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情况简评

2003-10-2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出口退税调整的业绩效应
    平均退税率降低3%
    10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从1985年开始引入国际通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于1994年正式颁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总体来看,该政策在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因而,与前两次大的退税政策调整类似,本轮以结构性调整为基调、以构建新型退税机制为目标的政策调整同样具有深刻的背景。
    出口欠退税问题日益严重,使中央财政背上沉重负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退税拖欠问题更加突出。如1999年至2002年,我国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而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仅有21.1%。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03年底,退税拖欠数额将高达3000亿元左右。因此,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够科学,与税收分享体制不对称。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与税收分享体制基本是一致的。凡是增值税全部作为中央税的国家,出口退税一般由中央财政负担。增值税作为共享税的国家,通常先从增值税中扣除出口退税,剩余的部分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我国增值税地方分享25%,而出口退税则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利益分享与责任分担不对称。
    出口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今年1-8月份每月外汇储备增加近100亿美元,至8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647亿美元。可以说,多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成为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因而,降低出口退税率,出口增速和贸易顺差都会有所下降,从而有助于缓解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本次政策调整本着"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着力从4个方面优化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
    实行有差别的结构性调整,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主要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具体办法是: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累计欠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对截至2003年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中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开始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
    结合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降低出口成本。并结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农业和食品有升有降喜忧参半
    对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分成三类: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包括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以及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13%,包括食用粉类和分割肉类;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有山羊绒、山羊板皮、鳗鱼苗、原木及其相关制品。
    因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于第一类,没有影响;对于第二类,将促进出口,增加需求,从而对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第三类,将起限制出口的作用,部分产品将销售将转向国内市场,对产品对国内产品价格有降低的作用。
    运输业影响不一
    调整出口退税率,无疑对我国外贸出口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焦炭等大宗散货和机电产品、服装鞋帽、玩具、陶瓷等主要集装箱适箱货物出口增量影响最大。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因此影响程度要视外贸出口而定,且各细分行业受影响程度也不同。以国际水运、港口、收费路桥为序递减,主要理由为:国内从事国际水运的上市公司以近洋运输为主,运力相对旺盛,外贸出口增速的下降将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枢纽港口吞吐能力缺口较大,外贸出口增速下降不会根本改变目前泊位紧张状况,同时外贸出口增速下降对于保持进出口平衡、减少空箱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部分输港公路车流量受外贸出口影响,增速可能放缓。
    总体而言,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的影响仅在于增速下降,对交通运输业的间接影响小于外贸出口。
    有色金属内销多受损小
    此次出口退税改革对绝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品、冶炼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相对于别行业而言,此次调整幅度较大。一些原矿类产品如铜镍钴铝锌锡铬钨铀钛铌钽钒矿砂及精矿,贵金属和其他矿砂及精矿一律由原来的13%退税率变为零退税率;一些国家需要大量进口的产品如氧化铝、人造刚玉等产品也直接取消了其出口退税税率。另外,对于电解铝、铂等产品也取消了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取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未来经营成本,可能降低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率。
    从综合来看,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或取消短期内会造成国内部分产品的积压,从而影响产品价格下滑,但是相信部分企业因成本的上升,也将会考虑部分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出口退税率调整带来的利润率下降。因此,此次税率的调整对有色金属行业内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影响较小,其更多的是促进了行业内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煤炭利润减少约16亿
    总体看来,煤炭行业2002年出口8384万吨,收入25.3亿美元;2003年预计出口9000万吨,占煤炭总产量8.57%,退税率从13%调降至5%预计影响全行业利润约16亿人民币。
    外贸行业促进优胜劣汰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外贸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退税率普遍下调,外贸行业的出口成本将会明显上升,行业整体效益和大多数企业效益将会下滑。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优势企业做强做大。这是因为新政策将加快解决历史欠税问题,并同时增开中央和地方两条新的退税渠道,从退税机制上避免了新欠税问题的产生。这有助于规模大、营利能力强的外贸优势企业的发展,并使其在同业兼并中迅速壮大。
    不同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的差异,使得经营不同出口商品的外贸企业具有不同的感受。服装、棉纺织品和部分机电产品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大,以此为主营出口业务的进出口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大;钢材及其制品、煤炭、化肥、化工原料、化纤橡胶制品、运动制品、皮革制品等出口商品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以这些商品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经营业绩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的外贸企业由于税率不变则几乎没有影响。
    纺织行业净利润下降5%左右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生产型企业降低的退税额,是新旧退税率之差,乘以出口货物销售额,直接转为成本增加额,也就是毛利率的减少额。因此如果产品售价不变,出口退税率下降几个百分点,毛利率即相应下降几个百分点。调整前主要纺织产品中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为17%,其它纺织产品为15%,本次调整后一律降至13%。因此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降低达4个百分点,所受负面影响较大。
    纺织服装类公司中大部分涉及出口,因出口总额中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一般不涉及退税问题,因此不受退税率下降的直接影响。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60∶40。
    在与外商谈判时,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棉花价格等变动因素均对产品定价产生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导致的成本增加额,有1/3能够通过出口产品价格提高而传递出去。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均价格低15%左右,假设我国的出口价格上升4.2%,即可抵掉退税率下降4个百分点的影响,而我国纺织品服装依然有竞争力。
    此次出口退税改革对相关企业也有利好因素。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都累积了几千万至上亿元的退税额。此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原则包括"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如果降低退税后能够及时退税,将大大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对欠企业的退税款,国家采取全额贴息贷款将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这些措施将缓解降低退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评价,此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纺织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下降5%左右。
    
    出口退税新政策关键在于降低成本
    国务院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终于推出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改革的意义,那或许就是"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宏观面来看,它降低了政府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的大幅度增加,为鼓励出口而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越来越像一个难以卸下的包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1999年至2002年,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而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长是21.1%,缺口之大可以想见。
    财政缺口的直接后果就是出口退税
    执行的滞后。这种滞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曾有报道称某地一家进出口公司多年累计应退未退税款达4亿多元,由于资金困难,这家公司不得不放弃一些订单。与放弃订单的相反,更多的外贸企业为拉住长期客户就向银行贷款,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实际情况发展到这种地步就与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相去甚远了。
    那么,出口退税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的定义是: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
    它的目的就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这与WTO精神并不相悖。
    不可否认,以往出口退税的大幅度增加,拓展了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占有份额。然而,对政府承受的巨大政策成本人们却鲜有关注。
    那么,从企业角度来看呢?其实,从此次关于出口退税的有关细则可以看出,降低出口退税率是区别不同产品的: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在以前的退税机制条件下,有相当多的资源性产品出口企业盲目扩大出口规模,甚至过度负债,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求为数可观的出口退税。由于实际情况是财政不可能及时充足地予以兑付,所以实际上是企业拉长了战线,增加了支付风险,最终自己拖垮了自己。
    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就会让那些资源性、一般性的出口产品企业放下包袱,认清只有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才是发展出路,靠政策帮助已经走不通了。
    中国出口企业对税收成本的增加非常敏感,据说平均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这对于出口多少有些影响,不过,为了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这样的选择也是可以接受的。
    
    贸易战略调整切中要害
    人民币升值压力只是问题的皮毛,而贸易结构调整才是问题的实质。在我们的经济结构日渐趋于成熟的今天,并不是一切出口都应该一味鼓励。
    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普遍的预期是,出口退税率的小幅下调尽管可能会对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目前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改革的成本却相对较低。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利益大于损失。
    利益究竟体现于何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原有体制的弊病。原来的做法像是马戏团里的表演,拿着十个甜枣引诱猴子钻了几趟烟火圈,等跑完来领赏时,却只能拿到两三个。至2002年底,财政拖欠的出口退税款约为2477亿元。
    承诺的奖励如果不能兑现,其结果甚至不如没有奖励。其原理是这样的:出口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投资规模、产品价格时,已经将出口退税款作为潜在的收益进行成本核销,这时,如果出口退税迟迟不能退下来,就会酿成许多财务危机。这样,本来意在帮扶出口企业、鼓励出口的政策,实际上倒是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
    新的改革措施决定不再形成新的拖欠,这就让企业形成了稳定的预期,使出口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能在市场大潮中经受风浪的考验。这方面的益处甚至可以抵消退税率下调对出口增长的不利影响,因此,基本不会对外贸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座谈会上,还进一步提出了贸易战略调整的问题,而贸易战略的调整正是汇率机制改革的要害所在。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只是问题的皮毛,而贸易结构调整才是问题的实质。在我们的经济结构日渐趋于成熟的今天,并不是一切出口都应该一味鼓励。
    比如,日本的森林资源并不缺乏,但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而中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却向日本出口大量的木筷,类似的出口就不一定非要鼓励。再比如,有些化工产品的生产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在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情况下,鼓励这些产品出口,就会形成大量的环境欠账,而这些欠账并没有反映在GDP里面。
    另一种情形是,当出口商之间的竞争发生在国内的出口企业之间时,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刺激作用也十分微弱。
    比如:同一档次的玩具或打火机,国内A企业的价格为2元/只,国内B企业的价格为2.1元/只,而国外X、Y等企业的价格普遍在3元/只左右,这时,如果出口退税政策为每支玩具或打火机退税0.1元,那么,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将使出口价格下降至A企业1.9元/只、B企业2元/只。对于国外的采购商而言,只要国内产品价格相对于国外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无论具体价格是1.9元、2元还是2.1元,他们都会采购国内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出口退税政策反而使出口贸易结算的绝对额下降了。
    如果能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解决出口退税的存量拖欠,就不会与正常的财政支出安排发生矛盾,这一方面不会造成其它经济领域的紧缩效应,另一方面,也使改革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避免了连带效应的负面影响。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助于树立政策的公信力。
    改革所宣称的目标与改革的可行性是密不可分的一个问题的两面。如果只有好的目标,而没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与之相配套,那么,不仅原来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彻底,还会产生新的矛盾。此次出口退税的改革方案体现了新一届政府果断、务实的一贯风格。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政策实施层面树立权威,亦是诚信治国、以德治国的一个细微之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