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彩电行业状况

2007-04-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7年的第一个季度即将过去,时光匆匆流走的同时我们又该总结一下三个月埋头苦干的成果了。彩电,特别是平板电视做为家电领域里的最大热门,价格有如股票般日新月异,销量有如火箭般直线上升,一片繁荣之后的总结往往是警钟与鲜花相伴。
    2007年第一季度彩电行业部分数据
    2007年第一季度,整个彩电行业的生产规模与06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所回落,但销量的增长速度却比06年同期快得多,均超过了10%。根据4月26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彩电行业07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1至3月,国内共生产彩电2065万台,比上一季度减少16.2%,研究人员将此归结为正常的季节性需求波动;CRT彩电共生产1400万台,同比下降3.1%,液晶电视620万台,同比增加121.8%,等离子小幅增长4.4%;与2006年同期相比,彩电总产量增加了14.5%,主要得益于液晶电视高速增长拉动,仅一年时间,液晶份额增加了大约15个百分点,CRT彩电与广义平板电视的产量比接近2:1。
    再来看看销量,由于元旦春节均在第一季度,因此国内市场是一个传统的旺季,与06年同期相比,内销增长了18.1%,唯有等离子同比在下降。此时的外销进入休整期,与上季度相比,外销出货量下降39.7%,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仅有CRT彩电的外销同比在减少。
    第一季度,中国彩电内销总量突达到982万台,其中CRT彩电的销量为783万台,液晶电视的销量为181万台,同比06年增长了180%,受液晶电视强劲增长的影响,平板电视的总销量在第一季度接近200万台,使得第一季度平板电视销量占总体彩电的比重达到20%,而液晶电视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54亿元,首度超过CRT彩电占到总体彩电的52%。CRT彩电比重虽然跌进80%,但超薄CRT电视增长强劲,第一季度市场规模已超过130万台,同比增长2倍多。预计2007年全年平板电视的销售总量将突破800万台,占总体彩电比重达23%。
    2007年中国平板电视的“规定动作”
    套用一下体操比赛用语,2007年,中国的彩电行业特别是平板电视有“两点起跳,三点挑战”的规定动作。所谓“两点起跳”即指行业里普遍认为的大屏幕电视需求和高清消费都会在07年起跳。
    目前小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趋于平稳,第一季度由于20-30寸面板的价格有所上涨导致小尺寸液晶的价格反而有所上升。而随着液晶厂家在大尺寸计划上的高歌猛进,大屏幕液晶电视比重已逾三成,在小尺寸液晶价格已基本稳定的时候,大尺寸液晶尚有20%左右的降价空间。50英寸等离子电视快速增长,标清VGA规格比重落进50%。
    从赛诺公布的中国液晶市场尺寸规格零售量结构来看,20-27寸液晶的零售量从2006年第一季度的31.9%下滑至2007年第一季度的14.9%,30-32寸有小幅度增长,37寸也由去年同期的14.9%下滑到现在的13.1%,而40-42寸却从去年同期的15.2%增长到现在的26.2%,42寸以上的更是从0.8%突增到现在的6.5%。
    等离子方面,42寸VGA已经从去年同期的75.6%大幅度缩减到现在的48.1%,42寸XGA在06年第四季度出现一个高峰达到30.7%后,07年第一季度迅速下滑到16.1%,而42寸WXGA却突然冒出占到21.7%的份额,50寸及以上的等离子也有较大的增长。
    08年的奥运会以及我国数字电视传播进程的加快,都将推动中国观众对高清电视的需求增长。一时未进入高清标准而一度受挫的等离子电视也迅速解决掉重重问题让等离子也能1920*1080。
    “两点起跳”对平板电视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但面对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液晶和等离子都有点互飙大尺寸的意思,40-47寸产品产量增长迅猛,而50、60甚至70英寸产品的开发与上市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对于液晶来说,有些企业为了与等离子叫劲,在某些尺寸上即使没有液晶产品也要先拿个液晶背投占个位置。这种大尺寸化竞争是不是就没有尽头?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大批需要的是什么尺寸,企业应该多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现在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视的主要方式还是进入卖场选购,但卖场里所有平板电视的演示盘都是专业人士为厂家特制的影像,能最大化展示平板电视的色彩表现力,消费者很容易被这些色彩鲜艳的画面所震撼,但一买回家接上自家的电视信号,特别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模拟电视信号,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消费者往往认为自己受骗上当,甚至曾经发生过消费者因为此事向消协投诉的事件。因此,卖场做为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实在应该考虑如何让高清信号进场,让消费者在对比选购时能有真正的体验。
    所谓“三点挑战”,一是合资品牌向中低端市场延伸,对本土品牌的成本优势造成威胁;二是平板厂家与渠道之间普遍未建立一种和谐共赢的关系;三是严峻的知识产权问题。
    以往高高在上,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合资品牌现在也放下身价,将价格拉到与国产品牌只有两千左右的差距,虽然行业里曾一度掀起“揭台湾屏运动”,但似乎并未影响到合资品牌的销量,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方法在合资品牌看来不止一种,不用台湾屏但可以在外壳材料上做文章,或者搞一款简装版,无论如何在合资品牌的产品系列里总有那么几款的价格与国产品牌相差无几,他们的这种策略运用一年多,甚是管用,迅速抢夺了国产品牌的半壁江山。视像协会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产品质量上,本土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确有差距,这说明本土产品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在应对合资品牌的进攻上,价格战已经越来越失去作用,真正做出好的产品才是王道。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在4月推出定位于高端的高清电视子品牌INNOV+产品。这是海尔彩电自3月15日宣布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的又一重大举措。INNOV取自Innovation(创新、变革)一词:In即时尚、领导潮流;No即sayno,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高标准;V即victory,胜利。这不仅是海尔集团强势打造的首个产品子品牌,而且也是全球彩电业首个高清平板电视品牌。有关专家认为,INNOV品牌的推出并迅速产业化,显示中国彩电品牌已经具备了进入世界彩电名牌俱乐部的实力。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受制于人,平板电视发展受到掣肘,让中国彩电业一直跟在跨国品牌后面亦步亦趋。然而,在海尔等一批领军企业的不断推动下,中国彩电业正在逾越这道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障碍,而海尔将INNOV的中文谐音定为“引路”,也表明了中国彩电企业的雄心。
    由于知识产权和反倾销的牵绊,中国彩电的国际环境并不乐观。目前中国彩电的加工贸易占到90%以上,价格低廉即遭遇反倾销的指控,液晶现在的形势尚不紧急,但待价格平稳之后,必然面临知识产权的问题。新贸易游戏规则将阻碍国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根本的解决方法必须从产业链上寻求突破,而这也不是一两家企业就能完成的,必须是全行业总动员。
    国内企业的进入机会
    从面板采购到成品出厂大概需时一个月,再将成品摆进卖场进行销售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与其他配件采购不同,采购面板需先打款,这样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非常被动,国内企业参与面板制造打造完整产业链是必然之举。虽然国际巨头在面板方面跑得非常快,如三星已经计划投资第十代线,但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现在进入面板产业还不晚。2010年的国内液晶市场规模,换算成7.5代线(月产能6万片,85%良品率)的面板需求,大概4座7.5代线就可以满足,中国进入面板领域还有60%的投资空间。
    全球对平板电视的需求拉动,引发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彩电加工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平板电视规模经济效应初步形成,国内企业进入还有空间。就液晶来说,广东省液晶电视的组装加工企业已经超过60家,如果加上长三角地区的数量,国内加工液晶电视的企业已逾100家。2007年电视产业将贡献超过上千亿元销售收入和巨额税收,直接提供几百万个就业岗位,并对元器件生产、零售与物流等相关产业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电视制造业的三大器件——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电源,也是所有电子产品中被称为“脸面、大脑、心脏”的核心器件。因此参与平板制造事业的不仅仅是电视的组装企业,而是周边配件企业共同看好的领域。
    关注终端,清晰诉求,完善服务
    现在市面上比较稳定的平板品牌多达十几个,每个品牌各个系列各种尺寸的产品加起来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某些品牌的某些型号退出市场的速度极快,取而代之的新增概念新增型号搅得人眼花缭乱。企业还特别喜欢用一些技术术语来做为营销概念,让消费者云里雾里,渐渐造成对概念接受的麻痹。每个品牌都拥有那么多的型号,但是否有企业调查过这些型号实际被消费者记住接受的又有多少呢。而企业在推出一个个新名词的时候,产品功能上是有了大的改观还是仅仅将此做为一个营销借口呢,这一点很值得怀疑?(慧聪网)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