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03-03 10:17 来源: 大宗商品网

概述:2011年不到2个月里,央行已经用一次加息,二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显示了对抗通胀的决心。同时做为官方表述中抗通胀的一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屡创新高。国际上,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日益明显。但日前,中东等国出现了政局动荡,推高了原油价格,为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当前,全球面临着粮价上涨,通胀高企的局面,这在新兴经济体中尤为严重,为了对抗通胀,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将进一步收紧。

一、次加息二调准备金国内货币紧缩步伐加快

1,首月CPI低于预期通胀压力仍大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并未突破5.1%的前期高点及此前市场预期。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去年同月上涨6.6%,是去年4月以来的新高。

图1: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对比图

这次统计,国家统计局启用了新的CPI统计方案。其中,新方案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食品价格所占权重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食品价格权重下降的同时,在新的CPI统计权重方案中,居住、医疗等产品价格占比相应提高。具体是: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降低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低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0.25个百分点。同时,针对市场的疑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CPI统计如果用旧权数构成测算仍未“破五”。

同样,统计局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原来的“工业品价格统计”改称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统计局测算,采用新权数计算出来的PPI同比总指数,比原来的统计方法略低0.05个百分点。该指数同比上升了6.6%,高于市场预期0.4个百分点,并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成本上升的压力。

2,新增贷款同比回落社会融资总量将成新指标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4和10.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少增3500亿元。

图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

受贷款余额增速回落、财政存款增加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落。1月末,M2同比增长17.2%,增幅较上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3.6%,较上年末低7.6个百分点。此外,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203亿元,可能与春节期间现金需求有关。

央行在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2011年M2增长初步预期在16%左右,回落至危机前平均水平。1月份17.2%的增速水平,也显示了在央行持续的稳健货币政策动作下,M2逐步走向调控目标。

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概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央行也多次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统计显示,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日前撰文,称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而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也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见央行有意使用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来取代旧的指标。

3,进出口增长超预期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

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5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9%。其中出口1507.3亿美元,增长37.7%;进口1442.8亿美元,增长51%。总值、进口、出口三个分项统计的同比增幅均超过30%。

图3:进出口走势图

1月外贸数据中,进口总值同比增长超过50%,而且再度创出历史新高。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的扩大进口的基调。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以及旺盛的国内需求,同样是进口保持强劲态势的原因。统计显示,1月份,铁矿砂进口6897万吨,增长47.9%,进口均价为每吨151.4美元,涨幅达66.1%;大豆进口514万吨,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也上涨了20.4%。

但出口总值环比去年12月下降了2.2%,不过,同比却并未落入此前市场上预测的20%~30%区间。受春节长假影响,节前集中进出口的现象比较突出,继而推动1月份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不过,受春运返乡企业停工等因素影响,预计二月出口将明显回落。同时,1月我国顺差下降至64.5亿美元,同比减少53.5%,这也是时隔8个月(自去年5月起),贸易顺差再次回到百亿美元之内。

4.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加快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2011年2月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2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752元,今年累计升值达0.72%。

从外围看,奥巴马政府于2月11日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促使奥巴马针对汇率问题再度施压的原因应该是2010年对中国贸易逆差的进一步加大。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10年达到了273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20.4%。

针对汇率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反对把人民币汇率政治化。他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符合我们经济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的利益,但是我们之所以提出人民币汇率升值要保持渐进性,就是因为我们外贸的特点,50%是加工贸易,50%以上是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对职工就业的影响。

除此之外,央行方面也表示将动用所有政策手段齐动来对抗通胀。随着近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势渐强,央行使用汇率来作为对抗通胀的意图更加明显。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是大的趋势。

5.央行新年伊始加息已二度上调存准率

在春节假期最后一天(8日)晚间,央行公布,自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0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活期利息从0.36%上调至0.4%,虽然仅仅上调0.04个百分点,但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活期利率首次上调。其他各档次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出了相应调整,整体来看,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幅度略大于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幅度,特别是中长期存贷款,此种差距较为明显。央行此次选择在假期结束之时公告加息,释放出了强烈的紧缩货币抗通胀的信号。

央行也分别在1月24日,以及2月24日上调了存款准备金利率0.5%,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9.5%。虽然1月份M2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但流动性压力依然较大,调整也在市场预期之中。

二,美国复苏态势日益确立世界面临通胀及地区不稳定难题

1,美股维持强势美国复苏形势良好

临近2月底,美国股市曾因为中东的局势动荡而连续下挫。但是几日来,随着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及沙特宣布增产原油,利比亚事件的影响得以控制,最终美股在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里告涨收盘,2月份道指累计上涨2.8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3.04%,标普500指数涨3.2%。同时美股从去年9月以来至今都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中,本月也是道指和标普500指数1998年以来同期涨幅最大的一次。

美股的强势也表明了美国经济状况有了好转的迹象。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幅从3.2%修正为2.8%,消费者支出增长从4.4修正为4.1%,虽然数值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前期。

从目前美国企业公布的季度财报来看,业绩相当靓丽。其中,美国零售商业绩普遍表现良好。其中,美国第二大百货商店连锁运营商梅西百货净利润同比增长50%。全球最大家装用品零售商家得宝公司上一财季表现更为抢眼。该公司当季净利润同比增长72%至5.87亿美元。受能源价格上升推动,美国1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4%,与2010年12月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持平,显示出美国物价缓慢回升的态势。消费市场的不俗表现为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提供了保证。

同时,2月芝加哥采购经理指数升至71.2为1988年7月以来最高。企业状况的改善,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失业率。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月份失业率已经降低了0.4个百分点至9%,为近两年来最低。

虽然消费与就业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但是某些方面的改善却仍不尽如人意。全美不动产协会23日表示,美国1月成屋销售环比增长2.7%,为连续第三个月增长并好于分析师预期,但房价中值同比下滑3.7%至15.88万美元,为2002年4月以来最低。同时,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12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406亿美元,比11月修正后的383亿美元增长5.9%。虽然12月的出口额再创了2年多来的新高,但是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进口额显著增加打消了这一成果。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于2月16日上调了今年的美国经济增速。预计美国经济2011年增速有望达到3.4%至3.9%,高于去年11月做出的3.0%到3.6%预估区间。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官员最近也多次传递乐观态度。伯南克本月初说,从2009年中开始的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最近几个月有所加强。不过,尽管经济复苏的势头正在加强,但不足以强劲到迅速改变高失业率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况。

图4:美国海外贸易统计(来源:美国商务部)

图5:美国其他主要经济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商务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2,中东政局动荡油价牵动全球神经

自2月中旬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正牵动着全球的神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利比亚为世界第15大石油出口国,日均产油量约为160万桶,其中约120万桶用于出口。在利比亚局势动荡,原油供求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市场担忧情绪空前,推动油价飙升。

但是,2月底随着联合国安理会的介入和沙特提高产量填补供应不足以及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连续第六周增加,增量为80万桶,库存规模达到3.467亿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原油供应不足的担忧,油价出现回落。

2月28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91美分,收于每桶96.97美元。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4美分,收于每桶111.80美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中东局势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但目前重要产油大国的生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沙特提供全球10%左右的原油供应,同时也是主要备用产能所在国,沙特400万桶/日的备用产能,是全球石油系统应对供应短缺的核心力量,足以弥补其它地区的供应减少。同时,为了防止地区动荡蔓延至本国,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在23日回国之后,立即宣布将投入360亿美元实施多项改革,改善国内民生,可谓未雨绸缪。另外,从国际原油期货月期合约的情况看,远月合约涨幅明显低于近月合约,2013年交割石油合约价格过去两天甚至出现了回落,显示买家并不担心较远期的市场供应。可以预见在中东局势缓和的情况下,油价的涨势将减弱。

3,欧元区复苏良好通胀压力大将加息

欧盟统计局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工业订单欧元区环比增长2.1%,欧盟27国环比增长2.5%。这是欧元区工业订单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欧盟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欧元区今年2月份商业景气指数与前月持平,仍接近历史最高点,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欧元区的工业生产仍将保持复苏势头。

同时,欧盟委员会2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体现欧元区17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乐观程度的经济敏感指数继1月份原地踏步后,2月份重拾上升轨道,较前一个月强劲增长1点至107.8点;欧盟27国的经济敏感指数也上升1.4点,至107.2点。两者均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欧元区内部的复苏前景得到了认可。

但是近来欧元区也面临通胀的问题,外界对欧洲央行加息的猜测也日渐强烈。欧洲央行将于3月3日至4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会议上仍将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但通胀压力将会令欧洲央行在未来加快加息的步伐。

目前,对于仍在疲于应付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来说,油价的突然飙升令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欧盟国家能源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利比亚等中东、非洲国家。能源价格的上升,一方面会推高经济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通胀压力。1月份,欧元区通胀率达2.4%,首次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并创27个月新高。其中,德国通胀率升至2%,达2008年10月以来新高,比利时和芬兰等国当月通胀率突破3%。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卢森堡央行行长默施23日称,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欧洲央行需调整政策立场,并暗示该行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做好加息准备。由于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复苏程度不一,近两年内,该行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低位。

默施表示,超低利率仅应在经济长期增长乏力乃至负增长的情况下维持,当前,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趋稳,央行将“不可避免地对货币政策立场作出调整”。他还警告称,假如过久维持超低利率,可能将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此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称,保持价格稳定是欧洲央行的头号要务,“必须竭尽所能防止第二轮通胀的传导效应”。

图6:欧元区16国零售指数增长率、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来源:欧盟委员会&欧盟统计局)

4,日本经济数据不佳经济状况萎靡

日本内阁2月14上午公布了2010年日本名义GDP总值。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日本去年10-12月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1.1%,总计为54742亿美元。

祸不单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2日宣布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22日指出,日本公共债务负担远超其他发达国家,且仍在不断扩大,而日本政府现有经济和财政政策不足以达成财政赤字削减目标。

在近来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也显示了日本经济的萎靡。日本总务省21日公布的2010年劳动力调查数据称,在完全失业者中,失业时间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为121万人,较前年增加26万人,创下自2002年以来新高。

日本财务省23日公布的贸易统计速报显示,由于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长明显,日本今年1月份出现贸易逆差4714亿日元,是22个月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日本政府25日公布数据显示,日本1月的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下跌了0.2%,连续23个月出现了下跌,表明日本仍然没有摆脱通缩的困扰。

虽然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但日本央行还是在二月中旬的议息会议上表示看好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的反弹前景。原因是工业生产指数连月增长,以及去年四季度净出口对日本经济的贡献超过国内消费。市场认为,在内需萎靡的情况下,强劲的海外需求或将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低迷。

图7:日本消费者物价和消费支出指数(来源:日本统计局)

图8:日本海外贸易统计(来源:日本财务省)

5.新兴经济体通胀高企货币政策日渐收紧

对于在当下通胀问题更加突出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油价近期的持续飙升可能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持续攀升的通胀压力,最近一段时间,亚洲不少经济体都出台了各种相关措施。

印度是亚洲通胀最严重的经济体之一,去年12月的通胀率高达8.43%,为10个月来最高水平。1月份,该国通胀率依然达到8.23%。2月25日,数万名民众本周走上街头,抗议物价和通胀高涨。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促使印度央行上调利率的幅度达到亚洲之最。印度央行自去年起已累计加息七次,目前印度基准回购利率达到6.5%。

除了印度,其他亚洲经济体也面临同样的通胀压力。泰国1月份的核心通胀率已涨至3.03%,高于泰国央行的通胀目标区间2%至3%。韩国1月份CPI同比上涨4.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6.2%,环比上涨了1.6%,这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30个月里创下的最大涨幅。印尼1月份CPI同比劲升7.02%,远超出央行设定的目标区间4%至6%。马来西亚1月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4%,为2009年中期以来的最快速度。香港1月份CPI年升3.6%,较去年12月份升3.1%。新加坡消费价格指数1月份同比上升5.5%,创下近两年最高点,去年12月其CPI升幅为4.6%。

另外,越南可能面临着亚洲最棘手的通胀问题。越南政府23日表示,越南2月份CPI出现两年来的最大升幅,同比大涨12.31%,其1月CPI同比升12.17%。越南央行2月22日晚间宣布,再次上调基准利率至12%,以抑制国内的通胀局势,这也是该行在一周内第二次宣布加息。17日,该行曾将基准利率由9%上调至11%。除越南外,今年以来中国、印度、泰国、韩国、印尼也都曾宣布通过加息来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

种种迹象表明,亚洲地区通胀上行风险正在增加,且亚洲通胀压力超过全球许多其他地区,因为亚洲的经济增速远远高于复苏乏力的欧美诸国。受美元偏软、粮全球粮食价格走高影响,再加上油价的持续上扬,都加重了亚洲地区的通胀压力。预计亚洲各国央行或在未来数月继续维持紧缩政策,以抑制不断上扬的通胀势头。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