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煤会”煤电价格博弈无果

2006-01-1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1月10日下午,当记者拨通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郑勇的电话时,他正离开设在山东济南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会场,准备打道回府。尽管购销合同签得并不满意,外界也有会议可能延期的消息,但郑勇还是下决心不等了。
    当天晚上24时是“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结束的时刻。但直到下午,在国家首次放开电煤价格后的这届“全煤会”上,煤电双方价格博弈的结果是“没有结果”。
    
      2005年以前,“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这个名字又长又拗口的会议叫做“煤炭订货会”。已经有好几年,这个在每年年末召开的订货会常常能开个一二十天,煤炭的供需方就第二年重点行业的用煤价格讨价还价,最后在政府协调下形成一个最终的指导价格。
    
      2006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济南正式宣布“计划煤”退出历史舞台。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国家发改委2004年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
    
      国家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放开电煤价格,是基于对今年煤炭供需形势的基本判断。国家发改委认为,今年我国煤炭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呈现比较宽松的格局。
    
      “煤炭订货会其实早就只是电煤订货会。”煤炭行业一位资深人士介绍,冶金行业等其他用煤大户从订货会上买的煤越来越少。
    
      由于讨价还价是个“细工慢活”,前几年大家都已经习惯于把会期一拖再拖,可今年不少煤炭企业都放弃继续周旋,主要原因是今年政府不再参与定价。既然价格已经放开,再等也没什么意义。
    
      2006年1月9日,会议秘书处发出了第四号大会通知,通知称:会议定于1月10日24时闭幕,要求目前供需双方已签订合同的,立即提交铁路、交通部门审查盖章,落实运力,签订一笔,提交一笔;供需双方尚未签订合同的,要抓紧协商,务必于1月10日前完成协商和合同签订的任务,提交铁路、交通部门,逾期未提交而影响落实运力的,责任自负。
    
      这个类似“最后通牒”的通知暗示,既然价格已经完全放开,这个“全煤会”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对运力的分配。2004年,国家发改委曾向全国的煤炭企业发出调查,看看大家希望怎样来开煤炭订货会。一家煤炭企业提交给发改委的意见说:“成百上千人的会,一开就是十天半个月,可有实质内容的合同越来越少。”
    
      这家企业的意见揭开了当时煤炭订货会供需双方共知的秘密,很多企业在订货交易会上只签了煤炭供应量的协议,没有敲定价格。到了供煤的季节,如果买卖双方价格还谈不拢,卖煤一方就可能不出手。
    
      长期研究煤炭市场的专家李朝林在今年的会议一开始就预测说,电煤价格上涨应该已成定局,惟一的悬念就是最后究竟涨多少。而电力一方似乎也不示弱,认为今年煤炭供应总量相对满足,煤价不可能涨太多,毕竟电的用煤量能占到煤供应量的一半以上,煤炭企业不会不顾及他们这个最大的买家。
    
      一个未经证实但被广泛传开的消息是,煤电双方均事先召开了内部会议,密谋谈判底线。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郑勇说,他决意按期打道回府的主要原因是,往年买卖双方都看涨,大家主要就涨多少在谈,而今年卖的一方看涨,买的一方看平,再磨也磨不到一块儿。
    
      煤炭一方涨价的理由是,煤炭生产成本在增加。长期研究煤炭市场的专家李朝林说,煤炭成本上涨既有市场方面的原因,即由于电力、机械、材料消耗品的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也有非市场的原因,即由于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而造成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另外,去年市场原煤价格基本稳定在360元/吨,而去年电煤均价只有250元/吨。煤炭一方认为,电煤至少要往市场平均煤价靠吧。
    
      但也有不同的说法,“电力部门毕竟是用煤的大户,电煤的价格确实不应该与市场上其他行业用煤价格相提并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和多年从事电力价格研究的专家朱成章都持这样的观点,“在市场上买东西,批发价也与零售价不同吧”。
    
      为什么钢铁、冶金等领域就得接受比电煤价格高的现实呢?专家解释说,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煤炭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生产企业也应该可以通过涨价的方式抵消成本的增加。而这点恰恰是电所不能为的,因为电价的涨跌是政府定价,不是电力企业说了算,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电煤价格一直没有放开的原因。
    
      煤炭企业一直抱怨说,现在的形势是“市场煤”遭遇“计划电”。对此,周大地和朱成章都认为,即便在一些市场化很发达的国家,电价也受政府管制,或者部分管制,不可能完全市场化。
    
      一些煤炭企业认为,电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成本,而不一定要把生产成本转嫁到最终用户。煤炭专家李朝林介绍说,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单位电力产品煤耗估计要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20%左右,这样的高能耗要是在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国家里是不可能有任何效益的,而在我国却有着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利润是靠政策、靠垄断得来的,不是电力企业凭真本事挣来的。
    
      这位专家说,作为一个学者,在几十年的记忆中,电力的消费价格一直在攀升,很少听说有降价的时候。去年三季度,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价,按说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下降,电力生产成本降低,电力售价应有所降低。可是,在燃料涨价的时候要求提价的电力企业,到了煤炭降价的时候却没有提出降低电力销售价格。他认为,电价该涨的时候涨上去了,该降的时候也应该降下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