源,而应及时转变国际采购模式,与宝钢等先期介入国际原料市场并与国际矿业巨头建立了牢固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大型企业一起,构建国际采购联合体,联合起来在国际市场采购铁矿石,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

  面对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情况,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与国际矿石供应商加强合作,签订长期合同,所涉及的铁矿石数量很大。例如宝钢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合资组建宝瑞吉,取得每年1000万吨的铁矿供应。武钢、唐钢、沙钢、马钢等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合作,每年获得1200万吨铁矿砂。武钢集团今年10月与澳大利亚国际矿业公司签订了价值200亿澳元、为期25年的铁矿砂供货的谅解备忘录。邯钢今年继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及中钢集团签订铁矿石进口长期协议后,11月又与多西河谷公司签订未来七年年供985万吨铁矿石的合同。这些合同铁矿石的价格往往只有市面报价的一半,长期合同有助于稳定市场,防止铁矿石价格大起大落。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