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发:金属流通企业的产业升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在2005年中国金属流通行业高层研讨会上的演讲

2005-07-0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确立三个基本认识

(一)未来10~20年,中国仍然是钢材生产与需求大国,但会有波动。

在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史上,英国、美国、德国、原苏联、日本曾各领风骚。19世纪钢铁工业最发达的是英国,1800年,钢产量占全球的一半还多,到1880年才下降至30%。美国在1910年,钢产量占全球近一半,其霸主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1960年才下降到30%。德国在1880年钢产量占全球的15%,1910年占20%,在当时仅次于美国,1960年下降到10%。1953年,前苏联钢产量占全球20%以上,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钢铁大国,到70年代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生产国。到70年代,日本钢产量占全球20%,成为仅次于苏联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国,苏联解体后,日本取而代之,一直到199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大生产国,到1999年中国也成了全球第一大消费国。这期间,韩国的钢铁生产也飞速发展,我在参观浦项钢铁公司时,见过朴正熙总统书写的“钢铁显国威”的条幅。

2003年世界前十大钢铁生产国    (单位:百万公吨)

排名

国家

2003年钢产量

1

中国

220.1

2

日本

110.5

3

美国

90.4

4

俄罗斯

62.7

5

韩国

46.3

6

德国

44.8

7

乌克兰

36.9

8

印度

31.8

9

巴西

31.1

10

意大利

26.7

世界主要钢铁消费国  (单位:百万公吨)

国家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中国

103.2

110.6

122.6

124.6

153.4

185.6

232.4

欧盟15国

129.6

138.1

138.3

143.8

140.3

138.7

140.0

美国

108.0

115.7

110.9

114.7

101.6

103.0

100.5

日本

82.1

70.3

68.9

76.1

73.2

71.7

73.8

韩国

38.1

24.7

33.8

38.5

38.3

43.7

45.8

印度

22.9

23.2

25.1

26.3

27.1

29.0

31.0

俄罗斯

15.6

15.4

16.9

22.1

23.4

23.3

23.9

世界总消费量

698.0

681.4

698.6

747.6

754.6

804.8

863.7

2004年,中国钢产量已达到29739万吨,占了全球的26%。在钢材生产历史上,只有中国年产量超过2亿吨,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钢产量要超过3.3亿吨。

中国为什么会成为钢材生产与消费大国,原因有四个:

第一,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时期,重化工时期中国避不开,是必经之路。2005年,建筑、机械、汽车、石油、家电、船舶制造、集装箱和铁路八大行业用钢材将占钢材消费总量的81%,占增量的90.5%,是拉动钢材需求的绝对力量。而这些需求真实反映了重化工的特点。

第二,城市化需求。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世界500强《财富》论坛,有一个专题是专门讲城市问题的。全球城市占陆地面积的2%,但却居住着全球50%的人口,消费了全世界75%的资源。农村人口往城里走是工业化之必然,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果中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达到45%,就可以增加1.3亿人口就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才可以带动消费,才可以使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幅度增加收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付出代价,其一就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必然带动对钢材的大量需求。

第三,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到2004年底,国外40万个企业在中国投资了50万个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0强已进入中国,建设了3000多个企业。这些外资企业加上中国的制造业,成了消费钢材的主要用户。

第四,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全面小康阶段消费的热点,城市是住房,小汽车、通讯、高科技家电等等,农村是住房,加上家电的普及,为了配合小康社会,必然加大交通建设,加大商业设施建设,加大文教事业建设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钢材的。

(二)钢材流通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流通模式转变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研究流通问题也就成了各级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由我与张绪昌教授主编的《流通经济学》不仅成为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教材,也进入了不少党校系统。中央党校1995年委托我主编《国内贸易经济管理》,1996年9月公开出版发行,后来又修改再版。这是建国以来综合国内贸易的第一本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商品流通的巨大变革和流通规律,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流通模式和流通方式。当时根据李岚清同志的指示,我们研究,把商品流通模式区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资料的流通方式与流通体系,包括工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资料;二是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与流通体系,包括粮油产品与“菜篮子”商品;三是日用工业品的流通方式与流通体系。

钢材这种生产资料,是为了满足生产性消费,钢材流通反映的是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它的起点与终点都是生产企业,具有生产的相对集中性、稳定性,计划性与独立性,属资金密集型产业,容易受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的影响。

我们讲的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是指:

第一,以钢厂为链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世界上,大的钢厂都致力于建设供应链,把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以及中间的物流商,建成战略联盟,追求共赢。金属流通企业在以大钢厂为链主的供应链中,可以成为上游供应商,也可成为下游销售商,当个配角。金属流通企业可以不可以成为链主,完全是可以的,但要有一个条件,即上规模。据发改委对全国76家重点钢铁企业统计,2004年共生产20860万吨,销售20668万吨,其中,属于企业直供的有4381万吨(占21.8%),通过流通环节的12795万吨(占63.8%),分支机构销售2497万吨(占12.4%),出口995万吨(占5%)。从这里可以看到,钢材销售的主力是流通企业,但在我国大的金属流通企业太少。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47家重点生产资料企业统计,2004年销售超过500万吨的只有一家,即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超过400万吨的两家,即浙江物产与天津物资。超过300万吨的是广东物资。超过100万吨的是安徽徽商与中国储运总公司。

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钢材作为品种不多、批量很大的产品,国际上普遍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大量钢材的交易在网上进行。包括 B to B与B to C,电子商务可以解决网上查询、网上订货、网上结算,但不可能解决物流,没有物流作支撑,不可能有真正的电子商务。据电子商务协会统计,2002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242亿元,其中产品类交易为4890亿,在产品交易中,冶金类产品交易500亿。2003、2004年又有较大发展。

第三,现代物流的兴起。

在国外三种现代物流方式进入钢铁生产与流通:①建立起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系统。参与这一系统的可以是钢厂自己,也可以找战略企业。比如鞍钢与中远,2005年3月1日,两家在大连宣布正式结成更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立了“中远鞍钢航运有限责任公司”,中远全力保障鞍钢的进口矿石和出口钢材运输,并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服务,鞍钢将成为中远长期稳定的货源客户,并向中远造船业提供原材料保障。又如中海集团与宝钢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的国际海上运输和国内江海运输合作,研究合作国际散货远洋运输,探讨和研究物流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升双方主业竞争力。天津物资集团也与钢厂建立了这种战略关系。②把钢铁生产过程中非核心竞争力外包,包括采购与物流外包,信息外包等等。据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调查,2004年全球项目外包开支为5.65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额的24.5%,未来10年,年均增长将超过18%。③钢厂与金属流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钢材剪切加工配送项目。如中国诚通金属,浙江物产等都是如此。

第四,中国钢铁生产与国际接轨。中国钢铁生产的高速发展,受到了资源的硬约束,特别是铁矿石。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国,2001年为2.11亿吨,但主要为低次品铁矿石,富矿主要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这两国是铁矿石供应第一梯队,主宰着全球铁矿石的海上贸易,南非与印度、加拿大属第二梯队。2003年,全球铁矿石海运量5亿吨,中国进口1.63亿吨,占三分之一。而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使钢铁生产面临巨大压力。由于进口矿石有利可图,全国有523家企业经营此业务,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商务部已清理整顿,确定118家有经营资格,其中70家钢厂,48家流通企业。

中国已是世界10大钢铁进出口大国,2000年,中国进口钢材969亿美元,占全球进口的6.2%,出口439亿美元,占全球出口的3.1%。到2003年,进出口相抵,中国净进口钢材3655万吨,但到2004年,下降到2272万吨。说明中国钢铁的自给率已大幅度提高,出口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必然从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批发网络与批发企业

我在商务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谈了一个观点,即中国在经济运行中是重生产轻流通,在流通的运行中重零售轻批发。我在2003年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讲到了对中国批发业现状的评价,中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批发业的战略思考,我在这里不想重复,结合钢材流通只想强调三点。

第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批发业缺陷。主要表现于:①破了计划经济的批发体系,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的分销体系;②对市场经济下的批发业认识上存在误区;③批发秩序比较混乱;④批发技术比较落后;⑤缺少大批发商,在2002年世界500强中,零售商有49家,批发商有11家。说明专业批发商可以做大,日本8大综合商社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他们为批发企业,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住友商事、丸红、日高岩井、东棉、日棉在2000年世界500强中分别位列12、13、17、23、25、74、255和305位。三菱商事2001年的销售额为1058亿美元。

第二,“批发无用论”与“批发消失论”是完全错误的。我上面讲到2004年全国主要钢厂的钢材销售中,通过流通环节的占63.8%,很可以说明问题。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5.4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是11.4万亿。加上进出口贸易,批发与零售之比为3:1。国家通过批发这一环节,在全国、全球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联系。如果没有批发环节,就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供需,不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就会中断。

第三,用新思维,用新的流通方式去建议中国的批发体系。一是供应链模式;二是电子商务;三是现代物流;四是国际性批发商。钢材分销体系如何建立要有中国特色,目前中国钢材流通有几个特点:一是大钢厂,小金属流通企业;二是佣金代理极不发达;三是钢材有型批发市场仍占重要地位;四是钢材网上交易相对滞后。所以,钢材的现代流通模式不可能一步到位,还是按小平讲的办,摸着石头过河。

二、传统金属流通企业升级换代的十大对策

我在这方面研究不多,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思路,供大家研究参考。

第一,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成为市场主体

我们讲世界如此多彩,因为任何东西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每个金属流通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战略,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我是干什么的,干多大,如何干,上游供应商在哪里,下游客户在哪里,心里清清楚楚,市场变化了,我又如何应对。市场定位不准确与市场主体不到位是不少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进入钢厂的供应链。在这一点上,天津物资集团做的比较好,他们较早进入钢厂与石化企业的供应链,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与销售商,有些环节还可以垫付资金。使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有机结合,追求共赢。金属流通企业有大有小,进入钢厂供应链中哪个部分要看自己的本事,但只能当配角,要善于当一个称职的配角。

第三,构造销售联盟。由于金属流通企业资产小,规模效益不大,网络体系也不健全,所以我主张通过市场化运作,行业协会推动,在全国构建若干个销售联盟。中国的事难就难在人际关系上,一叫“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二叫“同行是冤家”。这些习惯势力与旧理念一定要破,为什么不学习西方的团队精神呢。

第四,进入国际市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浙江物产,上海百联生产资料事业部也做得不错。我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生产国,进出口钢材肯定会发展,我们要谋划进入这一领域。2004年,中国出口钢材1423万吨,进口2930万吨,预计在2005年末,最迟到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净出口局面。

第五,抓核心竞争力,非核心竞争力学会外包。金属流通企业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凡是非核心竞争力部分要下定决心外包。流通企业的物流外包比工业企业要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调查,制造业物流部分外包的企业占57%,而流通企业的比例只有38%。美国物流咨询公司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的由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运营专长,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物流流程,可节约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取得10%~20%的成本节约。

第六,学会电子商务交易。金属流通企业不是自建信息网络,就是进入别人的信息网络,信息化的投入是必然的选择。金属流通企业对钢厂是采购商,对用户是供应商,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电子商务形式进行交易,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目前网上交易还有不少制约,电子签名的实施可以说有了一个突破,但还有其他环节不顺畅,但这肯定是一个方向。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虽是现货交易市场,但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模式。

第七,成为物流服务商。金属流通企业可以改造成物流服务商,也可以贸易加物流。不少金属公司有较大的仓库,可以改造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改造成为钢厂与钢材批发商以及钢材用户的物流服务商。

第八,创造条件发展佣金代理。国外钢厂实行佣金代理是一种普遍形式,我1995年到澳大利亚访问,BHP钢铁公司建立了代理商销售系统,一个代理商要求年销10万吨。德国迪森、克卢伯钢铁公司支付代理商的佣金是其销售额的2%~5%。但中国由于信用体系不好,企业之间没有信任感,所以目前的代理一般是买断代理,数量也不大,对钢厂来讲份量不重。但我认为终有一天这种钢材销售的佣金代理会发展。

第九,投标建设项目与政府采购。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外国人到各个城市的初步印象是都是建设工地。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万多亿,增长25.8%,虽然国家采取措施,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但在近10年,投资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所以建设项目很多,金属流通企业要敢于与善于去投标这些项目。一家力量薄弱,可以联手。

第十,提升钢材批发市场。目前,钢材批发市场仍十分红火,不少金属流通企业特别是民营金属流通企业大多进入市场销售,有的市场销售商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但这些市场大多十分初级,沿海一些城市这几年有明显提升,主要是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服务功能完善了,在5~10年,特别是近5年内,我认为不能忽视钢材市场,因为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但要功能提升,特别是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加以改造。推动这种业态提升,要靠市场本身,特别是市场的主办方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既然是一个钢材生产大国,又是钢材消费大国,所以钢材的流通业必须与之相适应,金属流通企业应该有所作为。(中国金属流通)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