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金属供求状况及前景分析

2012-11-19 09:03 来源:钢联资讯

钢联资讯消息,近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铜金属行业进行了分析。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行业、建筑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

1、铜金属资源储量情况

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探明的铜储量为6.9亿吨,按照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按照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国。中国铜金属储量约有3,1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4.49%,世界排名第六。截至2011年底,全球各主要铜资源国家的铜金属储量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年度报告

2、我国铜金属的供应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全国铜生产企业冶炼能力的快速提高,全国精铜产量从2004年的217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519.69万吨,2011年占全球产量的24.3%。

资料来源:Brookhunt

然而,由于我国铜资源相对短缺,自产矿供应量较少,而且增幅较慢,与高速增长的冶炼能力不匹配,和精炼铜产量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自产铜精矿含铜量居世界第6位,粗铜和电解铜产量居世界第1位,铜加工材产量居第1位。作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我国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1/3,但我国铜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呈倒三角结构。受铜矿资源匮乏、矿石品位低的影响,我国铜资源自给率仅为20%左右,铜精矿大量依赖进口,原料供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冶炼和加工产能迅速增长,我国铜行业存在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的迫切要求。

3、我国铜金属的需求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建筑等行业。其中,在我国铜需求最大的电力行业中,铜主要是用作生产电线电缆的原料。

我国铜的消费结构如下:

 

随着电力、机械、建筑、制冷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力行业自2003年以来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轨道,我国铜需求增长迅速。2006年至2011年,中国铜消费量由486万吨增加至730万吨,占2011年全球铜金属消费量的36.52%。

4、铜金属价格情况

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铜消费萎缩,国际铜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铜价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12月,上海有色金属电解铜月平均价跌至27,139元/吨,比年内最高价下跌59%。进入2009年在消费旺季来临和国储收购铜的情况下,铜价格出现反弹,2009年12月上海有色金属电解铜现货月平均价上升至55,758元/吨。

2010年国内期货市场铜期货价格前期在53,000-63,000元/吨之间波动,4月中旬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大幅下跌,6月初铜三个月期货跌至49,470元/吨的年内低点,之后价格回升。12月31日,铜三个月期货收于72,380元/吨,创2010年新高,比2009年末提高12,360元/吨,已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1年国内期货市场铜期货价格在高位震荡,2月最高达到75,000元/吨,9月以后受“欧债危机”影响,“期铜”价格大幅下跌,最低52,600元/吨,此后铜市一直呈低迷盘整状态,年度平均价格为65,000元/吨。

 

5、中国铜行业的特点

(1)资源不足,自给率低

我国铜资源缺乏,且富矿少,低品位矿石多;共生矿少,单一矿多;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适合露天开采的铜矿少,井下矿山多,开采难度大。资源不足限制了我国铜精矿产量的增加,导致全国铜企业自给率常年偏低。

2010年国内铜精矿出现小幅过剩主要因为2009年投产的几个矿山陆续投产以及2010年国内铜精矿产量出现较大幅度提高,随着近几年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中国对铜精矿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过剩的局面非常态,2011年铜精矿供应重新出现短缺局面。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铜金矿含铜产量123.7吨左右,比上年增加8.5%。

 

注:Q1、Q2、Q3、Q4分别表示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

(2)铜行业集中度较高

虽然我国铜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铜生产企业规模小、而且设备陈旧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仅能生产常规品种、规格的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少数大型企业及部分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凭借技术、资本优势,有能力生产部分特殊规格、品种的加工产品,在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011年,有色控股、江铜集团、云南铜业、金川公司、大冶有色5家企业的铜产量占当年全国产量的60.9%。

2009年5月我国出台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计划打造3至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整合重组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3)受国际铜供应商影响较大

我国目前的铜生产企业的产能仍主要体现在冶炼能力,这使我国铜冶炼和铜加工企业在粗炼精炼费(TC/RC)谈判中处于相对劣势,受国际供应商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铜冶炼行业和铜加工行业的利润空间。近几年铜精矿供给较紧,TC/RC基本呈下降趋势,影响了我国铜冶炼企业的盈利能力。

单位:美元/吨、美分/磅

(4)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铜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在目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资金实力、矿山资源、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经验均构成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新的市场进入者很难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依靠多年积累发展壮大、且拥有大量自有铜矿资源的大型铜生产企业是行业的主导者。

6、行业政策

(1)、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节能、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单系统铜熔炼能力在10万吨/年及以上,落实铜精矿、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自有矿山原料比率达到25%以上(或者自有矿山原料和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矿山长期合同的原料达到总需求的40%以上),项目资本金比率达到35%及以上。

(2)、2008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取消精炼铜以及精炼铜阴极型材进口关税,降低了阴极铜出口关税至5%,并提高了部分铜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同年12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恢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铜冶炼企业铜精矿来料加工业务。

(3)、2009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稳定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二是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四是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五是开发境内外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六是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注重人才培养。规划明确提出,力争有色金属产业到2011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

(4)、2010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在2011年底之前,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该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铜冶炼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巩固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铜冶炼企业的行业地位。

7、铜行业最新情况

2011年1~3月中国铜金属产量、消费量均保持了较高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及Brookhunt统计数据,中国2011年一季度生产精炼铜119.5万吨,同比增长10.3%,占世界同期精炼铜产量23.7%;中国同期精炼铜消费量为144.7万吨,同比增长32.4%,占全球同期精炼铜消费量的35.4%,一季度中国精炼铜供应缺口为39.3万吨。

虽然中国铜金属需求依然有可观增长,但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浓厚,偏好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欧元汇率大涨,担心中国需求走弱,库存增加打压市场,铜金属价格受此影响,小幅下跌,2011年一季度LME现货铜价下跌2.40%。

8、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铜消费量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具体需求上来看,未来几年随着国内电网改造、铁路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规模投资及其他制造工业的发展,中国铜消费需求上升仍将得到有效支持,也将对今后几年中国的铜消费产生积极的作用。面对我国铜资源等重要战略资源匮乏的局面,国家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控制重要战略资源。未来,我国铜企业将会通过海外收购、风险勘探等方式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

此外为避免铜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国家在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根据规划,中国计划在2011年前淘汰30万吨的小型铜冶炼产能,鼓励行业整合和战略重组,并提高铜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措施将在铜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产品结构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