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对弈欧债危机 6月大宗商品或企稳

2012-05-31 10:55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胜先

5月,希腊大选重燃欧债危机担忧,叠加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等因素,大宗商品深度下跌,直至月底尚未企稳。展望6月,欧债危机仍将持续令市场承压,中国“稳增长”政策或助推市场企稳,包括中、美、欧在内的宽松预期再起或提振商品。同时,国内期货行业的品种、业务、制度创新将加快,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

5月初,国内外公布的宏观数据不佳,特别是中国、欧洲、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开启本次市场回调序幕,随后法国、希腊的选举重燃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原油、黄金等风险资产被抛售,大宗商品集体暴跌,大部分品种回吐了今年的涨幅,连前期较为抗跌的油脂油料也开始了回调,创下了罕见的月度跌幅,跟踪一揽子国际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下跌近10%。

从更长的时间范围考察发现,早在2011年4月底,大宗商品就开始了回调之路。除了原油、黄金等受西亚北非等地缘政治影响,与有色金属、农产品等走势不一致外,整个大宗商品市场近一年来呈现出震荡下滑的走势,而本次大宗商品系统性下跌,只是延续了前期的跌势。

回顾金融危机以来影响商品走势的因素发现,随着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措施逐渐退出或结束,特别是随着美国的两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中国的大规模的投资刺激计划的结束,全球大宗商品就进入了债务危机主导的颓势,仅从2011年4月以来几次的系统性下跌来看,美债上限谈判陷僵局、欧洲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希腊等国的违约风险都是触发因素,特别是欧债危机其反复性、影响力远超市场此前预期。

前期全球宽松的流动性并未刺激实体经济实质性的复苏,当市场对全球再次宽松政策预期迟迟不能兑现时,从流动性和商品需求两个方面令商品步入熊途。从领先指标全球PMI的走势来看,生产活动处于下行周期的态势短期内也很难改变,将继续制约大宗商品的表现。

5月的最后一周,在中国“稳增长”的政策预期下,本轮商品的恐慌性下跌有企稳的迹象,但希腊退出欧元区担忧尚未消除之际,西班牙银行业问题愈演愈烈,让本周商品的小幅反弹化为乌有。特别是,国际原油在失去了伊朗核危机的支撑后,全球需求不振令其雪上加霜,截至5月30日,纽约原油下跌至每桶87.82美元,触及7个月来低点。

展望6月,希腊的选举,西班牙银行业以及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债务状况或将继续影响大宗商品的走势,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概率非常大,欧债危机影响恐加深。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超预期,政府已经开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陆续启动了相关措施,如基建新项目加快审批、家电节能补贴和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

虽然有报道称“不会再次出台2008年底4万亿那样力度的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调控政策,预期只是微调”,但从出口、消费、投资来看,短期内投资仍最有潜力。目前,投资者对相关政策的推出空前关注,6月份,或将看到各部委、各地方政府的相关稳增长措施的出台。在此过程中,有色金属、钢铁、水泥、能源化工等工业品或将获得支撑,缓解部分品种的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困境。但欧债危机将是商品市场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反复性或将加大大宗商品波动性。

农产品方面,预计受国内增加投资影响较小,但调准、降息或可短期提振其走势。国内的夏粮丰收基本成定局,小麦、早籼稻或将弱势运行,菜籽种植面积下降,产量或将减少,菜子油期货或可反弹至万元高位。进入6月,天气因素将逐渐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炒作因素,特别是美豆的生长情况,对国内豆类期货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农产品除了大豆价格与国际较为接近之外,目前,棉花、食糖、菜籽等众多农产品出现了国内外价格倒挂的现象。一方面,国际市场供应充足导致相关品种价格持续走弱,另一方面,国内各品种有收储价托底,下跌空间被压缩。预计这种价格倒挂的现象仍将持续,进口相关品种将对国内价格形成压制,但有配额限制,预计后续影响有限。

综合来看,6月的市场将更加复杂,在需求短期难以改善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走势将主要由欧债危机、美国货币政策、中国“稳增长”政策等主导。而欧债危机、中国“稳增长”政策之间的博弈或决定6月市场是否能够企稳。

从国内期货行业本身来看,创新将继续加速推进,6月份或迎来玻璃、焦煤等多个新品种的上市消息,资产管理业务办法或将公布,境外期货业务和原油期货将也会取得新进展。

同时,降低交易手续费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不少公司佣金收取采用的是交易所手续费倍数的方法,交易所手续费的下调让不少期货公司担心收入下降,但手续费下调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或将增加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总收入。

此外,各交易所在套保、套利、保证金及限仓等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或将陆续推进,与手续费下调一样,多举措提升市场效率。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