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供求关系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2-10-22 14:49 来源:钢联资讯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钢铁行业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变化,从而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

1、国际钢铁业状况(截至2012年5月末)

从2003年实现复苏到2007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贸易量年增长率在8%以上,钢铁工业也随之经历了数年高速增长。但从2007年开始,受下游行业需求降低等因素影响,全球钢铁生产逐步减速。到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全面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粗钢消费量开始明显下降。2008年世界粗钢产量同比负增长,是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随着危机的加深,各国及各大钢铁企业不断减产。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发挥作用及去库存化接近尾声,钢铁行业在2009年5月份开始出现一些复苏信号,全球粗钢产量缓慢恢复,钢厂产能利用率有所上升。但2009年全年,全球粗钢产量仍下滑了8%,为历年来最严重的下滑之一。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显示,全球2009年的粗钢产量为12.2亿吨,是继2005年11.44亿吨之后的最低水平。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伴随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和全球汽车行业复苏,特别是新兴市场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经销商开始补充库存,全球钢铁的产量和需求开始增长。2010年全球生产铁10.88亿吨、钢13.9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5.2%,均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不计中国产量,全球铁产量同比增长17%,钢产量同比增长19%。2011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不断加深,全球各大钢铁企业不断减产,安赛乐米塔尔于5月份暂停位于西班牙北部地区Bergara厂的一座电炉和方坯生产线的生产,7月份关闭法国Florange厂一座高炉和比利时Liège钢厂的一座高炉,9月份宣布将相继关闭德国Eisenhuttenstadt厂1座高炉、法国Florange厂第2座高炉以及卢森堡Schifflange厂的炼钢生产。

2003-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

 

因需求下滑及成本增加,各国钢铁企业2008年、2009年上半年利润急剧下滑,世界主要钢铁企业2009年一季度均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亏损巨大。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加大了对本国钢铁企业的保护,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国内钢铁业普遍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加剧,国际钢铁贸易环境恶化。进入2011年,由于经济开始复苏,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复苏势头强劲,全球钢材需求有所恢复,钢铁价格开始上涨。2011年2月国际钢铁价格指数(CRU)冲高至220点,比2009年最低时上涨了74%,但是在下半年由于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冲击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出现剧烈动荡,同时由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钢铁生产恢复较快,使国际市场钢铁资源供需关系由基本平衡逐步转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也由上升转为回落走势,但价格仍高于2010年。2011年末,CRU指数回落至186.80点,仍较2010年同期上涨近7点。2012年1-5月,CRU指数震荡上行,于4月初攀升至200点附近,5月份稳定于194.70点,较2011年末上涨4.23%。

2004年1月-2012年5月国际钢铁价格指数走势

 

2、国内钢铁业状况(截至2012年5月末)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以来,受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和下游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集装箱等行业增长的带动,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受国内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推动,国内钢铁企业在过去几年纷纷进行产能扩张,产能和产量都呈现了快速增长。

2003年12月-2012年5月全国粗钢产量情况(月度) 单位:万吨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之后,2008年下半年我国钢铁需求快速回落,产量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连续同比下降,月度产量一度回落到2006年水平,全国钢铁产能供过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2009年后,随着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措施效果逐步显现,钢铁行业供需改善,产量回升,成本快速攀升,而钢材价格呈现周期波动。

2011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长,粗钢生产总量上升,钢铁生产所需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在钢材需求增长和原燃料长协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下,钢材市场价格上涨较快,钢铁生产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开始慢慢显现。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家对汽车、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的影响,市场对钢铁需求大幅下降,钢价开始下滑而炼钢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不断下降,回落至年初水平。进入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需求疲软,钢企库存挤压量上升,影响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截至2012年1季度末,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减少4.22%,销售利润率为-0.10%。

(1)需求方面

外需方面,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极度萎缩,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共出口钢材2,459.65万吨,比2008年同期下降58.44%,同比减少出口绝对量3,458.66万吨。出口大幅回落,国内资源过快增长,使国内供需矛盾有所加剧。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需求回升,我国钢材出口有所恢复。2011年,我国共出口钢材4,888万吨,比2010年同期上升14.85%,同比增加出口绝对量632万吨。2012年1季度,我国钢材出口量为1,215万吨,同比上升15.60%,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内需方面,2009年国家陆续出台了钢铁、汽车、装备制造、船舶、轻工、有色金属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了多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汽车购置税、汽车和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鼓励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等政策,保持了主要用钢行业生产大幅增长。国内用钢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为钢铁行业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0年全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完成额24.14万亿元,同比增加4.73万亿元,增长24.38%;其中,房地产开发总投资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3.3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1%。2010年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826.99万辆,同比增长32.10%;生产民用钢质船舶6,698.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44%;大中小型拖拉机266.50万台,同比增长16.68%;铁路机车2,571辆,同比增长46.66%;水泥专用设备116.08万吨,同比增长51.84%;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彩电的合计产量达36,238.53万台,同比增长24.46%。

2011年全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完成额30.19万亿元,同比增加6.05万亿元,增长25.06%。其中,房地产开发总投资6.17万亿元,同比增长27.74%;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生产民用钢质船舶9,215.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57%;大中小型拖拉机283.64万台,同比增长6.43%;铁路机车2,530辆,同比减少-1.59%;水泥专用设备85.35万吨,同比减少-26.47%;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彩电的合计产量达41,718.94万台,同比增长15.12%。

2000-2011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表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资料,Wind资讯

(2)供给方面

受到国内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推动,钢铁企业在过去几年纷纷扩张产能。2010年我国粗钢产能约7.4亿吨,实际产量6.27亿吨,出现1.13亿吨的产能过剩。2010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62,696万吨,同比增长10.4%。全年平均日产粗钢达到171.70万吨,比2009年平均日产(155.57万吨)增长10.37%,累计进口钢材1,643万吨,同比下降6.81%。2011年全国平均日产粗钢达到187.20万吨,比2010年平均日产量增长9.03%;全国累计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下降5.17%。2012年1季度,全国平均日产粗钢为193.58万吨,日产量增幅放缓;全国累计进口钢材341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42%。

(3)钢材价格

2008年下半年,由于需求疲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加上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钢材价格出现大幅回调。2008年10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暴跌,大部分的钢材产品市场价格下调幅度超过30%,部分品种超过40%。随着大量中小钢铁厂的恢复生产,钢铁价格又再次回落,产能过剩成为钢铁价格上涨的最大阻力。2009年,钢材价格出现了五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与2008年相比,钢材价格波动周期、频率明显加快,但幅度有所减小。2009年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3.12点,比2008年平均下降33.54点,降幅为24.54%。2009年四季度,由于国家一揽子计划措施发挥巨大效应,国内市场需求显著增加,提升了市场信心,经销商纷纷增加库存,国内钢材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运行态势,钢材价格持续小幅上升。至2009年12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06.40点,比11月上升2.02点,升幅1.94%。2010年钢材价格呈上涨态势,到12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平均为126.83,比年初提高15.83点,全年总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涨14.7%。2011年前2个月钢材价格延续2010年以来上涨态势,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2010年年末的128.29点涨至136.31点。3月至9月则以135点为均线维持区间震荡,9月底开始大幅下行,12月已经降至121.76点,比年初下跌了5.9%。整体看2011年钢材价格处于上涨状态。钢材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钢铁成本增加,二是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房地产市场依然在高位运行。进入2012年1季度,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于2月份下探至118点附近后,又逐步回升至2011年末水平。

钢材市场主要品种价格指数走势图

 

(4)成本方面

铁矿石方面,2008年下半年,铁矿石现货价格经过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在钢价快速下跌和需求快速下降的作用下,出现大幅度的回调。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铁矿石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1月到12月均在80美元/吨左右。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铁矿石需求强劲增长,当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为18.5亿吨左右,比2009年的16.4亿吨增长12.8%,落后于全球铁矿石需求15%的增长速度,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依然在上升通道中前行,国内主要地区铁矿石平均进口价格从1月份的151.41美元/吨上涨到9月份的175.92美元/吨,虽然2011年4季度,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但2011年全年铁矿石价格仍保持在高位运行。

2010年铁矿石谈判启动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商的报价一路飙升,远远超出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心理底线,谈判双方的预期相差越来越大,最终,铁矿石季度定价全面取代长协机制。虽然“季度定价”模式遭到包括全球钢厂的强烈反对,但在三大铁矿商拥有大量矿石储备优势的情况下,主要钢铁公司最终只能选择接受。2011年2月,必和必拓对国内钢企发出新的铁矿石报价,强推月度定价;6月,力拓公司表示,客户可以选择新的定价模式,比如月度定价、指数定价等。铁矿石定价短期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其价格越来越接近现货价格,波动率加大。不管是“季度定价”模式还是“月度定价”模式,核心都在于让铁矿石合同价尽量与市场价靠拢。2011年在铁矿石现货价大幅飙升的背景下,铁矿石合同价也大幅度上涨。

2003年-2012年1季度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

 

当前我国铁矿石自给率约为55%(按品位35%计),且国产矿的增长尚不能弥补目前的铁矿石缺口,钢铁工业原料瓶颈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汽车、机械和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对钢铁行业的大量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较大,在原料方面受制于人,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不断高涨,使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是钢铁企业的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2007年以来,受国内需求增长和钢价上涨带动,国内铁精粉价格一度涨至1,600元/吨。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铁精粉价格大跌,一度逼近600元/吨的低点。从2009年开始,国内铁精粉价格呈现波动中大幅上涨的趋势,到2011年9月份品位66%铁精矿的成交价格水平已经上涨到1,525元/吨,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以及钢铁产能的过剩,国内铁精粉价格在9月份后开始大幅下行,12月份已跌至1,180元/吨,相比9月份价格下降跌幅为22.62%。进入2012年,国内铁精粉价格仍处于震荡下行空间,5月末价格下跌至1,080元/吨附近,相比年初价格下降8.47%。

2002-2012年5月迁安铁精粉价格走势图 单位:元/吨

 

煤炭方面,2008年上半年炼焦煤价格一路高涨,国内部分地区二级冶金焦一度达到3,000元/吨。2008年下半年,随着钢铁市场景气度下滑的影响,炼焦煤价格一路回落。2008年11月下旬,山西地区二级冶金焦(车板价)已跌至1,300元/吨左右,主焦煤(到厂价)价格已接近1,400元/吨,2008年12月开始有所回升。2009年和2010年,受钢价和供需波动影响,焦煤价格在1,400-2,000元/吨之间波动。进入2011年,焦煤价格整体围绕2,000元/吨为轴区间小幅震荡,并在4季度时呈现下行趋势,焦煤价格下跌至1,900元/吨。2012年,焦煤价格受钢铁市场景气度下滑的影响,持续阶梯下降趋势,5月末价格下跌至1830元/吨附近,相比年初下降3.68%。

2003-2012年5月平顶山二级冶金焦价格走势图 单位:元/吨

 

海运费方面,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指数在2008年11月11日收于818点,跌破1,000点的整数关口,逼近BDI指数创立以来的低位。而与2008年5月份的最高点相比,BDI指数下跌了10,975点,跌幅达93.06%。随着钢材价格在2008年12月以后有所反弹,BDI指数也随之探底后出现回调,尤其是进入2009年5月中下旬后,指数上行明显,2009年6月3日达到4,291点,之后震荡调整。2010年,BDI指数反复震荡向下。2010年干散货船运力增长迅速,2010年干散货船完工950艘,同比增长73%,合计完工7,74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79.3%。由于铁矿石运输活动放慢,中国煤炭进口疲弱等因素,2010年需求增长速度难以跟上运力增长的速度,运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到2010年末BDI指数跌到1,773点,比09年下跌1,232点。进入2011年,BDI指数呈现波动上行的趋势,从年初的1,693点增长至12月份中旬的1,930点,上涨了14.00%,但随后,BDI指数进入持续下行区间。2012年2月,BDI指数下跌至650点附近,为近10年来的最低位。截止2012年5月末,BDI指数为923点,比年初下降701点,降幅为43.17%。

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走势图

 

(5)行业整合方面

2010年以来钢铁行业的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在国际上,安塞乐米塔尔集团收购了阿赛罗,产能超过1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集团。在加快钢铁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加快了合并重组的步伐。鞍钢与攀钢联合重组成立鞍钢集团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本钢集团合并北台钢铁,重组为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天钢、天津钢管、天铁,重组为天津渤海钢铁集团;首钢重组通化钢铁。2011年11月11日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与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5家民营钢铁企业签署联合重组协议,重组后河北钢铁将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总产能将超过6,000万吨。国内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2011年后有了较大提升。2011年国内钢铁行业粗钢产量最多的前十家钢铁企业合计生产粗钢33,615.15万吨,占全国粗钢生产总量的56.99%,比2010年国内前十大钢企占全国粗钢生产总量的48.43%提高了8.56个百分点。依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对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达到60%的要求,预计今后,国内钢铁企业还会加快合并重组步伐,以应对国际、国内钢材市场的激烈竞争。

(二)行业政策分析

钢铁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明显的行业。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第一部指导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政策指出,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具体目标是: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使钢铁行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2008年钢铁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行业呈现出放缓、低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于2009年1月14日原则审议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次规划的出台显示出钢铁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钢铁业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力争至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两次召开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先后与28个省(区、市)及宝钢签订了第一批、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书。两批责任书确定到2010年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8,917万吨、炼钢能力7,776万吨的目标任务。

2009年2月,根据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更高目标。除按期完成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还将采取问责制并提高现有淘汰标准,力争用三年时间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未来三年,我国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要求对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情况加以调控和引导。其中,针对钢铁行业,要求“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国家的这项政策措施有利于钢铁企业开展产业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国务院通过的汽车、船舶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强化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2009年12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旨在针对钢铁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规定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必须达到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在规定期限整改无望的企业将退出钢铁行业。此外,《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钢厂留出整改时间,整改无望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

2010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工信部制定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等政策,将促使钢铁行业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行业准入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2010年计划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110万吨、炼钢能力1,690万吨,到2011年末,将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冶炼设施,从而抑制产能过快增长,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2010年7月12日,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钢铁企业在环境保护、能耗、生产规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规定,以推进对钢铁行业的规范管理。具体标准:1)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立方米,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千克,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千克;2)高炉工序能耗小于或等于446千克标煤/吨,转炉工序能耗小于或等于0千克标煤/吨;3)2005年7月以前所建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2005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后建设改造的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规范条件》的出台对改变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促进淘汰落后、推动兼并重组等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18个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产业[2010]第111号),其中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在2010年9月底必须关停。其中炼铁行业175家、铁合金企业143家。按公布企业名单计算,炼铁行业涉及产能3,524.6万吨,炼钢产能876.4万吨,焦炭产能2,586.5万吨,铁合金产能171.9万吨。这将有利于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供需压力、稳定钢铁价格。

2010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关于清理钢铁项目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2600号),对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含在建和已建成)的钢铁项目的产能总体情况,项目核准情况,项目用地情况,以及项目节能环保等情况进行一次性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钢铁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处理意见》,对各省上报的钢铁项目清理结果,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外公布清理结果。通过此次清理,将有利于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违规成本的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提升产业水平。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布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钢铁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节能环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十二五”规划从加快产品升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兼并重组、加强钢铁产业链延伸和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9个方面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指引。

(三)行业前景

从长期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是驱动钢铁消费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前两个因素最为核心。根据2007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目前中国工业化进程步入中期的后半阶段,2021年预计能够实现工业化。钢材消费峰值与实现工业化在2021年同步达到。预计工业化仍能支撑钢铁消费70%的增长空间。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将由规模扩张更深刻地转向产业结构升级和在海外建设钢厂。其中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包括:高强度钢材生产比重进一步加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口替代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

我国钢铁企业拥有成熟的钢铁生产、建设经验,到海外收购钢厂、新建钢厂有助于发挥中国钢企的优势,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也将是未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原材料依存度方面,据Mysteel的统计,2011-2015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仍将占据60%以上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目标仅是“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这意味着三大矿业巨头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具备操控全球铁矿石价格的能力,铁矿石价格仍然易涨难降。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