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入世后出现新走向

2002-10-1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农产品贸易受到的影响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曾经是各界人士关心的问题。从2002年上半年农业情况看,我国农业未受到明显冲击,实现了平稳发展。
    今年前5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66.7亿美元,增长6%,进口42.57"亿美元,下降6%。小麦、食糖、豆油等进口增幅较大,玉米、大米、棕榈油、羊毛、大豆等产品进口减幅较大。其中,小麦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这是执行中加两国政府协议的结果;食糖进口一半以上来自古巴,也是执行中古两国政府协议的结果;豆油进口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并不多,主要是为了满足加工贸易出口的需要。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5.9%。据农业部预计,今年我国夏粮减产2%,早稻产量持平或略增,畜牧、水产稳步增长。因此,农产品进口主要决定于市场供需的情况,如果我国对农业的支持达到8.5%的承诺水平,相信我国农业不会受到特别的冲击。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但是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仅为2.5%,其中出口占2.8%。我国不同类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较大的差异。
    第一,土地和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我国人多地少,全国3/4的人口为农业人口,粮食生产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从土地资源比较看,我国的土地资源甚至比欧盟的法国和德国还稀缺,仅比最差的韩国和日本稍强一些。因此,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市场批发价比进口到岸价高20%-35%,且近年来生产成本一路攀高,竞争能力连年下降。
    第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优势。蔬菜、水果、园艺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生产成本比国际上低20%到70%,出口量已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40%以上,其中有些品种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导产品。加入WTO以后,这些产品的进口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必须降低,因此,我国在这方面的出口还会取得更多的进展。
    第三,我国加工农产品具有增长潜力。且竞争力在逐年提高,特别是蔬菜和食品加工发展很快,增长潜力较大。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领域,也是乌拉圭回合和新一轮多边谈判的焦点,我国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诺,包括关税减让,关税配合和农业补贴等。我国按照承诺减让关税后,关税总水平低于发展中成员(一般为20%-60%),同时,对小麦、玉米、大米、油菜籽、植物油、食糖、羊毛、毛条、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在国内支持方面,我国保留了《农业协定》对农业提供特定支持和非特定支持的权利,两项支持占相关特定产品和农业市场总值的8.5%,今后我国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空间还很大。
    根据我国履行的有关承诺,不同农产品面临不同的竞争形势,有的农产品如玉米,水产品,花卉等可能增加出口,而小麦、大豆、油料、棉花等进口会增加。
    我国大米在取消出口补贴后虽然会对出口竞争力有一定影响,但贸易环境将有所改善,对日、韩等主要市场的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优势;而国产玉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短期内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小麦在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小麦进口量基本上会维持目前水平。
    我国棉花产量高,储存丰富,但品质低,价格高,不能适应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我国承诺2002年进口配额量81.5万吨,2004年增至89.4万吨。油料和大豆等产品缺口较大,食用油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加入WTO后国产棉花受到一定影响,油菜籽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肉类产品和水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也是世界上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和出口大国,出口潜力较大,加入WTO后,这些产品出口可以获得更多机会。从国内地区看,沿海发达地区可以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的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水果、蔬菜、畜产品生产和出口,这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业品贸易受到的影响
    从上半年工业品的对外贸易情况看,我国加入WTO后,对各类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不平衡的。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但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竞争能力也不同,对不同产品贸易的影响也不同。
    第一类,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这类行业包括纺织、轻工、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等,其中服装、丝绸、羽绒制品、家电、一般机电产品、日用机械、皮革制品、鞋类、玩具等产品,优势比较明显,上半年表现比较突出。这类行业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服装、棉纺织、毛纺织、丝绸、化纤生产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缝纫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50%,居世界第一;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0%、24%和16%,已步入世界家电生产大国行列。
    二是出口比重大,占有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去年我国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等七类产品的出口额达19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0%。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的13%左右,丝绸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自行车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的63%,有色金属中的钨、锑、稀土等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80%。
    三是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部分知名品牌。海尔、春兰、长虹、TCL等已成为知名品牌和生产集中度较高的企业。
    四是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据有关资料分析,在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中,我国工资成本较低,列第52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制造业单位增加值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中,我国劳动力成本不足发达国家的1/3,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加工制造的产品虽然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能够站稳脚跟,但在加入WTO之前,却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关税与相关限制,加入WTO后,其他成员都必须降低针对我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减少其他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的出口机会进一步加大。
    从近期的情况看,最突出的是纺织服装的出口。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成员要按比例逐步取消纺织品与服装的配额限制,2002年前取消的比例为33%,2002年至2005年取消的比例是18%,2005年后全部取消,对尚未取消限制的产品逐步扩大进口配额。我国纺织品与服装以前受制于欧美的配额限制,许多产品出口受阻。2002年,我国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和箱包等被动配额限制已部分解除,大约4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表现比较突出。
    第二类,具有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的行业。这类行业主要是冶金、石化和机械行业,比较典型的产品有钢材、成品油、合成材料、化肥、轮胎、重大技术装备(包括电力设备、石油及化工设备、矿山及冶金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包括数控机床、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农业机械和造纸等,上半年上述行业的外贸表现差异较大。
    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上述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已具备了较好的技术装备基础,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机械行业一些制造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研制生产重大精密产品和成套设备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这些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生产集中度低,先进工艺与设备所占比率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中低档产品结构性过剩,而高档产品又要大量进口。
    这类行业承担着为各个行业提供基础原材料、重要产品和技术装备的重任,是综合国力和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要体现,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当初建立这些资本密集、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部门,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些部门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具备自生能力。为了让其能够生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对这些部门给予了关税和限制准入等多种保护。但是,一些制造业仍然没有走出幼稚的、没有效率的阶段。
    在相关产品中,一些中低档产品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一定分额。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优势仍将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并且还会因为生产设备进口成本降低得到加强。另一些关键设备、重型设备、高精尖设备还需要进口。由于关税降低、数量限制削弱及一些行政性手段的取消,导致进口量增大,使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市场萎缩,加大了一些较高质量和档次的产品的竞争压力。
    比如,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已达1.5亿吨左右,连续6年钢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还称不上钢铁强国。我国生产的普通型材、线材和中板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可满足需要,生产成本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的进口将迅速增长。
    我国是世界化肥第一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化肥第一生产大国。我国化肥生产能力约4000万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7%左右,居世界第一,但是化肥行业技术相对落后,存在大量小化肥厂,生产成本上没有竞争力。我国一直是化肥的净进口国,进口化肥名义关税为5%,暂定税率为3%,关税降低影响不大,实际进口量还要视市场需求情况而定。
    近几年,随着国内消费的迅猛增长,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很大,进口量已占国内使用量的近1/3。去年进口原油6026万吨,成品油2145万吨。我国承诺,2002年成品油平均进口关税从去年的8.4%降到6.1%,汽油关税从9%降到5%;从2000年起我国逐步取消成品油进口配额,到2004年1月1日全部取消。由于我国石油储藏地质较深,位置靠近内陆,开采成本大,但是我国正在进行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的改革,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主要由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决定,因此,加入WTO对进口的影响不会太大。
    在信息技术行业,由于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专业化和加工组装的特点,我国劳动力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非常明显,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向我国生产转移的步伐,IT产业发展很快,出口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20%。加入WTO以后,该类产品的出口会继续大幅增加,进口增长会更快。由于该类商品关税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产品关税会逐渐降为零,必然会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贸易。
    第三类,缺乏竞争能力,需做重大调整的行业。主要是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汽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必须建立在规模效益基础上才有竞争力。
    200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汽车和汽车底盘39093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2.7%,进口金额9.6亿美元,增长9.5%。而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生产汽车104.9万辆,同比增长23.1%;销售98.2万辆,增长22%;销售收入达1554.7亿元,增长24.4%,累计实现利润90.9亿元,增长3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汽车行业大重组揭开了序幕。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但仍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汽车工业厂点多,布局散,企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达不到经济规模,成本难以下降,绝大多数轿车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偏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小轿车、高档客车等产品缺乏;企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开发能力弱,特别是轿车及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能力。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轿车产品关税由80%降至25%,客车、货车及零部件的关税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承诺汽车及关键件的配额以2000年的60亿美元为基数,年增15%,2002年为79.35亿美元,到2005年全部取消配额限制。此外,逐步取消外商投资汽车行业相关限制措施,放开汽车贸易经营权,逐步放开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分销服务领域。当前,我国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正处于成长期,近5年内会形成巨大的购买量,而国内生产汽车在档次、质量和价格上均处于劣势,因此,可能造成高档车和中高档轿车进口激增,中档车将面临严峻挑战的局面,进口零部件的冲击可能大于整车。但是只要我国充分利用过渡期和允许的管理措施,进口也不至于达到失控的程度。
    我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可以保证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产生规模效应,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我国具有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较强的制造业整体能力,尤其是上游相关产业的能力较强,这些使得我国在发展汽车工业的若干环节中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优势,完全可能在中低档乘用车和商用车上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
    总之,我国加入WTO,对工业品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也有挑战性的,需要有全面的认识。在认识并抓住有利时机的同时,既不能夸大冲击,也不能低估不利影响。我们一定要利用过渡期做好工作,培养和加强自身竞争优势,改变竞争劣势,继续扩大出口,保持适度的进口。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