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国家预算报告:关系国计民生的四个数字

2004-03-0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经济参考报:研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国家预算报告,有四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数字,其背后蕴意丰富,颇有新意。
    两万亿元的突破
    金人庆在预算报告中说,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第一次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1691亿元。这是今年国家预算报告中出现的第一个数字,也是去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就在2003年即将结束时,这两万多亿元的财政收入给中国经济收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回首十几年来我国税收收入的数字上的惊人变化,不难看出财政收入的跳跃式增长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1992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65亿元;1994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70亿元;1999年我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314亿元。2003年首次突破两万亿元,无疑是财税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其实,从去年前两个季度看,全国财政收入的形势并不理想。受非典疫情、旱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增幅一度趋缓,二季度财政收入增幅出现较大下滑。面对这种形势,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的方针,及时加强收入监控,依法严格征管,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财政收入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分析去年各项税种收入,有增长的,也有下降的。去年全国财政收入21691亿元,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2787亿元主要来自国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进口环节税收。这几种税种分别比上年增加1054亿元、134亿元、392亿元和1111亿元。
    具体说来,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的原因是,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商业企业生产和销售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烟草、煤炭、钢材、汽车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带动了这些行业两税的大幅增长。进口环节税收超收,主要是一般贸易进口,特别是国内短缺的原油和钢材、汽车、棉花、大豆等商品进口增长较快,以及海关加强监管,相应增加了税收收入。营业税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建筑安装、服务等行业克服非典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营业额继续保持增长。
    人们比较关心的个人所得税去年完成1416.43亿元,比预算多出24.43%,主要原因是个人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同时,地方税务部门加强了征管。
    2.5%赤字率使我们离风险更远
    每年预算报告安排的赤字规模一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但是,今年的赤字水平的含义与往年又有所不同。
    “赤字”是专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有赤字的年份近30个。自1980年以来,除了1985年有25亿元的账面结余外,其余年份都有赤字。
    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风险通常有两个指标:赤字率(赤字额占GDP的比重)不超过3%、负债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这两个指标基本都控制在警戒线比例范围之内,特别是负债率远低于60%的安全线。“九五”的五年加上“十五”的第一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是0.9%、0.7%、1.2%、2.2%、2.9%、2.7%。
    根据国家预算报告,2004年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为3198亿元,与2003年持平。虽然绝对数和上年一样,但由于GDP总量的增加,即分母增大了,于是赤字率便下降。2004年的赤字率是2.5%,而上年的赤字率为2.7%。在前几年不断缓慢上升之后,赤字率转而向下,使赤字水平回到了更安全的区间。
    赤字部分的缺口,要靠发债来进行填补,即“用新债还旧债”。1994年以后,根据有关法律,财政正式不再向中央银行进行透支和借款,全部财政赤字都通过向社会发行国债来解决。按照今年国家预算报告,今年国债发行总规模为7022亿元,用于归还到期的国内外债务本金为3674亿元、弥补赤字3198亿元和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150亿元。
    按照规定,地方财政上是不允许设立赤字的,故此通常所称的财政赤字,即是中央财政赤字。
    一个国家赤字的多少、国债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财政实力。这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攀升,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国内可用的资金充裕,市场物资丰富,物价处在较低水平,国际收支连年盈余,外汇储备较为雄厚。基于这样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3198亿元的赤字规模仍在国家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那么,为什么2004年中央财政把赤字规模维持在与去年持平的水平呢?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方面,目前国际经济走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在建国债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投入,一些社会发展领域欠账太多,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保护、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利于增强各方面加快发展的信心,有利于稳定改革发展大局。
    另一方面,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调整和优化国债使用结构,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发挥社会投资的作用,腾出财力支持社会发展和税制改革等体制创新。根据预算报告,在赤字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将减少长期建设国债300亿元,转而增加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50亿元,因此中央财政经常性支出可支配资金量将增加250亿元。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社会发展、体制改革创新方面,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8.7%和8.8%,积极稳妥的安排
    由于财政收入的每一笔钱都来自全国每一个企业或者个人,每一笔钱的投向也关系到每一个单位,甚至花到个人头上,所以新的一年的预算安排,跟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关系。
    在2004年预算草案中,全国财政收入预算为23570亿元,增加1879亿元,增长8.7%;全国财政支出26768亿元,增加2161亿元,增长8.8%。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预计的今年GDP增长7%,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增幅是按照略高于预期经济增长水平安排的。
    以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考虑到今年政策性减收因素和进口可能出现的状况,应该说,今年的收入安排是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
    今年财政收入的有利的因素有: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周期,财政收入有坚实的基础;继续清理现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征管,加大清欠力度;完善税制,将减少税收流失。
    不利的因素也不少:政策性减收因素比较集中,如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农业税税率降低、取消农业特产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支持就业和再就业、西部大开发、减轻农民税收负担、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政策;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增加出口退税指标;财政收入增长基数越来越高,加上今年进口可能难以保持去年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再看今年的花钱。报告用1/4的篇幅来说明今年的支出安排。归纳一下花钱的重点,基本上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总额增加3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了20%。二是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的具体数额就有985亿元,其中拟支持再就业补助资金比上年增长76.6%。三是增加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总额支出955亿元,并主要面向农村。四是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这方面支出除了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277亿元外,还打算对地方转移支付5133亿元,比上年增加644亿元。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