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难题可能长期存在

2004-07-2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储量居全球第三,但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却一直面临煤炭资源紧缺的危机,已经到了严重威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地步。
    据来自秦皇岛的消息表明,日前,秦皇岛的动力煤平仓价最高已经超过了410元/吨,这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0-160元左右,涨幅远远超过了50%;来自江苏徐州矿务局的消息显示,该矿一次加价就高达80元/吨,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山东兖煤的离岸价也超过了500元/吨。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近70%的煤炭,价格涨幅已经被业内专家用“恐怖来形容。
    行政手段难解矛盾
    由于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价格飞速上涨,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召开有关煤炭企业、重点用煤企业、铁道、交通等各部门的协调会,以确保国内煤炭重点合同的兑现及运输。
    但在《道路交通法》颁布以后,有些交通部门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竟然拒绝了有关部门的要求。最终国家发改委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下令禁止向一些地方火电厂供煤,采取定点供应的方式,全力保证重点用煤大户的需求。铁路部门也被要求只为重点计划合同提供运力保证。发改委还放出狠话:谁不保证今年的重点合同供应,明年也就不要再提交重点订货计划了。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仍旧是中国国情下一种被迫采取的有效调控手段。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行政手段能解决一时,不能长久持续。破解我国的煤炭困局,可说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弃煤保电的后果
    自1993年市场煤炭价格放开,而电煤接受国家指导价的政策出台,一直到2002年电煤价格放开,国家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种“弃煤保电”的做法,以至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电煤价格长期低于市场煤价格平均达20元-30元/吨。这使得本来就属薄利多销的煤炭行业,在10年之中几乎是持续亏损,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再生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煤炭行业的投资长期处在负增长水平。
    现在煤炭行业景气了,但以前没有投资的后果造成了国有煤矿又不得不超能力生产,以满足需求。这又间接导致了本来安全生产控制严格的国有煤矿也频频发生安全事故。连续不断的安全生产事故。又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
    运力瓶颈难以解决
    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华北平原西部及西部地区,“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现状无法改变,只能依靠铁路运输直达用户或港口。但铁路投资不足,却成为严重制约煤炭外运的重大因素。
    山西有矿主笑谈,铁路紧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几年来,已经习惯了。还有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每年由国家主管部门主持召开、耗资数亿元、几万人参加的煤炭订货会,虽然名义上是供需订货会,实际上却是一个争抢车皮的“铁路计划”会议。
    现在,在需求大幅增长的时候,铁路部门也有心提高运力。但从今年开始在大(同)秦(皇岛)线上跑的“万吨大列”,却因为一些煤炭集装站的设备不过关,使得山西部分地区,即便能够生产,也无法外运。
    可持续发展已受影响
    在煤炭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各地纷纷加大煤矿投资力度。据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根据各地报建的情况,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全国要建10亿吨煤炭生产能力,相当于美国现在的煤炭产能。
    但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很可能导致数十年后就面临无煤可采的地步。山东作为煤炭大省,因为开采过度,现在已经没有增长潜力了。
    作为著名的煤都“大同”,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煤炭长期高强度开采,致使煤炭资源即将进入枯竭期。大同煤田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总储量376亿吨,其中已探明上部侏罗纪煤田地质总储量68亿吨,据测算可采储量不足15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开采10-15年,若加上资源破坏等因素,则只能开采6-8年。近5年来,大同市原煤产量减少1500多万吨,其他的“非煤”产业发展近乎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再不加紧勘探工作,2010年以后,大同不少煤矿可能就会到无煤可采的地步。
    难题将长期存在
    在煤炭市场的供应链上,煤炭生产企业是市场化竞争,铁路是垄断的,公路是市场化竞争,海运是市场化竞争,电力是寡头垄断,这种格局决定了煤炭难题是我国仅存的几个垄断领域内的痼疾。体制不破,难题始终无法解决。
    国家安全生产政策以及“官员问责制”的压力,很可能使小煤矿产量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增长非常有限,国有大矿同样因为2002年之前的投资数额有限,而使得未来两三年之内的煤炭供应增长潜力受到很大限制。
    煤炭供应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煤炭运力也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煤炭市场的双重特点。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