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煤炭业能否一路走好

2004-01-1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3年底由电荒引起了人们对“煤荒”的关注。煤炭行业更是长舒了一口气——受了几年产品过剩的压抑,也该出口气了。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看,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煤炭需求亦将继续上升,但煤炭行业在2004年能否一路走好吗?却颇叫人难以乐观。
    市场风光在前头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组织的2004年煤炭供销订货会获悉,今年电力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其中火电2800万千瓦,需要用煤5000万吨,加上冶金用煤,实际用煤今年将比2003年增加约1亿吨以上,也就是说,2004年煤炭将要达到历史上的最高产量17亿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求大幅增加,产量潜力却不大,特别是发电用的贫煤瘦煤,前几年不好销,盈利能力弱,企业经营缺乏后劲,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如今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缺口较大。这对众多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虽然需求大增,但煤炭行业多年来积淀下来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在2004年仍难得到解决。
    价格仍难市场化
    我国煤炭市场存在重点煤炭合同与市场煤两种市场,因而也有重点煤炭合同价格和市场煤价两种价格。自1993年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的11年里,绝大部分时间段是市场煤价高于重点煤炭合同价,这期间电力部门与煤炭企业以国家重点电煤合同形式签订的煤炭供应量为20亿吨,由于这20亿吨煤是煤炭企业以低于市场煤炭的价格销售的,仅此一项,11年来煤炭企业实际少收入约328亿元。由于重点合同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和“人为”因素,两种价格的同时存在,人为地扭曲了煤炭价格,使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多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投入欠账较多,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将严重阻碍煤炭工业的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认为:“应建立确定电煤价格的长效机制,煤电双方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协商电煤价格的市场定位问题,积极探讨在新的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实现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新的价格平衡体系,减少市场波动,同时,也应积极探讨实现供需双赢的市场交易模式。”
    但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这一重点煤炭合同价格与市场煤炭价格并存的“双轨制”局面还将继续存在,2004年不会有大的改变——毕竟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牵涉面太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2004年煤炭供销订货会上也只是强调:“如果价格上涨太多,不仅社会难以承受,对煤炭行业本身的长远发展可能也不利。希望大家在当前煤炭市场比较紧张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日后可能在出现煤炭市场宽松的时候,既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社会承受能力,希望供需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并未透露出任何要改革价格体制的消息。
    煤炭运输仍是“坎”
    去年入冬以来,煤炭之所以成“荒”,很大程度是由于运输力量不足造成的,2004年这一状况仍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据铁道部提供的消息,现在铁路煤运主要通道运输能力早已饱和,近期也未新增运输能力,面对市场需求持续上升的态势,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铁道部表示,为了保证煤炭运输,2004年一方面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铁路建设,早日实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煤炭基地建设十大煤运通道,提高煤炭运输能力。另一方面在现有运输能力的条件下,要继续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煤炭运量,优先保电煤、保大矿,保重点用户需要。具体措施是:一是要大力压缩货车周转时间,努力提高煤炭运输效率。目前全路货车周转时间为5.02天,2004年将压缩到4.98天,缩短0.04天,每天可增加装车4000辆。同时希望电厂、钢厂、煤矿和港口等煤炭相关企业,与铁路运输密切配合,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煤炭接卸和仓储能力,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装卸车效率。二是做到两个集中,将煤炭数量及去向集中起来,多组织直达列车。煤炭直达列车比重逐年提高,去年已安排了跨铁路局直达列车近百对。今年将继续加强组织工作,集中煤炭数量和去向,增开直达列车,进一步提高煤炭列车旅行速度。
    应该说铁道部门依现有条件,已经尽力了,2004年我国铁道运输能力不会有多大提高,挖潜虽然是一个办法,但潜力毕竟有限,更何况,实施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从建设到建成毕竟还有一个较长的周期,眼前是难以指望的。
    
    煤炭企业快长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煤炭企业的产业化水平一直较低,如今市场看好,盈利空间增大,竞争也将加剧,加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更加开放,煤炭企业急需做大做强。国家《煤炭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大集团战略,以资产为纽带,发展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参与国际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到2005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煤炭产量居前8家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形成两至三个煤-电-路-港-航综合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共有2000多家重点煤矿和23000多家乡镇小煤矿,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比较低。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因此,只有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扩大产量,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煤炭供求关系的平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搞两到三家优势企业,建设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集团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最优的能源产业链,关键在地方政府、关键在优势产业。第一个关键是要看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将自己没有优势的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交由其他地方的企业经营。第二个关键是要看已拥有丰厚利润的电力行业、石油行业是否愿意从长远的利益考虑,与煤炭行业共同来铸造中国的‘能源航母’。”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煤炭企业是难以长大的,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合经营是最起码的,否则,行业封锁、地方割据,不仅能源产业链支离破碎,煤炭业振兴无望,恐怕电力、石油行业也不会走得太远。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