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装备制造业力挺西海岸

2006-12-2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青岛挺进西海岸战略让胶南经济发展迅速从“腹地”走向“前沿”。作为以“工业立市”的城市,胶南装备制造业乘势崛起,力挺西海岸。
    集聚发展以势争先
    在“中国纺织机械产业名镇”——胶南王台镇,以星火集团、东佳集团为龙头的纺织机械企业集群格外“抢眼”。目前,全镇已拥有纺织机械及零配件生产企业2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带动“家庭工厂”860家,纺织机械专业村26个,吸引从业人员2万多人。 全镇拥有数控机床等加工设备1.5万台(套),年产各类织机7万台(套),产品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到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梳棉机和喷水织机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4和1/2,是全国最大的毛纺机械、无梭织机生产基地。
    这只是胶南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胶南,以泰发集团为龙头的手推车制造及配套企业已达到508家,是全省十大特色产业群之一,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以双星轮胎公司为龙头的橡胶轮胎企业达98家,各类轮胎产能达到1500万套。今年1—8月份,胶南机械装备制造、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产值150亿元和90亿元。
    目前,随着临港产业加工区、泊里重工业基地、王台纺机石化物流基地和灵山卫能源造船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胶南装备制造业更是“元气”大增。其中,临港产业加工区已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山东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山东半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预计到“十一五”末,将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
    科技支撑内涵突破
    东佳纺机集团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06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消息在胶南乃至青岛不胫而走。因为这是今年青岛市仅有的3家被认定为“2006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另2家也在胶南。
    立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胶南由注重企业的外延式扩张转变为注重企业的内涵式发展,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为追求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全市有20家企业与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76个。其中,申报国家火炬计划13项、国家星火计划7项,有8个项目涉及国家“863”计划。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362件。
    为引导、扶持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胶南市每年拿出3000万元设立科技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东佳集团通过应用CIMS系统,提高工效3倍多,降低产品设计费用三分之一; 双星机械公司研制的TPP21236数控转塔冲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重点骨干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已达到30%以上。同时,该市还启动了大学科研区建设,积极引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入住,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为胶南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着强大的人才支撑。全市职业学校年均向企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2万多名。落户大学科教园区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工建设,一个高端的技能培训平台呼之欲出。
    大项目带动大跨越
    重金属业原是胶南装备制造业的空白,中铝再生铝项目的落地开花让这里迅速兴起了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大企业,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该公司总投资12亿元再生铝合金项目,不仅可形成年产30万吨再生铝,还将进行铝系合金应用技术研究及下游产品开发。项目全部达产后,仅再生铝一项即可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利税6亿元。一花盛开,引得万花竞放。作为国家支持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今年开工不到半年,就引来6家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同时,总投资4.1亿元的米达斯不锈钢项目也已建成投产,预计年产不锈钢板15万吨。
    从无到有,一个新生的金属材料产业集群雏形已显。
    通过引进大项目实施产权重组,原有企业实现活力大增。青岛灵山船业公司原是山东省重点船舶生产企业之一,只有建造万吨以下和修理2万吨以下船舶的生产能力。与韩国现代集团合资后,进行码头扩建、建设3.5万吨级船台和9万吨船坞及配套设施项目, 年造船能力一下由过去的3万载重吨提高到100万载重吨,扩张了30多倍。目前他们手持定单3亿美元,生产任务已经排到2009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重汽、柳州五菱、意大利车桥等项目的引进,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成集群发展之势。目前,胶南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达25家。此外,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一期投资1375万欧元的风力发电项目也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投产。
    龙头带动,劲舞飞扬。胶南装备制造业已在青岛乃至山东区域经济大篇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临港工业新格局已经形成。 (青岛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