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尔看煤炭企业结构调整

2002-11-2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前不久,我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考察团,对德国鲁尔集团公司进行了考察。鲁尔集团是德国企业50强之一和世界企业500强之一。它不仅囊括了全德国的煤炭生产,还发展了国际采矿和面向全球的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国际煤炭贸易,并在房地产、电力、电子、化工、塑料、橡胶以及信息技术、培训服务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所属7个子公司有4个是跨国公司,还有一些孙公司也是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
    尽管现在鲁尔集团的煤炭生产仍然亏损---2001年亏损1700万欧元,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煤炭生产的亏损在整个集团中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结构调整是煤炭工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煤炭生产亏损的问题,在德国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鲁尔集团2001年从事煤炭生产的有5万人,原煤产量5400万吨,人均1080吨。即便如此,公司仍然亏损。
    反观我国国有煤矿,虽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尚有一定潜力,但现在的亏损普遍是在“两个不完全”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是生产成本不完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设施欠账太多、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相关费用支付不完全:如矿产资源费以及植被恢复、污染治理等费用没有百分之百支付。
    鲁尔集团的办法是走产业结构调整,以非煤产业利润补贴煤炭生产的路子。2000年,它的全部营业收入中,国内煤炭生产占1/3强,国际采矿业务(包括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等)近1/3,电力、化工、房地产等占1/3。该集团1.7亿欧元的利润中,国内煤炭生产亏损1700万欧元,其他产业盈利1.89亿欧元。由此可见,调整行业内部产业结构,是煤炭工业摆脱困境的根本措施。
    二、煤炭工业的结构调整需国家政策支持鲁尔集团所属的德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公司---斯第格公司(STEAG),2000年的利润为3700万欧元,即可完全弥补全国煤炭生产发生的亏损。我们国家也应认真考虑煤电联营的问题。今后除了新井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以外,在经济改革中整合、重组国有资产的时候,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电厂、钢厂等与煤矿合并或相互参股,实行煤电、煤钢等的联营。
    三、结构调整不能沿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模式“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方针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它与市场经济新情况已经显得不相适应。鲁尔集团的做法是:立足现有基础,在相关领域逐渐进入、生发、扩展,也就是利用现有的资产、技术,先从与煤炭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情做起,然后采取延长产业链的方式,逐渐扩张。他们首先涉足的领域是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制造、火力发电、国际煤炭贸易、利用矿区土地兴办房地产业等等。鲁尔国际煤炭公司所属的采矿技术有限公司,就是由一个采煤技术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在国际采矿业中处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在与煤炭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鲁尔公司再以购并、控股等资本扩张的方式,跨行业发展了化工、电子、橡胶、塑料等产业。这种资本扩张的发展模式,使鲁尔集团的不少子公司、孙公司成长为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四、在结构调整中必须重视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努力提高煤炭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鲁尔集团一直重视煤炭生产的集中化、机械化、自动化,将其作为实现矿井高产高效、降低成本、搞好安全的根本途径。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得到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1993年煤炭行业进入市场后,企业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煤炭行业十分重视矿山的环境保护。一是基本实现煤炭的洁净生产,原煤全部入洗。二是搞好矸石山处理、老矿区地面整治和露天矿垦复等。三是注重文明生产,矿区包括立井井架附近的地面看不到煤屑,井口附近办公楼、道路等设施,其整洁程度与城市毫无差别。
    第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并在资金投入、管理机制、人员培训上下功夫。鲁尔公司2001年事故死亡3人,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仅0.06。煤矿事故率低于其他工业部门。其原因,首先当然与其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技术装备先进有直接关系。
    总之,鲁尔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定对我国煤炭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信心,绝不可因为过去结构调整出现一些失败而放弃努力。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