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高炉炼铁技术发展情况

2004-03-1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指出,2003年我国高炉炼铁技术有新发展。
    一是高炉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国重点企业高炉利用系数为2.474yt/M3.d,比上年度提高O.026t/M3.d。新兴铸管公司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4.094t/M3.d,为全国最高水平。有22个企业高炉年平均利用系数在3.0t/M3.d以上。这是我国高炉炼铁技术水平的综合表现。
    首先是精料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入炉矿品性的提高。2003年,全国重点企业入炉矿品位是58.49%,比上年度提高0.31%。这主要是因为使用高品位进口矿的比例提高所造成的。沙钢高炉入炉品位达到61.52%,为全国最高水平。有7个企业入炉矿品位超过60%,有30个企业入炉矿品位在59%以上。
    其次是高炉操作水平取得新进展。各企业已经找到适合本单位条件的高炉操作制度。其中包括装料制度、热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等。其采用的先进技术包括:通过上下部调剂,选用合理的大矿批装料制度;通过提高炉顶压力,实现提高风量和煤气流合理分布;稳定原燃料成分,进行低硅铁冶炼;优化配料,实现理想的渣系;提高风温和喷煤比,实现节能降耗炼铁等。
    二是热风温度有所提高。
    2003年,重点企业热风温度达到1082℃,比上年度升高16℃,扭转了我国风温下滑的趋势。有27个企业风温比上年度提高。酒钢是从1018℃提高到1115℃,升幅为97℃,实现了大的跨越,进入了风温1100℃以上的行列。风温升高超过25℃的企业有莱钢、攀钢、杭钢、苏钢、徐州、通化、凌源、临汾、建龙、宣化、邯郸等钢铁企业有25个企业风温与上年度相比是下降了。风温下降最大幅度的企业,下降108℃。有16个企业风温不足1000℃,最低的为875℃。我国高炉炼铁技术中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最大的地方就是风温低,约差100至150℃。
    三是入炉焦比有所提高。
    2003年,重点钢铁企业平均人炉焦比为433Kg/t,比上年升高了18Kg/t。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焦炭紧张、价位较高时,应及时研究对策。
    焦比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焦炭的质量变差,成分不稳定,给高炉生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当前企业主要追求高产。在钢铁产品价高条件下,产量就是效益。一些企业是用产量来换效益,而牺牲了焦比。大多数企业是因为喷煤比下降,造成焦比升高。如鄂钢喷煤比下降47Kg/t,焦比升高56Kg/t;首钢喷煤比下降40Kg/t,焦比升高45Kg/t,唐钢喷煤比下降30Kg/t,焦比升高65Kg/t。
    2003年,有18个企业入炉焦比比上年度降低了。焦比降低较多的企业是:建龙(83Kg/t)、苏钢(84Kg/t)、酒钢(71Kg/t)、长治(108Kg/t)、津西(7Kg/t)。扣除喷煤因素影响,在节焦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炼铁企业是:唐山建龙、太钢、本钢、通化、马钢、酒钢、新疆八一、临汾、津西等企业。
    四是高炉喷煤比出现下降。
    2003年,全国重点企业平均喷煤比为118Kg/t,比上年度降低7Kg/t。这是我国历年来首次出现重点企业喷煤比下降的局面,应当引起有关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看来,冶金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在2005年实现喷煤比达到150Kg/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造成喷煤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炉原燃料质量变差,且成分不稳定率提高,致使高炉顺行不接受高喷煤比。高炉煤气透气性差,压力升高,就不能高喷煤比。高炉正常生产要求炉缸理论燃烧温度不能低于2000℃。否则,就会造成渣铁流动性变差、炉渣脱硫率降低、渣铁难以分离等对高炉冶炼不利的现象。每喷吹10Kg/t煤粉,会使理论燃烧温度降低20℃(无烟煤)到30℃(烟煤)。所以,在喷煤比大于130Kg/t时,希望能有富氧鼓风。因每富氧1%,可使理论燃烧温度升高35至40℃。当然,提高风温和减少鼓风中水分均会对提高喷煤比有利。
    2003年,津西、临汾、济源三个钢铁企业新上了喷煤设施,长钢喷煤起点在103Kg/t。去年有18个企业喷煤比与上年度相比是提高了。提高量在10Kg/t以上的企业有:酒钢(55Kg/t)、柳钢(13Kg/t)、湘钢(12Kg/t)、沙钢(29Kg/t)、苏钢(14Kg/t)、西林(19Kg/t)、邢台(30Kg/t)。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