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威集团推行“低成本战略”

2006-02-2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编者按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已深深融入四川省“十一五”规划。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器具和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能水平,也随之成为许多老工业企业的新使命。
    废水、废渣、烟尘、余热——总是与钢铁生产相伴随生,钢铁大鹗往往也是污染大户。但作为四川省工业企业第4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的川威集团,不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让这些副产物全部得以应用,还因此衍生出企业经营管理“低成本战略”的极佳范本。 创造了传颂全川的“川威速度”、“川威现象”、“川威精神”的老典型,在险象环生的市场浪潮中,果断判定成本走势,巧妙挥出降成本“杀手锏”,招招出奇制胜……其中真谛还待读者细心品味 成本管理“一本经” 一项举措一桶金 将成本指标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个人;实施精细化、盘活存量、利旧利废;利用“责任制”、“利息”等经济杠杆;优化业务流程,推行事业部制,实施“剪枝瘦身”……
    一本“成本经”打开了川威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
    决胜千里,在于一谋;屈人之兵,在于一心。川威依托其先进的管理,集思广益,集团上下先念“成本经”,“经”到“渠”成。
    瞄准 “成本要素”中的关键点,推出系列成本管理举措:压缩管理层次,减少管理人员,简化管理程序;构建规范、高效、受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人人有指标,形成人人关心成本的良好氛围,仅2005年就降低管理期间费1790万元。 创新性地在同行业中推行“盘活存量、利旧利废、实施零库存”等各种重大举措,仅2005年就盘活存量达2200万元;对物资入库、使用、库存、领用等进行规范,使物资流通科学顺畅,仅2005年就减少矿石、精煤资金占用16200万元。
    优化生产流程,所有员工仅8000余人,钢铁主线仅6000余人,劳动生产率属全国领先水平。将员工收入与产量、消耗等指标挂钩,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冶金行业前十名。 强化采购降成本环节,严格控制价格较高的进口矿等,仅2005年就降低采购成本5960万元。利用“利息”杠杆,对内部各环节资金占用加收利息,促进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调整管理模式,再造业务流程,推行事业部制,全面起航各大产业,成立钢铁、矿产、水泥、物流、贸易、工程技术、金属制品七大事业部和房地产公司,快速对接市场,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推行“剪枝”管理,拍卖与主业关联度不强、效益低下的存量资产。2005年车改回笼现金455万元,改革小车用车制度全年节支230万元。拍卖运输车辆170台,盘活资产2562万元。与此同时,川威照此推而广之,部分门面、商铺、酒店都逐一分解,拍卖商铺50间,实现收入500万元。
    产业调成“一条龙” 金龙舞动收获丰
    川威坚持“不熟悉和关联度不强的行业不做”的原则和“夯实基础,做强两翼”的战略思路,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内江区域钢铁主业发展两翼,进入煤炭、铁矿、石灰石等资源开采的上游领域和金属制品加工、机械制造的下游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实现低成本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降低了综合成本。
    原“威钢”没有自己的矿山,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基本处于小、散、弱状态,采购成本居高难下。川威向矿产业延伸,形成稳定、多元化的合理有序的供应链:资中双河矿业壮大成可开采30年的白石基地;控股资中双合煤业和整合储量6000万吨的盐源煤炭资源,形成年产100多万吨洗精煤的产能;获得阿坝州一个铁矿储量达1300多万吨的矿山采矿权,形成年产铁精粉10万多吨的生产能力;成功收购储量4亿多吨铁矿石的秀水河铁矿、白草铁矿。目前,川威已拥有4个铁矿、3个煤炭、1个石灰石矿的矿产资源,自给率水平提升迅速。同时,与大宗原燃料供应商结成稳固战略伙伴,提高自产矿及国内矿比重,资源成本优势更加凸现。
    在中游,川威强根固本加大技改力度,将工艺水平向前推进了40年,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装备的潜能,使高炉利用系数、钢铁料消耗、吨钢综合能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行业前十名,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下游,川威在龙泉建成西部一流冷加工基地,进行钢铁产品深加工,形成年产金属制品6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迅速进军钢结构领域,可年产钢结构建筑产品5万吨。进军机械制造业,受让的四川起重机厂,很快就成为西南起重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产业结构调整,使川威 “上游矿产资源稳定可靠,中游钢铁热加工基础实力雄厚,下游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科学合理”。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一条龙”,科学合理配套,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 科技产品“一把剑” 掘开市场利润源 川威紧贴西南市场,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迅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利润格局。 同时,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小改小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掘开广阔利润源。
    早在两年前,川威领导班子就瞄准了行业发展趋势,把科技创新的思维往后延伸好几年。他们严谨、科学而果断的决策至今仍让我们回味无穷:川威只有快速更新工艺、提高装备水平,形成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赶超同行先进,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如意搏击,在美好未来中笑看风云。
    看准就干。一系列技术改造,使企业技术装备、品牌实力、核心竞争力跨入国内先行者的行列。 产品结构调整,使川威主导产品由单一的螺纹钢、线材、水泥等建材,快速调整为集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焊丝、焊管、钢构件、起重机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一体的产品系列,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利润格局。
    加强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核心;开展小改小革等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科技效益”全面开花:优化配料年降低成本1861万元,顶底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技术年降成本1600万元,原顶装煤工艺改成为捣固炼焦工艺年产效益2860万元,开发超级钢年降低成本7500万元,高炉钛渣冶炼技术年创效益6000万元…… 科技降成本让川威偿到了不少甜头,接踵而来的焊条钢全连铸脱氧技术,年降低成本185万元,创造经济效益370万元;小球烧结技术,创造年效益2231万元;氮气挖潜工艺技术,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500万元以上;机焦水分控制,年创造效益760万元…… 科技的进步,掘开川威广阔的利润源。2004年,成功开发出STW22等5个新产品,降成本6000余万元;2005年,科技降成本达50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川威全面推广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优质、低耗、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非钢成本“一个圈” 利润支撑“川威”转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川威 “非钢”业紧跟钢铁业发展。这在同行被视为的企业“包袱”,川威却把它作得异常精彩,水泥、房地产、物流、循环经济……众星捧月,围绕主业低成本发展,形成川威集团的一个重要“利润圈”,支撑着企业快速、稳健、可持续发展。
    川威打破常规,采取“联合”方式进军物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与省地方铁路局、内江市政府合作,修建归连地方铁路;与重庆民生集团、重庆港务局合作,组建金象公司,将集团公司长江水路的物运成本降到了最低。同时,大力构建第三方物流,形成水路、公路、铁路联运的物流格局,获取新的利润。
    思路一打开,财源滚滚来。川威利用钢材、水泥资源优势,放手出击房地产业。在省、市、县均开发有独具特色、定位准、销售快的中高档楼盘,迅速抢滩西南房地产市场。
    变废为宝石成金。川威率先在同行业中发展“循环经济”,被誉为“西南循环经济的典范”。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烟尘、余热全部回收利用,形成“四个闭路循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产生经济效益,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进行余热发电,年发电量达到2.4亿千瓦时,产生的经济效益达6500万元;回收转炉废尘,形成含铁丰富的尘泥,再次进入烧结生产烧结矿;建成循环水利用系统,做到污水“零排放”。
    川威集团每年炼铁产生的废渣,以往要花钱租场地堆放,付出不少转运费和排污费。如今,川威建成了年产230万吨的新型干法矿渣水泥生产线,生产的“重龙山”牌水泥已成为全省著名品牌、四川免检产品。2004年5月20日,省委书记张学忠一行莅临川威集团视察后指出:“川威走循环经济道路,变废为宝,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污染、优化了环境,是全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企业”。 同时,川威磁选出炼钢钢渣,用于烧结和炼铁工序,剩下部分制作彩色路面砖。实施污泥、除尘灰的综合利用技术,用污泥置换部份矿石,降低配料成本,仅2005年就降成本达5292万元。
    水泥、房地产、物流、循环经济……个个精彩,众星捧月,围绕主业低成本发展,形成川威集团一个很大的 “利润圈”,支撑着个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准确判定成本走势,科学实施“低成本”战略,使川威集团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在装备和产品方面具有西南地区其他钢铁企业所没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如今的川威,正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辉煌大道上。(四川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