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商品市场运行情况及二季度发展趋势

2004-04-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持续加快,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资源明显增加,需求稳定增长,价格水平继续攀升,部分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未来发展依然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
    一、商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30.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与去年同期增幅持平。1月和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分别达到11.8%和11.1%,是2001年以来的较高增长水平;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8%,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市场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兴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住房、通讯及新兴消费等继续热销,一季度,家用轿车销售同比增长44.5%,商品房销售增长44%,电信收入增长14.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类值中,通讯器材销售同比增长60.0%,汽车增长56.5%,石油及制品增长37.6%,家具增长23.1%,建筑装潢材料增长23.8%,体育娱乐用品增长21.9%,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7.3%。一季度餐饮业零售同比增长16.6%,其中,2月份受到禽流感的影响增幅回落,3月份加快发展,同比增长18.9%。
    二是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发展出现新的亮点。一季度,连锁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100强零售额继续增长。据测算,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在上年7.8%的基础上,扩大至现在的10%左右。据对上海华联、北京华联、北京物美等10家连锁企业统计,一季度累计销售221.1亿元,同比增长37.2%;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速;旧货等传统行业加快改革步伐,开拓新的营销领域,二手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交易同比增长20%左右;拍卖业中土地使用权、国有企业产权、旧机动车的拍卖成交额迅速增长;典当交易中,房产、汽车典当已占主体,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交易已占80%左右。
    三是东部地区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三大经济增长带增速加快。一季度,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58.2亿元,平均增长12.7%,占全国的60.9%,较上年全年比重扩大0.7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辽宁销售总额分列全国排名前5位,其中江苏前三个月同比增长20.1%、13.9%和18.1%,是近年来极为少见的较高增长速度。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增长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571.7亿元、2549.7亿元和3043.5亿元,平均增长12.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2个百分点。三大经济增长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已达54.8%,较上年同期扩大0.3个百分点。
    四是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高位企稳。前3个月,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2.1%、3.0%,1季度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总指数同比上涨2.8%,明显高于去年全年1.2%的上涨幅度。前3个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环比指数分别上涨1.87%、1.89%和1.30%,环比增幅呈下降趋势,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累积上涨14.8%。
    五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平衡国内市场需求的能力增强。一季度,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衔接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进出口商品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急需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增速进一步加快,部分资源性、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代价的产品以及国内紧缺商品出口显著下降。一季度,原油进口增长41.2%,钢材进口增长28.4%,铁矿砂进口增长230.6%,粮食进口增长16.9%,棉花进口增长384%,大豆进口增长39.2%,植物油进口增长117.9%,另外,化肥中磷酸二铵进口增长27.2%,成品油中柴油进口增长40%,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应偏紧的矛盾。出口中煤、焦炭、成品油出口分别下降10.9%、43.4%和34.5%,玉米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73.7%。
    二、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GDP同比增长9.7%,商品市场供给增长较快,需求稳定发展,销售增幅加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消费需求增长远远低于投资需求的增长,低于生产的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7.7%,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相差30.3和7个个百分点。一季度,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加快,部分行业生产和投资过热,产能急剧扩大,不仅激化了对能源、原材料供给偏紧的矛盾,而且隐含着供过于求的风险,不利于生产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利于产需衔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是农村市场销售增幅缓慢回升,但城乡市场差距继续拉大。一季度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30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23.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而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2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高达76.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个百分点。两者相比,增幅的差距是4.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2个百分点。
    三是电力、运输紧张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目前,绝大多数商品仍然是供过于求,部分商品由过去供过于求转为供求基本平衡;前期部分紧俏商品,如化肥、成品油,特别是柴油、钢材主要是线材、普通热扎薄板等资源供应增幅较快,供应偏紧的局面大为改观;由于部分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速较快,电力供需的矛盾仍很突出。铁矿砂、煤炭、粮食、化肥等运输需求大增,运力不足的矛盾有所加剧;主销区粮食库存继续减少,粮食加工企业原料供应偏紧,但考虑到国家储备、商业库存以及进口因素,今年粮食总量供需是平衡的。
    四是商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今年以来,商品质量问题又有抬头,一些不法商贩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令人发指,建材家装、汽车装饰有害物质超标,化肥、农药、种子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食品中挂面合格率为75.8%,白糖和红糖为78.8%,糖果为73.9%,葡萄酒为67.7%,白酒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建材中,中密度纤维板、机织地毯、强化木地板、抽样合格率分别为73.2%、78.8%和87.5%。普通运动鞋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0%,防盗安全门为81.5%,节能灯为66.7%。另外北京市质检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场熟肉制品合格率仅为62%。
    五是消费价格继续上涨,通胀压力明显。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明显,食品特别是粮食以及服务项目价格是拉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一季度粮食同比上涨20.7%,粮价上涨带动肉禽、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7%、13.4%和6.7%,导致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粮价自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上涨,并已开始逐步向饲料、粮食制成品传递;生产资料市场继续高位运行,也出现了由原材料向制成品、由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转移的苗头。一季度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价格继续呈现上调的冲动,商品市场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上半年商品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尽管一季度商品市场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和商品市场发展已出现一些可喜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2月的50%回落到43.5%;第二产业增长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略有回升;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仍没有大面积向下游传导等等,为二季度商品市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空间。预计二季度商品市场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商品市场销售增长平稳加快。考虑到去年二季度非典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下降较多的因素,预计今年二季度将同比增长12.6%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将增长10.2%,其中,餐饮业增速将接近30%。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5000亿元,增长11.6%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将增长9.4%。生产资料市场继续较快发展,二季度将同比增长20%左右,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19%左右。
    二是商品市场供求形势将有所好转,电力、运输仍将成为瓶颈制约。在我部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8个百分点。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部分过热行业、房地产投资逐步降温,生产资料市场供应资源不断增加,主要商品供应偏紧的状况将继续缓解。钢材生产、进口将继续快速增长,热销品种相对稳定,供求关系继续缓和,中厚板、冷扎薄板、矽钢片、管材、型钢需求继续旺盛,线材、普通热扎板、彩涂板等产量增长较多,部分品种供给将略大于需求;化肥生产、进口继续稳定增长,出口将大幅减少,尿素,磷酸二氨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原油开采进一步加快,进口继续快速增长,成品油加工量将不断扩大,满足供应问题不大;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继续增长,供需保持基本稳定;粮食库存将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需求将有所扩大,局部地区供需偏紧程度将有所加大,但总量是平衡的;煤炭生产继续加快,出口继续减少,季节性需求逐步回落,供求状况将有所好转;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来临,用电需求将大幅增加,电力紧张的局面还会加剧。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小幅上涨。预计二季度粮食价格将同比上涨25%左右,推动食品类价格上涨约2.5个百分点,进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约2个百分点;政策性提价将推动服务项目价格继续温和上涨;部分领域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将逐步向下游产业转移,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将继续缩小,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将转降为升。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将受到遏止,大幅上涨空间继续压缩,价格总体水平将在高位上盘恒,比去年底价格水平上涨1-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价格增幅将继续回落。预计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稳步上行,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将上涨3.2%左右。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善居民消费环境,规范发展信贷消费,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实现消费、生产良性循环,防止消费、投资比例失调。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流通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和协调发展的环保观念,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消费观念,引导社会生产降低能耗、物耗,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要重视废物利用和资源循环,进一步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综合开发工作;继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生产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国际、国内市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用,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市场监测,准确判断商品市场运行态势。要健全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及时掌握国内、国外市场供求和运行信息。针对当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密切关注粮食、农资及煤、电、油、运等市场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做到准确监测、深刻分析、迅速反应,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引导国内产业和企业发展服务。
    (四)合理运用调控方式,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适时、适度调控市场运行。特别是要选准调控的方向,把握好调控的力度,避免反应滞后和逆向调节以及短期政策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带来新的问题。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好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加强市场监管。鉴于当前物价水平发展趋势,建议慎重调高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重要服务价格,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市场运行调节司)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