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供给和生产平衡分析

2003-07-1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运输能力预测

运输量相关项目:国产和进口钢材,冶炼用废钢,国产和进口铁矿石及辅料(石灰石、耐火砖等),煤炭(炼焦用煤+喷吹用煤+动力用煤)。辅料矿约为铁矿石消耗量的20%,炼焦煤为焦炭量的1,4倍,动力煤为炼焦用煤的50%。主要平衡关系如下:

单位:亿吨
项目 2002年 高峰年度 平衡年度
2014 2037
钢材量 2 4.3 4.3
废钢量 0.3 1.1 3.4
国内铁矿石量 2.4 2.4 2.4
进口铁矿石量 1.1 4.1 0.5
辅料矿等 0.7 1.3 0.6
煤炭 1.6 3.2 1.2
合计 8.1 16.5 12.5

2002-2014年物资运输量为增长阶段,年增量8000万吨左右,增长率最大9%,但逐年下降,2014年下降到0,此时总量为16.5亿吨。以后随着社会钢材保有量增加,废钢回收增加,电炉钢比例上升,转炉钢下降,铁矿石和焦炭消耗下降,运输量逐年减少1000-3000万吨,最后达到12.5亿吨的平衡量。

2002-2014年运输增量结构预测为:
运输方式 运输对象 增量(万吨) 平均年增量(万吨)
铁路 钢材的80% 18400 1530
废钢的50% 3500 290
辅料矿的100% 5000 420
煤炭的100% 16000 1330
铁路合计 42900 3570
水运 进口矿的100% 30000 2500

1995-2001年期间,我国货物运输总量平均年增长10398万吨,其中,铁路为1670万吨,公路7245万吨,水运1218万吨。从以上推算看,运输将成为制约供给能力增加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铁路和水运上。

目前铁路运输部分区段和枢纽紧张,冬季等部分时段运输紧张。同时,有计划内车皮紧张,计划外高价车皮不紧张的现象。总体上看,近年来钢铁生产增长并没有因为铁路运输造成长期性紧张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加大利润考核比重、减少规划项目审批等措施,推动铁路系统合理组织物流和增加线路站场能力,挖掘铁路路运输潜力,缓解运输矛盾。另外,高等级公路建设将加大汽车经济运输半径,对缓解铁路运输压力也有帮助。

    港口运输能力需要较大的关注。前期增长阶段相当于每年要新建1个30万吨级散料转运码头(泊位),近年来港口新增吞吐能力约3000万吨,即使考虑铁矿石船部分卸载后可以进入长江南京以下钢厂原料码头,铁矿石转运仍将消耗掉大部或全部深水港吞吐能力。同时,达到高峰以后,每年铁矿石运量减少约1000万吨,最终减少3.6亿吨,相当于12个30万吨泊位要改作他用。我国除煤炭外其他矿产品不具备大量出口的条件,从能源战略上看,大量出口煤炭也不合理。因此,深水港能力建设和利用问题,以及相关的铁路运输配套问题,将成为制约供给增长的关键环节。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矿石供给能力预测

   经过模拟计算,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矿石供给能力如下:

单位:亿吨

项目 2002年 高峰年度 平衡年度
2014 2037
国内矿石产量 2.4 2.4 2.4
进口矿石量 1.1 4.1 0.5
辅助矿原料等 0.7 1.3 0.6
总量合计 4.2 7.8 3.5

我国铁矿石资源总体上已经探明,数量并不充裕,且98%为贫矿,有的是共生矿,选矿和冶炼加工难度大。2002年国内生产铁矿石2.2亿吨,因原矿和选取后精矿混合统计,推算金属量约42%,即1亿吨。国内最近10年并不具备建设大矿山的资源条件,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长期走向应当是维持现有矿山产量、不扩大开发强度、保护资源。国内中长期可提供金属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开采后期品位略有下降,折合矿石量2.4亿吨。金属量的缺口只能从国外进口补充。石灰石、莹石、耐火粘土等辅助原料矿数量约为铁矿石量的20%。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国铁矿资源丰富,品位高、杂质少、开采容易、冶炼工艺性好。如果国际政治关系没有大的变化,进口铁矿石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短期和长期平衡矛盾不突出。但是从经济安全角度看,要加大对国外资源的控制力,最直接的办法为到国外投资办矿,以投资换资源;最简单的办法是对进口矿石实行统一谈判,以市场换资源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电力供给能力预测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状态下电力消耗最高,因为电炉炼钢达到高峰,消耗焦炭的高炉炼铁炼钢产量下降。

电炉炼钢3.1亿吨,按吨钢电耗450千瓦时、后续轧钢耗电为电炉耗电的30%计算,年耗电1800亿千瓦时。根据对1999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构的推算,高炉转炉冶炼加工流程综合电力消耗每吨钢约550千瓦时,按转炉钢1.2亿吨计算,共需要700亿千瓦时。合计需要电力2500亿千瓦时,折合发电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考虑设备检修和峰谷平衡,实际装机容量应为3000万千瓦。

我国1998-2002年新增发电装机8345万千瓦,平均每年近1700万千瓦。钢铁工业用电年度增量约120万千瓦时,折合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只要电力工业保持适度增长可以满足需要。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煤炭供给能力预测

钢铁工业煤炭消耗主要用于生产炼铁用焦炭和工厂其他动力(如蒸汽)。目前每吨铁需要消耗焦炭400公斤和喷吹用煤粉120公斤,每吨焦炭需要1.4吨洗精煤,动力煤约为炼焦煤的50%。随着电炉钢比例提高,煤炭消耗逐渐下降。计算主要平衡关系如下:

单位:亿吨
项目 2002年 高峰年度(2014) 平衡年度(2037)
冶炼焦炭消耗量 0.7 1.4 0.5
喷煤消耗量 0.2 0.4 0.1
动力煤消耗量 0.4 0.9 0.3
折合煤炭消耗总量 1.6 3.2 1.2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2002年产量13.8亿吨,增长19%。钢铁工业用煤炭每年增长约1500万吨,相对煤炭产量比例仅1%。考虑煤炭工业本身的增长,煤炭长期平衡难度不大,但要考虑炼焦用煤的比例关系。当钢铁工业煤炭消耗下降以后,由于电力消耗增加,总量上对煤炭工业的压力不大,但结构需要变化。短期内冶炼用煤炭资源仍存一些问题,主要是关停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严重的小煤矿造成局部性和阶段性资源紧张,如果适当加大煤矿投资和改造力度,不会形成长期性矛盾。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钢材供给能力预测

业内人士对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总供给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了分析预测。以钢材消费平均增长2000万吨/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实现供需平衡国内钢材生产供给能力和结构如下:

单位:亿吨
项目 2002年 高峰年度(2014) 平衡年度(2037)
钢材产量 1.7 4 4
钢产量 1.8 4.3 4.3
其中:转炉钢 1.5 3.3 1.2
电炉钢 0.3 1 3.1
高炉炼铁产量 1.7 3.6 1.3

需要说明的是,钢材轧制热加工保有能力应为钢材产量的1.2倍,即4.8亿吨,20%的余量来平衡检修改造、品种调整等,以避免产量和销售收入波动。考虑汽车、家用电器和部分加工工业用钢对热轧钢材还要进行冷轧等深加工能力1亿吨以上,合计钢材加工能力6亿吨左右。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其他平衡关系分析

我国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下其他平衡关系分析如下:

(1)环境平衡:多数钢厂在布局时已经考虑了城市污染问题,一般建设在郊区、城市边缘或单独的工业区,少数资源型城市工厂和生活区较近。但一些城市长期规划失控,简单采取滚动式扩张,使生活区和工业区逐步靠拢,造成生产和生活相互干扰。对钢厂的污染问题要实事求是,一方面,钢厂的污染多数是物理的、无机的,如粉尘、烟雾、废渣、废水、噪声、电磁干扰等,目前技术完全可以治理。另一方面,有关城市首要污染源和钢厂无必然联系,如汽车尾气、裸露地面和工地扬尘、可悬浮颗粒物等,认为搬走钢厂就可以改善环境的观点缺乏依据。从专业角度看,钢厂非标准设备多、大型设备多,搬家等于重建,盲目决策只能增加无效投入。真正解决钢厂环境影响问题,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处理倾向,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力度。钢厂的污染问题不会成为也不应当成为城乡环境的主要矛盾。

(2)装备制造能力平衡: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能力较大,但生产不均衡,经过长时间的结构调整,近年来产量恢复较快。钢铁工业本身也有一些重机制造能力,轧辊以及主要备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通过合资、合作制造国产大部分冶金设备可以满足需要,关键设备开发成本高、周期长,可以利用国外比较富裕的制造能力。在开放环境中,装备制造能力完全可以平衡。

(3)企业规模平衡:一般认为钢铁企业越大越好,主要理由是大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跨国经营,抵御经营和市场风险,降低原料采购和内部交易成本。但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广,消费相对分散,钢厂过于集中将加大物资运输压力。现代钢厂的经济性以相对独立的连续化生产线为基础,热轧建筑类钢材一般经济规模为80-100万吨,小型型钢、钢带为50-100万吨,热轧钢板为200-300万吨,冷轧钢板100-200万吨。从能源综合利用和稳定获得销售收入角度看,一个钢厂应具备多条生产线,当1条生产线检修改造时,其他生产线仍可以稳定生产,基本保持物流规模和二次能源平衡。因此,板材钢厂生产规模应为400-900万吨,板材-长材混合生产规模300-500万吨,长材生产规模100-200万吨。提倡组建企业集团不是将生产能力集中,而是在发展规划、资金使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政策方面实行统一规划和决策,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由于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跨区域组织钢铁集团的条件还不成熟。

(4)企业布局平衡:中国现有钢铁企业大部分靠近原料地区,但经过多年开采,很多地区矿石资源接近枯竭,或者产量无法满足生产增长需要。从外部条件平衡中运输制约突出的现实看,新增生产能力应首先考虑运输平衡问题,特别是原料运输问题。合理的方向应当靠近深水港口和铁路干线。资源条件不好的内地钢厂应当控制发展规模,产品尽量就近销售,减少运输成本,开发西部过程中也不宜建设大钢厂或盲目扩大现有钢厂规模。

(5)资金来源平衡:从现在起新增2.3亿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按扩建或新建吨钢3000-5000元投资强度计算,总共需要7000-11500亿元投资,分10年投入计算每年700-1150亿元。按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万亿元计算,所占比例为1.6-2.7%,即使按吨钢10000元投资强度计算,也只有5.4%。虽然比目前每年500亿元的水平高很多,但对经济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只要在政策上引导非国有社会投资和外资加入,总量上是可以承受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