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2006年经贸形势及展望

2006-12-2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宏-路透经济双月谈"是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发改委),与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供应商路透集团共同组织的一个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把中国第一线经济学家的观点传送给广大客户,以使大家了解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以下为第五届"中宏-路透经济双月谈"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2006年经贸形势所做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 梅新育:
    中国10月、11月两个月份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高增长,主要原因如下:“圣诞效应”导致美欧商家在圣诞节前大量增加从中国的进口,导致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长迅速;贸易政策调整效应促使企业抢关出口;近两个月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中国进口初级产品支出同比减少,顺差扩大。
    进一步考察主要大宗物资进口,可以看出趋势如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趋向减少;大豆进口增长,但其进口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转基因/非转基因大豆区分和榨油关税待遇;矿石进口量普遍趋向增长(铜矿除外),但由于需求和贸易政策变化,增长趋势可能减缓;煤炭、原油进口将持续增长;化肥、钢材进口趋向减少。
    在贸易差额方面,中国长期存在显着的贸易差额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即对东亚经济体(除香港特区之外)和某些能源、原料输出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特别是台湾省、韩国、日本已经连续数年包揽中国大陆贸易逆差来源的前三名;同时对美国、欧盟和非石油输出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
    在利用外资方面,中国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外资加强了规范,如两税合一进展、外资并购新规等。关于两税合一缓行的主张主要是着眼于吸收外资的需要。无论是好是坏,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进出口贸易、就业、财政收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多年占据半壁江山。倘若由于税制调整而导致进出口贸易、就业等发生太大波动,显然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同时,仍然有人期望跨国公司能够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在此思路下,这一主张强调国际产业正在加快转移,为中国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宜急于实施两税合一,以免错过机遇,反而让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借此机会发展起来.
    其实,这些有些是过虑了。以印度为例。印度号称要加大力度引进外资,特别是通过经济特区引进外资,今年2月份议会通过《经济特区法》,规定在经济特区内的企业享受15年税收减免,第一个5年所得税全免,第二个5年所得税半免,对于利润再投资,继续优惠5年。对于特区征用土地的具体用途,仅仅规定被征用土地1/4需用于加工业,其余部分可以用于任何目的。结果法律一出台,印度各地经济特区遍地开花,至今已有160个经济特区获得批准,另有225个待批。但真实情况如何呢?由于规模太小,平均面积仅有4.2平方公里,难以形成真实的产业集群,只能是成为国内的“离岸金融中心”而已。
    2006、2007年国际贸易仍将维持较高增长速度。2005年国际贸易增长7.4%,2006年应当超过8%,2007年虽然会因为多哈回合中止等因素而放慢增速,但增幅仍然可以在7%以上,接近8%。2006年国际贸易界最大特点就是初级产品牛市进入转折。最近几年,全世界初级产品市场经历了少有的大牛市,原油价格一度接近80美元/桶,黄金创造了超过7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基本金属、软商品价格纷纷登上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涨幅高达数倍,投资于初级产品市场的投资者们一时风光无两。但任何事情有开始就有结束,有风光就有没落,初级产品市场的牛市也不例外。自从7月14日创造78.4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之後,近几个月里,油价急剧下跌,其他大宗初级产品市场也颇有风声鹤唳之感,以至于有人慨叹“糖市越来越苦”。由于这一轮初级产品大牛市延续的时间已经相当长了,随着全球经济增幅回落导致需求增长速度放慢,随着供给日益增长,随着替代品和库存的增多,……上述动向多半表明初级产品牛市进入转折。
    至于多哈回合,多哈回合无限期中止确实不是好事,但现实无论如何残酷,我们都只能正视,不能盲目追求一个自我设定的时间期限而放弃原则立场。随着国际经贸谈判议题涉及范围日益广泛、深入,从关贸总协定问世到乌拉圭回合,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谈判周期有日益延长的趋势∶
    2004、2005年世界经济一派繁荣,2006年世界经济则是在不失繁荣的底色之中漏出了几份寒意,这一轮世界经济景气期已经走过了顶峰∶由于发达国家仍然占世界经济产出的绝大部分,尽管今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强劲,特别是中印两国,上半年GDP增幅分别为10.9%和9.3%,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10%左右,印度经济增长7.6%,整个亚洲经济增长6.5%左右,其中东盟增长5.5%;但上述种种迹象显示,世界经济的这一轮周期将盛极而衰。既然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而世界经济降温正日益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变动将从需求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影响中国对外经贸,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方式又不完全一样。而且,在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萧条(经济收缩)时期,中国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内需。
    发达国家在经济萧条阶段,其对外经贸及对中国影响如下∶
    进口国市场容量缩小,吸纳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能力降低,但对低档次廉价商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中国在这一阶段对其出口的增长将更多地体现在低档廉价商品方面。
    对外经贸政策趋向严厉,贸易保护主义趋向高潮,中国要承受更大的贸易摩擦压力。
    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有所削弱,但出于降低成本目的的对外投资将因企业生存竞争激化而受到激励,且这一时期货币当局将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导致对外投资成本随利率而有所下降,对资本密集程度高、负债率高的行业/企业投资活动有一定正面影响。
    由于国内需求大幅度减少,在这一阶段,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在向中国出口技术和高级技术装备方面将趋向开放,限制将有所放宽,要价降低。这样,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萧条,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放慢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的步伐。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借机考虑加大技术和设备进口的力度,把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转化为我们加快技术进步的契机。。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萧条阶段,其对外经贸及对我国影响如下∶
    进口国市场容量缩小,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吸纳能力削弱。在发展水平比较一般、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萧条意味着对中国商品需求总量全面萎缩;而在生活方式比较欧化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海湾富裕石油输出国,经济萧条往往反而意味着对对低档次廉价中国商品需求的快速膨胀。
    对外经贸政策相对趋向严厉,贸易保护主义趋向高潮,中国要承受更大的贸易争端压力。对中国初级产品出口要价下降,中国与原料/能源输出国之间的贸易失衡趋向缩小。
    对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的外资(包括中国投资)政策趋向宽松,要价降低。尤其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对我国忌惮之心较为浓重的国家,经济萧条固然会从总体上削弱该国的进口能力,但同时也会强化其推动对华经贸合作的内在动机。(路透)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