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拆船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拆船业苦尽甘来

2002-06-0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1993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崛起的中国拆船业》的文章,介绍了我国蓬勃发展的拆船业。当年,我国共有拆船企业187个,废船进口量170万轻吨。1995年至1997年,拆船业全面滑坡,近90%的国内企业停止拆船,废船年进口量在14万轻吨至20万轻吨间徘徊。1998年开始,我国废船进口量逐年提升,2000年达到141万轻吨,位居世界前列。几年间,中国拆船业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过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拆船业走过了这样一个轮回?
      内外交困 谋求生存
      据中国拆船协会秘书长黄兆立介绍,1980年初,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拆船业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1984年到1993年,我国累计拆解进口废船1000万轻吨,每年上缴利税上亿元,拆船总量位于世界前列。
      然而,到了1994年,由于国际拆船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废船价格由每轻吨155美元左右上扬至每轻吨180美元。同时,国内钢材供求趋于平稳,废钢价格下滑。恰在此时,国家开始实行新税制,拆船业的税率由零税率骤增至21%。市场萧条及资金匮乏使拆船业处于难以为继的地步,大批拆船企业关门走人。
      面对严峻的现实,以江苏江阴拆船厂、山东荣成拆船厂、广东新会双水拆船厂为首的一些拆船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来求得生存。他们运用灵活的手段,拆解小型及国内废船,以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经营方式上,他们坚持以拆船为主,兼搞造船、集装箱配件生产等相关产业。有的企业还开展了代理进口等受税制影响小的业务。经过努力,这些企业终于得以生存下来,并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政府相助 重新崛起
      针对拆船业的困境,中国拆船协会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继写出了《关于拆船业实行新税制情况的调查报告》、《广东拆船现状的调查报告》及《我国拆船由盛而衰的原因和挽救振兴的政策建议》等报告,将情况反映给国务院的有关领导和经贸委等部门。朱?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对此十分重视,对拆船业的发展作出了具体指示。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根据中央批示,40多家一直进行拆船,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企业被列入了优惠名单。自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3年间,这些企业在税率方面享有政府给予的较大的优惠政策  “把根留住”就是胜利
      中国拆船业由盛到衰,又由冷趋热的经历,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釜底抽薪则死,雪中送炭则活;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身处困境时不能放弃求生的努力,只要想尽办法渡过难关,“把根留住”,终将苦尽甘来。当然,前者是外因,后者才是内因,内因是根本。
      打铁须得自身硬。如果上文中提到的这40多家拆船企业这几年在困境中不努力、不争气,那么,即使国家出台了再好的优惠政策,他们也无缘享受了。
      一个企业的发展,总会经历风风雨雨,有起有落。我们的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这些年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有的企业曾经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他们卧薪尝胆,苦练内功,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强壮起来。而有的企业在困境中丧失了斗志,怨天尤人,最终积重难返。两种表现,两种结果,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困难企业及其职工,只要不
    服输、不气馁,只要不等不靠,只要不忘苦练内功,就一定会时来运转,再展雄风.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