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谈煤炭市场的几个问号

2004-04-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煤炭生产企业相对分散,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煤炭出口政策与市场运行状况相左,是否需要调整
    ●前两个月电煤消费大增,对相关环节提出严峻挑战
    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煤炭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受到从未有过的瞩目。近期,市场煤炭还有些问题值得注意和探讨,例如,相对分散的煤炭企业带来的宏观调控困难;煤炭出口政策与市场运行状况相左;前两个月电煤消费大幅度增长等,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国家何以调控“散”煤
    在目前煤炭产销格局相当分散的状态下,如果煤炭出现较严重的供求矛盾,我们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措施来调控煤炭产销?这也是煤炭市场潜在的隐患之一。
    目前,我们国家有2.8万多处大小不一、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煤炭企业,煤炭的生产经营权已经全部下放,煤炭价格已经全部放开,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对煤炭产销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煤炭价格已经成为主导煤炭产销的核心。各类煤炭企业在争取各自利益的同时,对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的关注和服从程度必然要下降,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因此被削弱。
    按照2003年原煤产量统计结果,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仅仅能够控制煤炭产量的一半。如此算来,每年有8亿多吨的煤炭产量源自比较分散的国有地方煤矿和极度分散的乡镇煤矿。而且近两年,乡镇煤矿不仅在原煤产量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在煤炭新增产量中的贡献率更是超过53%。煤炭市场对乡镇煤矿产量资源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煤炭产销的集中度进一步弱化。人们担心的是,一旦煤炭市场真的出现较严重的供求矛盾,面对复杂分散的煤炭生产企业,我们如何调控?
    国家可以调控铁路煤炭运输的流向和数量,可以调控生产集中度和管理集权度较高的五大发电集团,但是对谁,又怎样调控煤炭产销?对各级地方政府还是对煤炭生产企业?对地方政府,显然主体不对,对煤炭生产企业,又存在下面问题,国有重点煤矿可能会牺牲自身利益来维护国家利益,乡镇煤矿会吗?强制性地调控销售数量,调整销售方向,结算价格怎么办?执行市场价还是计划合同价?价格差异怎么调整?电力与煤炭企业之间的利益,电力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谁来平衡?此外,强制性调控还存在伤害企业经营自主权、违背经济规律、损害既有产销关系的弊端。这些问题并非杞人忧天,随着煤炭资源紧张程度的加剧,供求矛盾的激化,非常有可能成为现实问题。
    总之,煤炭生产企业越多、越分散,煤炭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煤炭供求关系就越不稳定,宏观调控就越复杂、越困难,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应该越充分。
    
    有必要调整煤炭出口政策
    对于缓解煤炭资源紧张,国家已经采取和正要采取一些措施。我认为还有一个途径值得考虑:调整煤炭出口优惠政策,加强煤炭出口配额管理,限制煤炭出口数量,保证国内市场需求。原因非常简单,如果综合评价煤炭出口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发现继续煤炭出口得不偿失。
    第一,我们煤炭出口总值和换取的外汇,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煤炭理应通过内销发挥其更大作用。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1吨原煤支撑着7000元国内生产总值。按照现在全国供电煤耗率约375克/千瓦时标准煤计算,1吨原煤大约可以发电1900千瓦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随着能源节约和降耗,煤炭对经济的贡献率还会提高。
    既然煤炭资源紧张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出现了电力机组因为缺煤而停机现象,我们就应该分清主次,采取必要措施,调整政策取向,优先保障国民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保证人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煤炭的需求。
    第二,当前煤炭出口政策与国内煤炭市场运行状况相矛盾,应该根据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多年来,由于煤炭出口的价格偏低,煤炭出口一直处于亏损局面,2004年1月1日调整后的煤炭出口优惠政策,也只是降低了退税率,对内贸煤炭运输收取的铁路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等仍在出口政策优惠之列,算下来,当前动力煤出口仍然可以得到60元/吨以上的优惠。这样看来,今年貌似赚钱的煤炭出口,仍然得益于国家拿出几十亿元对煤炭出口的补贴,如果国家取消优惠政策扶持,煤炭出口远没有内销利润水平高。煤炭出口是调节国内市场煤炭供求关系的手段之一,既然国内需求如此旺盛,资源如此紧张,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出口?对于不适合形势发展的经济政策,我们有理由、有必要进行调整。
    煤炭不仅是不可再生资源,更是一种战略资源,我们必须树立和强化能源危机意识。现在减少煤炭出口,甚至停止煤炭出口,仅仅是“短痛”。
    据测算,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但是,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近两三年,煤炭产量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快速发展,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已经达到16.67亿吨(国家统计局数据),但是市场煤炭资源仍然偏紧。此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产品能耗高、产值能耗高的状况会长期存在;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很低;煤炭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采出率低;煤炭生产中的短期行为严重等,都会无形中增加煤炭的消费水平,也使煤炭资源显得尤其宝贵。
    长远看,在没有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以前,煤炭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资源,现行的煤炭产销政策,必须考虑到未来国家能源安全、能源接续、能源战略问题。我们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影响了未来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未来国家的能源安全,影响了子孙后伐的福祉。最近,有信息披露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范维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国家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电煤需求增势强劲带来新问题
    火电的超速发展,必须以煤炭消耗为基础,即使按照国电公司2003年平均供电煤耗357.6克/千瓦时的较低水平推算(目前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约375克/千瓦时),今年前两个月火电也增发了431.67亿千瓦时,需要新增加煤炭消费约1540万吨标准煤,折合成原煤约为2150万吨,月均增加1075万吨左右。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仅2004年2月底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全年电煤需求将增加1.3亿吨左右。今年2季度以后,在建电源项目将进入投产高峰,其中火电项目的86%将陆续投产,总能力约2400万千瓦时,预计还要新增煤炭需求5500万左右。如此算来,2004年全国发电用煤将新增加需求1.8亿吨以上。这是一组非常惊人的数据,要达到这一水平,对煤炭资源、运输能力、运输衔接都会提出相当严峻的考验。
    此外,我们在注意电力和煤炭生产增长速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电力和煤炭生产总量指标变化的关注,因为随着近几年电力和煤炭产量的连续增长,同期比较的基数已经扩大,速度、水平等相对量指标对应的绝对量指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电煤供求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多地透过绝对量指标的变化反应出来,也可能因此显得更加尖锐。例如当前国电真供系统电煤库存降至10年来最低点,其对电力生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远比10年前要大,因为现在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电力日均耗煤水平已非10年前可比。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