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钢铁行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挥

2014-12-20 11:04 来源:钢联资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关于《宏观经济新常态:形式、政策、困难和改革、发展转型》的主题演讲实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现在整个经济运行态势我认为是12年之后中央明确提出稳中求进这样的稳字当头的调控方针运动过程中的延续。

我们意外发现经济的内部下台阶逐渐显现,中央又把稳中求进浓缩到稳增长上,采取了调控措施使我们经济运行实现7.7%以上的增长,当时在企业层面感受到的压力印象深刻,有了12年上半年屡次降低存准率之后,6月份两次降息,那一年下半年部分实现回调。13年本来认为在十八大之后应该有趁势往上走的过程,没有想到再次回调,重演一次12年的前低后高,2季度回落到7.5%,李克强总理提出区间的概念,只要经济在我们可接受的区间内让市场起作用,现在把预期值放在7.5%左右。13年再次前低后高实现全年的7.7%,三季度再次下行。

现在比较明显感受到经济继续下行是在完成中国从前面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转如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探底过程,这个探底过程什么时候完成有待观察,李局长判断软着陆基本完成,我们现在强调“新常态”的概念,首先是中高速引进到结构优化,经济下行在尽量控制软着陆过程中又表现了任何经济体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经济起飞式的早速增长之后必然着陆,这个阶段战略性的转换已经到来,往下走是什么状态,软着陆稳下来我认为实际对接到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打造升级版,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经济表现更可持续性发展特征的中长期增长平台,究竟是7%左右,还是7%到8%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结构能不能优化,结构优化使我们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真正快速转换到集约型。比如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出现雾霾,人民群众对此意见非常强烈,有关管理部门也十分焦虑这都是制约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明显的瓶颈,能不能缓解这样的矛盾制约是问题的关键。

在新的增长平台上如果能够有效优化矛盾,对接到尽可能长的增长平台上是7%,或者7%高低可以进一步贯彻现代化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这个平台八年也好、十年也好,我们尽量在绩效提高的情况下往前走,中国经济经过“新常态”中高速增长之后,不可避免未来还会继续下探。像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日本他们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现在我们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走到高速阶段,我们现在争取中高速的增长平台,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设想10年到20年。林教授论证中国经济还可以在8%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有人认为他的观点有点乐观,我认为他论证基本的逻辑,着眼点是有价值的。他论点的前提就是改革要深化,结构要优化。

创新驱动我的理解是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三个层次的创新是互动的,相辅相成形成我们现在国家治理趋向下新的一轮在历史增长新起点上全面改革的背景下解放生产力。因为现在国家治理实质性的追求就是把我们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内部的活力释放出来,今日的趋向明显有别过去说的政府居高临下管理调控的架构。国家现代化治理强调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充分互动,形成最大的包容性,把管理和自管理,组织和自组织,调控和自调控充分结合在一起,寻求共赢,最大包容性的发展,更多强调平面展开,从基层微观主体开始,在一系列新的法制化影响下,潜力和活力释放,这种治理完全符合人类文明推进所认可的包容性逻辑。

最大的包容性宏观上讲就是现代国家治理,现在主打是混合所有制,就是在一个一个企业内部用法制化保障有稳定预期,在一起实现共赢股份制框架下,把国有、非国有的组织充分混合在一起,混合所有制现在基本趋向就是要淡化前面若干年我们看到的有明显正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现代市场体系改革趋向下,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原则指导下,企业改革层面以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改革的主打形式,真正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精神实质,让企业改革进一步粗化。

钢铁行业在这几年的产权结构演变过程中扮演剧烈的竞争,已经近乎充分竞争状态行业改革非常有成效的基础条件。钢铁行业一定会伴随整个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推进共同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再加上我们主观努力和方方面面多元主体互动过程中,把中国的发展态势以改革解放生产力为基本逻辑,打开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空间,钢铁行业未来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我们注意到“新常态”从高中速的表面特征到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在要求,再到以创新驱动首先是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全民部署来看,后面跟着的也要特别重视。三中全会在进一步推进到四中全会,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改革,在现在我们改革攻坚克难信号非常强烈的情况下,当然也伴随不确定性,还面临一些挑战。中国总体来说需要有一系列矛盾凸现的努力,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稳字当头,继续强调稳中求进,改革正在紧锣密鼓推出一系列措施。

14年被称之为全面改革元年,今年开局之年上半年更多的是内部的磋商,酝酿,到下半年首先政治局给出指导意见,政治局确认的重要领域的改革方案原则可行之后,一系列的措施正在出台。前年的营改增,煤炭资源从量到从价的改革,一个稳定大裁员的情况下,在法制化的税制框架下,给资源产品价格打入可预期的税收因子,在以后演变过程中,这样的比价分析的价值形成机制改革,一定要从煤到电到整个产业链发挥它更好的市场作用。从量变从价的同时,整合清理规避各种各样的其他收费机制,使煤炭行业实际的负担基本不变。

长期来看煤炭在中国未来很长时间不得不以来最主要的能源,在稀缺性竞争格局下它的价位形成上扬曲线,上扬曲线演变的过程中,通过利益的关切,促使我们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更多考虑怎样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包括钢铁行业也是煤炭、焦炭大的用户,这个产业链的传导据我观察,它更重大的影响首先是从中国煤到电的传导过程,我们都离不开的电力在中国已经是80%左右是煤烧出的火电。

在实际生活中,煤由于种种改革因素使它比较充分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但是电很遗憾,怎样推进电的改革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在改革元年财税改革拉开序幕,很多具体的改革事项牵一发动全身。在制定和长期发展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它是前置环节,必然产生倒逼。另外在消费方面,今年已经看到三个税制改革有动作,剩下的需要加大立法,按照人大的房地产税,通过修法之后推出个人所得税。

在财税改革的部署下我们看到全面改革推进过程中,公车制度改革已经明显,更多带给我们明显的信号,新一代的领导群体是党政硬的。在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就已经提到公车改革的方案,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没有实施,我们现在高层的判断是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表现为改革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公车改革文件下发之后,方案设计有明显的让步,朱镕基时代方案从副部级以下取消公车待遇,而现在改成部级以下。不同层级的一把手专车还要改革,体现中国改革的复杂性,好不容易推出公车改革方案,现在已经变形走样,到地方一把手有公车,其他的班子成员会不会不叫专车也配上机动车,变成实际上的换汤不换药。

公车改革之后我们又看到户籍改革,目标锁定在取消城市和农村两类户籍,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一视同仁的状态。实际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离合二元经济,在现在有一定压力的中小城市,通过居住证记载他在城市常住的发展过程,最后达到一视同仁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在压力明显的大城市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方方面面的考虑,在农村土地产权、使用权方面中央给出一系列的信号,在大家都关心的从经济联系到行政、政治,反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现在简单的反腐怎样推到以后可持续的制度反腐,四中全会核心理念通过全面改革时代构建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内在的含义就是在全面改革过程中,要从以政治为切入的改革延伸到政治、司法、社会生活。这样“新常态”所伴随的制度创新打造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五为一体总体布局现在的框架已经很清晰,完整性可以使我们感受到。

在三中全会改革部署下,我们往前再做一个展望。16年财税改革的重点和基本绩效要见成效。17年会有十九大,决策成希望前面5年把能做的大事做好铺垫,十九大的时候现在最高决策群体,决策集团心理自己改革的底牌可以更好的亮出来可以把十九大要做的大事跟上前面这几年所做的铺垫。17年之前我们全面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作为研究者我认为我们现在实际面临大的环境,从企业、行业、经济到全局,我们必须要在攻坚克难视角上居安思危考虑怎样化解矛盾凸现问题。

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仍然带来黄金发展的特征,在中国各地稍微做调研就知道,我们现在整个发展态势仍然称得上热血膨胀,虽然有所回调,但是一系列要做的事情不胜枚举,我们在掌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碰到一系列的两难。首先在提高增长质量的情况下,却不断遭遇硬着陆的压力,我们同时要考虑另外一端保就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政府高度关切的事情,地方政府对经济速度的关切精确到0.1%。在实际过程中速度下降偏快就可以逼出地方政府的动作变形,动作变形很快从沿海到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高了怕物价,速度低了地方政府受不了。

民众的认知在种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群体事件,意味着如果以后不能很好化解这样的矛盾凸现,我们原来的增长空间大大缩短。经济速度高一点,低一点,慢一点都可以,到某一个临界点再往下走就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翻车不翻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淘汰落后产能,现实中怎么淘汰?重要的是靠市场。钢铁行业我们称之为是残酷的竞争,是靠市场竞争的能力淘汰出去。从发展来看仍然需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这几年我们希望政府理性让市场起作用的过程中,但是走不到多元,政府就不得不做出稳增长,微刺激必要的调控,另外保稳定,呵护企业仍然是很窄的空间,就是我们市场应该发挥得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随之而起的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不能充分起作用,政府看得见手在起作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在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变成闲不住的手,使我们产能过剩很大程度表现成行政过度干预造成的体制性的问题。我们应该确实考虑到两只“老虎”在赛跑,十八大三中全会之后这种危机感有些调低,我们现在所谓改革前所未有的顶层设计有它的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我们社会问题很多积累在这里,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改革和社会问题这两只老虎各自要素齐全,拿只老虎跑得更快一点将决定我们中国的命运。

我们看大势,看未来,需要我们居安思危,需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中国两轮自行车的特征改成像美国、日本这样四轮的不翻车,我们还需要进入“新常态”,真正稳下来,全面提升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我们要克服一系列的两难,方方面面凝聚共识,理性面对不翻车的考验。真正在两只老虎赛跑的过程中让改革更快一点,现在真正到了历史考验期,现在是改革起着决定性历史成果的时期。

政治家会说中国绝对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大概100个经济体走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到这个阶段之后,前面100个经济体只有寥寥无几几个如愿往上走,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其他全都在中等收入阶段落入陷阱的状态。韩国走的比较靠后,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全民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是一起捐献,帮助国家一起共度难过。最典型看到拉美地区国家,跌在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

所以中国如果在“新常态”对接到中国梦的当下,我们认为正式严峻的挑战,要齐心合力,推动全面改革,制度创新带动管理创新,创新驱动实现结构优化,打造升级版,把我们“新常态”中高速尽可能如愿对接到比较长的中高速发展平台上。在这方面我们宏观政策也很清楚,稳字当头下有调整的设计。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认为有很重要的几个亮点,除了经济新常态几大特征之外,提出的稳增长,优化发展格局的同时,宏观政策要求财政政策继续实行权力政策要有力度,更积极,不是简单拉出强刺激的框架,有力度明显就是提高动力,这可以对我们行业进一步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走到结构性降准之后降息,强调的是该松的时候就一定得松,对接“新常态”,实现可接受区间里面,现在已经看得出来政策意向。我们钢铁行业经过这些年的洗礼之后,在“新常态”演变过程中,也继续经受改革的洗礼,进一步在自己结构调整方面应对挑战。中央强调“新常态”的几大特征中:

第一个切入点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领域。消费是我们生产供给支撑的,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第二个整个消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新阶段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钢铁行业应该看到这样的全局化发展。按照一般的规律还要往上高速发展30%才转入低速发展阶段。这当中首先表现在航空港、货运港,物流中心等各种各样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还要不段升级换代。北京首都机场几轮扩建,北京的地铁别无选择必须加快建设,尽快形成跟纽约、巴黎等等城市类似的轨道交通网。

以这些事情为代表的建设必然伴随中心地区周边的大型停车场,往往要立体化的停车场,不做这些无法想象北京之后如何取消限号,一定要看看纽约、东京机动车的拥有率比北京高很多,为什么不堵车,这些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需要钢材,各个中心区高铁一定会趁势发展。高铁在中国本土更利成长同时,我们还得走出去,在国际上我们为数不多的传统产品有一个就是高铁。

在国际上我们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往外延伸,在中国新的历史平台上,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少基础设施都需要钢材,我认为现在已经看到这个纬度正在拉开。钢铁行业应该进一步严格让市场身份起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调用一切潜力,大家借助“新常态”的合力,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强调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化、差异化,在环境整改角度上推动绿色、低碳。我们更多尊重市场,面对全球在新的阶段走出去的机遇,对于钢铁行业,内外都给我们展开了经济增长空间,中央的总体判断也在印证。中国的经济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我认为我们钢铁行业就面临巨大的回旋余地和潜力发挥,不用多长时间我们就能看到展开它真实面目短期到中长期的前景。

既然有这样的前景我们要一起努力,更多从行业可做的事情做起再回到全局,瞬势而上,以改革为驱动力,创造我们行业更大的成效和我们发展的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