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2004-03-2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还要不要发展、还有没有发展空间的问题,市场已做出了回答。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钢铁工业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在原料供应方面显得更为突出。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使其支撑能力急剧下降,导致供应短缺,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产品竞争力。
    1.铁矿石
    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48亿多吨,其产铁量占全国生铁总产量的48%左右。预测2005年和2010年进口铁矿石量将达到1.8亿 吨和2.6亿吨左右,其产铁量约占全国生铁产量的52%和 63%左右。我国将从以自有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利用国外资源为主的钢铁生产大国。在这种形势下,新建企业或企业扩大生产能力都要十分关注铁矿石供应问题。
    第一,世界铁矿石供应能力将出现阶段性短缺
    最近一二年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量急剧增加,造成世界性供应紧张。澳大利亚目前的铁矿石生产能力为1.8亿吨,为适应世界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需要,准备利用几年时间将其生产能力扩大到32亿吨。其它主要铁矿石生产国也准备扩大生产能力。从长远发展来看,世界铁矿资源及产能可以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但由于新增能力需要一个过程,难以满足钢铁工业急剧增长的需要,出现阶段性短缺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这种局面已经出现,并将延迟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无疑会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铁矿石供应短缺,对中国冲击最大
    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几个主要产钢国家,几乎全部利用国外资源,美国78%左右铁矿石依赖进口。然而,世界铁矿石短缺对这些国家冲击不是很大。其理由是这些国家钢铁产量波动不大,铁钢比又比较低,只有0.6-0.8左右,又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国签有长期供货合同和合资或独资办矿,铁矿石供应有保证。我国则不同,每年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度增加,有些新增炼铁能力几乎处于无米之炊或找米下锅状态,冲击之大可想而知。近一二年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扬,世界铁矿石供应短缺是主要原因。
    第三,运输费用上涨,又使铁矿石供应雪上加霜油价上涨和运输能力不足,使海运费用成倍涨价;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和铁路中转能力紧张,加大了供矿难度。增加大型运矿船只、扩大港口接卸能力、缓解铁路运输能力都需要大量投资,需要较长时间。
    2.焦炭与炼焦煤
    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约1.55亿吨,其中土焦占30%左右。钢铁工业是焦炭消耗大户,约占65%,其次是化工工业。近两年出口量为1500万吨左右,也占较大比重。目前,焦炭价格急剧上涨,主要是炼焦煤大幅涨价、国内需求和出口增加而造成的焦炭短缺引起的。
    预测2005年和2010年全国焦炭消费量分别为1.52亿吨和1.7亿吨,包括出口量,焦炭产量1.65亿吨和1.85亿吨才能满足需要。据调查统计,2010年以前全国增加1.0亿吨炼焦能力,将超过届时的需求量,焦炉建设有明显的过热迹象。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焦炭阶段性供应短缺和长远生产能力过剩两种情形共存,焦炉建设应引起注意。
    炼焦煤资源不足应引起重视。根据消费量(含出口量)预测,2005年和2010年需洗精煤2.23亿吨和2.44亿吨,折合炼焦原煤4.05亿吨和4.4亿吨。炼焦煤资源总量可以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但炼焦配煤所需要的主焦煤和肥煤缺口很大,预计2005年缺口3500万吨左右,2010年缺口5500万吨左右,将制约我国炼焦行业的发展。炼焦煤进口将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
    3.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不均。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同时也是水体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全国吨钢耗水量为16立方米,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很多。由于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即使采取有力的节水措施,将吨钢耗水指标降下来,预测2005年全行业要增加10亿立方米新水补充量,2010年还要增加1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钢铁工业与农业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的矛盾已日益显露出来。大量增加钢铁工业用水,在水资源分配、水体污染和水价上涨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等方面,引发一系列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水资源状况是影响钢铁工业布局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许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大规模扩建生产能力,处于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区,有悖于调整钢铁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非常不合理的。
    4.铁路运输
    近年来,铁路货运需求加大。目前,全路申请车皮量已达日均20万辆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而铁路只能满足9.5万辆左右,不到需求量的一半。这说明我国铁路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的外部运量包括铁矿石、废钢、各种辅料、煤炭、钢材、炉渣等,约为钢产量的5倍左右。按2亿吨钢计算,即使扣除水运和汽车运输,每年的运量也十分巨大。铁路运输能力不足,无疑要对钢铁工业发展造成影响。
    以进口铁矿石疏运为例。2002年长江以北区域进口铁矿石5476万吨,接近全国一半左右。区域内除沈阳铁路局以外,北京、济南铁路局疏运压力都很大。特别是济南铁路局管内的青岛港,由于港口接卸能力大,2002年有760多万吨进口矿石转水路和其它路局运输。预测 2005年和2010年长江以北区域铁矿石进口量将增至0.8亿-0.9亿吨和1.2亿-1.3亿吨,铁路疏运压力将会更大。
    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规模,要尽可能地减少铁路运量,以减轻铁路压力,降低企业运输费用。因此,沿海建厂或扩大沿海企业规模是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5.电力供应
    电力在上世纪末达到短缺供需平衡后,如今再度成为瓶颈。目前全国6大电网,除东北以外,其它电网均缺电,其中华东装机容量缺口700万千瓦以上。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增长速度大于装机容量增长速度。2000-2002年电力需求增长平均为10%左右,而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为4.3%。有关人士预测,即使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要改变这种局面也需要2-3年时间。
    钢铁工业是高能耗行业,2003年用电增长25.82%。电力短缺和电价上涨,对钢铁工业影响首当其冲。钢铁工业扩大规模和评价新增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动态地考虑电力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变化趋势。
    
    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抑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
    第一,建立钢铁工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加强宏观引导首先应该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加以引导,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资源对各产业部门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国家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钢铁工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国内外钢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信息,指导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也要加强自律,根据钢铁行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规划。
    第二,制定新的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国家颁布新的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其中包括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结构调整方向、产业布局优化、技术政策、投融资政策、利用外资政策、进出口政策和行业准入政策等,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法律性文件。所有钢铁企业发展,都要纳入宏观调控范围,都要严格遵守产业政策。重大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严格执行土地、环境、水资源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银行、工商、环保、质检部门等,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
    (二)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针, 确保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多地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工业化起步较晚,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工业化过程中以大量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钢铁工业的惟一选择。当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其成为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优势。
    第一,节约资源,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1.降低金属料消耗
    (1)提高采矿和选矿生产过程的金属回收率。
    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即使扣除提高采矿和选矿金属回收率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仍然留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回收率指标不仅有利可图,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国内许多大型矿山堆积的大量尾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也可考虑进一步加以利用。
    (2)降低冶炼和加工生产过程的钢铁料消耗。
    2002年,国内重点大中型企业转炉炼钢的钢铁料消耗平均为1109.1千克/吨,电炉炼钢钢铁料消耗平均为1075.31千克/吨,与国内先进指标相比高30千克/吨和40千克/吨以上;轧钢综合成材率为94.19%,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降低冶炼和加工生产过程的钢铁料消耗是节约金属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3)加强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为1.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44.7%。其中高炉渣、化铁炉渣、铁合金渣、含铁尘泥综合利用已逐渐实现产业化,而金属含量较高的尾矿和钢渣利用率较低。扩大从尾矿回收金属量前面已经提到。钢渣回收利用还有很大潜力。搞好钢渣和金属尘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发展相关产业(如水泥制造业等)、减少环境污染也有重大意义。
    2.降低能耗
    2003年,国由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09千克标准煤,比宝钢647千克标准煤高10%。2003年,全国吨钢可比能耗上升11千克标准煤。钢铁工业节能潜力很大。
    (1)加强节能意识,全面落实节能措施。我国炼焦煤(尤其是主焦煤和肥煤)资源短缺,将影响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煤炭在内的钢铁上游产品涨价已经成为影响钢铁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降低能耗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节约资源来看也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钢铁企业要加强节能意识,全面落实节能措施;国家要支持企业节能项目的实施。
    (2)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技术,切实强化高能耗的薄弱环节。铁前系统能耗占企业总能耗的60-70%,是节能的重点。
    轧钢系统要加速实现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有条件的企业加热炉要采用高效蓄热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轧钢燃耗和烧损,提高成材率。
    (3)充分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及余热、余压资源,搞好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各企业要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尽量不用或少用重油。
    (4)加强管理,各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专门机构,切实落实节能规划和节能措施,加强各生产工序能耗的检测与监督。
    3.节约淡水资源
    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和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钢铁企业要提高节水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钢铁行业取水标准;要加强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发利用城市污水;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节约用水。
    钢铁工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短缺这一制约因素。企业领导层和主管部门要把水资源作为钢铁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加强污染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五”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主要环保指标有很大改善,但与世界先进指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1.提高企业集中度,加速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中小型设备能耗高、污染严重,治理难度也大。在加快全行业企业集中度的同时,必须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中小型设备,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2.努力把铁钢比降下来,鼓励进口废钢和直接还原铁,减少生铁出口,减少非炼钢用生铁,争取2005年铁钢比下降到0.90左右,2010年下降到0.88左右,减少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
    3.大力推广和开发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落实和推广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清洁生产导向目录27项技术。
    4.完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检测工作管理;加快推进IS014000认证工作,建设环保管理体系。
    (三)积极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生产
    企业联合与重组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潮流,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优化布局;有利于产品专业化分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企业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建立产、供、销灵活的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应该意识到,这是关系我国钢铁工业提高整体素质、走向世界钢铁强国的大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展十分缓慢,今后一定要打破目前的僵局。
    1.企业主管部门审批项目,要把企业联合和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条件联合的企业,要首先实现联合,然后再审批发展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
    2.弱化地区产值考核指标,强化效益、质量、消耗、环境等考核指标。钢铁工业产品产值高,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不仅刺激各地盲目扩大规模,对跨省市和地区联合重组也是一个重大障碍。
    3.企业联合重组并不意味着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和人事安排等方面,要避免小企业被吞并之嫌,要体现优化、高效和公平的原则。
    4.企业联合重组中的资产清理、人员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
    (四)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建立供矿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钢铁工业对国外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已经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到国外开办铁矿、镍矿、铬矿和锰矿,签订长期供矿协议,同时要研究专用矿石码头建设、海运船队建设和港口铁路疏运能力建设,形成可靠的国外供矿安全保障体系。
    国内矿山建设要重点支持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山开发工作。对于新建矿山和现有矿山扩大规模的项目,评价其开采条件应以企业经济效益为标准,产品生产成本高于进口矿者,暂时不宜建设。建议取消政策外的补贴,国内地方和民采矿石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重点矿山,这部分矿山的发展与整顿十分重要,既要防止乱采滥挖,又要引导其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防止生产能力大幅度下滑。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