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煤炭中转站严重亏损的缘由

2001-07-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为适应销售体制改革,煤矿企业纷纷在周边省市建立了众多煤炭销售中转站,各站间相距近者百公里,远者几百公里,这种以煤矿所在地为中心,纵横相连的辐射状销售体系,不仅在调运煤炭、加速火车发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反馈的信息对煤炭企业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迎战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1994―1996年期间,河南煤站迅速发展,一度成为煤矿企业的宠儿。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煤站更是步履维艰,亏损严重。据笔者调查,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乱收费负担重
    
    目前,河南省境内铁路运力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1/8左右,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铁路部门奉行“先白后黑”的原则,即先运运价高的“白货”(如家电),后运运价低的“黑货”(煤炭),运力紧张造成了名目繁多的乱收费现象。地方煤矿除了交正常运费外还得交“点装费”,每吨煤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国有重点矿发煤要用铁路局“自备车”,还得给铁路交一份额外的费用。以前市场疲软,煤站竞争激烈。今年市场趋活,各发煤户之间竞争更是激烈得近乎残酷,都想趁机多发煤,扼住前两年企业亏损势头。煤站间的“自相残杀”,使点装费从最初的每吨5元逐步涨到10元、15元,甚至40元。从去年3月份以来,点装费用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且一直居高不下。如河南某地方矿煤站,1997年时点装费每吨仅为5元,去年到今年涨到了20―40元,2000年该煤站仅点装费就支付160多万元。去年4月,铁路部门因报废车皮太多,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车皮紧张现象。已起票而不能及时装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市场煤(电煤之外的钢铁、化工等)由原来的不付点装费到支付8元/吨,仅此一项该站就额外支付了20多万元。
    
    销售成本过高
    
    销售成本过高,造成煤价实际上的降低。一些煤站经营本企业的原煤,进煤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格15元/吨。这样一来,买卖煤价即便做得很好也最多持平,稍有不慎就会亏本。如某电厂结算价格为150元/吨,而汽车运费、货场杂费、延伸服务费、计划点装费等加起来为72.5元/吨,煤价仅剩67.5元/吨,再减去7―10元的税差,每吨就亏损10多元;如果没有高发热量的奖励(每100大卡/千克奖3元/吨),中转一吨煤亏损就达10元以上,加上管理费用和部分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每吨煤亏损20元左右。加之1999年河南电力系统以增加用量为由要求各国有重点煤矿每吨降价10元,并且新成立的电力燃料公司又规定每吨煤要由煤矿向该公司交0.4元管理费,超计划发运一吨煤要罚款5―10元。他们对地方煤矿要求则更加苛刻。这样一来,各种销售费用挤占煤价,造成煤价实际上的严重下滑,各煤站已几乎谈不上利润可赚。
    
    库存多周转慢
    
    由于前两年煤炭滞销,各煤矿煤场爆满,为减缓存煤压力,恢复生产,各煤站从大局出发大量进煤存放。但是,由于近期车皮有限,运力紧张,煤站存煤不能及时发运出去,不仅影响资金周转,还要为此支付大量的货场、站台使用费等。加之近期铁路部门整顿铁路系统发煤站点,个别煤站被取消发煤业务,而原先存的大量原煤又必须用汽车运到其它煤站,这又增加了大量额外支出,如河南某煤站由于被取消发煤业务,存煤被迫向邻近的煤站转移,仅此就多支付了20多万元。
    
    轻管理浪费多
    
    近两年来,由于煤不好销,迫使销售人员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拉用户、抢市场上,而忽视了煤站的科学管理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出现了严重滑坡,从而出现了该降的没降,该省的没省,反而造成了浪费的不正常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煤站的亏损。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