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供求及运营模式分析

2012-11-21 10:53 来源:钢联资讯

21日,中油金鸿天然气输送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对天然气行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天然气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其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及能源结构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工业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要是必然的基础和动力。我国传统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高耗能、高污染问题严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和气候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天然气是一种洁净能源,其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气候和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远远小于煤炭和石油。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大力节约能源、开发新型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这也为我国整个天然气行业的开发、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空间。

1、天然气供应情况

我国的天然气开采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为主的5个省份:新疆、四川、陕西、广东和青海,该5大产区产量合计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85%以上。2010年度,我国天然气累计产量为944.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为12.1%,其中,累计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地区是广东、青海、四川和天津等省(市、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4.1%、30.3%、20.5%、20.2%。

中部地区也有少量的储量,最为匮乏的是东部地区,仅天津地区有1.6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量,这部分主要依靠海上油气获取。但是,随着未来“西气东输”、“海气登陆”、“俄气南下”等一系列战略实施,以及煤层气、煤制气、页岩气、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该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情况也将得到改善。

2010年全国主要地区天然气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产业信息网

天然气进口方面,2008年美国亨利中心价格、英国NBP(NotionalBalancingPoint)价格和日本进口LNG(液化天然气)到岸价格的平均价格分别为8.82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10.68美元/MMBtu和12.17美元/MMBtu,与三大市场气价相比,我国天然气出厂均价比美国亨利中心价格低59%,比NBP低66%,比日本进口LNG到岸价低71%。因此目前国内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国内,国际气源供给较少。

2010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统计表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研发部

2、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产业链的终端用户主要包括:化工、发电、冶炼、钢铁、陶瓷、交通运输、民用(餐饮、取暖)等。中国的天然气消费主要来自发达的三个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地区。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辽宁、山东、四川等地区是国内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地区。

近年来,国内燃气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天然气供需缺口较大。2011年1~11月,我国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1,1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国内生产天然气9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5%。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3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0%。近两年来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分别为44.50亿立方米和105.40亿立方米。由于我国天然气的使用要受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管制或限制,所以对天然气的实际需求要远大于表观需求量。

我国各年天然气消费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需求增长趋势看,我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管道建设的进展、LNG接收站的陆续建成以及海上油气的发现,我国天然气的供给量将会大幅的提升,从而会带动消费量更快的增长。

3、我国天然气价格界定机制

天然气价格是中央政府控制的13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中央政府通过发改委制定天然气价格,而发改委负责制定天然气进口价,出厂价和运输价格,对于民用气部分当地政府负责制定最终消费价格。目前,出厂基准价每年由政府制定一次,而且浮动不允许超过10%,下一年度的价格调整幅度不能超过上一年度的8%。

4、行业运营的模式

天然气产业链可自上而下分为勘探生产、长输管道、下游应用三个部分。目前上游的主要运输方式采用高压长输管线的运输,国家干网有西气东输一、二线、陕京管道、忠武管道、榆济线、川气东送等,主要运营商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其中中石油所占市场份额为80%左右,具有垄断地位;管道运行相对与公路运输具有输送量大、距离远和成本低等优势;目前我国天然气跨省输送费用是国家统一制定的。

下游应用主要是城市输配和天然气应用,主要是采用高、中、低压管道输送,小部分的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的应用采用公路运输,目前城市燃气采取燃气特许经营权的独家经营模式,具有垄断地位,气源价格是影响下游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输配价格由省、地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已于中石油签订照付不议协议,拥有充足的气源指标。随着天然气在未来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只要处理好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的关系和自身的战略布局,发展长期看好。

(1)上游勘探生产业:主要是指对天然气进行勘探和开采。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垄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大石油公司,他们是国内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商和供应商。各公司主要情况如下:

1)中石油——最大天然气生产商。

截至2010年底,中石油的天然气储量为31,102.4(十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8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四川盆地等主要探区获得了一批战略发现,为持续推进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奠定了基础。

该公司“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天然气业务和海外业务。预计2015年中石油的天然气年销售目标是:供应自产和中亚进口的陆上天然气约1,200亿立方米,并进口LNG等天然气产品约600~800亿立方米,形成集团重要的盈利贡献板块。

2)中石化——中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

中石化近年来在天然气勘探及生产方面投入较大,主要是“川气东送工程”,主要包括四川普光气田的勘探、开发、气体处理以及从普光气田到上海的长输管线的建设。该工程于2010年3月29日建成投产,2010年8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该公司预计2015年境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240亿立方米。

3)中海油——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主要负责在我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

该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率先进入LNG领域,开始规划东南沿海地区的LNG项目。通过建设重点LNG项目和推进LNG海上运输业务,加强了与沿海发达城市下游相关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在国内LNG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由于我国海域燃气资源的储量和规模较小,开发和进口成本较高,公司正逐步加大国内煤层气、页岩气项目的开发和投资,扩大燃气进口量,从而解决供应状况。

(2)中游运输业:包括通过长管运输网、LNG运输船和CNG运输车等。我国的天然气中游也呈现出垄断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国企仍具绝对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管道气化率仍然较低,仅占城市燃气使用人口的42%,而发达国家的管道气化率平均水平为79%。“十五”以来,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忠武线、崖港线、涩宁兰、东海外输线、冀宁联络线、永唐秦联络线、陕京一线和二线、川气东送等管线相继建成投产。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长度约8.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4.5万千米,原油管道2.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8万千米。一个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的燃气管网已经逐步形成。中石油拥有国内最大规模和最广泛的油气输送管网,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在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区域天然气供应网络,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强化了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

目前中石油的经营涵盖石油石化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从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到中下游的炼油、化工、管道输送及销售,形成了优化高效、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业务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石油的经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公司本身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3)下游分销行业:在通过中游输运将上游天然气输送后,一部分直接供给了直接用户,另外一部分销售给城市天然气分销商,然后其通过自建的城市管网、运输车等对城市内的终端用户进行销售。

5、行业自身的特点。

(1)特许经营

为了提高天然气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我国政府一直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结构和价格进行控制,城市管道燃气实行区域专营的政策。2002年3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和原外经贸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第21号令,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积极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将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供热和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公共设施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

国家建设部2004年3月颁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行业,无论是已经从事这些行业经营活动的企业还是新设立企业,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都依法实施特许经营。在我国特许经营权年限大多为30年左右,特许经营的模式保证了燃气企业在该区域内的行业垄断地位。

(2)价格管制

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为垄断行业。行业内的三个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市场。其中,中石化和中海油侧重于石油领域的开发与销售,中石油占据了国内天然气大部分市场,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天然气开采的行业垄断特性使我国燃气分销商与上游气源供应商议价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对于燃气的议价能力有限。

我国燃气供应商的燃气采购定价受国家发改委管制。2010年6月,发改委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政策,各油气田出场基准价格提高至230元/千立方米,扩大价格幅度,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城市燃气运营商可以根据当地用气规模、距离、运输费用等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根据谈判结果采购价格会进行小幅度的调整。此外,虽然天然气的采购价为国家统一定价,但对于工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的销售价是不同的。由于工商业和居民用户使用的燃气管道相同,无法准确区分工商业和居民用户用气比例,因此燃气分销商可以就工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的用气比例进行谈判。

2011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试点,其最终目标在于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预计未来对城市燃气行业将产生一定影响。

(3)投入成本高

一般来讲,燃气招标城市所在政府只负责项目的审批,而不参与实际的开发和建设。这就要求燃气开发企业必须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因为城市燃气的前期投资巨大,除了包括必要的输配管道,另外还需要一些燃气的储存、监控、安防等专用设备和技术人员,固定成本较大,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一些民营资本较难介入,行业竞争情况较少,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6、行业政策

截至2008年底,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燃气已成为第一大用气领域。随着中国政府对能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重视,关于鼓励能源利用和优化能源结构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之前出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以确保城市用气外,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8年8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油,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

行业相关政策

 

7、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是爆发式的,每年消费增长幅度都超过了百分之十。200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250亿立方米,到2007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已达680亿立方米。2011年1~11月,我国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1,1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国内生产天然气9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5%。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3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0%。近两年来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分别为44.50亿立方米和105.40亿立方米。由于我国天然气的使用要受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管制或限制,所以对天然气的实际需求要远大于表观需求量。为此2011年初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应将达到1,700亿立方米,煤层气2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300亿立方米。预计“十二五”期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以年均递增25%的速度上升。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天然气行业的较快发展,由于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天然气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

天然气市场消费情况

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管道建设的进展、LNG接收站的陆续建成以及海上油气的发现,我国天然气的供给量将会大幅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带动消费量的更快增长。

我国天然气的未来需求将取决于以下因素:

(1)天然气相对与其他替代能源的经济效率

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将继续服务于我国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领域。2010年,我国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量已经占整个天然气消费的2/3。

(2)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对新能源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大批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未来城镇人口比例继续增高,将促使城市对能源的需求进入一个急剧增长的阶段。随着地区性输气管网加快建设,城乡居民用能源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消费量达到1,30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1.47%。天然气消费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产地及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消费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2011年6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2030年全球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主要能源。到2035年,世界天然气的需求量将比2008年增长63%,达到5.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在诸能源中的比重将由2008年的21%提高至25%。届时,我国的天然气需求将是2008年的7倍,相当于整个西欧的用量。

(3)为降低污染而减少煤炭消费的意愿

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和“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国际承诺,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天然气利用。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传统能源必须为新能源让路。"十二五"我国能源战略已经从“保供给”为主,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已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政策驱动之下,煤、电、油等传统化能源消费将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综上所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中国天然气需求将继续旺盛。未来中国将形成以国产气为主,进口气为辅的多气源资源保障体系,国内天然气供应将呈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就近供应以及海气登陆四大格局,未来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8、主要企业介绍

(1)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燃气”)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天然气运营服务商,主要于中国大陆从事投资、经营、管理城市燃气管道基础设施,向居民和工业用户输送各种燃气,建设及经营加油站和加气站,开发与应用石油、各种天然气相关技术。经过八年的发展,中国燃气不断加大城市燃气项目的开拓和布局力度,2010年燃气销售量达到34亿立方米,覆盖城市人口近6,000万,接驳管道气用户约470万户。

(2)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燃气”),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清洁能源分销商(股票代码为2688.HK),新奥燃气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成功运营城市燃气项目,敷设管道逾15,000公里,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超过3,000万立方米,覆盖城区人口4,500多万。2010年,销售气量达约为41亿立方米,天然气销量约为38亿立方米。

(3)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燃气”)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企业(一级利润中心)。华润燃气于2008年11月在香港成功重组上市(股票代码01193),华润燃气主要经营城市燃气分销业务,包括管道天然气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及瓶装液化石油气分销,其管道天然气业务设于中国境内天然气储量丰富的策略性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目前公司在中国15个省份共经营48个城市燃气项目,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燃气分销商之一。2010年度燃气总销量达55.76亿立方米,已接驳住宅客户总数为876万户。

(4)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燃气”)创立于1982年,主营业务为燃气批发、管道和瓶装燃气供应、燃气输配管网的投资和建设,是深圳市燃气供应的主导企业。目前深圳燃气总资产35亿元,净资产15亿元,管道燃气用户200多万户(包括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深圳燃气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每年都被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独立的资信评估机构评为“3A”信用等级。

(5)长春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11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A股市场燃气行业第一股,是吉林省最大的管道燃气供应企业。主要产品以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煤化工产品等为主,拥有为城市民用、工商业、钢铁行业、车用等终端客户群服务的完整能源供销体系。现拥有80多万燃气客户,直接服务对象超过300万人。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7.8亿元,净利润8,564万元,总资产超过23亿元。

(6)大通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大通燃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城市管道燃气、商业零售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上市公司。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2.8亿元,净利润605万元,总资产超过6.8亿元。公司旗下有两家燃气公司,分别为上饶市大通燃气工程有限公司和大连新世纪燃气有限公司。上饶市大通燃气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800万元,资产规模超过1.4亿元,管道燃气市场有效户数超过7万户。大连新世纪燃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资产为5,000万元,城区已接通管道燃气户数超过6万户。

(7)中油金鸿

中油金鸿作为一家中下游一体化运行的天然气输配企业,具有良好的业务模式、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成功完成了从支干线一体化向区域板块干网一体化转型,成为了在湖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和自治区具有较大规模区域性管网、拥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优秀天然气输配产业运营商。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