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企业真的不堪成本压力吗

2006-09-2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随着近几年上游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小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下简称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形成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剪刀差,这种剪刀差的存在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然而,奇怪的是,从企业效益情况看,尽管工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有色金属等少数上游行业上,但在下游行业中,利润增长的行业仍占大多数,利润下降和亏损的则主要是少数几个行业。这种相悖的现象说明,有必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企业成本压力和效益问题,这对于认清不同行业企业成本与利润的结构状况,为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信息有重要意义。
    上半年工业利润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幅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6.7个百分点,利润增长呈加快态势。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个行业利润下降,2个行业净亏损。在34个利润增长的行业中,22个行业利润增长同比加快,12个行业利润增幅同比回落。
    从分门类行业看,6个采矿业大类行业利润增幅同比全面回落;30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增长同比加快,7个行业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个行业利润下降,1个行业净亏损;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由下降转为增长,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由增长转为下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仍为净亏损。
    在28.1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22.09万家。其中,利润增长的15.34万家,占盈利企业的 69.4%;利润下降的6.1万家,占27.6%;利润持平的0.65万家,占2.9%。亏损企业6.05万家,亏损面21.5%,亏损面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亏损率(亏损企业亏损额/盈利企业盈利额)14.3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占39个大类行业利润净增额的69.9%,占34个利润增长行业新增利润的57.1%。
    由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1)上半年工业利润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2)上游采矿业利润增幅全面回落,下游制造业多数行业利润增长加快。(3)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由去年同期的石油开采、钢铁、煤炭、化工和有色金属矿转变为石油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交通运输设备、电力和通用设备。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9.1%回落到69.9%,新增利润过于集中在少数上游行业的状况有所改观。(4)利润增长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4.5%,而利润增长的行业占行业总数的87.2%,后者高于前者32.7个百分点。尽管大多数行业利润呈增长态势,但近半数的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
    产品价格涨跌对不同行业利润影响差异较大
    产品价格涨跌对企业利润有直接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不同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在上半年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行业有27个,下降的有12个;利润增长的行业则有34个,仅5个行业下降和亏损。其中,采矿业利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价格上涨。
    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出厂价格上涨的行业19个和下降的行业11个,利润则是28个行业增长、1个行业下降和1个行业净亏损。可见,作为下游的制造业价格对利润增长虽仍有较大影响,但非价格因素的作用也日趋显著。
    例如,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业(即石油加工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仅有的两个净亏损行业,其价格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尽管价格已经较大幅度上调,但仍呈全行业亏损态势。这只能说明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而进行调控,利润和价格的相关曲线被扭曲了。
    通常来讲,上游资源性行业产品供给能力受资源限制增长较为缓慢,原材料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和稳定,利润的增减和产品价格的涨跌之间就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而下游行业由于产品供给能力强,原材料成本结构复杂,产品结构变化较大,利润的增长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以石化产业链为例,实证研究表明,近几年在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其直接下游的成品油、聚酯、顺丁橡胶、聚丙烯树脂等产品价格表现出了与原油价格较高的联动性(成品油价格由于国家控制涨幅间歇性滞后),而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的涤纶长丝、轮胎、PVC管材等产品价格指数长期低位徘徊,涨幅明显滞后于其上游原料。从行业效益情况看,涤纶长丝、轮胎、PVC管材等产品价格涨幅虽明显低于其上游原料,但所在行业利润却呈普遍增长态势。
    因此,越接近上游行业,价格因素对利润增长的重要性越大;越接近下游行业,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越大。成品油和水的价格尽管追随其原材料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上调,但由于高度的价格敏感性,导致其仍呈全行业亏损。而作为价格传导链最末端的电子行业出厂价格长期呈下降态势,其利润增长已基本上主要依靠非价格因素的作用,价格的敏感性大大低于其他行业。
    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收入3665亿元。根据去年年报工业企业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75.2%的比重测算,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支出5122亿元,增收与增支相抵后企业净增成本1457亿元。从表象上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成本增加而减少了本该应得的1457亿元利润。但从深层次考虑,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我国已进入由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的成本推进型价格上涨时期,虽然下游行业或由于市场原因(竞争性行业供大于求而抑制了价格上涨)或由于政策原因(垄断性行业政府管制价格),其价格涨幅明显小于上游产品,但价格震荡攀升已成为多数下游行业价格走势的主基调。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企业来说,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行业的成本,缩减了企业利润。但从全社会角度看,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增加了全社会成本,是全社会成本的不断上升支撑了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
    以亏损最大的石油加工业为例,上半年石油加工业净亏损284亿元,同比增亏246亿元,拉低整个工业利润增幅3.7个百分点。从表面上看,石油加工业亏损累累,是因为上半年原油出厂价格平均上涨30.82%,导致其因原油购进价格上涨增加支出1267亿元。但以石油加工业24.5%的出厂价格涨幅测算,上半年因出厂价格上涨也使整个行业增加收入1228亿元,增收额仅小于增支额39亿元,占整个工业增收额的33.5%,是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增收额最大的行业,甚至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859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石油加工业仍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一是导致成品油亏损与原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仍在延续,二是成品油价格上调后炼油企业的暗补被取消,抵消了油价上调的部分作用。
    据测算,上半年仅石油-成品油价格上涨就使得工业外的全社会成本增加了652亿元。在成品油大幅提价后,上半年国内民航业在加收燃油附加费后仍出现全行业亏损;海运业利润下降;多数地区的城市出租车和公共交通价格被迫上调。
    即使在工业内部消费的另外近一半的石油中,也以价格上涨的形式传导到下游行业。在上半年国家两次大幅度上调成品油价格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由4月份的1.9%分别上升到5月份的2.4%和6月份的3.5%。其中,与成品油直接相关的部分下游化工产品价格升势明显,受此影响,化工行业扭转了利润下降的态势。上半年化工行业实现利润494亿元,同比增长13.7%,而一季度则下降6.9%。
    下游企业真的无法承受价格剪刀差吗
    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期,且连续四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两个价格指数形态类似于一个张开的剪刀,俗称“剪刀差”(图1)。
    这种现象表明,上游产品由于其资源可替代性小的天然禀赋使得其价格波动幅度往往大于替代性强的下游产品,导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始终存在,只不过在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时涨幅通常高于出厂价格,购进价格下跌时跌幅通常也大于出厂价格。
    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成本压力大小与产品成本结构即原材料等占产品制造成本的比重大小,以及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涨幅的剪刀差的大小有关,并非任何情况下的剪刀差对下游企业都是不利的。
    如果按照上半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3.4个百分点的剪刀差保持不变,测算两种价格指数在不同水平下的企业净增成本变化。可以看出,当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涨幅由6.1%和2.7%回落到4%和0.6%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成本反而由1457亿元上升到2595亿元;当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涨幅上升到8%和4.6%时,企业净增成本则下降到468亿元;当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涨幅上升到10%和6.6%时,企业则净增收入532亿元;当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涨幅在8.92605%和5.52605%时,企业增支额和增收额达到剪刀差的平衡点,净增成本为零。
    进一步测算价格剪刀差从1%到5%变化时的平衡点(即企业净增成本为零)可以看出,当剪刀差为1%时,达到净增成本为零的平衡点的出厂价格涨幅为1.72345%;当剪刀差为2%时,达到平衡点的出厂价格涨幅为3.36063%;当剪刀差为5%时,达到平衡点的出厂价格涨幅上升到7.84437%。
    由此显示,出厂价格涨幅每上升约1.5个百分点,企业达到增收与增支平衡的可承受的价格剪刀差就可扩大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1)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对工业企业的影响有时是负面的,有时是正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取决于两个价格指数的价格水平。(2)出厂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对企业增收的影响远大于购进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对企业增支的影响,出厂价格指数上升则相应可承受的价格剪刀差也随之扩大。
    下游行业真的无法涨价吗
    近几年上游行业产品价格涨幅持续高于下游行业,为什么多数下游行业的利润仍在继续增长呢?这里面的原因较为复杂,以前的分析文章中已阐述过下游企业依靠扩大市场需求,控制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等,本文不再赘述。其实,许多下游企业通过采取对自己有利的价格策略来增加收入也同样达到了消化原材料涨价的目的。
    通常来讲,上游产品到下游产品的产品链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上游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下游产品结构相对复杂。而下游企业的多种产品价格涨跌幅度在某一个阶段并不一致,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调整产品销售结构的机会(并不一定是新产品)。
    通过比较上半年部分行业出厂价格指数与表观价格指数(指总产值增速与主要产品实物量增速之比,主要反映企业实际产出变化而不涉及现行价格指数的评价)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出产品结构相对简单的炼钢、铁矿、电力和造纸等行业表观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较为吻合,而产品结构相对复杂的纺织服装、家用空调、木质家具、烟草、移动通信、白酒和汽车等行业表观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差距较大,且基本上是表观价格指数高于出厂价格指数。
    实际上,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游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了隐蔽的价格策略,特别是产品种类较多、产品结构复杂的下游企业更有了施展隐蔽价格策略的腾挪空间。如家用空调器制造业今年以来在有色金属价格暴涨的压力下,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上升了14.8%,而产量仅增长1.4%,无法通过扩大销量来增加收入,但利润却顶住成本上升压力增长了2.1%。由于家用空调器属于成熟产品,技术上已难有突破性革新的空间,但许多主流品牌企业通过功能和外观的变化,大量推出新产品,使得在出厂价格下降0.4%的情况下,表观价格上涨11.2%,实际上达到了变相涨价的目的。
    因此,下游企业通过调整产品销售结构转嫁成本压力的情况表明,下游企业承受价格剪刀差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最终将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价格手段达到增收的目的,从而导致社会总成本的上升。
    表1:上半年行业新增利润排名
    行业名称 利润总额 新增利润占39个大类行业利润净增额的比重 新增利润占34个利润增长行业新增利润的比重 利润同比增长
    上半年 去年
    同期 新增
    利润
    亿元 亿元 亿元 % % %
    总计 8106.66 6332.39 1774.27 100 81.75 28.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982.42 1331.29 651.13 36.70 30.00 48.9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84.07 192.70 191.37 10.79 8.82 99.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35.34 270.28 165.06 9.30 7.61 61.0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71.30 342.89 128.41 7.24 5.92 37.4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56.37 252.22 104.15 5.87 4.80 41.29
    小计 3629.50 2389.38 1240.12 69.89 57.1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43.63 350.34 93.29 5.26 4.30 26.6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37.62 245.42 92.20 5.20 4.25 37.57
    农副食品加工业 224.16 152.21 71.95 4.06 3.32 47.2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10.75 143.15 67.60 3.81 3.11 47.2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87.17 121.48 65.69 3.70 3.03 54.07
    纺织业 220.97 159.18 61.79 3.48 2.85 38.8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94.41 434.88 59.53 3.36 2.74 13.6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43.64 90.28 53.36 3.01 2.46 59.11
    食品制造业 119.28 84.43 34.85 1.96 1.61 41.2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82.84 249.70 33.14 1.87 1.53 13.27
    烟草制品业 257.17 224.19 32.98 1.86 1.52 14.71
    塑料制品业 113.81 81.47 32.34 1.82 1.49 39.7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7.77 76.40 31.37 1.77 1.45 41.06
    饮料制造业 143.08 112.05 31.03 1.75 1.43 27.6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7.15 83.68 23.47 1.32 1.08 28.05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71.45 49.34 22.11 1.25 1.02 44.81
    金属制品业 152.64 132.50 20.14 1.14 0.93 15.2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4.66 57.45 17.21 0.97 0.79 29.9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7.99 33.04 14.95 0.84 0.69 45.2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0.21 29.29 10.92 0.62 0.50 37.28
    医药制造业 169.44 159.52 9.92 0.56 0.46 6.22
    化学纤维制造业 28.57 18.86 9.71 0.55 0.45 51.48
    橡胶制品业 50.55 41.17 9.38 0.53 0.43 22.78
    非金属矿采选业 30.84 21.86 8.98 0.51 0.41 41.08
    家具制造业 33.28 24.88 8.40 0.47 0.39 33.7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47.13 40.17 6.96 0.39 0.32 17.3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1.86 16.87 4.99 0.28 0.23 29.58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4.63 2.76 1.87 0.11 0.09 67.75
    其他采矿业 0.08 0.04 0.04 0.00 0.00 100.00
    小计 4166.78 3236.61 930.17 52.43 42.8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57 -9.48 2.91 0.16 0.1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9.00 63.34 -4.34 -0.24 -0.20 -6.8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6.28 10.97 -4.69 -0.26 -0.22 -42.7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28.59 661.24 -132.65 -7.48 -6.11 -20.0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76.91 -19.63 -257.28 -14.50 -11.85  
    小计 310.39 706.44 -396.05 -22.32 -18.25  
    表2企业净增成本为零时价格剪刀差变化比较
    测算方案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价格剪刀差(%) 增支额(亿元) 增收额(亿元) 净增成本(亿元)
    测算方案1 102.72345 101.72345 1 2361.87 2361.87 0.00
    测算方案2 105.36063 103.36063 2 4532.55 4532.56 0.00
    测算方案3 107.92133 104.92133 3 6538.78 6538.78 0.00
    测算方案4 110.41365 106.41365 4 8402.06 8402.06 0.00
    测算方案5 112.84437 107.84437 5 10140.01 10140.01 0.00
    ●上半年工业利润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上游采矿业利润增幅全面回落,下游制造业多数行业利润增长加快。新增利润过于集中在少数上游行业的状况有所改观。利润增长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4.5%,而利润增长的行业占行业总数的87.2%,后者高于前者32.7个百分点。尽管大多数行业利润呈增长态势,但近半数的企业利润下降或亏损。
    ●产品价格涨跌对企业利润有直接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不同行业之间差异较大。上游资源性行业产品供给能力受资源限制增长较为缓慢,原材料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和稳定,利润的增减和产品价格的涨跌之间就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而下游行业由于产品供给能力强,原材料成本结构复杂,产品结构变化较大,利润的增长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越接近上游行业,价格因素对利润增长的重要性越大;越接近下游行业,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越大。
    ●目前我国已进入由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的成本推进型价格上涨时期,虽然下游行业或由于市场原因(竞争性行业供大于求而抑制了价格上涨)或由于政策原因(垄断性行业政府管制价格),其价格涨幅明显小于上游产品,但价格震荡攀升已成为多数下游行业价格走势的主基调。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对工业企业的影响有时是负面的,有时是正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取决于两个价格指数的价格水平。
    ●下游企业的多种产品价格涨跌幅度在某一个阶段并不一致,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调整产品销售结构的机会(并不一定是新产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游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了隐蔽的价格策略,特别是产品种类较多、产品结构复杂的下游企业更有了施展隐蔽价格策略的腾挪空间。下游企业通过调整产品销售结构转嫁成本压力的情况表明,下游企业承受价格剪刀差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最终将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价格手段达到增收的目的,从而导致社会总成本的上升。
    ■看点
    ———亚夫
    近几年上游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之间形成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剪刀差,这种剪刀差的存在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下游行业是否能承受其成本增加的压力呢?
    本文作者从这一事实出发,即在下游行业中利润增长的行业仍占大多数,利润下降和亏损的则主要是少数几个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与大家的直观相悖的这一现象?原因在于:下游行业由于产品供给能力强、原材料成本结构复杂和产品结构变化较大,其利润的增长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也就是说,非价格因素对下游行业利润的似乎更大。其实,许多下游企业正是通过采取对自己有利的价格策略,即采取隐蔽的价格策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价格上涨手段达到其增收,同时也可以达到消化原材料涨价的目的。尽管下游行业的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小于上游产品,但价格震荡攀升已成为多数下游行业价格走势的主基调。
    如此看来,下游行业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游泳了,因而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下游行业的企业成本压力和效益。当然,这种分析的视角和获得的结论是非常独到和极具启发性的。对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下游行业中有利润增长的企业也是有投资价值的。(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