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终经济盘点:总量高增无虞 瓶颈有待打破

2004-12-3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克服了更加复杂、困难的外部环境,取得了比年初预期更好的成绩。国有企业在改制后呈现出更大的活力,民营经济、外商投资的潜力也有望在来年发挥更多的力量,一个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的高潮正在慢慢兴起。
    2005年,我国经济走势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若隐若现。从国际上来说,有油价问题、
    美元利率问题、汇率问题;从国内来看,经济能否最终实现“软着陆”让人无法释怀。
    2004年即将画上句号。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发展和改革会议上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或者略高于9%,物价涨幅在4%左右,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新增就业900万人。
    虽然这并非官方最终敲定的数据,但其他权威经济分析人士给出的数字同样表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克服了更加复杂、困难的外部环境,取得了比年初预期更好的成绩——在年初的两会上,发改委向人大提交讨论并获通过的计划草案报告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是7%,CPI涨幅力争控制在3%以内,并致力于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总量高增无虞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在《北大商业评论》2004年会上展望称,2005年,我国经济的总体状况继续看好,经济总量将继续平稳增长。
    鉴于对来年能源瓶颈、入世冲击等外部大环境的考量,近日,不少学者在预测来年经济趋势时再次抛出“短期看淡”的判断。与此论调稍有不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坚信,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量将继续稳步前行。
    目前官方初步敲定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8%,物价涨幅的上限是4%,城镇失业率控制线为4.6%。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讨论的目标,但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第一次将经济增长率目标重新调高至8%。
    厉以宁认为,综合现在的各种情况来看,明年不管国家计划定多少,但是实际增长率可能在8%到8.5%之间。他说,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是挡不住的。
    “但从目前来说,相比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言,经济增长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他说,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有三个指标来衡量,即资源消耗率、环境破坏程度的减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掌握的程度。“我们一直以来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厉以宁所言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模式问题。他认为,2005年要想进一步纾解这样一个泛而难的难题,关键是要从体制改革上入手,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要把经济增长质量放前面。
    寻找驱动力
    宋国青认为,26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一个“黄金增长”的良好态势,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其中,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都应该在8%以上。
    厉以宁同样对今后几年持乐观的态度。他说,2004年,我国很多在建项目已经投下去了,投资的惯性将会使得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率。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的阶段,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高质量化的特点。
    对此,有产业界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有很大部分热钱进入了房地产领域,它正好切合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速和消费升级的现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由于热钱的流入与一国现行汇率制度有很大关系,假定这个传导机制成立,那么从现阶段来说,如果我国的汇率调整幅度不大或不调整,那么我国的经济仍将较快增长。”
    谈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厉以宁特别指出,国有企业在改制后呈现出更大的活力,民营经济、外商投资的潜力也有望在来年发挥更多的力量。他说,“值得关注的是,一个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的高潮正在慢慢兴起。”
    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对此预警说,过去一年,我国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增长主要是某些行业的投资过热拉动的,这就造成了局部的生产能力过剩;同时消费从存量需求转向常流量需求,将会持续相对疲软的局面。因此经济中存在供大于求的压力,潜在的通货紧缩不容忽视。
    专家分析,在未来,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起来会更复杂,但可以肯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投资将会继续增加。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可能还会更加放开,效果虽然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了,但引进外资的效果还会继续产生。
    瓶颈问题有待打破
    对来年充满乐观应不失理性。应该看到,2005年,我国经济走势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若隐若现。从国际上来说,有油价问题、美元利率问题、汇率问题;国内来看,经济是否最终能够实现“软着陆”也一样让人无法释怀。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博士认为,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设法打破制约经济长足发展的多个瓶颈因素。
    从长期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其对基础设施、工厂和住房等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力、煤炭和运输能力短缺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又迫使工业原料的价格上升,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王建认为,土地和粮食供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制约,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他说,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是城市化的高潮,而我国过去一直采取工业化超前战略,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极不同步,因而,在未来十年中城市化高潮还会对土地的需求更大。
    据了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退耕还林等原因,耕地减少了6364万亩,年均减少超过1千万亩。王建预测,如果由于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甚至继续下降,到2015年的供需缺口就可能扩大到1.5亿吨。“我国的城市化率也才达到45%,耕地却要占掉2.5亿亩,这怎么了得?所以,土地以及粮食供给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矛盾关系就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极大制约。”
    资源需求与供给差距矛盾是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这一点,人们足以从2003年以来的电荒、煤荒经历中深有感触。
    专家分析,我国由于缺油,未来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靠煤,而煤的燃烧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因此,我们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王建分析,我国有限的平原面积90%集中在沿海,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都会在这些地区展开,而为了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工厂和城市都会在有限的地域上集中,也就会造成有害气体、液体和气体排放物的集中。“从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来看,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我国能否避免这条老路令人担忧。”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