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住宅产业化概览

2003-01-2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国外的住宅产业化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化。二战后,欧美各国首先认识到基础标准,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对住宅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建筑模数协调的建议。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颁布《模数协调》的系列标准,各国的模数协调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住宅标准设计工作目前同时存在着两种趋势:一是一些国家努力实现以标准化构配件组成建筑物的方法,即通用体系原则;另一个趋势是缩小定型单位,使标准化和多样化更好地统一起来。
    二是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这是保证住宅最终产品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例如丹麦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部件的通用化,各厂家生产的通用部件都纳入《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设计人员可从中选择适当产品进行住宅设计。
    三是现场施工的技术服务体系。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商品混凝土已占混凝土总量的70~80%。在模板工程方面,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100多家模板工厂,从设计到制作逐步形成独立行业。此外,现场运输、现场清理、建筑物拆除等均可委托专业公司完成。
    四是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住宅建设领域。在住宅全寿命各个环节(建设、使用、维修、改造、拆除)掌握一个“核心”,三个“原则”:一个“核心”是指保护地球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三个“原则”是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即节约使用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土地资源等各类资源;水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太阳能、风力、地热)等。
    五是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发展的预测工作。这类预测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住宅现状凋查评价和住宅需求预测、住宅建设经济能力评价和预测、住宅建设技术途径的评价和预测。
    北美重视研究住宅建设新技术
    美国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往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其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业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到40%。由于美国住宅建筑没有受到“二战”的影响,因此没有走欧洲的大规模预制装配道路,而是注重于住宅的个性化、多样化。美国住宅多建于郊区,以低层木结构为主,用户按照样本或自己满意的方案设计房屋,再按照住宅产品目录,到市场上采购所需的材料、构件、部品,自己动手或者委托承包商建造。其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构件部品,在现场进行机械化施工。加拿大的情形也类似。
    北美住宅技术实用、高效,注重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实用技术,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经费,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航天署正计划将太空船中心先进环境技术如水的循环、净化利用、太阳能电池等逐步开发成民用品以推广到住宅产业中去。
    日本住宅产业集团的发展
    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始于20世纪6O年代初期。当时住宅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明显不足。为了使现场施工简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日本对住宅实行部品化、批量化生产。70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的成熟期,大企业联合组建集团进入住宅产业。到90年代,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已占竣工住宅总数的25%~28%。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例如:轻钢结构的工业化住宅占工业化住宅约80%左右;70年代形成盒子式、单元式、大型壁板式住宅等工业化住宅形式,90年代,又开始采用产业化方式形成住宅通用部件,其中1418类部件已取得“优良住宅部品认证”。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宅产业集团的发展。住宅产业集团(Housing ? Industrial? Group,HIG)是应住宅产业化发展需要而产生出的新型住宅企业组织形式,是以专门生产住宅为最终产品,集住宅投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配构件部品制造、施工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住宅生产企业,是一种智力、技术、资金密集型、能够承担全部住宅生产任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大和房屋集团(DAIWA HOUSE GROUP)作为目前规模居日本第二位的住宅产业集团,其核心企业――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在日本全国设有一个本部、两个分总部、65个分店、328个营业所、12个住宅部件生产工厂、一个综合研究所和三个研修中心。其事业范围已经从单纯的计宅产业向“综合性生活产业”发展,包括住宅事业、建筑事业和其它事业。
    法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法国走过了一条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志的建筑工业化道路,称为“第一代建筑工业化”。到70年代,为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向以发展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业化”过渡。
    为发展建筑通用体系,法国于1977年成立构件建筑协会(ACC),作为推动第二代建筑工业化的调研和协调中心。1978年该协会制订尺寸协调规则。同年,住房部提出以推广“构造体系”,作为向通用建筑体系过渡的一种手段。构造体系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为使多户住宅的室内设计灵活自由,结构较多采用框架式或板柱式,墙体承重体系向大跨发展;二是为加快现场施工速度,创造文明的施工环境,不少体系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三是倾向于将结构构件生产与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分开,以减少预制构件中的预埋件和预留孔,简化节点,减少构件规格;四是建筑设计灵活多样,建筑师有较大的自由。
    1982年,法国政府调整了技术政策、推行构件生产与施工分离的原则,发展面向全行业的通用构配件的商品生产。法国认为,要求所有构件都做到通用是不现实的,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为了推行住宅建筑工业化,法国混凝土工业联合会和法国混凝土制品研究中心将全国近60个预制厂组织在一起,由它们提供产品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并编制出一套G5软件系统。这套软件系统把遵守同一模数协调规则、在安装上具有兼容性的建筑部件(主要是围护构件、内墙、楼板、柱和梁、楼梯和各种技术管道)汇集在产品目录之内,它告诉使用者有关选择的协调规则、各种类型部件的技术数据和尺寸数据、特定建筑部位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外形与部件之间的连接方法、设计上的经济性等。采用这套软件系统,可以把任何一个建筑设计“转变”成为用工业化建筑部件进行设计而又不改变原设计的特点,尤其是建筑艺术方面的特点。
    澳大利亚的“组装HOUSE"
    早在19世纪60年代,澳洲皇家建筑师协会便提出了快速安装预制住宅的概念,并于此后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结论是,澳洲住宅建筑市场尚未大到足以克服预制件的成本。
    随着高应力、轻质量冷成型结构钢在技术上的突破,澳洲建筑师的旧梦成真。用于制作钢构架的钢材具有如下一些先进的特性:是能承受高应力状态的高强度结构钢;与相同承载力的木材相比,其重量仅为其1/3;表面经镀锌处理以防锈蚀,其耐久性在免大修的情况下可达75年。澳洲在住宅施工技术上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速成墙”(RaPidwall)系统。RaPidwall是一种中间挖空的板材,由工厂预制并在工厂完成粉刷。其重量仅38公斤/平方米,主要成份为石膏板,玻璃纤维及水密聚脂材料等的混合体。标准板材尺寸为13米(长)×2.85米(宽)×12毫米(厚)。这种尺寸保证了它只需要一次性安装便能形成住宅建筑的整片墙体。同时,它也可裁剪成任何长度和高度的组合件。而在其中间孔洞处灌注混凝土,则可使其具备很好的防火、隔声隔热效果及承载能力。
    对比砖木结构,预制钢构架和混凝土速成墙系统具有若干明显的优越性,例如,能够创造出更灵活的建筑空间;比砖木结构具有更长的持久性;只需要少量的维修,砌底免去了杀害虫的麻烦;施工的方便和快速,使它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此外,同为明显地节省了施工现场的劳力,安装及运输简便,减少了土方工程,它在价格上也是极具优势的。
    快速安装house的想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缠绕在澳洲建筑师的梦中,但是直到近年来,钢构架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组合,才使“house建造”真正变成了“house组装”。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