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化与竞争力

2002-07-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世界企业的规模化趋势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目前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规模演进的趋势之一,而且这种趋势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在不少行业,公司的数目越来越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主导竞争的是寡头企业。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各国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1997年世界最大100家非金融类跨国公司拥有18000亿美元国外资产,在国外销售产品价值210美元。它们估计占所有跨国公司国外资产的15%,销售额的22%。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是在3000多家大公司之间进行的,20家跨国电脑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世界的计算机市场;10大跨国化学公司、10大跨国半导体公司、20家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着90%以上的国际市场。在美国,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5%,但生产总额却占全美企业生产总额的60%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由大企业创造;联邦财政收入的50%以上由大企业提供;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资产占全美非金融公司资产的40%以上,他们拥有全部银行资产的1/3以上、全部人寿保险公司资产的85%,销售总额占全部企业的1/2以上,利润占70%左右;美国42个主要工业部门中,有28个部门产量的一半由8家大公司生产,在汽车、钢铁、建筑、化学等工业部门中,其产量的75%-90%由4家大公司生产,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提供了全美国95%的汽车。同时,兼并风潮此起彼伏,愈演愈烈。20世纪50年代的兼并基本局限于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与500家之外的公司之间进行,20世纪60年代进展到500家公司之间,20世纪70年代进而发展到最大的100家公司之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已经进展到最大的10-50家之间。

  企业规模之所以不断扩大,是因为大规模生产有以下好处:一是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当单一产品的产量增加、规模扩大引起平均固定成本降低时,这时实现的是规模经济;而当规模扩大是产品品种增加引起,进而使平均固定成本降低时就是实现了范围经济。企业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副产品,原材料的大批量采购和产品供给的垄断地位也提高了大企业在讨价还价中的谈判力量,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平均固定成本降低。规模经济较强的产业有汽车、飞机、轮船、摩托车、钢铁、石化、电力、计算机、家电、玻璃板、水泥、酿酒和一些服务行业。二是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企业内部交易替代了原先是企业间的市场交易,使得交易费用得到节约。三是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可以实现对集团内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子公司间的交叉持股和相互贷款担保可以保证内部资本的安全,集团内部的贸易也可以开发出新的市场机会,对国际市场的合作开发与在国际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可以提高集团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收益的内部化,集团技术开发的积极性提高。四是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集团的多样化经营也使得集团研究与开发风险降低。五是大企业在经济实力、创新领先技术、实现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转化研究与开发成果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大企业往往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仿制容易的情况下,大企业创新收益内部化的程度高,被仿制而降低创新收益的可能性小,增强了大企业创新的动力。此外,企业规模的扩张还可以使企业获得其他一些好处,诸如内部交易可以合理避税、提高进入壁垒、增强企业的垄断力量,实现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当然,企业的规模经济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还有一些因素在制约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诸如管理成本的提高和管理效率的降低,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因规模过大导致企业转型缺乏灵活性,以及政府促进竞争性市场的形成而进行反垄断等。

  二、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规模的静态分析:基础产业企业平均规模居各行业之首

  第一,按营业收入衡量,前500家的平均规模为86.31亿元。出乎意料的是,在三次产业之间差距不大,而且,第一产业的平均规模为92.68亿元,相对规模(即该行业企业平均规模与前500家平均规模的比值)为1.07,在三次产业之间最大;第二产业平均规模为88.40亿元,相对规模为1.02;第三产业的平均规模最小,为80.31亿元,相对规模为0.93。

  从各行业来看,规模最大的一些行业基本上都是能源、原材料、邮电通信业、航空运输、水上运输等基础产业,进入前500家的农业企业集团的规模也较大。从表3-1可以看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有8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平均规模居各行业之首(行业平均规模和相对规模分别为3470.34亿元、40.21,下同),其他依次为:石油加工及炼焦(1246.29亿元、14.44)、邮电通信(1086.12亿元、12.58)、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476.00亿元、5.52)、水上运输(160.92亿元、1.86)、农业(117.82亿元、1.37)、航空运输(113.20亿元、1.31)、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90.14亿元、1.04)。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烟草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铁路运输、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日用品批发、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建筑、橡胶制品、医药制造、家具制造等13个行业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相对规模在0.5以上。

  第二,按总资产规模排序,前500家平均规模为165.36亿元,仍然是第一产业平均规模最大,为177.21亿元,其次是第二产业168.19亿元,再次为第三产业157.06亿元。在各行业中,企业平均规模最大的仍然是基础产业,居第一位的也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平均规模为6564.60亿元,相对规模为39.70,邮电通信(平均规模3315.92亿元、相对规模为20.05,下同)、石油加工及炼焦(1803.66亿元、10.91)、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1625.16亿元、9.83)、铁路运输(545.11亿元、3.30)、水上运输(292.52亿元、1.77)、航空运输(261.01亿元、1.58)、农业(230.28亿元、1.39)、黑色金属矿采选(210.05亿元、1.27)、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188.09亿元、1.14),上述9个行业的相对规模都在1以上,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煤炭采选、交通运输辅助、旅馆、橡胶制品、烟草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木材及竹材采运、公共设施服务、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11个行业的相对规模则处于0.5-1之间。按总资产规模排序的结果与按营业收入排序差别不大;只有木材及竹材采运、公共设施服务等少数行业资产规模较大,而营业收入规模较小。烟草加工业、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日用品批发业的资产规模较小,而营业收入规模较大。

  第三,按实现利税总额排序,前500家平均规模为9.76亿元,三次产业之间的差距明显,其中:第一产业单个企业平均实现利税3.29亿元,是前500家平均规模的34%;第二产业平均每个企业实现利税11.19亿元,是前500家平均规模的L15倍;第三产业平均每个企业实现利税6.23亿元,相当于前500家平均规模的64%。在各行业中,烟草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所占比重和位次大幅度地提前。具体情况是:居最前的仍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实现利税917.37亿元、相对规模为93.98,下同),居于其后相对规模在1以上的依次为:邮电通信(187.08亿元、19.17)、石油加工及炼焦(180.90亿元、18.53)、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75.93亿元,7.78)、烟草加工(36.93亿元、3.78)、铁路运输(11.39亿元、1.17)。此外,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饮料制造、黑色金属矿采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水上运输等9个行业平均利税规模较大(在4亿―9亿元之间),相对规模在0.5以上。

  第四,从企业从业人数规模来看,2000年前500家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平均为3.25万人。三次产业之间差距悬殊,其中:第一产业20.23万人,遥遥领先;第二产业3.50万人,略高于前500家平均水平;第三产业1.68万人,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50%。在各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平均规模最大,为114.05万人,10万人以上的行业还有:石油加工及炼焦(39.60万人)、农业(27.70万人)、邮电通信(26.28万人)、木材及竹材采运(15.01万人)、铁路运输(14.06万人)、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10.64万人);而另有6个行业高于平均水平,它们是:煤炭采选(6.95万人)、黑色金属矿采选(6.86万人)、公共设施服务(6.56万人)、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4.30万人)、水上运输(4.01万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3.85万人);此外,土木工程建筑、专用设备制造、橡胶制品、旅馆、普通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渔业、医药制造、航空运输、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家具制造、煤气生产和供应、造纸及纸制品等17个行业平均规模在1万―3万人之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规模接近1万人。

  总的来说,前500家企业集团中,能源、邮电通讯业和运输业的规模较大,农业的规模也并不小,规模偏后的主要是―些轻纺工业和服务业。

  三、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规模的动态分析

  (一)企业平均规模增长格局的行业分析:邮电通信、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企业规模扩张较快。

  从企业平均规模增长幅度来看,1999-2000年间,按营业收入计算的前500家企业集团规模平均增长21.72%,其中:第一产业(4.36%)<第二产业(15.33%)<第三产业(47.57%)。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张幅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对各行业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主要是邮电通信、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批发业的企业规模扩张较快。企业平均规模增长最快、并高于平均速度的有20个行业,即:邮电通信(159.71%)、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102.9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95.37%)、石油加工及炼焦(66.92%)、造纸及纸制品(50.92%)、其他批发(41.30%)、家具制造(40.18%)、旅馆业(36.67%)、水上运输(34.94%)、纺织(34.83%)、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33.06%)、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32.75%)、橡胶制品(32.63%)、饮料制造(30.65%)、金属制品(30.50%)、黑色金属矿采选(28.66%)、煤炭采选(27.1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25.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24.71%)、塑料制品(23.55%);此外,烟草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日用品批发、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食品加工、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航空运输等行业,增速在20%-10%之间;渔业、普通机械制造、零售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食品制造等行业企业平均规模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下述行业按营业收入衡量的企业平均规模呈现减少的格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土木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等行业下降1%―3%、铁路运输业下降8.26%、农业下降13.54%,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下降53.73%。

  1999-2000年间,按年末资产总计的企业平均规模前500家平均增长24.00%,其中第三产业企业平均规模扩张更为突出,一、二、三次产业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74%、13.42%、72.68%。从行业大类来看,按年末资产总计的企业平均规模扩张速度最大、并高于平均速度的11个行业是:塑料制品(179.75%)、邮电通信(134.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95.77%)、石油加工及炼焦(94.86%)、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88.46%)、造纸及纸制品(47.36%)、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36.14%)、其他批发(35.93%)、专用设备制造(35.11%)、橡胶制品(33.75%)、铁路运输(24.36%);其次,煤炭采选、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饮料制造、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日用品批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行业的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幅度也较大,在8%-24%之间;此外,水上运输、木材及竹材采运、普通机械制造、烟草加工、零售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纺织、家具制造等行业企业资产平均规模也有所扩大。与此同时,有13个行业企业的资产平均规模有所缩小,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下降56.38%、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分别下降24.89%、15.94%,旅馆业,农业分别下降13.23%和12.69%,而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9.89%、渔业下降8.23%、土木工程建筑业下降9.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01%、航空运输业下降4.1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72%、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下降6.59%。

  (二)企业平均规模及其增长格局的所有制类型分析:国有企业独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国有独资企业是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从静态来看,表3-2表明,2000年前500家企业集团中,按所有制类型分,国有企业规模最大,是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而其余均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平均规模最小。如按每个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计算,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为86.31亿元,国有企业的企业平均规模为195.64亿元,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2.27倍,国有独资企业的平均规模为51.84亿元,其他类型企业的平均规模为51.45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的平均规模为46.28亿元,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规模为34.63亿元,而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平均规模仅30亿元。

  按平均每个企业年末拥有资产计算,平均水平为165.3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为413.82亿元、国有独资企业为94.45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78.07亿元、中外合资企业为40.18亿元、股份有限公司为38.86亿元、其他类型企业为38.28亿元、港澳台合资企业为34.72亿元。

  按平均每个企业实现利税计算,前500家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实现利税9.7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为26.37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6.59亿元、国有独资企业为3.48亿元、中外合资企业为3.28亿元、其他类型企业3.04亿元、股份有限公司为3.00亿元、港澳台合资企业为1.61亿元。

  按平均每个企业拥有从业人员数计算,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为3.2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为7.07万人、国有独资企业为2.63万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19万人、港澳台合资企业0.93万人、其他类型企业0.74万人、股份有限公司0.67万人、中外合资企业0.66万人。

  从动态来看,与1999年相比,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呈现与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相似的格局,即按营业收入、年末资产、利税额计算的企业平均规模都呈扩大的趋势,而从业人员数趋于减少;国有企业表现为全面的规模扩张,国有独资企业则表现为全面的规模缩小;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由没有进入前500家的企业到分别有8家和3家进入,也表现为规模扩张的趋势。

  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相似的格局,即按营业收入、年末资产、利税额计算的企业平均规模都呈扩大的趋势,而从业人员数趋于减少;国有企业表现为全面的规模扩张,国有独资企业则表现为全面的规模缩小;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由没有进入前500家的企业到分别有8家和3家进入,也表现为规模扩张的趋势。

 四、企业平均规模及其增长格局的地区分析

  从地带来看,2000年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在从业人员数方面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并呈现“中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但在企业平均实现利税、营业收入和拥有总资产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带差异,即东部要显著高于中、西部,而西部又略高于中部。如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东部分别为98.04亿元、190.51亿元、11.08亿元、3.01万人,也就是说,东部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员数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0.93倍,但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和实现利税则分别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1.14倍、1.15倍和1.13倍;中部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分别为46.79亿元、83.18亿元、4.17亿元、4.17万人,其从业人员数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1.28倍,而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则分别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54%、50%和43%;西部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来看其分别是前500家平均水平的61%、53%、82%和116%。

  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进入前500家企业集团的企业规模最大、并高于平均水平的几个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北京、吉林和新疆,尤其是北京要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北京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为293.64亿元、646.40亿元、37.50亿元、9.04万人,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340.22%、390.91%、384.15%、278.29%;吉林和新疆以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衡量的规模较大、而按资产和实现利税衡量的规模较平均规模较小,如吉林进入前500家中的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115.02%、130.19%,而按资产总计和实现利税方面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规模的65.82%和92.07%,新疆按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衡量的企业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111.80%、390.05%,而以资产总计和实现利税衡量的平均规模分别为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92.62%、52.57%。

  上海、湖北、广东、辽宁和山东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也靠前、但并不突出,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来看,上海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为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87.23%、82.11%、70.61%、54.75%:湖北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 84.61%、82.94%、85.07%、110.94%;广东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为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65.40%、63.53%、73.89%、42.92%;辽宁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53.30%、66.77%、40.04%、87.31%;山东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平均水平的51.52%、29.38%、32.75%、51.76%。西南三省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平均规模较大,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按利税衡量的相对规模要大大高于按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衡量的相对规模。如按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实现利税、从业人数等指标衡量,贵州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的62.68%,34.77%、108.03%、58.78%;云南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62.07%、65.13%、186.66%、93.07%;四川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60.99%、52.42%、53.07%、95.19%。而其他省区进入前500家企业集团的企业规模较小。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宁夏因仅此一家的宁夏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扩张较快名列前茅。企业规模扩张较快的地区还有:辽宁进入前500家企业集团的企业规模,其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的增长分别是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2.19倍和1.48倍,北京进入前500家的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是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1.82倍和2.48倍,四川是1.37倍和1.09倍;浙江营业收入单个企业规模增幅是平均水平的1.28倍,福建1.19倍,广西1.17倍,安徽1.16倍。

  五、工业行业集中度:市场竞争格局在整体上有所改善

  集中度指标是前几位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行业的产量或市场份额向行业核心企业集中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该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由于资料的限制,只有主要工业行业的数据。数据分析表明,1994-2000年间,在可以比较的38个工业行业中,集中度上升的有24个,所占比重为63%,集中度下降的有14个,所占比重为37%。

  从静态来看,2000年集中度最高的工业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前4位企业集中度高达58.9%、前8位企业集中度更达71.8%,此外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还有:煤气生产和供应业为29.5%、37.2%(分别为前4位和前8位集中度,下同),烟草加工业为26.6%、36.5%,化学纤维制造业为26.3%、32.9%,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为21.5%、35.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18.5%、27.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为17.0%、24.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6.7%、22.4%,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15.4%、23.4%,煤炭采选业为13.0%、21.3%。

  从动态来看,1994-2000年间,集中度上升最大的行业是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前4位和前8位集中度分别提高了11.0个百分点和16.3个百分点,其次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4和10.0,分别为前4位和前8位集中度的提高百分点数,下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8和6.1)、饮料制造业(5.5和6.2)、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0和6.6)、非金属矿采选业(3.2和4.1)、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和3.8)、其他制造业(2.2和3.0)和专用设备制造业(2.2和2.7)、造纸及纸制品业(2.1和1.9)、医药制造业(2.0和2.9)、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3和2.4)。集中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前4位和前8位集中度分别下降了11.0个百分点和10.6个百分点,其次为化学纤维制造业(-5.8和-5.3,分别为前4位和前8位集中度的下降百分点数,下同)、烟草加工业(-4.4和-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4和-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9和-3.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8和-8.1)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8和-1.5)。

  虽然行业大类包括的范围较广,以行业大类计算的集中度还不能充分体现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但考虑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规模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呈现过度竞争的情况下,工业行业领域集中度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向规模经济方向的改善。同时,存在垄断的服务领域,如邮电通信业、金融业、铁路业等正在逐步引入竞争。如在电信业由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已经打破,第二位竞争者(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营业收入占邮电通信行业业务收入比重由1999年的33.7%上升到2000年的38.0%。如果用资金利税率和资产利润率能够反映企业业绩的话,两个业绩指标与行业集中度相关关系的加强,就应该表明了市场结构趋于改善。如1998年主要工业行业资金利税率与前4位和前8位行业集中度(英文简称为C4和C8)相关系数均为0.39,资产利润率与C4、C8的相关系数为0.30、0.27;2000年资金利税率与C4、C8的相关系数上升到0.68和0.65,资产利润率与C4、C8的相关系数则上升到0.75和0.68。

作者: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