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障碍和对策

2001-05-1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是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保障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为此,作为劳动密集、条件艰苦、职工素质较低、就业环境很差、下岗分流任务最重的煤炭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指示精神,把煤炭企业的再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第一位的工作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全面启动再就业工程,积极向纵深推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历史积淀的问题,经济增长点匮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职工就业观的固守等,再就业工程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这些问题和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思考、探索。只有找准症结,采取相应的对策,廓清障碍,才能推进再就业工程蓬勃发展。笔者拟对煤炭企业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障碍和对策谈点看法。
    
    一、煤炭企业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障碍
    煤炭企业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障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煤炭企业的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岗职工自身的素质的影响,也有经济体制转轨方面的原因,归纳分析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客观环境障碍
    煤炭企业一般都远离都市,地处偏远,点多、面广战线长,相对封闭落后,再就业的门路狭窄。而作为安置下岗人员的主渠道一一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由于多年来担负着解决矿山困难职工家庭及伤残职工的安置,目前也是机构臆肿,人满为患,二个人的活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也存在减负卸压的问题,再也无力吸纳富余人员。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资金紧缺,难以为继的现状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安置下岗职工渠道,一无好项目,二无资金,困难重重。
    
    2.自身素质障碍
    煤炭企业受全行业发展水平影响,职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技术技能单一,局限性很大,而下岗人员的素质相对又是较差的,缺乏一技之长和谋生手段,与社会和市场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结构性供求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加之部分下岗职工的思想又见,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仍然依赖企业统一安排,缺乏主动就业意识,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工作才算真正就业,到非公有经济领域工作就不算就业,加上自身缺乏上市场能力,大多放弃了再就业的机会,徘徊在再就业的十字路口。
    
    3.社会保障障碍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与企业下岗职工密切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完善。这些保障体系由于社会财力的制约和运转周期的局限,有的刚刚初建,有的还不够完善,运作不到位,造成了下岗职工的心理不稳定,致使下岗职工脱离企业自谋生路的通道不畅,大部分下岗职工只能代管在企业内部,不能走向社会。同时,由于全社会劳动力市场无序,煤炭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单一,未能与社会大市场接轨,下岗人员除极少数能自谋职业外,绝大部分仍滞留在企业内部,企业负担有增无减,再就业压力很大。
    
    4.思想认识障碍
    “职工是矿山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煤炭企业广大职工中根深蒂固,它曾唤起过一代又一代矿山人为繁荣煤炭事业而奉献的巨大热情,大多数中年职工都对这一信念很执着。特别是在当前,下岗分流的具体操作者都是企业的经营者、国家干部、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公仆"让主人下岗,这对好好干了大半辈子煤矿,进了矿山就端上“铁饭碗",没犯任何政治和经济错误的煤矿职工来说,心灵深处的巨大撞击可想而知。但他们在惶惑和失落中对煤矿仍然一往情深,抱着煤矿大树不放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热情与下岗的无情,劳动者难以认同,管理者难以解释。这个亲属才的存在,已成为下岗职王最大的思想障碍。
    
    5.福利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下岗职工中有5096至70%是可以自己找到就业门路或适当的劳动岗位的,有的下岗以后已经“隐形"就业,但就是不愿与国有企业脱钩。究其原因',与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相关联的福利待遇的诱惑力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职工享有国家给予的各种福利待遇和政策补贴,生、老、病死,企业全包,导致职工对企业过分依赖、依附。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根据199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和城镇劳动力调查结果表明,下岗未再就业的人员中有2/3正在寻找工作。在寻找工作的人员中有71%人员首选的是等待由原单位安置。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下岗人员相信,等原单位经济效益恢复以后,还可以再回到原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一些下岗人员认为不能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否则,将来的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t等实际问题没着落,成了水上浮萍,这是绝大部分下岗人员无法接受的。
    
    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对策
    “百万大裁军"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无疑是艰难痛苦的,处理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全行业极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维护企业稳定的焦点问题。如何实施好这一工程,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等相关制度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失业保险制度对再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一定的失业率,是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客观存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的需要,失业人员还会有一定的增加,失业范围也会相继扩大,而现行的失业保险体系跟末上。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地方还没有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即使已建立的,运作也不规范不成熟。比如覆盖面窄,经♂费来源少,统筹范围小,基金提取比例低且管理不善等。因此,对失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或虽已建立但未能发挥功能的,企业一定要发给-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使下岗人员在未实现再就业、无任何收入之前,保持最低的生活标准。对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的,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要扩大失业保险履盖面,失业保险应包括全民、集体、个体、私营以及三资企业的所有劳动者;接照“三三制"原则,多渠道筹措失业保险金,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强对失业保险金的管理,严禁挪作他用,保证其功能的发挥和增值。
    
    2.建立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目前煤炭行业的现状来看,要尽快建立全行业劳动力市场和定向交互型行业劳动力市场,重点帮助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首先,作为建立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过渡性措施,可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全国煤炭行业劳动力市场,解决行业内部新老矿区之间、新投产企业与老企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问题。在电力工业、邮电通讯业、电子工业等新增劳动力要求的几个行业与煤炭行业之间建立交互型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力需求网络供给,当任何一个行业需要增加劳动力时,可以从煤炭行业劳动力市场中选用;煤炭行业需要技术人才时,也可以从这些行业中选用。这种形式,既可以从政策上帮助煤炭行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又可以为最终形成全国劳动力市场积累经验。
    
    3.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三产"就业比重由1朔年18.59岛上升为1蜘年的2696,上升了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就业主体。但目前我国“三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体中的比重仅为32.59岛,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96-6096的水平,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59岛的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是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也是很有潜力的大市场,我国“三产"就业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多吸纳150多万人就业。因此,作为煤炭企业事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把它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下岗分流问题的战略性任务,积极促进服务社会化和经济信息化,开拓第三产业新的发展领域,不断增强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劳动就业的功能。煤炭行业,要利用矿区地产、建筑队伍的优势,培育建筑市场,激活房地产业;开发矿区塌陷地、堤坝护堤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和水面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全面改造商贸业,开展联锁服务,实施规模经营;利用大江大河扩大水运能力,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拓展运输市场;实施非煤产业名牌带动战略,内引外联,面向社会,化整为零,拓展再就业渠道。
    
    4.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职工择业观。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发展,特别是要加快煤炭行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富余人员;在加强市场调查,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一产",多方筹措资金,开、发新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下决心清理计划外用工,辞退临时工、季节工,为煤矿下岗职工“腾岗";鼓励职工自谋FJ业,政府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为下岗人员经商、合伙经营、创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提供草草去嚣建骂骂贯22撞均主以帮助解决老年人和双职工家庭生活困难为重点,大力发展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二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区综合服务。提供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消闲娱乐以及电脑网络等综合社区服务等。
    
    5.抓好再就业培训。煤炭行业劳动力市场就要针对本行业劳动力素质现状,抓好下岗职工的培训。培训l|要坚持“学三门,会两门,精一门"的原则,免费举办转岗转业培训班,为下岗职工学知识、练技术、具备一技之长创造条件,帮助其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加再就业的能力,为实施再就业工程打下基础。近期,煤炭企业对下岗职工要从“生活有着落,认识有提高,才干有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关心,切实抓好职工再就业培训。培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工再就业的取向来施教,使职工通过培训,基.本具备转岗、重新上岗特别是自谋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与再就业工程结合,培训l|部门与劳动人事和用人部门加强协作,努力探索培训一一再就k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形成培训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三是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组织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更新择业观念、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迈向市场,再创新业。
    
    作者:王憬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