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工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2002-06-1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目前,我国工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未来几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到来,使我国传统产业面临新的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把握总体趋势,加快对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是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
    一、重点传统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是工业的主体,其中,机械、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重点分析上述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至关重要。
    (一)机械工业。国际机械工业发展最为突出的趋势是,在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各国大型企业集团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兼并浪潮,形成战略联盟。同时,机械工业与电子、光学技术相融合,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机械工业的高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机械产品的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产品国际化分工趋势增强,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未来机械工业的方向,将由规模扩张转向重点提高水平、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未来几年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是:以电力设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以自动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机械和零部件、以轿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以大马力拖拉机为代表的农用机械。同时,适当限制一批长线产品,其中包括未经国家批准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和其他关键零部件项目等。在技术创新上,要重点突破数控机床及系统、电力设备、环保机械、重大成套设备、基础件等重点领域。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来看,要培育重点企业集团,包括摩托车形成3-5个超150亿元的“巨人”企业;汽车工业形成10个超30亿元的“小型巨人”。同时,鼓励专业化分工,形成零部件的规模化生产。
    (二)有色金属工业。从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竞争趋势来看,我国的铅、锌、镍等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属于一般矿种。随着现有资源的加快消耗,我国铅、锌矿山将逐步失去优势,将有可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冶炼需要。在冶炼方面,我国的锌、镍等产品已形成大的生产基地,从技术、布局、规模上与国外相比大体相当,具有竞争能力。而产品加工方面则存在着初级产品多和深加工产品、新开发产品明显滞后的状况。在市场方面,国内市场对锌的需求有限,仍要大量出口,而国际市场仍有稳定保持出口的条件。由于目前有色金属的进口关税总体水平不高(算术平均值为7.27%),在不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情况下,加入WTO后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冲击相对较小。
    有色金属产业政策重点是扶优扶强,加快发展深加工、高技术产品,鼓励多用途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其中包括:稀土硬质合金、具有高性能和特种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等。同时,实行生产能力总量控制,未来几年,锌、镍等冶炼能力基本保持现有水平。禁止投资5万吨/年以下锌冶炼项目。
    (三)化学工业。国家对化肥工业的产业政策导向主要是: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改产、改造、扩建为手段,针对不同产品采取相应方针,通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提高化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是:重点发展高浓度化肥及复合肥。稳定增产氮肥,提高尿素产量比重;努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各类混配肥、专用肥、稀土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依靠科技进步,继续抓紧抓好品种改造,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家促进化肥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投资政策,加强对化肥行业的技术改造,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国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企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采取上下游一体化的原则,适当调整企业隶属关系,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快改造中小企业,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融资政策,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投资和技术改造的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票上市、债转股,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四)食品工业。从总体上看,今后5―15年,我国食品工业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将通过采用高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持高速发展,并与国际食品工业接轨,增加天然食品,迅速提高食品工业的附加值,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
    但是,目前食品工业买方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高技术含量的“名、优、特、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发展趋势。部分行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加工业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建材工业。国内建材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结构调整的三大重点是: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墙体材料革新和发展新型建材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发展方向是:重点发展干法旋窑水泥、浮法玻璃深加工、高档卫生陶瓷、新型建材;增大高标号水泥比重,积极发展节能、节水、节地和低污染产品;继续关闭和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质量低劣的小水泥厂和小玻璃厂。
    (六)医药工业。生物制药工业特别是新医药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国际市场销售额2000年已达到4000亿美元。为了在未来的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政府明确支持发展生物制药工业。预计到2010年,生物制药工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医药产业已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少创新品种,仿制药品将受到冲击。特别是传统中药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受到来自国外的植物药品的威胁。
    国内经济新的发展趋势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主要包括:人民对医疗保健的需要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张,我国具有发展医药的资源优势;同时,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基础,将促使新医药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将发展新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国外产品的进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影响,新药开发将明显受到制约。新医药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成长的速度和规模将受到影响。
    二、工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未来几年,我国传统工业改造的基本思路是:采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工业,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传统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传统工业的特点,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混合型经济,激发各类企业的活力;通过实现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快组合性调整,优化结构配置,合理有效利用行业资源。
    (一)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传统工业结构调整的主题是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形成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的工艺技术结构、能够发挥专业分工协作优势的企业组织结构。
    1.产业发展方向调整。要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状况确定调整重点和思路。具体方向:一是提高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比重,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传统产业要重点提高深加工、精加工。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基础行业,重点发展主导行业(指效益好、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的行业),尤其是新兴主导产业。根据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充分注意对传统业如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改造。
    2.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调整方向是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实现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组织结构。适用集中化生产的行业,如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由分散走向集中,力争单厂达到并超过规模经济起点,促进大型企业生产比重明显提高。适宜专业协作的行业以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为目标,发展核心专长,重视管理创新,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之路。如部分机械加工业,要通过市场机制将众多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协作体,以最终产品为龙头形成序列,实现合理分工。
    从行业布局看,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形成各自适宜的行业集中度和分工协作。一是提高行业前位企业生产集中度,如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是部分重点行业要分阶段提高集中度,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行业,要提高原料生产的集中度,后加工则适宜分散。机械加工等行业,要提高总装厂的集中度,总装前的零部件生产和原材料加工可以分散,主要零部件的专业化协作率则要明显提高。
    3.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总体方针是:以高技术为支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依托原有优势塑造新优势,搞好技术增量调整。一是改变中低技术为主的状况,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如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等行业。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先进适用技术仍不能过早淘汰。已相对成熟、技术寿命相对稳定、利用成本较低的适用技术仍有积极的运用价值,如批量制造工艺、超前市场的技术设计方式、工业流水生产线、模具制造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应当在机械加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继续广泛加以运用。三是引进技术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工业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重点。具体方针是:
    1.适应产品升级的需要,加快嫁接性升级。高新技术具有技术跨越度大、牵动作用强的特点。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促进传统工业向“低消耗、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适应买方市场的需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低水平趋同化是制约传统产业产品规模扩大、市场开拓的重要原因。“多元细分”则是走出趋同化的基本方略。要促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把握细分化的技术和产品,开拓潜在市场,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3.适应配套市场的需要,推行组合性调整。要以合理市场定位为基础,在为最终产品、大型企业配套服务中拓展空间。特别是传统工业专业化生产的企业,要发挥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合理、产品质量优良、价格成本具有竞争性等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进行开拓性改造。传统产业的原料很大程度上来自农业,而产品又销往农村。要结合各地市场的特点,采用适用技术,开发质价相当、功能适宜、适销对路的农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5.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快外向型扩展。我国传统工业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行技术结构调整。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地开拓市场。
    三、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鼓励国有资本、非国有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资相互流动、相互参股,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形成有利于传统工业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法人治理机构,重点完善和推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扩大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范围,大胆进行经营者股票期权制试点。
    (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自主创新、引进改造和再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传统产品和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开发一批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扶持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官、产、学、研”联合,支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兼并相关的科研院所。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筹措为补充”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必须结合区位优势来确定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改方向,避免重复建设。要积极扶持逐步建立和健全技术发展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疏通资金筹措渠道,实现高起点技术改造。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工业技术进步发展基金,为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和运行机制。
    积极利用外资。未来几年,结合传统工业发展,利用外资工作重点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一是将利用外资的手段从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功能优势转变,二是将利用外资的目标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三是将利用外资的方式从分散、被动向集中、主动转变。力争通过引进外资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行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培育和发展服务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主要是抓好行业规划、投资导向、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政策研究、强化行业的自律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完善技术服务市场。加快发展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服务业,探索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促进技术服务型企业快速成长。建立有序、合理的人才市场。实行积极的人才政策,鼓励人才流动,创造优良的人才吸纳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传统产业。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