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焦化行业比较分析

2006-03-2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中日焦炭生产规模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
    1986年,中国焦炭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焦炭生产国家,此后连续19年,中国焦炭产量始终位于世界首位。
    截至2004年7月,中国有焦化生产企业1304家(其中钢铁联合企业103家,生产能力占33%,其余为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生产能力2.3亿t,而到2005年7月份,生产能力达到2.7亿t,在建0.8亿t。2004年中国焦炭产量20873万t,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8.91%。其中钢铁联合企业约占36%,独立焦化企业占64%,在可预见的未来,钢铁联合企业的焦炭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日本焦炭产量仅次于中国
    日本在1986之前为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大国,而自1985年始日本焦炭工业即开始逐年萎缩,现其生产能力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其产量仅为中国的17.85%。
    截至2004年年底,日本运行7家焦炭生产企业,共计14家工厂。其中钢铁联合企业5家,12家工厂,2004年焦炭产量3304.88万t,占日本焦炭总量的88.76%,比2003年减少12.47万t,独立焦炭生产企业2家,2004年焦炭产量418.6万t,占日本焦炭总产量的11.24 %,比2003年降低1.45万t。
    3、中国焦炭产量欣欣向荣,日本焦炭产量逐年萎缩
    与1994年相比,2004年中国焦炭产量增加9444万t,增长83%,日本焦炭产量减少500万t,下降12%。同期世界焦炭产量增加仅8128万t,增长24%,这就意味着除中国以外,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焦炭产量减少1316万t,降低5.96%。中国焦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满足内需之外,对世界冶金行业贡献巨大。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在世界焦化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总量的比例迅速攀升,短短的5年间,比例由35.33%增至48.91%。同期,日本焦炭产量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仅为8.42%。
    二、中日焦化行业现状
    1、中日原料供应状况:中国焦煤自给自足,日本全部外购
    当前,中国年产炼焦烟煤近10亿t,能够满足国内需求。2004年,中国生产 20873万t焦炭,约消耗炼焦煤2.8亿t。净进口炼焦煤仅400万t,可炼制焦炭300万t,占中国焦炭量的1.42%,且主要为宝钢等沿海大型钢铁企业。可见,中国对国外炼焦煤的依存度非常低。
    而日本对国外焦煤的依存度达到100%。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等国进口炼焦煤。2004年日本进口炼焦煤6500万t。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4193万t,占64.51%;从加拿大进口488万t,占7.51%,较2003年增长2%。同年,日本消耗炼焦煤6347万t。
     2、焦炉运行比较
    中国的焦炉大多为近年投产,其平均炉龄应在10年以内,因此在未来20年以内,中国 不会面临因焦炉老化无法运营而减产的风险。而日本的焦炉自投入运营以来,平均炉龄达到了29年,这些焦炉在未来10~15年将寿终正寝。
    当前,日本36年以上的焦炉占总生产能力的15%,35~31年的占52%,30~25年占25%。由于技术进步,现在焦炉的寿命延长可以达到45-50年。日本2005~2020年的15年间将有1400万t的焦炉设备退出市场。为应对这样的情况,日本钢铁公司不断寻找焦炭替代品。
     3、高炉入炉焦比比较
    近10 年来,中日两国的钢铁生产技术都在不断提高,入炉焦比都有大幅下降。2004年较1995年,中国吨铁耗焦量由553kg下降至427kg;日本吨铁耗焦量则由412kg降至382kg。
    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耗焦量占中国总耗焦量的78.28%,即15164万t,而同期中国生产铁25185万t,折合吨铁消耗焦炭602kg;2004年,日本约消耗焦炭4000万t,钢铁工业消耗焦炭约3600万t,日本生产生铁8350万t,折合吨铁消耗焦炭431kg。
    可见,日本钢铁工业技术明显领先于中国,但图2所示,二者差距在不断缩小。
    4、焦炭质量标准比较
    由于日本进口的炼焦煤大多为低硫,因此其炼制出的焦炭相对于其它国家硫分较低,此外其焦炭水分含量也明显低于其它国家,但其强度指数也偏低。
    中国用于出口的焦炭大多为一级冶金焦和优质铸造焦,因此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5、环境保护分析
     日本环保要求较中国更为严格,当前日本焦炉全部为大中型焦炉。而中国焦炉技术参差不齐:土焦、改良焦、大中小型机焦并存,且土焦、改良焦和违规建设、不符合排污要求的企业过半,其产量也近50%,中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重而道远。
    三、中日产业结构剖析
    1、中国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中国当前的土焦、改良焦和小型机焦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焦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与现代化焦炉相比,每生产1t土焦,敞口式窑多耗焦煤300~500kg,改良型炉多耗焦煤200kg,加上烧掉的煤气及化产品,其总价值在300元以上。2004年全国产土焦35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
    土焦生产几乎全部用储量少的主焦煤和肥煤。生产3500万t土焦,比同等数量的现代化焦炉多耗主焦煤、肥煤2600万t。此外,在炼焦过程中还直接烧掉超过1000万t优质煤。
    再者,土焦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土焦生产集中地山西省等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苯可溶物、苯并芘及烟尘等污染物。
    经历了短暂的繁盛时期,由于低水平盲目建设,焦炭产能迅速扩张,2004年焦炭产量较2000年增加8689万t,增长71.13%,年均增长14.26%,可满足16000万t生铁需求,而同期生铁产量仅增加了12082万t,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增长很难消耗掉新增焦炭产能,国际新建焦炭项目增加,对焦炭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
    这就需要中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彻底关闭土焦、改良焦,逐步淘汰落后机焦生产能力,控制焦炭产量的增长幅度,从而使焦炭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中日产业集中度比较
    按贝恩分类法,2004年中国焦化行业CR4=9.55<30,应属于竞争型行业;而同期日本焦化行业CR4=88.13,属于寡头垄断型。
    2004年,中国最大的企业集团(鞍钢和本钢)生产焦炭693万t,占中国焦炭总量的3.32%,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JFE生产焦炭1341万t,占日本焦炭总量的36%。
    2004年中国焦炭企业平均焦炭产量16万t,日本焦炭生产企业平均焦炭产量达532万t,是中国的33.25倍。
    3、中日独立与钢联焦化比例(见表3)
    4、中日煤焦油加工状况
    2004年,中国煤焦油产量约700万t,实际加工能力仅300万,占煤焦油总产量的42.9%。2005年随着山西焦化30万t煤焦油加工等新项目的投产,预计焦油加工能力可达560万t,占预计煤焦油总产量800万t的70%。中国最大的焦油加工企业宝钢实际加工能力60万t,位居世界第5。
    2004年,日本生产煤焦油约168万t,而实际加工能力180万t,日本尚需从国外进口煤焦油以使现有的加工能力满负荷运作。日本最大的煤焦油加工企业新日铁达80万t,位居世界第3,其次为JFE公司,煤焦油加工能力70万t,位居世界第4。
    四、中日焦炭贸易分析
    1、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出口国,焦炭出口到日本、欧盟、美国、印度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2004年中国出口焦炭1501万t,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7.44%,同期中国进口焦炭7.65 万t。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口,我国焦炭年出口量约1500万t,天津港出口量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90%以上,占世界焦炭海运量60%。
    2、日本是焦炭净进口国
    日本焦炭主要出口到美国、巴西、印度、意大利等国,2003年日本出口焦炭275万t,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8.77%,2004年,日本出口焦炭215.5万t(出口美国82.4万t),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6.80%,日本焦炭出口量呈下降趋势。
    日本有两家独立焦炭生产企业,2004年,其焦炭产量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近年两家主要焦炭出口商的产量变化不大:三菱化工公司焦炭产量从2003年的262万t下降到2004年的260万t,而三井矿产公司的焦炭产量则从2003年的158万t上升到159万t。
    2004年,日本进口焦炭303万t,其中从中国进口焦炭274.34万t,较2003年的232.27万t,增加42.07万t,增长18.11%。
    位于千叶的木更津市是日本进口焦炭的最大港口,2004年日本从该港口进口焦炭61.63万t,占日本焦炭进口总量的22.46%,其次为名古屋、富山和姬路等。
    五、中日焦化行业前景
     1、中国焦化行业产能过剩,整合趋势明朗
    中国现有焦炭产能2.7亿t,在建0.8亿t,最终可能形成3.5亿t的产能,除机械、化工等行业需要的0.5亿t和出口的0.15亿t,余下2.85亿t,仍能满足5亿t钢的需求。而当前钢产能约4亿t。
    2005年1~8月份,整个焦化行业实现利润23亿元,可见绝大部分焦化企业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停产倒闭,部分未建成的焦化项目也急于转手。
     2、日本焦炉因老化有待新增满足需求
    日本焦炉平均炉龄29年,在未来10年内将面临新旧焦炉的革新,日本钢铁公司到2008年将采用其自己创新的焦炭生产过程“SCOPE21”。这个位于日本大分市的工厂,预计将花费约2.73亿美元建造。
    2004年9月13日,新日铁(Nippon Steel)和三井矿业公司(Mitsui Mining)宣布二者已签订10年焦炭供应合同。三井矿业公司自1988年闲置至今的1座炼焦炉(1A oven)将重新投入生产,并向新日铁供应焦炭。
    三井矿业在北九州市的Ki-ta-Kyushu工厂有4座炼焦炉,由于焦炭需求较低,其中之一自1988年以来一直闲置。目前全球焦炭供应紧张,三井矿业决定于2006年4月底左右重新运行闲置炼焦炉。该炼焦炉约投资120亿日元,年产焦炭50万t左右,将长期供应新日铁。而三井矿业公司的焦炭年产量也从160万t提高到210万t。过去新日铁从中国及其它国家进口焦炭,但现在中国减少焦炭出口,因此该公司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同时,自2004年5月,JFE正在建设40万t焦炭生产能力,预计至2006年,日本焦炭生产能力将增加90万t,日本将降低对中国焦炭的依赖性。
    六、日本焦化行业的成功借鉴
    1、技术研发
    日本比较注重技术研发,日本煤炭利用综合中心与日本钢铁联盟于1994年开始共同开发新一代炼焦技术,计划到2001年即用8年时间完成开发工作。该项目名为21世纪高产无污染大型焦炉(简称SCOPE21)。继1998年小型试验后,计划于2001年进行50t/d规模的中试。
    中国焦炉也在向大型化和先进化转变,但中国基本没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焦炉技术,现有的6m和7.63m顶装技术,以及4.3m和正在研发的5.5m捣固炼焦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
     2、行业集中度
    中国焦化行业集中度过低。由于焦化项目投资相对较小,行业很容易出现盲目低水平投资现象,并最终导致行业全面亏损(比如20世纪末的行业低谷)。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比例过大,钢铁企业焦炭自给能力较低,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日本钢铁联合企业自给能力较强,自给率达90%以上,独立焦化企业除供出口外,供应国内市场仅204万t,约占国内需求量的5.1%。
    可见,中国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钢铁企业焦炭的自给能力。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粗略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建成投产的2100多万t焦炭产能中,61%以上为钢铁企业配套焦炉,目前,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加快加大之中。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