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脱困众志成城 然前景依旧不明

2015-01-28 11:19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安若铭

2014年,我国煤炭进口数量2.9亿吨,与2013年的3.27亿吨相比,下滑幅度高达10.9%,在陆续出台的诸多限制性政策的持续发力下,进口煤再也难返昔日的风光。

无疑,进口煤数量的下降极大地利好了供应过剩的国内市场。好事成双的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日前召开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减少2.5%左右”,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煤炭产量首度出现下降。

在“脱困救市”几乎成为市场唯一主题的大背景下,无疑,这两个重磅消息的推出让在困顿中的煤炭行业看到些许希望。

从2012年起,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库存高企、价格下滑,这些词逐步成为了煤炭行业的代名词,见证着曾经的黄金行业如何步步演变走向现在的萧条。

据悉,全社会煤炭库存已连续36个月在3亿吨以上,可供全国消费1个月以上。不仅如此,我国的煤炭产能也相当庞大,据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介绍,我国现有煤矿的实际产能在4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10亿吨以上。

在巨大的供应过剩下,煤企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国煤企亏损面超过70%,部分煤炭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依然突出。

国内市场已然令人堪忧,而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煤的涌入使得国产煤的生存条件更加严苛。与国产煤相比,质优价廉的进口煤更具优势。2009年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之后进口量一路攀升,并于2013年创下新高。进口煤的大举买入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煤的生存空间,对本就低迷的国内煤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行业的困顿局面使得救市变得迫在眉睫。从去年7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始举办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各种救市政策轮番上阵,主要围绕限制超能力生产、化解过剩产能、加大对违法违规煤矿生产建设整治力度等方面进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2014年,发改委召集能源局和煤协等部门开了18次协调会,出台相关对策措施37项。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救市意图可见一斑。

各地方、企业也纷纷响应,积极助力脱困。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均先后出台相关措施保障煤炭市场有序进行,缓解行业日益严重的供需矛盾。1月20日,国内产煤第一大省山西再次做出举动,表示,2020年前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除关小上大、减量置换外,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严格控制煤炭产能。作为国内的煤炭巨头,中煤、神华也以身士卒,带头减产限销。

进口煤方面同样政策频出。除国家发改委更是先后通过禁止进口劣质煤以及恢复煤炭进口关税等举措对进口煤进行相关限制外,于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加的检测不合格直接退回和微量元素检测更是直接对进口煤形成了一定的“阻挡”作用。

在诸多救市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我国煤炭行业脱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国内原煤产量同比减少约2.5%、进口数量下降10.9%就是有力的佐证,这二者双双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应过剩的局面。

然而,展望未来,供需失衡仍是目前行业困境的关键制约因素。受国内经济低迷、能源结构调整、环境制约增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炭协会预计2015年国内煤炭需求依旧低迷。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去年国内的阶段性利好成果只是煤炭脱困的一个开始。如果说2014年下半年是政策的制定时期,那么2015年无疑是各项政策相继落地的时机,毫无疑问,尽管路途漫漫但是脱困大战仍在继续。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