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与合理开发

2004-02-2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立足煤炭、立足国内,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现实和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煤炭资源保证,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地质保障,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是煤炭地质工作现实、艰巨和长期 的战略任务。
    
    充分认识我国煤炭资源优势,客观看待我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煤炭资源丰富,优势突出
    第一,煤炭资源分布广泛,总量丰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保有资源量10202亿吨。根据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
    第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煤类从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占33%,其次为中变质烟煤、贫煤无烟煤和褐煤。我国煤炭以特低硫、低硫煤为主,占56%;低中硫、中硫煤占33%。灰分中等。低中灰、中灰煤占查明资源量的76%,特低灰、低灰煤也比较丰富,占查明资源量的22%。发热量高。中高热值煤占92%,中低热值煤很少。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分布着丰富的优质动力用煤,其中特低灰煤占36%,集中分布在陕北和内蒙古东胜地区,是全球少有的优质动力用煤。
    第三,资源优势突出。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可采储量为2040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具有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优势,煤炭约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5%,储量的90%。
    第四,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煤系地层中具有煤层气、锗、铀、高岭土等多种矿产。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的《全国煤层气评价》表明,我国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达近15万亿立方米,内蒙古胜利煤田查明锗资源量1600吨,占全国查明资源量的近1/3。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煤田中含有丰富的铀矿。
    (二)煤炭资源现状不容乐观第一,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量仅占17%,绝大部分为普查找煤资源量。普查资源量中,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可靠性差的找煤资源量和远景调查资源量达4000多亿吨。找煤资源量是一种勘探程度很低的资源量,不确定性很大,不能作为规划的依据。
    第二,经济可采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低。根据2002年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公布的煤炭资源储量数据,储量为1891亿吨,基础储量3341亿吨,资源量6861亿吨。储量仅占查明资源量的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煤矿点多面广,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已利用煤炭资源量3469亿吨,大型矿井占用资源量约680亿吨,中型矿井利用资源量300多亿吨,小型矿井利用资源量达2500多亿吨,其中乡镇小煤矿占用资源量达2200多亿吨,而且很多是优质资源。小型煤矿回采率仅10%~15%左右,乡镇煤矿资源回采率仅10%,大、中型矿井资源回采率也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第四,尚未利用资源中可供建井的可采储量严重不足。我国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6563亿吨,其中精查资源量617亿吨,详查资源量1086亿吨,普查资源量1500多亿吨,找煤资源量3400多亿吨,找煤资源量占50%。根据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资源量仅300亿吨左右,优等详查资源量为420余亿吨,精查勘探选择的余地不大,相应的普查资源也不足,资源外部开发条件差。
    第五,焦煤、肥煤、瘦煤等主要炼焦配煤稀缺。据统计,全国肥煤资源量373亿吨,焦煤资源量695亿吨,瘦煤资源量445亿吨,三者仅占查明煤炭资源量的14%,优质炼焦用煤则更少。
    第六,煤炭资源开发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开采条件比较复杂;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有效能力严重不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现有煤矿生产能力难以为继,煤炭资源保证程度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煤质和煤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严重滞后,煤炭开发和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煤炭需求旺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我国煤炭消费达到13.69亿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对煤炭品种的需求呈多元化。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费的主要方面,我国发电用煤快速增长,年增长超过2000多万吨,电力用煤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25%上升为2002年的54%,成为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长因素。炼焦用煤稳中有升,市场对优质炼焦用煤的需求旺盛。煤炭加工转化市场前景看好,煤炭液化、气化和水煤浆制作逐步工业化,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世界煤炭需求稳中有升,我国煤炭出口量增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煤炭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煤炭出口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8390万吨,在世界煤炭贸易市场中的份额由11%提高到25%左右;煤炭出口近期将稳定在1亿吨左右,未来20年~30年内将达到1.5亿吨。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综合国内煤炭需求和煤炭出口形势,2010年、 2020年煤炭需求将分别达到18.2亿吨、22亿吨。
    (三)煤炭供给能力不足,煤炭资源保证程度有待提高我国煤矿由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组成。现有煤矿年生产能力为13亿~14亿吨左右,煤矿剩余可采储量1038亿吨。其中,国有煤矿年生产能力约8亿吨,剩余可采储量约700亿吨,乡镇煤矿年生产能力约为5亿~7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40亿吨。从煤矿的规模看,大、中型煤矿年生产能力约6亿吨,小型煤矿年生产能力约7亿~8亿吨。国有煤矿可采储量有限,在不建新井的前提下,生产能力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乡镇煤矿资源回采率低,可采储量消耗快,矿井报废频繁,生产能力和煤炭产量波动很大。即使乡镇煤矿年产量保持在3亿~4亿吨左右,我国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剩余可采储量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煤矿生产能力和煤炭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或剪刀差。
    无论从我国煤炭供应安全还是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看,都必须建设大型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增加我国煤炭总体生产能力,同时需要取代小煤矿,弥补乡镇煤矿退出后的供需缺口。
    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需要优质、经济、环保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精查储量作保证,需要普详查储量、资源量作基础。按煤炭精查勘查期2年~3年、煤矿建井期4年~5年计算,2005年、2010年、2020年分别需精查储量500亿~600亿吨,1000亿~1200亿吨和1500亿~1700亿吨。目前,我国尚未利用可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利用的精查储量仅250亿~300亿吨左右,精查储量缺口很大。根据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精、详、普查资源量的比例为1∶2∶5比较适宜,由此可见普查、详查资源量也存在较大缺口。对小煤矿进行重组、改造,必须加大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力度,提高可采储量比例,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同时我国矿区水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评价欠账很多,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我国煤炭供给能力不足,资源保证程度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开采技术条件评价、煤质评价、资源经济评价、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以及信息化工作滞后,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乃至整个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和资源保证程度告诉我们,要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煤炭资源,解决煤炭资源浪费和煤炭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工业之路。
    我国煤炭生产结构极不合理,小煤矿点多面广,资源占有量大,资源浪费严重,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的开发将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此外,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废水和有害气体,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等等。所有这些都促使煤炭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煤炭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逐步取代小煤矿,减少煤炭资源浪费;必须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矿权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商业性地质市场的形成,但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适宜大型矿井开采的矿区被肢解;将国家明令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焦煤资源化整为零,分割成小块资源招标挂牌拍卖;恶意抢注探矿权和抢占煤炭资源,致使优质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后备资源短缺,发展乏力。同时,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薄弱,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秩序比较混乱,煤炭回采率低下,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国家级煤炭基地,明确划定煤炭国家规划区、重要经济价值矿区,确定特殊煤种,建立稀缺煤种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统一规划和保护性开采。完善国家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煤炭勘探、开发准入制度,改革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制定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条例。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全面加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地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搞好煤炭地质工作是解决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实现煤炭地质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煤炭地质工作新体制,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炭地质工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煤炭地质工作转变;单纯煤炭地质勘查向大地质、大市场的转变;传统煤炭地质工作方式向现代地质工作方式的转变;事业型煤炭地质向企业型煤炭地质的转变;单纯国内地质市场向全球化地质市场的转变。
    二是加强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和勘查。建立煤炭资源勘查准入制度,研究煤炭资源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强化煤炭地质基础研究和调查,开展全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摸清煤炭资源的家底。全面加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重点做好优质动力用煤和优质炼焦用煤的勘查,提高煤炭资源勘查程度。做好煤矿区水资源评价和勘查工作,为缺水矿区煤炭开发和利用提供水资源。开展煤矿区生态环境调查,重点做好山西、陕西、内蒙古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调查和煤炭开发的影响评价,研究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问题。
    三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投入。建议国家设立煤炭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支持煤炭基础地质工作和重点矿区详查工作;建立煤炭地质勘查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运用减免企业税收、贷款贴息和允许地勘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鼓励地勘单位开展煤炭资源风险勘探。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煤炭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开展煤炭及相关领域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为煤炭资源调查,煤炭地质勘查以及相关的煤层气、水资源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加大煤炭地质勘查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加强国际国内技术合作和交流,加大煤炭地质科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张世奎)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