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冶炼行业状况分析

2012-09-26 09:17 来源:钢联资讯

近期,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2012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其募集说明书对公司所处的铜冶炼行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因其良好的热导率、电导率、耐腐蚀性、延展性等特性,被广泛的用于电气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国防工业、日用消费品、建筑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特别是,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约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一)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有色金属的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明有色金属产业中鼓励、限制和淘汰类的技术和项目,对有色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并对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所属的行业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各行业组织主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并通过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本行业国家标准等,同时对会员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协助信息交流等。

2、国家行业政策国家行业政策国家行业政策

在阳谷祥光主要从事的铜冶炼行业方面,200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铜冶炼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4号):针对铜精矿短缺,铜冶炼投资增长过快等情况,促进铜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清理整顿项目、强化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管理、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意见。

国家发改委对行业实行准入制度,200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0号《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对此作了明确规定。2007年3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铜冶炼企业行业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7]518号)及和《铜冶炼企业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铜冶炼企业实行公告制度。2008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08年第5号公告,公布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阳谷祥光成为首批获得准入的七家企业之一(另外六家为铜陵有色、江西铜业、大冶有色、云南铜业、金川集团、白银白鹭铜业)。

《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开展铜精矿加工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产函[2009]3号):允许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七家大型铜冶炼企业开展进口铜精矿、出口铜及铜产品加工贸易业务,阳谷祥光作为七家企业之一取得铜精矿加工贸易资格。

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2010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产业[2010]第111号),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阳谷祥光不在名单内。2011年2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提高再生铜的利用水平,计划到2015年,中国再生铜占当年铜产量的比例要达到40%。

3、国家进出口及税收政策: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发改经贸[2005]2595号):从2006年1月1日起,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审批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合同。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取消了包括精炼铜在内的17种铜产品加工贸易政策;降低了包括铜管、铜板带在内的50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低到5%。

海关总署发布2006年第13号公告: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铜材(25个税号下的铜材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临时关税措施,2007年铜材出口暂定税率恢复到0%)。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税委会[2006]30号):决定自2006年11月1日起,调整部分进出口商品暂定关税税率。此次出口税率调整涉及到以下铜产品,调整后的暂定税率为:铜矿砂及其精矿,主要含铜的矿灰及残渣10%;铜锍,沉积铜(泥铜),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铜阳极,铜废碎料15%。

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2006年第17号公告《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将包括精炼铜在内的19种产品列为加工贸易出口禁止类目录。

商务部、海关总署2007年第44号公告《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将精炼铜条、杆、型及异型材等32种产品列入出口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东部地区企业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07]25号):其中增列了高纯铜、高纯镍等税号,暂定出口税率从10%降为5%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海关总署《2010年关税实施办法》(2009年第88号),对精炼铜阴极(按重量计铜含量超过99.9935%的)、其他精炼铜阴极、精炼铜阴极型材等实施2010年最惠国税率2%。

从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来看,国家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准入管理,鼓励铜行业提高集中度,提升技术水平,加强节能环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铜行业做强、做大、做优。

4、行业发展规划

2011年3月16日,我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冶金行业要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在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有色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的要求,有色金属行业必须实施‚开发利用与资源节约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科学利用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铜材加工产品要向高精度、高性能、多品种、低成本方向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现代化需要。

2009年3月份,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印发„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该规划提出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规划指出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按期淘汰落后产能,提供节能减排成效,2009年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开发境内外资源、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及生产工艺水平。

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将2015年铜冶炼产量年均增速控制在7.3%左右,到2015年产量不超过650万吨;推动行业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水平,到十二五末前10家铜冶炼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90%以上;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进行铜资源勘探,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上述政策对控制冶炼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资源保障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行业内大型铜冶炼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全球铜市场情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球铜储量为6.90亿吨,全球铜矿资源分布集中,其中约50%分布于美洲。按国别统计,智利、秘鲁和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的储量合计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53.04%,墨西哥、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尼属于铜储量的第二梯队,在全球总储量中的占比为4~6%之间。

世界铜储量分布

与资源丰富程度相对应,智利、秘鲁、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全球铜精矿的主要供给国。随着经济发展,铜需求不断增加,铜矿的产量不断提高。2011年全球铜矿产量1.8亿吨,其中智利、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铜矿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8.26%,仅智利铜矿占总产量的33.66%,中国占总产量的7.39%。

全球主要国家铜矿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随着铜矿开采技术的提升,铜矿的冶炼能力在逐步增强,近年来精炼铜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长趋势明显。2011年全球精炼铜产量1963万吨,相比2000年增长32.89%,消费量为1998.80万吨,比2000年增长32.06%。从产量和消费量总体来看,精炼铜供需相对平衡,2010年和2011年精炼铜供应缺口分别为37.70万吨和35.80万吨。

近年来铜的产量和消费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wind资讯,供需差额中正值表示产能过剩,负值表示产能不足

作为基础工业原材料,铜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价格波动剧烈。从铜价走势来看,2000年以来,铜价呈波动上涨的趋势,2006年5月,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的铜期货价格达到8600美元/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铜价格快速下跌,并于2008年底跌至3000美元/吨的低位。2009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和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情况下,铜价格明显回升,并于2011年2月14日达到1016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目前,铜价运行在8,500美元/吨附近。铜精矿的价格是由铜精矿中铜、金和银这三种计价元素的计价金属量和价格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黄金每吨含量在1克以上的计价,白银每吨含量在30克计价,铜计价金属量为金属含量的96.6%),由于每一批铜精矿的铜、金和银的计价金属量不同,其价格也不一样。在三种计价元素的计价金属量相同的情况下,铜精矿的价格走势与铜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三)我国铜行业状况

我国铜资源稀缺,铜矿开采难度大,铜精矿的矿产自给率在20%-25%左右,铜精矿进口逐年增加,资源对外依存度大。我国铜消费需求旺盛,铜冶炼企业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

我国铜资源主要分布于江西、内蒙古、云南、山西、安徽、西藏、甘肃、湖北等省区,截至2011年底,中国铜储量约为3000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4.35%。中国铜矿以中小型矿床为主,储量低于10万吨的小型矿山所占比重超过85%;同时,矿石品位偏低,以占据主导地位的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中国斑岩型铜矿平均品位在0.6%以下;上述因素导致了中国铜矿开采企业普遍属于单体规模小、开采难度大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铜资源无论在矿床规模、矿石品味还是开采成本上都处于劣势。尽管我国铜资源丰富程度并不突出,但旺盛的需求仍然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铜矿的开采,2011年达到11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39%。成为全球第三大铜精矿生产国。

我国精铜的生产集中于江西、安徽、甘肃、云南、湖北、内蒙等资源分布地,但部分没有地质资源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了铜冶炼行业,并在中国精铜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如山东、浙江等地区。国内主要铜冶炼企业为江西铜业、铜陵有色、金川集团、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祥光铜业和东营方圆。铜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资金实力、矿山资源、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经验均构成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国家对铜冶炼行业实行准入和公告制度,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新的市场进入者很难成为市场的主导,因此,国内铜行业

以大型冶炼企业为主导的特点较为突出,行业集中度较高。2010年前7大冶炼企业产出占全国总产量70.24,据†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前十家铜冶炼企业产量占全国比例达到90%。随着国家对于铜冶炼行业盲目扩能的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具有成本和环保优势的大型铜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并购、扩能等手段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市场地位,铜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铜行业市场需求旺盛。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消费量上,而铜产业链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量的主要因素。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而进入90年代后,建筑业中管道用铜大幅增加,成为铜消耗量最大的类别,因此美国的住屋开工率也就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2011年中国阴极铜表观消费量786万吨,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铜产品40%以上用于电力及相关产业,未来几年,我国电力、家电、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持续增长,对铜的需要依然旺盛,未来的发展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世界上铜消费最大的国家,但2011年中国铜矿产量只占全球总产量的7.39%,原材料铜精矿依赖进口,国内铜冶炼企业的原料自给率除江西铜业略高外,其他公司大多靠进口铜精矿。2011年,中国累计进口铜1513.48万吨,其中铜精矿、废铜、精炼铜分别占比45.13%、30.97%、18.74%,主要原产地为智利、秘鲁、美国和澳大利亚。

我国主要铜产品进口数据(单位:万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