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如何化解数十亿成本压力

2008-07-24 07:28 来源: 我的钢铁

在铁矿石、焦炭等原料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成本运行的时代。

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看来,如果武钢挺进大西南的战略最后获得成功,这家地处内陆、曾饱受铁矿石运输成本困扰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将告别原料成本短板的状态。

邓崎琳透露,今年初,武钢确定的年目标是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利润力争100亿元,尽管铁矿石价格的涨幅超过武钢预期,但“我们将积极调整战略,努力化解成本压力,确保2008年预期目标实现”。

剑舞西南

近三年来,武钢在钢铁业界兼并重组的出手速度和频率都堪称一流。邓崎琳最为看重的是西南的地区优势。

2004年12月,53岁的邓崎琳接任武钢集团总经理。就在邓崎琳接任第五天,武钢就证实,重组鄂钢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只等挂牌。顺利接手鄂钢以后,2005年1月,武钢重组鄂钢;同年底,武钢与广西签署意向书,推动与柳钢的联合重组;2007年,武钢入股云南昆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现在,武钢持有鄂钢77.6%的股权、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武钢集团昆钢股份48.41%的股权,武钢已经取得了西南钢铁业的“半壁江山”。

武钢地处内陆,在设计初期主要依托湖北省的大冶铁矿,就近获得资源支持。但随着大冶铁矿在百年开采后逐渐枯竭,目前武钢80%铁矿石需要通过进口解决,远离沿海的地理劣势使得武钢不堪运输成本之重。

“买回来铁矿石由海船运到北仑港,再转运到南通,然后再运至武汉。抛开进口海运成本不谈,仅从北仑港运到武汉,每吨铁矿石差不多是100块钱运费。一吨铁水需要1.6吨的矿石,生产1000万吨铁水就需要16个亿。”邓崎琳说。

铁矿石成本一直让武钢忧心。特别在今年巴西矿石价格涨幅65%,澳大利亚矿石价格涨幅96.5%的情况下,武钢已经全线收紧了各项成本支出。

“由于铁矿石涨价,目前武钢面临着几十个亿的成本压力。为此,每个单位都有节约和控制成本的指标。如尽量买长期协议矿;能买国内的,就买国内矿等;有些项目能缓建就缓建,能暂停就暂停,管理费用也压缩了10%。”邓崎琳表示。

邓崎琳认为,提高钢材价格不是解决成本压力的唯一路径,武钢还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

从近年来国内各地区钢铁产能增长情况看,中南、西南地区的钢材产能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投资的拉动,中南、西南地区钢材产能不足及产品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另外,我国钢铁业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如出口量过大、产能过高、能耗过高、污染严重、落后产能淘汰不力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正是行业集中度过低。邓崎琳的重组策略,既是有着自身利益的通盘考量,又顺应了钢铁业的发展趋势。

“重组兼并,实际上就是整合、整顿、整理的过程,把差的落后的淘汰掉,再组建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团。”邓崎琳说。

沿海再造钢铁城

仅在中南、西南地区钢铁企业间实现合纵连横,还远不能根治成本难题。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广西和武钢共同开展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这让等待了逾两年的邓崎琳兴奋不已。

防城港地处广西南部沿海,背靠北部湾,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口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防城港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邓崎琳清楚,一旦武钢入驻防城港,武钢所需进口铁矿石的内陆运输成本劣势就会消失。“临海发力,不仅为武钢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契机,而且为武钢确立国内钢铁前三地位提供了舞台”。

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是我国钢材主要消费区,但长期以来供需缺口每年达3000多万吨,钢材需要从外地调运。广东、广西具备天然良港条件,进口铁矿石成本低廉。因此,《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武钢积极在沿海地区“抢占先机”。邓崎琳认为,防城港项目就是一张可以绘制辉煌蓝图的白纸,武钢的技术实力可以在防城港发挥。

就在武钢千万吨级防城港项目获批的同时,宝钢也获得了同样千万吨级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另外,鞍钢辽宁沿海的鲅鱼圈钢铁基地年产500万吨精品板材生产线投产在即,首钢与河北钢铁集团合作开展的河北沿海的曹妃甸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国内几大钢铁企业加快沿海布局,也让武钢感受到些许压力。面对竞争,武钢仍然以差异化竞争应对。在武钢规划中,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热冷轧薄板带钢和热轧宽厚板产品,产品主要瞄准进口替代和在北部湾地区有供应缺口的高端产品。

“三年以后的防城港就是一个年产1000万吨、涵盖了21世纪冶金先进技术的中国钢铁基地。”邓崎琳自信地说。

搞质量,不搞数量

谈到武钢的优势,邓崎琳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严格质量管理。“武钢在年产量400万吨到800万吨之间的水平上差不多徘徊了10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才扩大到1500万吨,武钢的生产原则是按照自己的特色尽量搞品种、搞质量,不要去搞数量。”

武钢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一直为人所称道。钢和汽车板就是武钢的两大独门利器。

“硅钢片应该是武钢的一个特殊技术,它代表一个国家钢铁水平,没有硅钢片技术产品,钢铁水平肯定高不到哪里去。”邓崎琳说。

我国冷轧硅钢片一直依赖进口,直到1974年才首次由武钢从国外引进冷轧硅钢生产成套设备。两年后该设备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片的历史。当时,武钢所引进的是硅钢模铸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在1985年独立完成了冷硅钢生产的全连铸生产技术。

随着我国机电产业的升级,硅钢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垄断市场,国外加大对硅钢生产技术的全方位封锁。在封锁和垄断面前,武钢加强了硅钢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了大量新产品和独有技术。

严格管理也是武钢的“秘籍”。“人力资源部门每年必须拿出排名最后8%的管理人员,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姑息,这些人员将面临着学习、诫勉、下岗、免职等措施,这给管理层的压力很大。”邓崎琳说。

在武钢,邓崎琳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据说,在2005年,邓崎琳就任公司总经理不久即提出要考察矿工的住宿问题。当时武钢矿山都散布在乡村,工人长年居住棚屋。邓崎琳到棚户家庭调研,承诺一年内完成新建住宅和搬迁。一年后,工人们果然如愿迁入新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