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着力打造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2004-10-1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宏大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举全省之力去实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
    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山西多年探索后在经济结构调整认知上的一次升华与深化,为未来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务实而高远的选择。——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宝顺
    在东部沿海领跑中国经济大势,西部大开发紧追其上,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中国经济格局中,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个能源大省,作为中华复兴战略棋盘上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山西——该如何走出污染大省的阴影?山西——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子,山西——该何去何从?
    2004年8月30日,在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省委省政府用“把我省建成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距1979年5月薄一波同志提出“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1980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社论的二十年之后,山西在20年辉煌与阵痛中重新认知了自身的优势,再次审视了面临的现实,理性地呼应了中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策,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做出了具有战略突破意义的科学定位。
    把优势做优:打造中国最大动力煤、焦煤、无烟煤生产基地
    人常说:“山西煤炭一咳嗽,全国能源患感冒”。
    此话并不夸张。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煤炭仍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占到65%的比重。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煤炭的重要地位。而煤炭的重要地位又凸现了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的重要地位。
    有资料统计,山西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724.99亿吨,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来自山西。山西煤炭的储量、产量和销量均为全国之首。另外,全球焦炭交易额的近一半也来自山西。而且,山西的煤,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煤炭是山西天赋的优势。煤炭要成为山西人真正的骄傲。但如何把煤炭优势做成真正的优势?山西人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山西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特大型煤炭集团在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以及拓展煤炭发展新领域等方面所显示出的绝对优势。全国最大的焦煤、动力煤及无烟煤生产基地及全国最大的焦炭集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后成立起来的。
    2001年10月16日,以西山煤电集团、汾西矿业集团、霍州煤电集团三家焦煤企业为主体,联合山西煤机厂、太原矿机集团、华晋焦煤公司,成功组建了我国最大的焦煤企业---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焦煤集团自组建以来先后并购山西省晋中、吕梁、临汾等地方煤矿12座,改造后新增生产能力3565万吨/年。2003年,焦煤集团公司煤炭产量4650万吨,今年1-7月份煤炭产量完成3142.55万吨,炼焦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而这种做大做强的直接派生结果是包括德国鲁尔集团、日本新日铁、国内宝钢、鞍钢、首钢等大公司与之中长期合作协议的订立,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山西煤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杜复新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在5年内把焦煤集团公司建设成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建设成绿色环保型大集团的典型、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发展自我循环经济的典型等”。
    我国煤炭工业“四巨头”之一、与山西焦煤集团共称为山西煤炭企业“双子星座”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也在人们的期待中完成了重组过程。
    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大型煤炭企业几乎经历和支援了共和国成长的整个过程,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大同煤业几经沉浮。2003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山西北部的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重组为煤田总面积6157平方公里,总储量892亿吨,总资产225亿元,生产矿井39对,年生产能力8000万吨的中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
    另外,今后几年间,依托阳煤集团和晋城无烟煤集团,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的组建计划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王守祯在谈到如何发挥山西优势时介绍:“随着‘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提高效益’等宏观政策的实施,山西在加快关停淘汰小煤矿的同时,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全力组建煤业‘航母’,这在调整山西煤炭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水平,促进国有重点煤矿健康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西煤炭在省委省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中正逐步走向健康与协调。使优势再度优化,则将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的发展变得切实可行。目前,山西省焦煤集团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其他一些煤焦企业在煤制油等清洁能源的开发、研究也已初见成效。
    把特色做特:构建中国最大不锈钢和铝镁工业基地
    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在2004年经济结构调整会上说了一个小插曲。“前两年,吴邦国同志来同煤集团视察工作,回头就问了我一句‘除了煤,你们山西还有什么?’我接上话茬就答‘我们山西还有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有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厂及镁工业基地……’”
    人们在更多地关注山西煤炭能源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山西不锈钢和铝镁工业等在中国的地位。
    2003年,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产量为66.37万吨,销售额207.4亿元,上缴利税25.93亿元,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排第33位,在世界不锈钢企业中居第8位。其不锈钢重点产品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秦山核电站、三峡建设、“神舟”五号飞船、“东风”系列火箭、城市轨道车辆、造币等重点工程和新型行业。
    用太钢集团董事长陈川平的话说:“这样的成绩是太钢集团综合实施品牌、人才、清洁生产、资源、产品延伸以及信息化战略的结果,是太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结构调整的最有效的回报。”
    与山西的不锈钢一样,山西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又一亮点。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能鲜为人知:2003年,全国原镁产量35.4万吨,山西原镁产量为28.4万吨,占全国的80.4%。闻喜银光镁业集团的原镁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1/10,镁合金生产和出口均占到全国总量的1/4强等等。银光镁业董事长任龙太骄傲地告诉记者:“连续几年我们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是国内同行业中唯一一家通过德国汽车行业VDA6.1质量认证和14001环保认证的企业。山西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还要成为最大的新型镁工业基地。”
    另外,山西的铝土资源占全国40%,年产120万氧化铝的亚洲最大铝厂山西铝厂正在向200万吨的年产量扩容,年产百万吨的晋北铝厂也正在筹建中。
    这些企业不仅有着优势明显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他们给整个山西经济体系的架构起到了独具特色的支撑。在整个国际国内市场中已经越来越凸现出它的特色优势。
    把产业做大:祁县,培育“中国玻璃器皿之都”
    谁都不会想到,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把“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称号给予了山西的一个并无资源优势的小县城--祁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它的玻璃器皿生产企业160家,拥有玻璃器皿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值10亿元,拥有法国、德国、罗马尼亚等地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00余名,出口额占到全国玻璃器皿出口总额的22.1%,产品畅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祁县的玻璃产业仅限于马灯罩的生产。80年代,玻璃器皿产业真正兴起。
    祁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李俊海给记者如数家珍:“在发展过程中,大华、宏艺、晶鹏等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整个产业中的支柱和楷模。大华玻璃事业公司通过10年时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器皿电熔炉生产企业;宏艺公司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彩绘玻璃器皿生产企业。目前,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华’、‘宏艺’、‘JP’等5个国际品牌,形成了集包装、耐火材料、化工材料、燃气供应、模具生产、运输等配套企业近百家,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山西省长张宝顺了解到这个情况也很振奋,他在祁县上报的文件上批示:祁县玻璃器皿行业走的类似温州小产品聚集的路子,应予扶持和倡导。尤其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有一定典型性。
    可以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产业不断扩张之路,它的成功也为那些没有资源可以依赖的山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迪和具体的范本。
    把技术做高:世界500强中高新企业落户三晋大地
    几十年来,发展“高新”似乎一直不是山西人的专长,山西的企业总是在煤、铁之间徘徊忘返,以至于外界模式化了山西“傻大黑粗”的永久形象,以至于外界对于山西正在成长的高新产业熟视无睹。
    就是在这种寂寞和冷落中,山西悄悄地拥有了自己品牌的电脑、造就了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世界500强之中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三晋大地……这一切,在外界看来,更像是梦想。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是承载这样的梦想,实现了山西新的跨越。
    据商务部外资司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在中西部1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张金旺介绍:“在两年时间内开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元。先后合同引资54亿人民币,10.5亿美元。 2004年上半年又引进8个项目,4.65亿人民币。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先后迎来了富士康企业集团、松下电工、广日日立电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仅富士康一家,他的直接投资就达10亿美元。目前,开发区已迅速形成以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为主的IT产业园,以亚宝新龙为主的医药园,以台湾独资宏全食品包装(太原)有限公司、三九啤酒为代表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等六大园区格局。”
    这种格局的初具规模提高了“高新”产业在太原及山西经济中的比重,形成除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之外的新型产业,成为山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极。山西的“高新”产业,已经悄然走近国人视野。
    把链条做长:“中国鲁尔”与“生态工业园”在崛起
    初到山西的时候,常听说,山西这几年搞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怀疑地问:“调,怎么调,难道能把黑煤变成黄金?”果然答:“山西走结构调整之路以来,许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新产品附加值,走循环经济的路子,还真把黑煤变成了‘黄金’。”
    多少年来,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做强煤炭主业,做大非煤产业,做精化工产品,是能源型企业与能源型省份的追求和要求。作为在煤炭领域探索非煤效益的先行者,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遥远而且令人赞叹。
    曾有人不无讽刺地形容山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重点培养了三种人:挖煤的、洗煤的、卖煤的。阳煤人想出的出路是改变单纯地煤炭依赖格局,坚持“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阳煤集团总经理王体轩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在2003年60亿元的销售总收入中,阳煤集团将非煤产业的比例提升到46.7%,阳煤集团职工总数8.8万人,而非煤从业人员就达到了4.1万。在2000年,阳煤集团就基本形成了一个基础产业——煤炭;四个主导产业——电力、铝业、磁材业、化工业;四个支持产业——建材、建筑安装、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的“144”新的产业结构。这种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方针给阳煤集团未来创造了良好契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鲁尔区’。”
    与阳煤集团相比,山西交城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在产业链的循环上似乎走得更为广泛、复杂与严密。
    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学习了丹麦卡伦堡和美国的Brownsviue生态工业园的范例之后,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理念指导下初步形成了以煤焦、煤化工、冶炼、铸造为特色的符合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企业集聚区。
    所谓生态工业园区,即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的循环途径,使一个企业产生的产品副产品或废物可以用作另一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以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是综合解决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的管委会副主任杨小峰举了实例来介绍这种工业生态系统:园区内的中兴煤矿、火山煤矿等煤炭资源经过金桃园煤焦公司、华鑫煤炭公司洗煤、炼焦后输送给兴龙铸造和北泰钢铁公司进行冶炼,之后做成机电产品,进入市场。洗煤之后产生的煤矸石义望铁合金厂用于发电,电力用于冶炼金属锰,其后产生的粉煤灰制成空心砖,进入消费领域。另外,生产焦炭所产生的煤气输送给玻璃、镁合金、煤焦油、甲醇等企业进行再利用……
    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的80余户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工业链网设计,在区内11条生态工业链上往复循环,由煤-精煤-焦炭-铸铁-机械;煤-焦油-蒽油-萘油-工业萘-砼外加剂;石英砂-玻璃-白料瓶灯具-工厂化农业等链条,使区内物流、能量流和废物流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通过焦煤、同煤、太钢、阳煤、银光镁业等集团公司及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5年,已经开始了对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山西人在新型能源大省与新型工业基地上的道路已经开始了漫漫征程。
    一个能源大省的出路何在?人们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年起步、二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的努力中看到了希望,在山西GDP增速与投资增长居全国第8位、在工业与技术改造投资增长居全国第5位、财政收入增长居全国第6位的事实中看到了成就,在2004年新确定的建立“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性的抉择中找到了答案。
    饱经沧桑的山西,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热切的关怀中,在3000万山西人们沉重的期望中,在兄弟省份的支持与关注中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完成新角色的转移、提升、完善、进步与文明。(时代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