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全煤会”录入合同量6894万吨

2006-01-1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10日闭幕,冶金行业录入合同量6894万吨,比上年增加1423万吨,达到预期目标。
    会方一再强调,是“录入”合同而不是“签单”
    有人说本次“全煤会”是历届最圆满、最成功的一次,但不少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最终将签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归于另一阵营的顽固坚守。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秘书长王战军介绍,截至11日12时,实际网上“录入”合同5107份,煤炭合同量8.12亿吨。这与事先预计的11亿吨至12亿吨的合同量有较大差距,总体评价是与上年相比“录入量不足”,实际比上一年少录入1.92亿吨。其中,重点合同2523个,合同量5.63亿吨,比上一年减少5300万吨。
    在重点合同中,电力行业3.48亿吨,比上年减少0.72亿吨,下降17%。其中,五大发电公司1.39亿吨,比上年减少0.55亿吨,下降28.4%;化肥行业976万吨,减少607万吨;出口方面减少362万吨;居民生活6653万吨,增加1654万吨。
    王战军说,从业务量看,行业间出现这么大差距,显得很反常。据透露,五大电力公司一单未签。
    煤电博弈已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体制的碰撞
    据安徽一位煤炭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个电厂老板开了10天会,7天找不到人。大同、神华等优质煤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对现场记者说,企业一谈涨价,电力行业就没反应。神华企业的业务人员曾对电力企业说,如果你在中国还能找到同价位质量比我好的煤炭,我退给你钱。但对方根本不谈价格。“供需双方要有协商,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但各电力企业,尤其是国家几大电力公司根本不跟煤炭企业应答。”王战军说,这就是实情。
    与会的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人分析认为,煤电难以签单真正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碰撞,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影响在煤炭上的碰撞。对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徘徊多年的电煤价格来说,出现这种碰撞是正常的。
    王战军说,从1992年算起,煤炭行业进入市场比较早,所以煤炭企业对这次电煤价格改革反映比较灵活。煤炭企业承认电煤与市场煤有差距,但不能一步到位。但电力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习惯于一切由国家包价,一放入市场的水中却游得不正常。 王战军认为,电力行业不是跟煤炭过不去,而是跟政策过不去。他说:“如果我是电力企业,我又失去了一次在市场下竞争的机会。”“虽然电力行业没有大量签合同,但大量电力企业私下跟我说要签协议,只是因方方面面因素没有签。” 大同矿务局一位姓赵的负责人这番话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武承厚指出,这是体制的碰撞,如果最终回到限价,就是一个倒退!
    既然电煤“脓包”挑破了,再难也要进行下去
    这次电煤价格改革,真正体现了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结束了多年来煤炭卖给谁、价格多少都是别人说了算的历史,使电煤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武承厚认为,今年的煤电供需“衔接会”是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的。
    他说,不管是博弈还是相持,任何一项改革都涉及利益的再分配。要想把长期以来一个利益既得者和一个利益受损者,在短短几天内统一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上,很难!我认为,一谈就成反而奇怪了!煤炭价格放开后,就等于把电煤“脓包”挑破了。改革必有阵痛,然后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这是大方向。既然挑破了,无论多难也要进行下去。改革既然迈出第一步,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谈到这次“全煤会”的后续工作时,武承厚认为,相关配套措施必须跟上。一是进一步深化煤电体制改革。煤炭企业都已下放到地方,而用户有的在地方,有的在中央,这种体制因素增加了谈判的难度。二是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要提上议事日程。整体上,国家对煤电油运都应有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煤炭值多少、卖多少,应由市场说了算。三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国家应多用经济、法律手段,少用行政手段对电煤价格进行监控。现在,国家已开始考虑科学合理的煤炭价格指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