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山西资源型大民企亏损不裁员

2008-12-30 07:45 来源: 我的钢铁

在危机面前,山西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在缩减产量、消化库存的同时,选择了与企业职工共渡难关。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能源和原材料市场急转低迷,山西焦化、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型民营企业遭受严重冲击。

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不得不限产护炉,承受巨大亏损。面对“寒冬”,这些企业坚持不辞退职工,对职工进行轮岗培训和轮岗轮休,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救行动。

“寒冬”袭来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禀赋特点,山西省大型民营企业中资源型企业占主体地位。据山西省工商联2007年调查,该省89家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的规模民营企业中,有60家以煤焦铁为主业,占总数的67.4%;在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28家民营企业中,有25家是煤焦化和钢铁企业,所占比例达89.3%。

山西美锦集团是位于太原市清徐县的一家以焦化为主的大型资源型民企。《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该集团煤炭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看到,隆冬时节的厂区更显冷清,只有三三两两的工人在忙碌着,时而出现一个工人在清扫路边的垃圾。公司副总经理赵志国说:“从今年八月份开始,公司开始压缩产能,实际生产量一度只有设计产能的20%。近期产能稍有提升,也只有设计产能的近三成。与此同时,现在每生产一吨焦炭,公司还要背负三四百元的亏损。”

步入“寒冬”的远不止美锦一家企业。煤、焦、钢、炭等民营企业汇集的山西省介休市也强烈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市长秦太明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一停、二跌、三挤压”的运行态势。即煤、焦、钢等主导产业全部处于停产乃至全面停产状态,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以及主导产品严重积压。

山西省工商联11月份分四路对全省9市12个县的1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郎宝山告诉本刊记者:“全省大型资源型民企生产经营普遍陷入了困境。”

导致企业陷入“寒冬”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第三季度以来,钢材、焦炭市场需求减少且价格暴跌,主焦煤等原材料价格却居高不下,处于中间环节的钢铁、焦化企业,饱受两头挤压。

据介绍,山西省焦炭价格从最高时的3350元/吨跌到目前的1300元/吨,而且有价无市。与此同时,作为原材料的主焦煤仍处在1200元/吨左右的高价位。经测算,焦炭企业每生产1吨成品要亏损200元左右。钢材方面,板材由年初的每吨6400元到7400元,跌到目前的每吨2800元到3500元;生铁价格由4600元/吨跌至2300元/吨。

郎宝山说,山西海鑫、中阳等几大民营钢铁企业现在都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其中全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集团的4座600立方米炼铁炉已停产。阳光、美锦、安泰、金业等大型民营焦化企业也处于限产护炉状态,削减产量80%左右,焦化厂的结焦时间也由原来的20.5小时延长至50小时甚至96小时。一些焦化企业还存在产品积压现象,如阳光集团目前库存焦炭20万吨,港口积压15万吨,9月份和10月份的亏损额在1亿元以上。由于产品积压和货款不能及时收回,全省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的流动资金也被大量占用。

别样“过冬”

面对“寒冬”,山西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纷纷选择了一些别样的“过冬”方式。

郎宝山说:“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发牢骚、怨天尤人的企业少了,理性思考的企业多了。他们一方面认识到当前出现的困难是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自身结构单一、经营粗放、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等弊端。”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基于理性认识,在危机面前,山西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在缩减产量、消化库存的同时,选择了与企业职工共渡难关。郎宝山介绍,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的日子不好过,但没有一家企业依靠辞退工人渡难关。美锦、安泰、海鑫等大型民企在11月份还共同商讨采取不裁减工人的一致行动。

美锦集团有职工一万多人。集团钢厂从今年八月份开始停产,工人放假后每月仍能领到一半工资;焦化厂的生产能力限制到原来的20%,工人在轮岗轮休的同时,每月也能领取基本工资。

今年58岁的清徐县清源镇柴家寨村村民路德维,两年前进入美锦煤炭气化股份有限公司打扫卫生。他说:“过去我每月能领到700块钱工资,现在听说公司很困难,但我还能领到650块钱工资。”

美锦集团副总裁姚锦城说:“这次金融风暴,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但困难再大,我们也不能忘记社会责任。”

据了解,山西包括美锦在内的28家大型民企共安排12余万人就业,平均每户4334人,仅其中的资源型企业在冲击中就有约十万人待岗或轮岗。

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跃表示,焦化行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稳定的懂技术、能操作的职工队伍。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员工培训,提升企业职工和管理素质。据他介绍,美锦、金晖、潞宝等企业此前经过了12期学习,已有近4000人参加了培训,其中2000多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今后,焦化行业协会将继续推动一线操作员工岗位技能培训。

本刊记者了解到,山西一些大型资源型民企在困难面前,还消除等待观望心态,积极开展自救,谋求企业的转型发展。山西金业焦化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只有把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与国家的救市措施结合起来,才能走出困境。

首先,根据市场安排生产,积极寻求战略合作。进入11月后,在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这个省焦化企业采取主动限产、减少采购、出台市场指导价等措施,调节生产节奏;同时要求会员单位禁止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郎宝山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担任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基本都在国内外紧急奔波,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强与上下游客户的沟通协商,在寻求商机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市场、稳定价格。

其次是加快企业转型,谋求多元化发展。以铁合金和石墨冶炼为主业的阳泉远鑫集团,近几年逐步涉及房地产和文化产业,并向北京、内蒙古等地拓展业务。该企业在北京投巨资兴建的“晋商博物馆”已于今年十月份建成开业。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长滨表示,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有条件的焦炭企业可以尝试转产、调产,而整个行业则可以借机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整个行业蕴涵着“洗牌”的商机。

第三是加大技改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阳泉郊区的耐火材料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当前市场需求较小、生产闲暇的时候,这一地区的企业正在改造炉型,变燃烧煤气为燃烧天然气,保证清洁生产的同时,也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外,加大融资担保工作力度。郎宝山说,为解决融资难题,全省几位担任省工商联副主席的民营企业家在有关领导的带领下,近日远赴重庆等地考察调研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一些市县的民营企业家也在工商联等部门的组织下加快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进程,有的民营企业在积极申请小额贷款银行试点,有的联合成立贷款担保公司。

仍盼“雪中送炭”

郎宝山、秦太明等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当前大型资源型民企开展了积极的自救行动,但在信息、资金、外部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单纯依靠民企自身力量“过冬”不太现实。

首先是信息不灵、预警不够。次贷危机发生于去年,但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山西民营企业并没有重视,乃至今年上半年江浙一带企业出现困境时仍未警觉。一些企业被市场利好冲昏头脑,在上半年煤炭、矿石价格不断走高时仍大量囤积原材料,至步入寒冬时不得不负重前行。

其次是融资难。郎宝山告诉本刊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山西民营企业短缺资金在500亿元以上。但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民营企业信用等级差、担保难等原因,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金融机构贷出的6000多亿元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不到10%。

此外,外部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在山西省工商联调查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一方面政府权力部门一些人的“吃、拿、卡、要”现象还很严重,另一方面办事拖拉,行政不作为,服务意识很差。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信誉差,还有不合时宜强收杂费的现象。

山西基层人士认为,各级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在民营企业“过冬”期间“雪中送炭”,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度过“寒冬”。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民企的指导,提供全方位信息,帮助他们认清金融危机的形势,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他们树立发展信心;同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研力度,切实掌握民企发展动向,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

二是本着有利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原则,尽快出台一些有效措施,扶持民企走出困境。一方面,要结合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民企进行技改的支持力度,引导民企延伸产业链,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契机,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

他们还呼吁进一步优化民企的发展环境,清理落实有关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在收费项目上,做到“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