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东:收购交易所不等于拥有“定价权”

2012-04-26 14:39 来源: 钢联石油网

温晓东

目标是全球定价中心的石油交易所、目标是争取铁矿石定价权的现货交易所、目标是调控农产品价格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目标是争取贵金属定价权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不可否认这样的目标与证监会郭树清主席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氛围一样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业,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光靠提高能源期货市场地位和收购大型期货交易所等真的就意味着我们“争夺定价权”势在必得了吗?

提升市场地位仍难争夺原油定价权

现在似乎一切在资本市场的“吃亏”都是缺乏定价权的祸患,而解决这个问题“十分简单”。那就是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定价地位的交易所。成为继WTI、Brent之后第三大原油交易市场是郭树清主席力推石油期货的框架思路,而争夺原油定价权则是终极目标。

1993年由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一揽子石油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货交易所。而现在纵使我们恢复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的地位,仍然很难争取到国际定价权。

争取定价权与收购大交易所无关

近期成立于08年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报价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据称此举是为帮助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黄金进口与消费国争取定价权,另外LME还是全球最大的基本金属交易所,其交易结果对于基本金属价格形成具有决定性。但显然要做到争取定价权是十分困难的。

伦敦金作为一个日均交易量300亿美元的商品如何能够通过交易所这个中立机构争夺定价权?其结果仍然是需要我国相关机构通过市场交易来影响价格,这显然与交易所归属无关。或许争夺定价权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肉烂在锅里”,面对持续增长的境内黄金热,收购LME将帮助获取更多的利润以及凭藉中国概念放宽投资者准入门槛。

价格易被操控制约交易热情非市场化中的市场化产物能走多远?

一个交易所是否具备所上市商品的定价权,取决于参与群体与交易机制的设计,两者相辅相成。没有这两样基础的保障都很难达到我们的目标。近年来仅北京地区就我所知就有上千家外盘黄金代理公司,而我们明明有沪金与众多银行纸黄金为什么大家仍然选择外盘呢?我想这必须归结到交易机制的设计问题;就我所知,我国现有商品期货在报单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庄对冲”、“强平”、“锁仓”等行为,从而使价格走向与国际同类产品出现偏差,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又如何产生争夺国际定价权的交易市场呢?

诚然,依照目前的情况设想,我国石油期货推出后是不会缺乏交易商的。毕竟众多民营油企都会试图通过石油期货来解决自身原油采买的“难题”,然而,我想实际结果很有可能是令大家失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石油出口国很有可能象征性参与到我国的交易平台,就像四大铁矿石供应商都参与到我国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一样,然而面对一个基准价格很可能被资金优势操控的市场,交易商的热情势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想吸引更多交易所势必要另价格较其他平台更具吸引力(更高),那么尚未推出的石油期货则很可能成为三大石油公司“倒手赚钱”的最佳选择。

我认为与其通过自组交易所以达到争夺国际定价权的目的,现在国内整体投资范围欠缺的首先是“环境”,这种环境并非盖了摩天的大楼(指建设交易所),而是让人们能够舒适的“生活”(指参与者的热情与回报)。其实通过旨在抗衡波罗的海航交所的上海航交所的发展轨迹我们就能大致判断石油期货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在现行的市场氛围中(如:钢协集中订购、三大石油公司统一调拨原油),即使推出相应交易机构亦不能解决价格问题,相反还有可能提升相关企业的价格成本。交易所是绝对市场化的产物,而在一种非市场化的环境中一个市场化的产物能走多远?。

争夺定价权之前先改善投资环境

近年来众多个人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热情消退,而许多公司都以上市圈钱为终极目标,这正是投融资渠道变成纯融资渠道的写照。与其贪多嚼不烂的试图争夺国际定价权,我认为不如用心改善境内投资环境,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环境更为重要。

目前的证券市场相对期货还比较简单,如果这个测试场能够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做目的不同的投资,则是我国金融产业繁荣的第一步;通过证券市场的淬炼后再进入期货市场,其相对风险更小。用一个更通俗的比喻:如果我们连让公司打开腰包分红这种上市公司的基本责任都无法做到,又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期货市场不是“大鲨鱼环绕的龙潭虎穴”呢?如果郭主席能够将A股市场打造成值得购买的,风险较低的证券市场,我想比凭现有资源争夺定价权更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