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结构调整

2003-06-2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产业结构调整指煤炭企业通过扩张、收缩、改组、创新等方式,不断优化各非煤产 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关系和数量关系,其实质是对各产业进行动态的资源配置,以新的主导产业代替老的主导产业,促使非煤产业结构合理化,以保证企业非煤产业的持续健康协 调发展。
    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是非煤产业由安置型向安置效益型,再向效益型转变的过程,是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向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非煤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变革的过程。
    1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
    1.1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煤炭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此经济系统有着独自的特征,包含着许多产业类型,每个产业发展的涨落变化,都会影响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非煤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通过对非煤产业结构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经济系统的整体效能。 
    1.2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多元性
    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是多目标决策问题。在安置员工的同时,要考虑产业及产品发展的市场前景,要考虑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要考 虑保护生态环境,要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要保持矿区社会稳定,实现环境、 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先后顺序是变化的。非煤产业发展的初衷是安置矿区富余人员,随着煤炭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非煤产业逐步朝效益型的方向转变。因此,当前考虑非煤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考虑煤炭的综合利用,将部分产业做大做强,而舍弃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增强煤炭企业活力,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1.3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动态性
    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生态环境、资源、劳动力、管理、技术水平、资金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外部环境也是变化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煤产业必须根据其特点,不断地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采取有效的措施,重组各产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4 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局限性
    在煤炭企业中,煤炭开采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渐次进行,煤炭开采成本会不断增加。受市 场需求波动的影响,煤炭产品价格波动大,产业增长不稳定;而且,矿区煤炭资源的储量又有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因此,煤炭矿区作为产业部门的空间聚合体,其相关产业抵御 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随着主导产业部门的衰退,与主导产业部门前后向联系的产业部门也随之衰退,使煤炭矿区陷入衰退的境地。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属于相关多元化成长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通过产业链延伸方式来发展,将使整个煤炭企业的产业 结构更加依赖于资源,一旦资源衰竭或资源的开采成本大幅度增加,会使得整个矿区的发展重新陷入困境,会使矿区内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煤炭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波及效果。
    从宏观上讲,如果国家不对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加以指导和控制,任凭企业选择综合开发项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出现煤炭综合开发相关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会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企业投资融资体系改革不到位,煤炭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各种方式,整合现有的生产资源,进入相关产业,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产业链延伸的不确定性。
    1.5 非煤产业调整方案的差异性
    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涉及面广,企业类型较为复杂,结构调整方案应该因产业、因企业而异。不同的煤炭企业处于不同的区域,有的地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的地方信息闭塞,有的地方经济发达,有的地方经济落后。因此,从行业的角度讲,并不存在统一的、千真万确的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而且,一个煤炭企业非煤产业也涉及较多产业和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大中小企业并举;从企业所有制性质上看,有全民、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改制形式又涉及到承包制、股份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等。另外,不同产业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演变规律,有着不同的竞争结构。这些都表明,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2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研究
    2.1 衰老矿区的多元模式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衰老矿区煤炭产业情况比较复杂,问题较多,不能期望用同?种模式解决所有问题,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与途径。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充分利用煤炭衰退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的全新产业群。具体来讲,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高起点创新型。对于依托于工业基础较好,现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城市或地区的煤炭企业,在非煤产业结构调整上,可充分利用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兴建高新技术开发区,重 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与科研院所合作,以控股方式设立高科技股份公司,进入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信息产品销售代理、信息咨询等业务。
    二是内部特区型。通过制定特殊政策,鼓励非煤企业采取个人出资、集资、合伙、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非煤企业进行改制和改革,扩大非煤企业融资渠道,盘活社会 闲散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政策鼓励非煤企业员工发展个私经济,鼓励职工自谋职业,鼓励待岗、待业人员从事护理、清洁、家政、维修、搬迁、驾驶、烹饪、餐饮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鼓励员工办厂、开店、经商、搞流通,广开就业门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矿区,鼓励非煤企业迁入矿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另外,煤炭企业应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将一些新增投资项目建在矿区,以带动矿区经济发展。
    三是贸工农型。对那些依附于农村兴办的煤矿,无任何工业基础,在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时,发展第三产业处于劣势,却有着发展第一产业所必需的土地资源及林业资源优势。衰老 报废煤矿还有闲置的工业场地、房屋设施以及废弃的巷道等,都可用来发展第一产业。而且发展第一产业符合衰退矿区人员富余、资金缺乏的实际情况。衰老矿区可按照农业产业 化的要求和运作方式,组织矿区富余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向农业中注入管理和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搞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搞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一体化产业经营,将农业做大做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2 中兴矿区的产业链延伸模式
    中兴矿区由于经济效益较好,资金雄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投资相关产业,进行煤炭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煤炭工业是与多个行业发展相关的诱导性产业,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很长 ,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焦(气)--化产业链,煤--油--电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等,煤炭企业可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延伸方式予以发展。而且,对煤矸石、煤 泥、瓦斯、 矿井水等废弃物的利用,技术上也已经比较成熟,煤炭企业可建立以煤矸石发 电为龙头的产业链,如煤矸石--发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矸石--发电--水泥--水泥制品产业链等。
    我国的神华集团充分发挥煤炭产业链的功能,实施煤、电、港、油综合发展,太原煤气化公司重点发展的煤--焦--化产业链,都是高技术、高效益、高水平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兖矿集团将非煤产业重点确定为“三大产业链”:即以煤炭的洁净生产和出口为导向的煤、路、港、航产业链,以煤炭的转化和洁净利用为导向的煤、化、电产业链,以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为导向的煤、电、铝产业链。
    2.3 新采矿区的规避调整模式
    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非煤产业规避调整 模式是采取逆向思考的方式,即在新矿区(井)开采伊始,就把原有煤炭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 的环境、就业、替代产业等诸多问题,估计、考虑在先,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在煤炭开采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过程中。这样,就避免了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高、代价大、效果差等一系列后患问题。其具体做法是:
    (1)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样做,当煤 炭资源枯竭时,仍能保持矿区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合理确定开采强度和服务年限。
    (3)重视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人数。
    (4)改变传统的用工制度。对于需要较多的开采大军,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实行吨煤工资制,运用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彻底摒弃以往那种大包大揽的用工制度,这样,矿区到了煤炭开采后期也无需安排他们再就业了。
    (5)从开采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规划,把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之中。
    (6)宜建城就建城,宜建镇就建镇,就近有城市或城镇的宜利用就利用,彻底改变有煤 矿就必然产生城市的传统观念,减轻新采矿区办社会的负担。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澳大利亚采用了煤炭矿区发展的长距离通勤模式(Long Distan ce ?Commut?ing,LDC)来规避矿区的衰退和转型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国煤炭企业借鉴。其基本做法是不在偏远矿区建立新的居民点,而是依托距离较近的中心城镇,雇员集中时间轮岗上班,长距离通勤。其优势有:
    (1)节约了大量的新城建设费用;
    (2)较好地解决了矿区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灵活性 ;
    (3)煤炭企业招募雇员更容易,因为雇员家属不必迁往偏远的矿区,雇员的替换率也较低。
    3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为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煤炭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
    (2)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资源附加值,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升级,以保证煤炭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非煤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目标多元性、动态性等特征,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予以监控,落实保证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
    (4)非煤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受煤炭主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非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资金,要靠煤炭主业提供,非煤产业的选择受煤炭主业发展阶段和效益的影响,不同煤炭企业应制定不同的调整策略与方案。
    (5)非煤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优先选择煤炭下游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加以发展。特别是煤炭综合开发可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为煤炭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是非煤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6)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进行组织结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适应性调整。非煤产业要朝组织结构简单化、产权制度多元化、经营管理体制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7)对新建矿区,应及早规划,避免煤炭企业的结构失衡问题,实现煤炭企业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