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保增长才能摆脱滞胀

2011-04-13 08:24 来源: 大宗商品网 作者:何志成(Mysteel特聘顾问)

关于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滞胀的预测,近期越来越多了。但何谓滞胀,有没有量化依据?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的解释只是: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个月下滑,通货膨胀指数却连续几个月向上,实际上就是物价上涨加剧同时伴随经济衰退。按照经济学常识,一个国家若处在高通胀环境中并不十分可怕,怕就怕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状态,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无法对这种危机形态进行有效地调整——控制通胀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顾虑经济增长,有可能加剧通胀。

当前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处在通胀环境中,有的通胀率较高,例如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些通胀率较低,例如欧洲,有些刚刚在起步,例如美国日本。但对于滞胀的担心,似乎中国更多一点,因为我们的通胀率仍然处在上升通道,而经济增长似乎已经处于下降通道,而且二者的斜率近期有越来越陡峭的嫌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地提及滞胀。

刚刚在尝试着高通胀苦果的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滞胀?目前争议很大,一些人说,中国经济未来很多年都不会陷入滞胀,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相对的高增长环境不会改变,经济增速即使回落到7%以内,也是高增长。同时,中国政府有很多调控手段——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加水,不会令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反对的人说,中国经济的确需要减速,7%是可以接受的速度。但这个7%需要界定,GDP如何反应不变价格是个很大的难题。比如,我们的GDP名义上是剔除物价上涨幅度的,但房价呢?不包括,于是历年GDP的数据其实是扭曲的。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经济学家不得不怀疑,尤其是在高通胀的环境中,若目前按照不变价格计算GDP,7%的增速相当于过去的12.3%左右,实际属于高增长状态,而我们从很多其他的数据判断,今年的经济增速(名义GDP)应该低于10%。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的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下滑,比如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比如一季度消费率出现下降,虽然投资数据仍然在高位,但谁都知道,投资下降是迟早的事,预计房地产市场在二季度将出现明显拐点,投资增速很快将下滑。客观地评价,以前多年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都不给力,经济实际增速大幅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经济下滑明显,通胀上行更明显,预计3月CPI会高达5.2%,一季度破5%。虽然中央强调控制物价上涨是重中之重,但二季度涨价因素很多,很难将通胀率控制在5%以内。应该承认,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有可能进入滞胀边缘。

上周末,中央四常委赴外地考察,如此高密度展开调研,显示高层对当前经济下滑及通胀高企已经很敏感。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周末在浙江考察时明确地指出:所有企业都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什么困难?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上涨,就是过不了这两大难关,只好关门。很显然,温家宝总理专门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主要意图就是摸清沿海地区大量出口型企业面临怎样的困难环境。当然,温总理是坚定的,是不相信滞胀会来的,他相信政府能够管住物价和房价,同时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他强调: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是管好通胀预期,控制好房价;二是(我们虽然把速度放缓,但也)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大的波动。

而在我看,虽然相信总理和各级政府都有信心,但经济规律有时候不看信心。2011年的中国经济要同时实现房价下跌,物价不大涨(或涨幅被控),经济能够平稳减速(软着陆)的三重目标,已经越来越难了。为什么?不仅因为当前通胀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同时因为这三大调控目标本身是相悖的(房价下跌,大量资金哪里去,只能冲击CPI,若房价暴跌,则经济无法软着陆。全世界没有见过经济硬着陆,股市却一片红的),管理通胀有可能抑制经济成长——中国经济犯了滞胀病。

管理通胀必须认识通胀,否则管不好,就容易陷入滞胀。必须明白,通胀也具有周期性,从低到高,不走完不算完。对一个经济体来说,一旦市场形成通胀预期加剧,预期变成现实,想凭借政府力量压下去的,是很难的。这就是温总理说通胀是老虎的道理。更何况,当前的通胀是全球性的,每一个国家都要轮一遍,当前各国通胀率有高有低,抗通胀有积极有不积极,还在轮动的初期阶段,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始抗通胀。开始早的国家怎敢言很快将过去。对中国来说,“老虎”刚刚出笼,对美国日本来说,是还在笼中逗老虎。

同时,中国式通胀与各国通胀还要很大不同,我们是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输入型通胀,更有高增长所伴生的通胀。而且高通胀的周期恰恰与薪资大幅度提升的周期撞到了一起,很多商品(包括原材料)中所包含的劳动力价值太低,在提高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同时必须调整商品价格,因此很多的商品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除非我们仍然人为地压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必须认清,在劳动力成本处于上升周期的时候,轻言控制物价是很不实际的。当前,多重涨价因素叠加,物价大涨、都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下跌,今年物价不失控已经是很大成绩了。因此,我多次建议,不宜将今年的通胀目标定的太低,太过清晰,否则很难兑现,更会左右为难。比如两会已经向中国劳动者承诺将整体提高收入水平,且提高的幅度不能低于GDP增长(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名义GDP,包含物价上涨幅度),但到现在也没见提高多少,很多部门根本没有动——没有钱,而下半年涨工资的承诺必须兑现,而若当时还没有钱,怎么兑现,当时的物价已经处于高位,怎敢兑现,工资一涨,物价还要上涨,势必再加工资,增加工薪收入与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更难办。

一季度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在周五公布,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滞胀应该有点启示性的答案。一般认为,GDP会高于9%,大约在9.3——9.5%之间,CPI则肯定在5.2%左右。如果不考虑真实的平减指数,实际的经济增速距离低于8%。很多经济学家会说,主动调整效果显著。但我却要提醒,若真实如此,应该视为危险信号。虽然GDP仍然高于8%,但下滑速度较快,斜率很大,说明二季度仍然会继续减速。而在经济减速的同时,CPI却在加速,而且破5。如果二季度没有明显回调迹象,今年CPI年平均增幅控制在4%左右大方计划将泡汤。

很多经济学家寄希望于通胀趋势在二季度末会出现拐点,因此仍然将通胀率控制在4%左右充满希望。而我在上文中已经提醒,按照通胀的规律,现在所处的阶段距离拐点还远——除非经济硬着陆。目前虽然有欧洲央行加息,但美日英三大央行却拒绝加息,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势头仍然在加剧中,国际油价还要上涨趋势中。油价动,电价动不动,燃气动不动?不动则很被动,动了,CPI会更冲动。资源品和能源价格还将上涨,物价岂能管住。虽然发改委已经制定预案:当国际油价达到130美金之时将取消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机制,采取政府直补的方式。但当国际油价长期运行在130美金一桶之上时,政府是否补得起呢,这种局面出现的概率,很大。更何况,当油价达到130美金一桶时,国内油价将逼近10元一升(今年有可能),这对物流业的成本拉动极大。抗通胀不能只往好了想,要想到最坏的可能性,比如夏粮减产。我最近到外地,坐着火车沿途看小麦生长情况,发觉越是向北,小麦返青率越低,夏粮减产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只能祈祷上帝,多下点春雨,保证夏粮丰收。如果春旱延续到5月,夏粮将铁定减产,届时CPI肯定将超过6%。即使夏粮不减产,按照通胀规律,CPI也不会在上半年见顶。所谓下半年通胀率会回落,全年可以完成4%的目标,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愿望变成行动的目标,很可能是好心办坏事。当前抗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位任务,很可能忽视保增长。我们看到,二季度以后,各级政府频繁地约谈企业官员,动用政府控制力约束企业涨价欲望,这很好,但搞不好会使企业“搁车”——因为不让涨价而关门——尤其是当前政府管制最严厉的电力系统。目前的电价只相当于5年前的水平,而煤炭价格早就涨了两倍,电价不涨,最终一定会导致大面积停电。电价问题只是信号: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忙于管物价,很可能容忍经济下滑——一碗水难以端平。而若容忍经济下滑成为常态,我们将很快看到经济下滑幅度超出预期,很快将变到恐惧经济下滑的状态,最后还要反过来,千方百计地保增长,不惜牺牲抗通胀。而到那时,我们会看到通胀的另一种规律性现象:当经济下滑并失控时,通胀将更难管住——通胀从需求拉动到成本推动、变为短缺拉动——类似于日本地震后的电子元器件大涨。地震的困难是暂时的,滞胀的困难可要漫长的多。

为了防止出现滞胀苗头演化为滞胀趋势,必须早动手,及早将保增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增长中解决通胀难题。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