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对石油进口的宏观调控

2002-12-1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是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上看,我国与美国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例如两国都是石油、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净进口国。因此,两国经济受能源特别是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测算,近年来,我国总的能源消费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CDP)的份额约为4%,其中石油为3%。我国能源消费强度折合每千美元GDP为0.8吨油当量左右。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约为30%(美国1973年石油净进口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为3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预测2005年和2010年将上升到40%和50%左右(美国2000年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提高到50%以上)。可以看出,在石油供需结构上我国与美国十分相似,说明我国经济受石油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的影响与美国有相同之处。借鉴、吸取美国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尽可能减少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对石油进口要具有可调节性
    自1998年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后,由于石油价格的刚性传递,在利益机制驱动和投机因素作用下,国内石油加工和流通领域呈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形成了我国近几年国际油价高时多进口、油价低时反而少进口的怪现象。另外,一些人片面强调,目前国内石化行业效益下滑是受国际油价回落的影响,似乎油价越高,进口原油越多,石油石化企业的效益越好,对国家的贡献越大。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没有从宏观角度上分析高油价对石油净进口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在油价高涨时,为降低进口成本和对国内市场的压力,应尽量减少进口数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内石油开采能力,增加国内生产;反之当油价低落时,应增加进口数量,同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国内开采成本高、效益差油田的生产规模。政府要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国家的石油进口策略,充分运用价格、税收、储备等手段对石油进口进行调节,使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行能源结构多元化
    我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国内资源供应不足,不得不进口弥补缺口,且进口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能源利用率却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强度较高。这与我国耗能装置和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也与过去长期能源价格偏低有关。要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一是要在坚持合理使用能源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面,大力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二是对于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煤炭的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在与国际市场接轨后通过征税再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从长远看,为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度,应实行能源结构多样化,除了大力提高天然气、水电等清洁、高效能源比重外,还要加快石油替代产品,如煤炭气化、液化和燃料酒精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较高,但总的能源供应对外依赖度并不高。目前,国内有的专家认为:在遇到石油供应危机时,国内能源供应不会出现问题。这种看法从长远角度来讲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以后,各种能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如果结合近期考虑,就不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容易产生误导和使人放松警惕。实际上,能源结构多元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比如,煤炭转化成石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至少在我国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做不到。就像煤炭不能直接当汽油使用一样,如果近期出现石油供应问题而没有相应的对策措施,那么,国内市场就会出现紧缺局面,受到损失和影响的只能是广大用户。
    (三)建立稳定市场油价的调控机制
    从1998年6月和2000年7月开始,国家分别放开国内原油和成品油的统一定价,实行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到岸完税成本作为接轨价格。近两年多的实践表明,由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经常随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化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使国内石油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因此,为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有必要建立一种稳定成品油市场价格的调控机制。根据对各国成品油价格分析看,尽管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因国内税负不同,各国的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税负在汽油零售价中所占比重为60―70%,柴油占50―60%,而我国汽油为23%,柴油为18%,即使今后实行费税改革增加燃油税也只能将税负分别提高到45%和41%。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与其他国家比仍是最低的。建议国家在大多数用户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零售环节增加一个税率可调节的税种,当国际原油价格低落时,按高税率征税;国际原油价格较高时,按低税率征税,使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如同一个减震器,用于减缓国际油价剧烈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有利于抑制资源浪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防止石油供应突然中断
    建立石油储备是经济发达国家吸取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数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为稳定石油供应采取的通行做法。采取这种做法的也包括相当多的石油净出口国。特别是美国把石油储备政策视作国策,称为能源安全的保险。1991年海湾危机时,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在缓解供求、稳定油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受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影响,克林顿总统批准SPR向石油公司提供3000万桶原油,补充美国国内成品油资源和库存不足。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回落,布什总统宣布增加SPR规模由5.45亿桶提高到7亿桶。今后,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为应对石油供应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应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仅可以发挥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作用,在国际油价偏高或偏低时还可发挥适时调节进口的作用,有利于国家整体上降低进口成本、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增加经济总量。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