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中信泰富是如何缔造特钢“王国”的?

2008-04-18 14:41 来源: 我的钢铁

一、中信泰富特钢产业的“风采”

中信泰富目前旗下有众多产业,涉及到电力、航空、基础建设、信息业、特钢制造、物业、销售和资产市场等。中信泰富以买壳上市来实现上市,以收购重组见长。近几年中信泰富在对自己产业进行调整,淡出基础建设行业、电信行业、分销发电等行业,积极发展特钢、物业和航空行业。

目前中信泰富已经成立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把三特钢公司纳入旗下,目前具有年产700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2007年实现钢产量687万吨,材产量623万吨,销售收入289亿元,税后利润27.6亿元。是我国第一大特钢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汽车用钢、轴承钢、弹簧钢、锅炉电站用钢和中厚壁无缝钢管,中国市场占有率均占第一位,市场覆盖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特钢行业的营业收入在直线上升。中信泰富近几年的出口量也在节节攀高。其中江阴兴澄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新冶钢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特钢行业的繁荣进一步证实了中信泰富多年的产业并购重组策略又一次被成功复制,本文重点来分析中信泰富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其中有哪些方面可供观摩学习。

二、收购内地“钢三角”,完善钢铁产业链

由于中国大陆特种钢的下游产业诸如家电、汽车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特钢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特钢技术门槛较高,产品专业性强,地方小企业不敢贸然进入,特钢产能没有像普钢那样超常增长。国内特钢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零散状态,投资这一领域的施展空间也很大。目前,特种钢在国内钢材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价格却大大高于普钢产品。这些都吸引中信泰富进军我国特钢行业,而且中信泰富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条件都比较适合来担任整合我国特钢产业的“领头羊”这个角色。

1993年中信泰富以55%股权入股江阴兴澄特钢,从此开始布局自己的特钢阵营。随后的几年中信泰富收购重组了江阴兴澄特钢、新冶钢和石家庄钢厂。中信泰富集团试图将其在电力航空,基础建设上并购重组成功模式复制在特钢行业,实际结果表明中信泰富又一次成功了。兴澄特钢、大冶特钢、石钢公司分别位于华东、中南、华北,在地域上呈三足鼎立态势。

近年来,市场对于铁矿石、焦炭等钢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之需求甚殷,导致供应紧张,价格上升。面对如此形势,中信泰富先后投资了铁矿、焦煤矿及焦炭生产等项目,比如西澳矿石项目、山东煤炭项目、自购船队和长江流域的铁矿石集散中心等。这足以说明她在为特钢产业储备“粮仓”,积极营建畅通无阻的产业链。向上游看,当国内钢铁业面临铁矿石瓶颈时,中信泰富却已经高明地在海外矿山布下旗子;环顾自身,当钢铁企业需要做大做强时,中信泰富已经一连串地收购了几家特钢公司,很明显,中信泰富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中国钢铁业,而是直接指向了高端的特钢产业。中信泰富坐拥海外铁矿石之资源优势,又拥有国内特钢系的规模优势,国内特钢行业领跑者之位非她莫属。

三、收购策略可圈可点

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中信泰富向来以“并购+注资+投资”、“扩股融资+发可换股债融资”模式,通过扩股或发可转债融资完成并购,并向并购项目注资、投资,提升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做大中信泰富,实现资产增值。对于钢铁行业她的手法也是一样,对于江阴兴澄特钢是“投资+新建”,而对于新冶钢和石钢是并购为主,对于铁矿业则以投资为主。

中信泰富旗下“子孙满堂”,善于采用子公司“出手”和循序渐进的手法,比如在收购石家庄钢铁时是由盈进有限公司来出面收购增股;在收购新冶钢和大冶特钢过程,先后通过旗下的中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盈联有限公司购买大冶特钢和黄石东方钢铁的股权。这样收购方法便于筹集资金,有充足的资本保障,而且分散以后公司运营中的风险,从而实现最终控股。而且中信泰富对资本市场有敏感的嗅觉,她在股改前夜成功收购大冶特钢,令业界叹为观止。

四、收购后的“消化吸收”

1、中信泰富精心绘制的特钢产业蓝图

(1)企业定位

依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特钢企业要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则,中信泰富在将石钢纳入旗下后,开始了对旗下钢铁产业的大手笔整合,将统一运营三大特钢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将立足国内,着眼全球,目标是要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特钢企业,在国际特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的产品定位

根据国内外钢铁市场现状和特钢发展趋势,结合集团企业的实际,确立特钢集团产品的基本定位是:面向国内装备制造业和世界高端市场的精品优特钢材。中信泰富还重新划分了江阴兴澄特钢、湖北新冶钢以及石钢钢铁产品的规格、种类。根据对国内外特钢市场的深入调研,中信泰富集团为特钢产品确定了的中长期重点发展方向:

江阴兴澄特钢主要发展方向:轴承、齿轮、弹簧及高压管之高级特殊用钢;

新冶钢主要发展方向:无缝钢管和高合金棒材;

石家庄钢厂主要发展方向:高质量合金结构钢。

2、集中运营特钢产业,实现“1+1+1>3”效果

从2006年开始,中信泰富就迈出了整合特钢产业的步伐。2007年设立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统一运营特钢业务。目前,三公司的贸易、战略规划、销售已经统一划入特钢集团。

三企业在特钢领域各自都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在特钢市场都拥有一定的声誉度和影响力。将三企业的品牌优势进行整合优化,将分散的竞争力聚合到一起,进而打出中信泰富特钢品牌,就会实现"1+1+1>3"的聚合效应,同时使各自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得到成倍的放大。

江阴兴澄特钢地处东南,石钢在北方,中西部有大冶特钢,三企业相距各1000公里,都有自己的销售区域和用户。三钢通过东家中信泰富联合起来形成中国特钢版图上的“钢三角”。通过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和销售半径,兴澄特钢重点在华中、大冶特钢重点在西南、石钢重点在黄河以北,实现产品就近销售,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中信泰富销售战略和战略的协调联动,销售渠道与网点的合作利用,市场和用户信息的共享协调。可大大放大“1+1+1”整体效益。

3、妥善安置被并购企业职工

中信泰富对被并购的企业采取稳定政策,尽量采用原有团队,只更换要职人员。保持原有职工待遇不变,制定职工安置方案,使每一名职工都有去向。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职工,合同期限签到法定退休年龄。对符合规定的,认为自己在改制企业中难于胜任工作的,可以选择内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足安置费,补偿金以及内退、退休、离休、伤残职工的各种费用;制定了备付金管理方案和备付金监督管理方法,为安置费、补偿金和各种费用的支付,提供了保障。比如石钢在公司改制中安置职工花费的总费用为5.23亿元。

四、中信泰富的收购带来的启示

中信泰富特钢能在富于挑战性的市场中取得成功之关键,在于其管理层在创立产品品牌及保障高质量的产品上做出了不懈努力。江阴兴澄特钢及新冶钢是中国特钢市场中两个知名的品牌,其多项产品均获得世界知名用户的认证书,如瑞典的SKF、德国的FAG及美国的Caterpillar等。知名的品牌及可靠的产品质量是对中信泰富特钢产品保持竞争优势之关键。江阴兴澄与日本住友金属小仓合作兴建的一条新生产线已经于2007年年中竣工,此生产线将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所需的高质量特钢,用来替代目前靠进口的类似产品,整体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007全年溢利贡献增幅超逾60%,江阴兴澄特钢和新冶钢钢材出口分布同比增长了61%、52%。石钢自2006年7月加盟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后,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业绩有明显的提高。新投产的连轧生产线将进一步优化其工序流程。

另外,中信泰富特钢的发展亦得益于管理层对市场需求的准确评估及预测。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是集团销往增长快速的铁路行业的产品销量在年内增长了236%。集团的三家钢厂在产品销售及推广方面上的互相协调,亦至关重要。在特钢生产过程中,基本原材料如铁矿、焦炭、废钢、及合金元素等需经过包括高炉,转炉或电弧炼钢炉,钢包精炼炉及真空脱气炉的工艺过程,再经过集团三家钢厂均采用之高效连铸及连轧过程后制成成品。

中信泰富并不是盲目铺摊子的投资者,善于发现盈利机会,有保有失,是对她这些年来投资经验的最准确描述。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多领域投资,结果却是拓疆不成,反腹背受敌,主业难保。相比之下,中信泰富虽然也在多领域发展,却没有贸然进入新行业,它的业务多元化,但侧重于所熟悉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在投资行为方面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主次鲜明,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主业也随之转化,对那些不再盈利的行业果断收缩。

中信泰富进军钢铁行业表现出它对企业扩张的精确诠释。扩张只是企业经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盈利才是最终目标。它以扩张谋发展,以收缩确保新的扩张,不断推陈出新。这种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成就了它在特钢行业的投资。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Mysteel参考》第4期)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 杨霞辉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